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

網站分類
登錄 |    

吳川十大歷史名人

本文章由 MAIGOO編輯(ji) 上傳提供 ★★★ 發布 反饋 0
01
陳蘭彬
陳蘭彬(1816年-1895年),字荔秋,廣東省吳川市黃坡鎮黃坡村人,晚清時期大臣、學者,首任中國駐美公使。陳蘭彬為咸豐三年(1853年)中進士,同治十一年(1872年),以留學監督身份、率領第一批留學生30人赴美。光緒四年(1878年),以太常寺卿身份出使美國、西班牙、秘魯;后奉調回國,歷任兵部、禮部侍郎及會試閱卷大臣等職。晚年歸里,先后主編《高州府志》《吳川縣志》《石城縣志》,著有《使美紀略》《使美白詠調》《重次千文》《毛詩札記》《治河芻言》等書。
02
林(lin)召(zhao)棠
林召棠(1786年-1872年),字愛封,號芾南,謚文恭,吳陽(廣東吳川)霞街村人,清朝道光年間癸未(1823年)科狀元。林召棠晚年,或吟詠于高雷山川濱海,或揮毫落筆于書齋。其書法,歐底趙面,自成一家。其詩詞頗多佳作,清麗可頌,膾炙人口。一生主要著述有《心亭亭居詩存》《心亭亭居文存》《心亭亭居筆記》等手抄本,而刊行于世的則散載于《萬花谷》《高州府志》《吳川縣志》。
03
吳懋清
吳懋清(1774-1845年),字澄觀,號回溪,廣東省吳川市黃坡鎮水潭村人,1810年(嘉慶15年)庚午科舉人。吳懋清和海南定安縣張岳松(探花),邑人林召棠(狀元)交善,名噪一時。因以求天下賢者學益廣大,潛心撰述,至老不衰,博學多才,擅堪輿術數。其著有《詩賦雜文》十八卷,《天洞測》一卷,《尚書解》五卷,《詩經測》九卷,《論捂考》八卷等二十余種,均《清史列傳》并傳于世。
04
麥國樹
麥國樹(1699年-1766年),字柱臣,號拙軒,吳川塘尾麥屋人,吳川歷史著名人物。其生平好古敏術,潛修經典,博學多才,康熙五十四年中秀才,乾隆九年中甲子科十二名舉人,恩賜翰林,翰林院供職;“欽點太史公麥國樹任東宮教授,特敕東訓”,為十五皇子顒琰(嘉慶)老師。后乾隆恩準衣錦還鄉,命高州府撥銀建造大宗祠,御賜“耆年宿學”匾額,此匾現存麥氏大宗祠。
05
曾秉(bing)忠
曾秉忠(1816年-1863年),字允堂,今吳川市塘尾街道院村曾屋人。曾秉忠行伍出身,先后任把總、參將、總兵,咸豐年(1860年)為江南水師提督。在兩廣、湖南、福建等地攻打太平天國隊伍,于江南洙涇一戰為太平天國所敗,受削職發往兩江總督曾國藩軍營差遣。后卒于軍伍,著加恩開復革職。時同治癸亥(1863年)三月十八日,47歲,歸葬本鄉。
06
龐雄
龐雄(1891年-1911年),廣東吳川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早年由族人龐玉輝介紹,投入廣東新軍,隸屬炮兵,秘密從事革命活動。1909年,與倪映典等人策劃廣州新軍起義。1910年春起義失敗,龐雄赴香港,又東渡日本,歷經南洋各島,與革命黨人聯絡,準備再舉。1911年初由日本歸國,參與籌備廣州起義,主管往來文件。4月27日黃花崗起義爆發,龐雄隨攻督署,因寡不敵眾被俘,壯烈犧牲。安葬于廣州黃花崗,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07
張炎(yan)
張炎(1902年9月-1945年3月),又名巨炎,字光中,吳川塘綴樟山村人,國民黨十九路軍愛國將領。他在青少年時代目睹帝國主義者的侵略和中國人民受壓迫的痛苦,萌發了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思想。20年代初,經堂兄世德引薦參加粵軍。在大革命中,由于作戰勇敢,由勤務兵逐漸晉升至特務長、排長、營長。民國20年(1931年),任國民革命軍十九路軍第一二二旅旅長兼第六十一師副師長,并代理師長職務。
08
張(zhang)世德
張世德(1893年4月-1930年7月),字作仁,別號金,廣東省吳種縣(今吳川市)塘綴鎮樟山村人,國民革命軍將領。陣亡后由當時的南京國民政府撥款,并由其堂弟張炎將軍親自操辦,在故鄉塘綴鎮樟山村建立世德學校,以彰顯紀念張世德將軍的卓著功勛。一方面為了紀念以身殉國的張世德將軍,以之激勵后人;另一方面是要走“教育興國”的道路以造福桑梓。
09
李漢魂
李漢魂(1894年-1987年),字伯豪,廣東吳川人,1919年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畢業,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抗日戰爭時期歷任軍長、軍團長、集團軍總司令、廣東省政府主席。抗戰勝利后,游歷考察歐洲、拉丁美洲等二十多個國家,1949年春去臺灣,出任臺灣當局總統府上將參謀長,后任內政部部長。1982年曾回北京、廣東等地探親、訪問。著有《岳武穆年譜》《歐洲散記》等。
10
鞠杲
鞠杲(生卒年不詳),北宋吳川人,元祐進士,吳川歷史上第一位進士,吳川十大歷史名人之一。北宋末期,宋神宗為了挽救危機,支持王安石實行變法,此舉遭到保守派的強烈反對。在變法派與保守派的反復斗爭中,鞠杲站在保守派一方,于元符中年入京上書,“辭極抗直地力數改革派章惇、蔡卞等人的罪行,激怒了章惇,遂被列為“奸黨”貶謫終身。保守派復辟后則尊他為鄉賢加以崇祀。
11
林(lin)懷(huai)蘭
林懷蘭(生卒年不詳),廣東省湛江市吳川市梅菉鎮人。林懷蘭是中國引種番薯第一人,于明萬歷年間由越南將番薯種帶回中國。商務印書館于1934年編印的《辭源》釋“番薯”一詞的注解:“其本出于交趾(今越南),吳川人林懷蘭嘗得其種以歸,遍種于粵,因不患兇旱。電白縣有懷蘭祠,題曰番薯林公廟。”
12
林廷(ting)獻
林廷獻(1454年-?),字公器,號南峰,明代吳陽霞街人。生平勤學守信,淡視功名富貴。精通理學,深受陳白沙器重,親筆寫了“擊玉又敲金,思君對我吟,江門臨水坐,明月二更深”中堂一幅贈與林廷獻。清代翰林陳蘭彬曾在其上加記題跋,現在復制木刻橫幅留存。晚年著有《南峰詩集》木刻本,現已失存。
13
林聯桂
林聯桂(1774年-1835年),初名家桂,字道子,又字辛生,塘綴新村(今日廣東省吳川市塘?鎮田頭屋村)人,與黃玉衡、黃培芳,張維屏、譚敬昭、吳梯、黃釗等臺稱“粵東七子”。其生平著作很多,有《見星廬詩稿》正續共22集、《見星廬古文》3集、《姘體文》2集,《文話》《賦話》《詩話》《館閣詩活》《作吏韻話》《講學偶話》《續清秘述聞》《日下推星錄》等。

吳(wu)川十大名(ming)人(ren)排行(xing)榜,是(shi)Maigoo小編主要通過檢(jian)索相關網絡平臺(tai)查(cha)找出歷史上所有時期(qi),出生地為吳(wu)川的(de)各類已(yi)故人(ren)物(wu),并(bing)綜合考量他們取得的(de)成就(著作(zuo)、官職、榮(rong)譽頭銜等)、知名(ming)度、影響力得出。名(ming)單僅供參考,如有疑(yi)問,歡迎在末尾評(ping)論/批評(ping)指正。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站(zhan)為注冊用(yong)戶(hu)提供信息存儲空間(jian)(jian)服務,非“MAIGOO編輯上(shang)傳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shi)注冊用(yong)戶(hu)自主(zhu)發布上(shang)傳,不代表本(ben)站(zhan)觀點,版權歸(gui)原作者所有(you),如(ru)有(you)侵權、虛假信息、錯誤信息或任(ren)何問題,請及時聯系我(wo)(wo)們,我(wo)(wo)們將(jiang)在第一(yi)時間(jian)(jian)刪除或更(geng)正。 版權聲明>> 糾錯>> 申請刪除>> 投訴侵權>> 網頁上相關信息的(de)知識產(chan)權(quan)歸網站方所有(you)(包(bao)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圖表、著作權(quan)、商標(biao)權(quan)、為用戶提(ti)供的(de)商業信息等),非(fei)經許(xu)可(ke)不得抄(chao)襲或(huo)使用。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83133個品牌入駐 更新521332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608486個代理需求 已有1391726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