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jin)幾(ji)十年來(lai)由于人類迅速發展,自(zi)然資源慘遭(zao)破壞,造(zao)成不少植(zhi)(zhi)(zhi)物(wu)(wu)種(zhong)類處(chu)于瀕危(wei)或漸危(wei),有(you)的甚(shen)至已經(jing)滅(mie)絕。那(nei)么世(shi)界珍稀(xi)(xi)(xi)植(zhi)(zhi)(zhi)物(wu)(wu)有(you)哪些(xie)?中國稀(xi)(xi)(xi)有(you)植(zhi)(zhi)(zhi)物(wu)(wu)又有(you)哪些(xie)?下面MAIgoo生(sheng)活編輯將為盤點珍稀(xi)(xi)(xi)植(zhi)(zhi)(zhi)物(wu)(wu)、國家重(zhong)點保護(hu)植(zhi)(zhi)(zhi)物(wu)(wu),包括伍德蘇鐵(tie)、普陀(tuo)鵝(e)耳櫪、廣西火桐(tong)等等,一起來(lai)看看吧!
伍德蘇(su)鐵是南非夸祖魯-納塔爾(er)省的(de)特有物種,其(qi)外形酷似棕櫚,高約6米,葉子(zi)深綠(lv)具有光澤。伍德蘇(su)鐵是世界上最(zui)珍(zhen)稀植(zhi)物之一,相(xiang)當于已經滅絕(jue),因為(wei)其(qi)是一種雌雄異株植(zhi)物,而植(zhi)物園中所(suo)有現存的(de)伍德蘇(su)鐵都是雄性的(de)。
普(pu)陀鵝耳櫪是中(zhong)國一級重點保護植(zhi)物(wu)、中(zhong)國特有珍稀(xi)植(zhi)物(wu),屬雌(ci)雄(xiong)同株體,僅存(cun)的1株現生長于浙江省舟山市(shi)普(pu)陀佛(fo)頂山慧濟寺(si)西側。雖普(pu)陀鵝耳櫪僅存(cun)1株,但(dan)據(ju)maIGoo編(bian)輯了解目前已通過技術繁育(yu),已培(pei)育(yu)出3萬余株的小樹苗。
百歲(sui)蘭的樹(shu)干非(fei)常短矮而粗(cu)壯,呈(cheng)倒圓錐(zhui)狀(zhuang),高很少超(chao)過50厘米,其種(zhong)子自帶大量油脂,繁殖(zhi)十分困難。百歲(sui)蘭是(shi)世(shi)界(jie)(jie)上唯一(yi)永(yong)不落葉(xie)的稀(xi)有植物,有恐龍(long)的時候就已經存在(zai)了,是(shi)植物界(jie)(jie)的活化石,主要分布在(zai)非(fei)洲納(na)米比亞沙漠。
廣西(xi)火(huo)桐僅產于廣西(xi)西(xi)南部靖西(xi)縣海(hai)拔(ba)910米(mi)的(de)山(shan)谷緩(huan)坡灌(guan)(guan)叢中(zhong)(zhong),是中(zhong)(zhong)國特有植(zhi)物,被當一般(ban)雜灌(guan)(guan)采伐利(li)用,已(yi)瀕于絕滅,現存僅3株。該樹(shu)高(gao)達10米(mi),樹(shu)皮灰白(bai)色(se)(se),不裂(lie);小(xiao)枝(zhi)干時灰黑色(se)(se),幾無毛;嫩芽密被淡黃褐色(se)(se)星狀短(duan)柔毛。
絨毛皂莢、王蓮、桫欏、水杉、巨魔芋、天幕鐵木、筆筒樹、銀劍菊、紅火燒蘭等。查看更多 >>
絨毛皂(zao)莢(jia)(jia)(jia)樹高15至(zhi)20米(mi),其木材(cai)致密(mi),莢(jia)(jia)(jia)果可作洗滌劑,具有園林(lin)觀(guan)賞價值(zhi)。絨毛皂(zao)莢(jia)(jia)(jia)樹是中國湖(hu)南衡(heng)山特(te)產,野生(sheng)數量(liang)僅有4株(zhu),生(sheng)長在海拔950米(mi)的山地,路(lu)邊疏林(lin)中,是世界(jie)自然保護聯盟紅色(se)名錄(lu)中極危種(zhong)。
天(tian)(tian)目(mu)鐵(tie)木僅(jin)分布于(yu)浙江西天(tian)(tian)目(mu)山,現僅(jin)存(cun)5株,是國家一級重點保(bao)(bao)護野(ye)生植(zhi)物(wu)。天(tian)(tian)目(mu)鐵(tie)木不僅(jin)是中(zhong)國特有種(zhong),而且是該屬分布于(yu)中(zhong)國東部的唯一種(zhong)類,如今天(tian)(tian)目(mu)鐵(tie)木的生長地已(yi)建立起了自然保(bao)(bao)護區,并(bing)加強采種(zhong)、育苗。
光葉蕨(jue)(jue)是(shi)蹄蓋(gai)蕨(jue)(jue)科,光葉厥屬(shu)中(zhong)等(deng)大(da)的(de)林(lin)下(xia)陰地常綠(lv)植(zhi)物(wu)(wu)(wu)。光葉蕨(jue)(jue)是(shi)中(zhong)國(guo)特產(chan),分布于在四川(chuan)西部二朗山(shan)山(shan)地海拔2450米的(de)林(lin)下(xia)陰濕處,本種(zhong)瀕臨(lin)滅絕,是(shi)國(guo)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zhi)物(wu)(wu)(wu)、中(zhong)國(guo)瀕危物(wu)(wu)(wu)種(zhong)。
水杉早在中(zhong)生代白堊紀和新生代時期便大約有6-7種,過(guo)去認(ren)為已(yi)絕(jue)滅,1941年在四川萬(wan)縣謀道溪(今稱磨刀溪)首次發現這古老珍稀孑遺樹種。近(jin)年四川萬(wan)縣、石柱縣、湖(hu)北利川和湖(hu)南龍(long)山、桑植均發現300余年水杉。
普陀鵝耳櫪、廣西火桐、珙桐、金花茶、臺灣杉、銀杉、望天樹、桫欏、金錢松、銀杏樹等。查看更多 >>
中(zhong)國(guo)現有(you)(you)野(ye)生(sheng)植(zhi)物(wu)物(wu)種(zhong)中(zhong)約有(you)(you)6000種(zhong)植(zhi)物(wu)處于瀕(bin)危(wei)或瀕(bin)臨絕滅的(de)狀況,并(bing)且已(yi)有(you)(you)100多種(zhong)植(zhi)物(wu)面臨極危(wei)或瀕(bin)危(wei),由國(guo)家林業(ye)局和農業(ye)部發(fa)布的(de)《中(zhong)國(guo)國(guo)家重點(dian)保護野(ye)生(sheng)植(zhi)物(wu)名錄(lu)(第一批)》于1999年9月(yue)9日(ri)開始(shi)施行(xing),列入野(ye)生(sheng)植(zhi)物(wu)250余種(zhong)其中(zhong),國(guo)家一級(ji)保護植(zhi)物(wu)有(you)(you)玉龍蕨、中(zhong)華水韭、光葉蕨、望天樹、紅(hong)豆杉(shan)等(deng)50余種(zhong);國(guo)家二(er)級(ji)保護野(ye)生(sheng)植(zhi)物(wu)有(you)(you)白(bai)豆杉(shan)、白(bai)皮云、刺參、 馬尾樹等(deng)共(gong)200多種(zhong)。
排序 | 中文名 | 學名 | 類別 |
1 | 光葉蕨 | Cystoathyrium chinense | 蹄蓋蕨科 |
2 | 玉龍蕨 | Sorolepidium glaciale | 鱗毛蕨科 |
3 | *水韭屬(所有種) | Isoetesspp. | 水韭科 |
4 | 巨柏 | Cupressus gigantea | 柏科 |
5 | 蘇鐵屬(所有種) | Cycasspp. | 蘇鐵科 |
6 | 銀杏 | Ginkgo biloba | 銀杏科 |
7 | 百山祖冷杉 | Abies beshanzuensis | 松科 |
8 | 梵凈山冷杉 | Abies fanjingshanensis | 松科 |
9 | 元寶山冷杉 | Abies yuanbaoshanensis | 松科 |
10 | 資源冷杉(大院冷杉) | Abies ziyuanensis | 松科 |
11 | 銀杉 | Cathaya argyrophylla | 松科 |
12 | 巧家五針松 | Pinus squamata | 松科 |
13 | 長白松 | Pinus sylvestrisvar.sylvestriformis | 松科 |
14 | 臺灣穗花杉 | Amentotaxus formosana | 紅豆杉科 |
15 | 云南穗花杉 | Amentotaxus yunnanensis | 紅豆杉科 |
16 | 紅豆杉屬(所有種) | Taxusspp. | 紅豆杉科 |
17 | 水松 | Glyptostrobus pensilis | 杉科 |
18 | 水杉 |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 杉科 |
19 | *長喙毛茛澤瀉 | Ranalisma rostratum | 澤瀉科 |
20 | 普陀鵝耳櫪 | Carpinus putoensis | 樺木科 |
21 | 天目鐵木 | Ostrya rehderiana | 樺木科 |
22 | 伯樂樹(鐘萼木) | Bretschneidera sinensis | 伯樂樹科 |
23 | 膝柄木 | Bhesa sinensis | 衛矛科 |
24 | 萼翅藤 | Calycopteris floribunda | 使君子科 |
25 | *革苞菊 | Tugarinovia mongolica | 菊科 |
26 | 東京龍腦香 | Dipterocarpus retusus | 龍腦香科 |
27 | 狹葉坡壘 | Hopea chinensis | 龍腦香科 |
28 | 坡壘 | Hopea hainanensis | 龍腦香科 |
29 | 多毛坡壘 | Hopea mollissima | 龍腦香科 |
30 | 望天樹 | Parashorea chinensis | 龍腦香科 |
31 | *貉藻 | Aldrovanda vesiculosa | 茅膏菜科 |
32 | 瑤山苣苔 | Dayaoshania cotinifolia | 苦苣苔科 |
33 | 單座苣苔 | Metabriggsia ovalifolia | 苦苣苔科 |
34 | 報春苣苔 | Primulina tabacum | 禾本科 |
35 | 輻花苣苔 | Thamnocharis esquirolii | 禾本科 |
36 | *華山新麥草 | 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 | 禾本科 |
37 | 銀縷梅 | Shaniodendron subaequalum | 金縷梅科 |
38 | 長蕊木蘭 | Alcimandra cathcardii | 木蘭科 |
39 | 單性木蘭 | Kmeria septentrionalis | 木蘭科 |
40 | 落葉木蓮 | Manglietia decidua | 木蘭科 |
41 | 華蓋木 | Manglietiastrum sinicum | 木蘭科 |
42 | 峨眉擬單性木蘭 | Parakmeria omeiensis | 木蘭科 |
43 | 藤棗 | Eleutharrhena macrocarpa | 防己科 |
44 | *莼菜 | Brasenia schreberi | 睡蓮科 |
45 | 珙桐 | Davidia involucrata | 藍果樹科 |
46 | 光葉珙桐 | Davidia involucratavar.vilmoriniana | 藍果樹科 |
47 | 云南藍果樹 | Nyssa yunnanensis | 藍果樹科 |
48 | 合柱金蓮木 | Sinia rhodoleuca | 金蓮木科 |
49 | 獨葉草 | Kingdonia uniflora | 毛茛科 |
50 | 異形玉葉金花 | Mussaenda anomala | 茜草科 |
51 | 掌葉木 | 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 | 無患子科 |
52 | 發菜 | Nostoc flagelliforme | 念珠藻科 |
植物 | 數量/株 | 植物 | 數量/株 |
普陀鵝耳櫪 | 1 | 滇桐 | 6 |
廣西火桐 | 3 | 華蓋木 | 7 |
絨毛皂莢 | 4 | 膝柄木 | 10 |
天目鐵木 | 5 | 百山祖冷杉 | 11 |
光葉蕨 | 6 | 羊角槭 | 20 |
植物 | 野生數量 | 分布地 |
伍德蘇鐵 | 1株 | 南非 |
普陀鵝耳櫪 | 1株 | 中國 |
廣西火桐 | 3株 | 中國 |
絨毛皂莢 | 4株 | 中國 |
天目鐵木 | 5株 | 中國 |
光葉蕨 | 6株 | 中國 |
滇桐 | 6株 | 中國 |
華蓋木 | 7株 | 中國 |
膝柄木 | 10株 | 中國 |
百山祖冷杉 | 11株 | 中國 |
國家 | 花名 | 國家 | 花名 |
德國國花 | 藍色矢車菊 | 荷蘭國花 | 郁金香 |
意大利國花 | 雛菊 | 比利時國花 | 杜鵑花/虞美人 |
美國國花 | 玫瑰 | 法國國花 | 鳶尾 |
日本國花 | 櫻花 | 澳大利亞國花 | 金合歡 |
英國國花 | 玫瑰 | 瑞士國花 | 雪絨花 |
西班牙國花 | 康乃馨/石榴花 | 印度國花 | 荷花 |
葡萄牙國花 | 薰衣草 | 新加坡國花 | 蘭花 |
俄羅斯國花 | 向日葵 | 墨西哥國花 | 大麗花 |
國家 | 樹名 | 國家 | 樹名 |
美國國樹 | 橡樹 | 泰國國樹 | 桂樹 |
英國國樹 | 夏櫟 | 印度國樹 | 菩提樹 |
黎巴嫩國樹 | 雪凇 | 瑞典國樹 | 歐洲白蠟 |
加拿大國樹 | 楓樹 | 挪威國樹 | 歐洲云杉 |
俄羅斯國樹 | 白樺 | 新加坡國樹 | 雨樹 |
澳大利亞國樹 | 桉樹 | 菲律賓國樹 | 納拉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