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

網站分類
登錄 |    

寧波十大陵墓

本文章由 MAIGOO編輯 上傳提供 ★★★ 發布 反饋 0
01
白(bai)云莊和黃宗羲、萬斯同(tong)、全祖望(wang)墓
浙東學派史跡(白云莊及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墓)于2006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云莊位于寧波市海曙區白云街道白云公園內,始建于明代。它原為明末戶部主事萬泰的莊園,因其子萬斯選著有《白云集》,人稱白云先生,卒后葬于此地,故名“白云莊”。 黃宗羲墓位于余姚化安山剡湖岙龍山東南麓。 萬斯同墓,位于奉化市莼湖鎮烏陽觀山南麓。全祖望墓位于海曙區南郊王家橋苗圃南端。
02
孫子秀墓
孫子秀墓位于余姚市梁弄鎮建隆村后石井山東坡,是孫大年、孫子秀父子合葬墓,其東為獅山,西為虎山,面對賀溪,周圍峰巒疊嶂,環境十分優美。墓葬與山體合為一體,封土高達近三十米。墓前有石翁仲(文武各二)四個和石羊石馬兩個,后又出土了孫大年和孫子秀父子的墓志銘兩方。孫大年、孫予秀父子合葬墓是余姚迄今發現的規模最大的一座古墓葬。1987年10月16日,該墓由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保單位。2017年1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03
祖關(guan)山(shan)墓葬群(qun)
祖關山墓葬群位于古城南門外、海曙區南郊公園內,1961年5月被公布為寧波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其范圍以南郊公園內的祖關山為中心,北至護城河,東至南塘河,南、西兩面至祖關河。1956年建造火車南站時對該區域進行了考古發掘,共發掘戰國到明代的古墓葬128座。其中規模較大的有東漢時的木墩墓,出土文物1124件,年代最早的是戰國陶豆(即現在的高足盤)、燒煮食物的鼎;西漢的陶壺、罐、敦實用器,都施了釉,呈米黃色,光亮如脂。如洗、燈、釜、甑、鐎斗、酒鐘、鏡和虎子(即便壺)、銅鑄秦半兩和漢五銖古錢幣一等青銅器,壺、耳杯、谷倉、灶等陶器,釜(鍋)、刀、劍、匕首等鐵制器,還有漆耳杯漆器、瑪瑙、琉璃和玉制品以及麻織物、絲織品等。
04
三忠墓(mu)
三忠墓位于江北區慈城鎮國慶村妙灣自然村西側,座北朝南,三忠墓系明末抗清殉難的明代魯王時兵科給事中董志寧墓和明督師兵部右侍郎馮京第和王翊合葬的總稱,墓原在江北市郊馬公橋,因城市擴展,三忠墓于1995年12月遷至今址,與“鴉片戰爭大寶山戰役陣亡將士墓”為鄰。 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董志寧與錢肅樂、王翌等舉兵抗清,事敗殉難,馮京第、王翌也先后遭難。南明按察副使陸宇鼎派人取回董尸、王頭、馮臂立墓紀念,總稱三忠墓。1961年5月被公布為寧波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05
南宋西(xi)岙古墓
南宋西岙古墓位于寧海縣長街鎮西岙村村北,坐西朝東,原有墓道,入口處有石坊、墓前有刻字及其它石質飾物,另有翁仲、武勛、石羊、石馬、石闕等石雕,大多已廢棄,現僅存墓體、石人2個、石羊2只、石馬2匹、門牌柱2根。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有關省級文物專家考證此墓為明代(1368-1644)所建,墓主待考,該墓年代存疑。關于西岙古墓究竟是南宋鄭霖墓還是明代所建,還需要進一步的考證。但其規模之大,規格之高,并非平民百姓所能擁有,該古墓仍具有一定的歷史和研究價值。1982年12月15日該墓被公布為寧海縣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06
周(zhou)淡游(you)墓
周淡游墓,位于奉化市區錦屏山,1987年2月被奉化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周淡游墓初甚簡樸。1933年,由政府出資重修,并在墓周配建紀念塔和山莊。墓碑“周故同志淡游之墓”的楷書是蔣介石所題;碑陰是周的同僚、四川省長楊滄白撰的事狀。墓前有拜壇、護欄。其下有半月形水潭、假山和石筍。墓曾在“文革”中被毀,1984年重建。紀念塔在墓左側,高4米余,呈劍形,雕琢精細。底座四周鑲嵌白色大理石,分別刻有戴季陶、黃郛、邵元沖、魯滌平等國民黨要人的題詞和文辭。山莊在墓西20米許的山坡上,通面寬3間,硬山單檐,前有平臺。蒼松掩映,景色宜人。
07
獅子山古墓群
獅子山古墓群位于寧波市海曙區鄞江鎮懸慈村。1973年,當地村民挖土時發現墓葬二座,并在其中墓內甬道口出土青瓷蓋罐和缽二件文物。1984年6月-物普查考察,該古墓均為凸字形券頂磚室墓,發現刀形磚上印有“寧康二年作”紀年字樣(寧康二年即東晉孝武帝時期,公元375年)。墓葬兩側尚隱現眾多墓穴,其范圍約1000平方米。
08
朱(zhu)陛墓
朱陛墓位于寧波市海曙區集士港鎮四明山村廟夾岙,明代墓葬。整個建筑由東而西依山層筑,遞次升高,前后高差約9.8米,總長約60米,最寬處約12米,占地面積約720m2。墓坐西朝東。最前為牌坊,四柱三開間,通面闊6.5米,明間柱高5.72米,上雕石獅;次間柱高2.71米。各間枋上有高浮雕,雖略有毀損,但不減當年精美之感。坊后小橋,接著甬道與平臺成為“T”型臺、圓口臺、橫長平臺、墓穴等組成。穴為石室墓,用巨條石砌筑,四角以元寶隼扣接,一尸一棺四穴并置。穴后石砌墓墻環繞,左右隨山勢作三馬頭狀,正脊瓦檔雕銅錢紋。后有擋土墻環繞,與墓墻間設巡埂弄,既起通風、排水作用,又方便祭掃巡回。
09
陳宗問(wen)墓(mu)道
陳宗問墓道位于海曙區集士港鎮四明山村廟夾岙內,建于明代。該墓道及墓前石刻破壞嚴重,但牌坊及墓葬保存尚好。現存牌坊“H”形,立于墓道口,南偏西3度。通高2.26米,寬2.70米,闌額高0.22米,寬0.15米,北面(向內)兩端距柱頭約15厘米處有門軸,以安裝坊門及抱柱。闌額不出頭,額上鐫刻“明贈工部尚書陳公墓道”十個楷體雙構線大字。離該牌坊約30米處遺有不同形置的牌坊殘件,其中柱頭1只,殘高0.78米,斷面0.33×0.33米,上刻如意形紋飾。另有半邊荷花紋柱頭。離牌坊后約100米處有墓室封土和墓碑,保存較完整,墓碑橫字青苔覆蓋,細辯約為“鄮川陳公宗問之墓”陽文楷體大字。
10
范(fan)文虎墓(mu)
范文虎墓位于海曙區集士港鎮四明山村廟夾岙自然村北側,建于清宣統四年春。主體建筑坐北朝南,為一座圓墓,由墓穴、祭臺兩部分組成。墓前祭臺呈半圓形,由方形石板鋪就。兩側設弧形護欄,圓角望柱。前置墓標柱兩根,現已毀。墓碑上刻"清狂生范君墓",上款為"己卯春日",落款為"高振霄"書。墓碑兩側翼子上刻范文虎先生生平,右側為其友鄭文亮所撰,左側為慈溪馮鴻壽所書;此外翼子上另有對聯一副,上刻"白云深處堪合我,黑劫來時 任他"。整個碑高1.59米,厚0.2米,護欄高0.5米。
加載更多

寧波十大陵(ling)墓(mu)排(pai)行(xing)(xing)(xing)榜,主要(yao)依據地(di)區陵(ling)墓(mu)進行(xing)(xing)(xing)選(xuan)擇(ze),并通過(guo)比較陵(ling)墓(mu)的(de)歷(li)史、規模、建筑(zhu)特色、研究價值、出土文物(wu)等因素(su)進行(xing)(xing)(xing)篩選(xuan),以及參(can)考互聯網(wang)相(xiang)關排(pai)行(xing)(xing)(xing)榜/榜單進行(xing)(xing)(xing)綜合整理而成,榜單僅供參(can)考,希(xi)望(wang)對(dui)您想要(yao)了解(jie)寧波有哪(na)些(xie)陵(ling)墓(mu)能有所(suo)幫助。如有疑(yi)問(wen),歡(huan)迎(ying)在末尾評(ping)論(lun)/批評(ping)指正(zheng)。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站(zhan)為注(zhu)(zhu)冊(ce)用(yong)戶提供(gong)(gong)信息(xi)存(cun)儲空(kong)間服務(wu),非“MAIGOO編輯上(shang)傳提供(gong)(gong)”的文章(zhang)/文字均是注(zhu)(zhu)冊(ce)用(yong)戶自主發布上(shang)傳,不代表本(ben)站(zhan)觀點(dian),版權(quan)歸原作者(zhe)所有(you),如有(you)侵權(quan)、虛假信息(xi)、錯誤(wu)信息(xi)或(huo)任何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men)(men),我們(men)(men)將(jiang)在第(di)一時間刪除(chu)或(huo)更正(zheng)。 版權聲明>> 糾錯>> 申請刪除>> 投訴侵權>> 網頁上相關信息的(de)(de)知(zhi)識產權(quan)歸網站方所(suo)有(包括但不限于文(wen)字(zi)、圖(tu)(tu)片、圖(tu)(tu)表(biao)、著作權(quan)、商標(biao)權(quan)、為用戶提供的(de)(de)商業信息等),非(fei)經(jing)許可(ke)不得抄(chao)襲或使用。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83135個品牌入駐 更新521333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609251個代理需求 已有1393012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