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

網站分類
登錄 |    
眉山三蘇祠博物館
0 票數:0 #博物館#
三蘇祠博物館位于四川省眉山市,是中國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的故居。原為約五畝的庭院,元代改宅為祠,明末毀于兵燹,清康熙四年(1665)在原址模擬重建,是一座占地104畝的古典園林。三蘇祠博物館是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5月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2010年1月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三蘇祠館藏文物豐富,館藏文物近萬件,其中一級文物4件、二級文物24件、三級文物696件。
  • 地址: 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紗縠行(xing)南段72號(hao)
  • 門票: 免費
  • 博物館等級: 國家(jia)二級(文物)
詳細介紹 PROFILE +

歷史沿革

宋真宗(zong)大宗(zong)祥符二年(1009年),蘇(su)洵出生(sheng)于眉山(shan)城西南(nan)隅之紗縠行(xing)私第。蘇(su)洵之子蘇(su)軾(shi)、蘇(su)轍也生(sheng)于此。

元代延祐三(san)年(nian)(1316年(nian)),三(san)蘇故(gu)居改建(jian)為祠堂。

明(ming)洪武(wu)二十九(jiu)年(1396年),重修三蘇祠。

明(ming)嘉(jia)靖九年(1530年),侍御(yu)邱道隆命眉州太守莫(mo)鈍維修(xiu)擴建三蘇祠,并割(ge)九寺(si)廟(miao)田(tian)產為蘇祠祀田(tian)。

清(qing)康熙(xi)四(si)年(1665年),眉州知(zhi)州趙(zhao)惠芽摹擬重建三蘇祠主(zhu)體建筑——饗(xiang)殿、啟賢(xian)堂(tang)、木假(jia)山堂(tang)、瑞(rui)蓮亭。

清康(kang)熙五十四年(1715年),眉州(zhou)知州(zhou)黃(huang)元(yuan)煐重修三蘇祠并置買(mai)祀田。

嘉慶十一年(1806年),三蘇祠增修祠堂的東西廂房和方墻(qiang)門(men)道。復置三蘇父子像(xiang)龕三座。

嘉慶十(shi)八年(nian)(1813年(nian)),知州(zhou)趙來震對三蘇祠進(jin)行大維修(xiu),三蘇祠“池之兩岸,疊(die)石成壁”,建來鳳軒(xuan)(原濟美堂(tang))等(deng)。

咸豐三年(1853年),增修快雨亭。何紹基任四川學(xue)政使時,來眉監考舉子。因(yin)到三蘇祠拜(bai)謁三蘇父(fu)子,至此亭避(bi)大(da)雨,遂命此亭為(wei)快雨亭,并手(shou)書匾額(e)。

同治九年(1870年),增修三蘇(su)祠大門(現(xian)為前廳(ting))、耳房。

光緒元年(1875年),四川督(du)學使(shi)張之洞(dong)來眉倡導(dao)修建云嶼(yu)樓(lou)(原名東坡(po)樓(lou))、抱月亭、綠洲(zhou)亭。

光緒二十四(si)年(1898年),眉山人將披風榭重建(jian)于三蘇祠(ci)。

民(min)國八年(1919年),眉山駐軍旅(lv)長陳國棟進駐三(san)蘇祠(ci)(ci),將其作(zuo)為司令部。在此期間,陳籌資對三(san)蘇祠(ci)(ci)進行了大維修。

民國十七年(1928年),眉山地方官紳集議拓建三(san)蘇祠(ci),相(xiang)繼(ji)增修(xiu)了(le)南大(da)門(men)、百坡亭、式蘇軒(xuan)、半潭秋水一房山、船塢、彩畫舫等,并(bing)修(xiu)甬道(dao)、小橋,將三(san)蘇祠(ci)改名為(wei)“三(san)蘇公園”,國民政府主席(xi)林森曾(ceng)為(wei)“三(san)蘇公園”題匾。

民(min)國(guo)二十五年(1936年)六(liu)月,四(si)川省善后督辦(ban)劉為立“保護(hu)(hu)三(san)(san)蘇祠布(bu)告碑”。七月,四(si)川省政府主席劉湘立“保護(hu)(hu)三(san)(san)蘇祠布(bu)告碑”。8月,國(guo)民(min)政府軍事(shi)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zheng)簽署(shu)的(de)“保護(hu)(hu)三(san)(san)蘇祠布(bu)告碑”又(you)立于(yu)三(san)(san)蘇祠。

1950年(nian)初(chu),縣文化(hua)館成立,兼管三蘇祠事(shi)務。

1954年10月,縣文化館(guan)向上級(ji)申報《眉山縣文化館(guan)培(pei)修三蘇祠內部計(ji)劃》,省文化事業管理局批轉“暫不培(pei)修”。

1956年8月,眉山縣成立了三(san)蘇公(gong)園修(xiu)建委(wei)員(yuan)會,同年9月開始培(pei)修(xiu)。

1958年4月,成立(li)三蘇公園管理委員(yuan)會。

1959年,成立(li)三蘇(su)紀念館,上(shang)級調贈北京(jing)故宮(gong)博(bo)物院(yuan)、北京(jing)大學圖書館、省(sheng)圖書館、省(sheng)博(bo)物館一批古籍善本于三蘇(su)祠(ci)。國慶期間陳列正(zheng)式對(dui)外展出(chu),并(bing)接待首批原蘇(su)聯專家。

1967年,三蘇紀念館(guan)改為人(ren)民公(gong)園,陳列(lie)室改為工農兵展覽館(guan)。

1978年10月(yue),三(san)(san)蘇祠重新開放(fang)并復名(ming)為三(san)(san)蘇祠。

1979年,三蘇紀念館更名為(wei)眉山縣三蘇文物保(bao)管(guan)所。

1980年7月,四川(chuan)省(sheng)人(ren)民(min)政(zheng)府(fu)公布(bu)三(san)蘇祠為四川(chuan)省(sheng)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tong)年8月,全國蘇軾(shi)研究(jiu)學(xue)會在三(san)蘇祠成立。

1984年,四(si)(si)川省(sheng)編(bian)制委(wei)員(yuan)會、四(si)(si)川省(sheng)文(wen)化廳(ting)、四(si)(si)川省(sheng)財(cai)政局批準,將眉山縣三蘇文(wen)管所更名為(wei)四(si)(si)川省(sheng)眉山三蘇博物館。

2000年6月,三蘇祠被省文物局(ju)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推薦名(ming)單。

2001年7月,三蘇博物館上劃市級管理,隸屬于眉山市文體局。

2003年(nian)11月,更(geng)名為“三蘇祠博物館(guan)”。

2006年5月25日,國務(wu)院公布三蘇祠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wei)。

2007年(nian)—2008年(nian),眉山市委、市政府建(jian)三蘇紀念館、碑廊及(ji)陳列館、文物(wu)精品展覽館、文物(wu)庫房、西園、游客中心(xin)及(ji)停車場、紗縠行。

2009年(nian)5月19日,國(guo)家(jia)(jia)文物局(ju)公布三蘇(su)祠(ci)為國(guo)家(jia)(jia)二級博物館(guan)。

2009年12月30日,四(si)川省人民政府(fu)公布三蘇祠為四(si)川服務名牌(pai)。

2010年1月(yue)18日,國家(jia)旅(lv)游局公布三蘇祠為(wei)國家(jia)AAAA級旅(lv)游景區。

文物價值

三蘇祠館藏文物(wu)豐富,館藏文物(wu)近萬件(jian),其(qi)中(zhong)一級文物(wu)4件(jian)、二(er)級文物(wu)24件(jian)、三級文物(wu)696件(jian)。其(qi)中(zhong)有古(gu)籍繕本(ben)、陶瓷、書(shu)(shu)畫等(deng)約(yue)10000件(jian)。宋、明、清(qing)蘇東(dong)坡(po)(po)書(shu)(shu)法墨跡拓本(ben)246冊(ce)。著名的有明代(dai)(dai)陳淳(chun)草書(shu)(shu)《前赤(chi)壁賦(fu)》、明代(dai)(dai)王式《西園雅集圖》、明代(dai)(dai)張風翼書(shu)(shu)蘇軾(shi)《后赤(chi)壁賦(fu)》、明代(dai)(dai)許光(guang)祚書(shu)(shu)東(dong)坡(po)(po)《記(ji)承天寺夜游》、清(qing)代(dai)(dai)何紹基書(shu)(shu)《東(dong)坡(po)(po)詞》等(deng)。

展館布局

三(san)蘇(su)祠占地(di)65000平方(fang)米,平面(mian)略呈(cheng)梯(ti)形,南北(bei)短,東(dong)西長。東(dong)側(ce)兩角近似直角,西側(ce)為(wei)斜狀。南側(ce)偏東(dong)為(wei)南大(da)門(men)(men),西北(bei)角為(wei)西大(da)門(men)(men)。

清(qing)代建(jian)三蘇(su)(su)祠(ci)(ci)是一座典型(xing)的(de)(de)西蜀民居風格的(de)(de)園林式文(wen)人(ren)祠(ci)(ci)堂,至今基本保(bao)持了歷史原(yuan)貌。祠(ci)(ci)堂主體(ti)建(jian)筑構(gou)建(jian)在三面環水的(de)(de)半島上,所謂“祠(ci)(ci)在水中央”。祠(ci)(ci)內有(you)蘇(su)(su)洵(xun)、蘇(su)(su)軾、蘇(su)(su)轍和程夫人(ren)、任采(cai)蓮(lian)、蘇(su)(su)八娘(niang)(蘇(su)(su)小妹(mei))、王(wang)弗、王(wang)閏之、王(wang)朝(chao)云、史夫人(ren)及蘇(su)(su)家六(liu)公子等(deng)十余人(ren)的(de)(de)塑像;有(you)木假山堂、古井、洗硯(yan)池等(deng)蘇(su)(su)家遺跡(ji)。池岸皆疊(die)石成(cheng)壁,池周圍(wei)建(jian)亭榭,構(gou)成(cheng)東(dong)部祠(ci)(ci)園景(jing)觀,約占現有(you)蘇(su)(su)祠(ci)(ci)總面積(ji)的(de)(de)四分(fen)之一。

祠堂(tang)(tang)由前廳(古祠大門)、饗殿、啟賢堂(tang)(tang)、來鳳軒、東西(xi)廂房(fang)及廊構成三(san)進(jin)四合院(yuan),在同一中軸(zhou)線(xian)上,由南而(er)北。東西(xi)廂房(fang)在左右均衡(heng)的(de)基礎(chu)上又(you)有自由變化(hua),從而(er)形成不嚴整對稱的(de)格局。東西(xi)廂房(fang)背面均設(she)飛來椅和欄桿,以供游人(ren)臨池休憩。

館區景點

三蘇祠博物(wu)館核心(xin)文物(wu)區內,有正門、前廳(ting)、饗殿(dian)、啟賢堂(tang)、來鳳軒、披(pi)風(feng)榭、瑞蓮亭等景點。

本百科詞條由(you)網站注冊用戶【 斌(bin)斌(bin)有禮(li) 】編(bian)(bian)輯(ji)上傳提供,詞條(tiao)屬(shu)(shu)于開(kai)放詞條(tiao),當(dang)前頁面(mian)所展(zhan)示的詞條(tiao)介(jie)紹涉及宣傳內容屬(shu)(shu)于注冊用戶(hu)個(ge)人編(bian)(bian)輯(ji)行為,與【眉山三蘇祠博物館】的所屬(shu)(shu)企業/所有(you)人/主體無關,網(wang)站(zhan)不完全保證內容信(xin)息的準確性(xing)、真(zhen)實(shi)性(xing),也(ye)不代表(biao)本站(zhan)立場(chang),各項數(shu)據信(xin)息存在更(geng)新(xin)不及時的情(qing)況,僅(jin)供參(can)考,請以(yi)官方發布(bu)為準。如果頁面(mian)內容與實(shi)際(ji)情(qing)況不符,可點擊“反饋”在線向網(wang)站(zhan)提出修改(gai),網(wang)站(zhan)將核實(shi)后進行更(geng)正。 反饋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為注(zhu)冊(ce)用戶(hu)提供信(xin)息(xi)存儲空間(jian)服務,非(fei)“MAIGOO編輯上(shang)(shang)傳提供”的文章/文字(zi)均是(shi)注(zhu)冊(ce)用戶(hu)自主(zhu)發布(bu)上(shang)(shang)傳,不代表本站觀點,版權(quan)歸原作(zuo)者所有(you),如有(you)侵(qin)權(quan)、虛(xu)假信(xin)息(xi)、錯誤信(xin)息(xi)或任何(he)問(wen)題(ti),請及(ji)時(shi)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yi)時(shi)間(jian)刪除或更(geng)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wang)頁上相關信(xin)息(xi)的知(zhi)識產權(quan)歸網(wang)站方所(suo)有(包括但不限于文(wen)字、圖(tu)(tu)片、圖(tu)(tu)表、著(zhu)作(zuo)權(quan)、商標(biao)權(quan)、為用(yong)戶提(ti)供的商業信(xin)息(xi)等),非(fei)經許可不得抄襲或使(shi)用(yong)。
提交說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9299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671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5184個代理需求 已有1367305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