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妃嬪等級
西漢初(chu)立(li),沿用(yong)秦朝的稱號:皇帝之妻稱皇后,妾皆稱夫人。同時(shi)設(she)立(li)八品(也是沿襲秦時(shi)之制(zhi)):皇后、夫人、美人、良(liang)人、八子、七子、長使(shi)(shi)、少使(shi)(shi)。
漢武帝時增(zeng)加婕妤(yu)、娙(keng)娥(娙(keng),音xíng)、容華、充(chong)依,各有爵位。
漢(han)元帝(di)時(shi)又創昭儀,僅次(ci)于皇(huang)后(hou);當時(shi)后(hou)宮已達三千人,除皇(huang)后(hou)外,以(yi)下(xia)定制十四(si)等:
1、昭(zhao)儀(yi),視丞相,爵比(bi)諸(zhu)侯王 (第二十一等(deng)爵)。
2、婕(jie)妤(yu),視上卿,爵比列侯(第(di)二十等爵)。
3、娙娥,視(shi)中二千石,爵(jue)比關內侯(第十(shi)九等爵(jue))。
4、容(rong)華(hua),視真二千石,爵(jue)比大上造(zao)(第十六等爵(jue))。
5、美人,視二千石,爵比少上(shang)造(第二十八等爵)。
6、八子,視千石(shi),爵比中更(geng)(第十(shi)三等爵)。
7、充依(yi),視千(qian)石,爵比左更(第十二等爵)。
8、七子,視八百石,爵比右(you)庶長(第十一等爵)。
9、良人,視(shi)八百石(shi),爵比左庶(shu)長(第(di)十等爵)。
10、長使,視六百石,爵比五大夫(fu)(第(di)九等爵)。
11、少使,視四(si)百石,爵比(bi)公(gong)乘(第八(ba)等(deng)爵)。
十(shi)四等之外(wai),還(huan)有(you)上家人子(zi)、中家人子(zi),皆視斗食。除此以外(wai),史(shi)籍中還(huan)曾出現(xian)過諸姬、長御(yu)、材人、待詔掖庭、中宮史(shi)、學事史(shi)等名目。
太子(zi)妻稱妃,妾(qie)有良娣(di)、孺人,妻妾(qie)共三(san)級(ji);皇孫(sun)妻稱夫人,妾(qie)無(wu)位(wei)號(hao),皆稱家人子(zi)。
漢朝妃子的俸祿
漢代后宮除了(le)皇(huang)后以外,分(fen)為十(shi)四等級(ji),分(fen)別(bie)為:
一等: 昭儀,年俸4200斛,一年相當于567000元(yuan)人(ren)民幣。
二等: 婕妤,年俸4200斛,一年相當(dang)于567000元人民(min)幣(bi)。
三等: 涇娥,年(nian)俸2160斛,一(yi)年(nian)相當于(yu)291600元人民幣。
四等(deng): 容(rong)華:年俸1800斛,一(yi)年相(xiang)當于(yu)243000元(yuan)人民幣(bi)。
五等(deng): 美人,年俸1440斛,一年相當于194400元人民幣。
六等: 八(ba)子(zi),年(nian)俸1080斛,一年(nian)相當于145800元(yuan)人民(min)幣。
七(qi)等: 充依(yi),年俸1080斛,一(yi)年相當(dang)于145800元人民幣(bi)。
八等: 七子,年俸(feng)900斛,一年相當于121500元(yuan)人民幣。
九等: 良人,年俸900斛(hu),一年相當于121500元人民幣。
十(shi)等: 長使,年俸820斛,一年相當于110700元人(ren)民(min)幣。
十一(yi)等:少(shao)使,年俸540斛(hu),一(yi)年相(xiang)當于72900元人(ren)民幣。
十二等:五(wu)官,年(nian)俸(feng)480斛,一年(nian)相(xiang)當于64800元(yuan)人民幣。
十三(san)等:順常,年(nian)(nian)俸360斛,一年(nian)(nian)相當于48600元人民幣。
十四等:無涓、共(gong)和、娛靈、保林、良使、夜者,年俸192斛,一年相當于(yu)25920元(yuan)人民(min)幣(bi)。
漢朝怎么選妃子
從民(min)間(jian)定(ding)時選取良家女(nv)(nv)子充實后宮,是漢朝(chao)(chao)的(de)法律制度。每年(nian)8月初,朝(chao)(chao)廷(ting)要向(xiang)天下征(zheng)(zheng)(zheng)(zheng)收(shou)賦(fu)稅,同時與(yu)征(zheng)(zheng)(zheng)(zheng)收(shou)賦(fu)稅一起的(de),還有(you)一項重(zhong)要內容,就是向(xiang)民(min)間(jian)征(zheng)(zheng)(zheng)(zheng)收(shou)美女(nv)(nv)。“良家女(nv)(nv)”被征(zheng)(zheng)(zheng)(zheng)收(shou),也是百姓應(ying)盡的(de)義務之一。
屆時(shi)朝廷會(hui)委派中大夫、掖庭丞、相工3種官(guan)員(yuan),去到都(dou)城周邊的鄉間,“閱視”年齡在13—20歲的“姿色端麗”、“合(he)法(fa)相”的女孩子,將她們載回后宮。
在征收“良家女”的官員中,“相工”是負責審看相貌的宦官,由他們當面挑選秀女,然后再載入宮中復選。皇帝選妃是有著相當嚴格標準的,不是大家印象里的皇帝一眼看上誰了就能成為妃子的。關于帝王妻妾的相貌,有一套專門的規范,是有理論依據的,這套理論被稱為“法相”。 入選對象不僅要法相好,還要出身名門,而且要身體健康,同時沒有瑕疵。比方說,沒有麻子、口臭、鼻炎、腋臭、痔瘡、腳氣、皮膚病、婦科疾病等。 并且,到了東漢時還對(dui)后宮嬪妃的身體(ti)各部位尺(chi)寸(cun)(cun)有了量化標準。比如(ru)身高必須七尺(chi)一寸(cun)(cun),肩寬一尺(chi)六寸(cun)(cun),臀(tun)寬比肩寬少三(san)(san)寸(cun)(cun),從肩膀到手(shou)掌二尺(chi)七寸(cun)(cun),手(shou)掌手(shou)指共要(yao)四寸(cun)(cun)長,從大腿到腳長三(san)(san)尺(chi)二寸(cun)(cun),足(zu)長八寸(cun)(cun)等(d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