內(nei)之浦航(hang)天(tian)中(zhong)(zhong)心是(shi)(shi)(shi)日(ri)本(ben)空間和宇航(hang)科學研究院(ISAS,現為(wei)日(ri)本(ben)宇宙航(hang)空研究開發(fa)機(ji)構)所屬的(de)火(huo)(huo)箭發(fa)射(she)中(zhong)(zhong)心,位于鹿(lu)兒島縣內(nei)之浦町,本(ben)火(huo)(huo)箭發(fa)射(she)中(zhong)(zhong)心也是(shi)(shi)(shi)世界罕見的(de)山(shan)地發(fa)射(she)臺(tai)。在(zai)此發(fa)射(she)的(de)火(huo)(huo)箭主要是(shi)(shi)(shi)做為(wei)科學探測用(yong)途(tu),以及相對小(xiao)型的(de)固體(ti)燃料火(huo)(huo)箭。
內之(zhi)浦(pu)航(hang)(hang)天(tian)(tian)中心位于北(bei)緯(wei)31°14′,東經(jing)131°04′45'',占(zhan)地面積(ji)約(yue)0.71km2(見(jian)圖(tu))。航(hang)(hang)天(tian)(tian)中心的(de)(de)各(ge)種專用設施(shi)建在(zai)(zai)不同海拔(ba)(ba)高度的(de)(de)山頂坪上(shang)。內之(zhi)浦(pu)航(hang)(hang)天(tian)(tian)中心的(de)(de)火箭(jian)(jian)發(fa)射設施(shi)、遙感勘(kan)測(ce)設施(shi)、火箭(jian)(jian)與衛(wei)(wei)(wei)星指揮(hui)所和(he)光(guang)學(xue)觀(guan)測(ce)站都是在(zai)(zai)幾(ji)座小山被鏟平的(de)(de)頂部建造的(de)(de)。航(hang)(hang)天(tian)(tian)中心使用20米(mi)(66英(ying)尺)和(he)30米(mi)(98英(ying)尺)高的(de)(de)天(tian)(tian)線(xian)來接收軌(gui)道上(shang)衛(wei)(wei)(wei)星的(de)(de)遙感勘(kan)測(ce)信號,從而跟蹤和(he)控(kong)制衛(wei)(wei)(wei)星。“蘭(lan)姆達(da)”火箭(jian)(jian)發(fa)射場(chang)海拔(ba)(ba)277m,設有幾(ji)座“卡(ka)帕”和(he)S火箭(jian)(jian)機動發(fa)射臺,還包括一(yi)個炸(zha)藥處(chu)理室。以(yi)前設在(zai)(zai)這里的(de)(de)“蘭(lan)姆達(da)”火箭(jian)(jian)發(fa)射臺已遷到“繆”火箭(jian)(jian)發(fa)射場(chang)。
內(nei)之浦航天(tian)(tian)中心(xin)舊稱(cheng)為日本鹿兒(er)島航天(tian)(tian)中心(xin),現名(ming)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fa)機構(JAXA)在2003年整(zheng)編后改(gai)稱(cheng)的。
1962年2月,日(ri)本(ben)航空(kong)航天研究(jiu)所在鹿兒島縣的(de)內之浦附近(jin)選中一個多山丘而人(ren)口(kou)稀少的(de)地區作場(chang)址,并開始興建。
1963年12月(yue),航天(tian)中心開始投入使(shi)用。
1965年(nian),內之浦航(hang)天(tian)中心(xin)已擁(yong)有發射“卡帕”和“蘭姆達”固體燃料探空(kong)火箭的全套設施。
1970年2月11日(ri),用“蘭姆(mu)達(da)4S-5”火(huo)箭把日(ri)本的第一顆技術衛(wei)星(xing)(質量24kg,被命名為大隅號)送(song)入(ru)337/5141km的軌道(dao)。
以后,科學衛星(xing)的(de)發射率大約每年一顆。
自(zi)1964年以后,發(fa)射場(chang)進行(xing)了擴建,用來發(fa)射推力更大的“繆(mou)”運載火(huo)箭(jian)。
“繆(mou)”火箭發射場
“繆”火(huo)箭(jian)發(fa)(fa)射場(chang)是內之浦航天中心最大(da)的發(fa)(fa)射場(chang),海(hai)拔220m,面(mian)積(ji)25000m2。它擁有“繆”火(huo)箭(jian)服(fu)務(wu)塔(ta)、總裝(zhuang)車(che)間(jian)、發(fa)(fa)射控制(zhi)掩體(離發(fa)(fa)射臺約(yue)80m)、衛星(xing)測試車(che)間(jian)、動平衡測試車(che)間(jian)以及(ji)推進(jin)劑貯(zhu)存庫。“繆”火(huo)箭(jian)服(fu)務(wu)塔(ta)架為36m高、10層鋼制(zhi)結(jie)構,重(zhong)350噸。整個服(fu)務(wu)塔(ta)架可沿直徑為10米的圓形軌道回轉。火(huo)箭(jian)在塔(ta)內的發(fa)(fa)射架上垂直組(zu)裝(zhuang)好,然后,服(fu)務(wu)塔(ta)便轉到(dao)發(fa)(fa)射方向。隨后,發(fa)(fa)射架與火(huo)箭(jian)移出(chu)塔(ta)架并傾斜到(dao)一個合適(shi)的發(fa)(fa)射仰角(75°~80°)準備發(fa)(fa)射。
內之浦發射臺(tai)很特別的一(yi)(yi)點是(shi)發射臺(tai)采(cai)用(yong)斜(xie)向發射臺(tai)(而(er)不是(shi)一(yi)(yi)般常見的直立發射臺(tai)),這(zhe)是(shi)為了萬一(yi)(yi)火(huo)箭發生意外的時候,靠海的這(zhe)個發射臺(tai)發射的火(huo)箭會直接(jie)落海,而(er)能將影響地面造成傷亡的程度減到最小。
KS中心
KS中心,即探(tan)空(kong)火(huo)箭發射場(chang),海拔276米,面積7000平(ping)方米。是SS-520,S-520和S-310型(xing)觀測火(huo)箭的點火(huo)發平(ping)臺。1970年2月11日在這個發射場(chang)用“蘭(lan)姆達4S-5”火(huo)箭把(ba)日本的第一顆技術衛星(質(zhi)量24kg,被命名為大隅號)送入337/5141km的軌道(dao)。
其他組成
內(nei)之(zhi)浦航天(tian)中心,除“繆”火箭發射場和(he)KS中心外,還有控制中心、遙(yao)測中心、衛星跟蹤中心。
其中,控(kong)制中心主要發出發射控(kong)制指令,例如指導探空火(huo)箭(如SS-520,S-520,S-310)從KS中心點火(huo)發射;此外(wai),還可以對雷達數(shu)據集(ji)中管理,并(bing)顯(xian)示火(huo)箭飛行(xing)路徑。
在(zai)航天(tian)中心多處高(gao)地上都設有天(tian)線,主(zhu)要負責跟蹤(zong)和接收(shou)從科學(xue)衛星回(hui)來的遙測(ce)信號(S波段和X波段)。
為了不影響當(dang)地的(de)漁業發展,內(nei)之浦航天(tian)中心(xin)每年的(de)發射(she)(she)活動(dong)被限(xian)制(zhi)在(zai)兩個(ge)月內(nei)。盡管(guan)如此,在(zai)1970年~2003年間(jian)還是有360多枚火(huo)(huo)箭(jian)(jian)和(he)23顆(ke)衛星及探(tan)測器從這里發射(she)(she)。這座中心(xin)最初是用(yong)來發射(she)(she)大氣探(tan)空火(huo)(huo)箭(jian)(jian)和(he)氣象探(tan)空火(huo)(huo)箭(jian)(jian)的(de)。這里的(de)第(di)一(yi)次(ci)軌道(dao)發射(she)(she)任務于(yu)1970年2月11日進行,在(zai)這次(ci)任務中使(shi)用(yong)一(yi)枚Lambda4s一(yi)5火(huo)(huo)箭(jian)(jian)發射(she)(she)了一(yi)顆(ke)ohsumi(大隅號)衛星,這使(shi)日本成為世界上第(di)四個(ge)發射(she)(she)人造衛星的(de)國(guo)家。
內之浦航(hang)天中心(xin)所發射(she)的(de)最大的(de)運(yun)載火(huo)(huo)箭是M-V型,它于1997年首次發射(she)。2006年9月(yue)22日,這是M-V運(yun)載火(huo)(huo)箭的(de)最后一(yi)次發射(she),由M-V-6火(huo)(huo)箭將(jiang)“太陽(yang)-B”(SolarB)號衛星送入了地球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