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獎」為國際性獎項,得獎者應仍從事于有關的學術領域,在學術或科學的研究或應用上有杰出貢獻,或在近期獲得突破性的成果,或在其他領域有卓越之成就。「邵逸夫獎」是按邵逸夫先生的意愿而設,于2001年11月宣告成立,并由「邵逸夫獎基金(jin)(jin)會有(you)限公司」管理及(ji)執行,基金(jin)(jin)會辦(ban)事處設在香港(gang)。
邵(shao)逸夫獎(jiang)是(shi)按邵(shao)逸夫先(xian)生(sheng)的(de)(de)意愿設立(li),由邵(shao)逸夫獎(jiang)基金會有限公司管(guan)理(li)及執行的(de)(de)國際性獎(jiang)項,旨(zhi)在表彰在學術及科(ke)學研究或應用上在近期獲得(de)突破性的(de)(de)成果,和該成果對人類生(sheng)活產生(sheng)深(shen)遠影響(xiang)的(de)(de)科(ke)學家。
2002年(nian)11月,按邵逸(yi)夫先生的(de)(de)意(yi)愿(yuan)而設立(li)邵逸(yi)夫獎(jiang) 。2004年(nian)9月7日首(shou)屆(jie)邵逸(yi)夫獎(jiang)的(de)(de)頒(ban)獎(jiang)禮在香港(gang)舉行。
“邵逸夫(fu)獎(jiang)(jiang)”有三個獎(jiang)(jiang)項,分別為(wei):天(tian)文(wen)學(xue)、生命科(ke)學(xue)與(yu)醫學(xue)、數學(xue)科(ke)學(xue)。每年頒獎(jiang)(jiang)一次,每項獎(jiang)(jiang)金一百二十萬美元(yuan)。
2019年邵逸夫獎獲獎情況:
2019年度邵(shao)逸夫(fu)天文學獎頒予美(mei)國加州(zhou)理(li)(li)工學院物理(li)(li)學講座教授愛德華·斯通,以(yi)表彰他領(ling)導旅行者(zhe)項(xiang)目(mu)。旅行者(zhe)項(xiang)目(mu)在過去40年間改(gai)變(bian)了人(ren)類對(dui)4顆巨行星(xing)和外太陽系的(de)理(li)(li)解,開展了探索星(xing)際空間的(de)任務。
生(sheng)命科(ke)學與(yu)醫(yi)(yi)學獎頒(ban)予美國康奈爾(er)大學威(wei)爾(er)康奈爾(er)醫(yi)(yi)科(ke)研究生(sheng)院(yuan)教授瑪利亞·賈辛,以表彰她證(zheng)明脫氧核(he)(he)糖核(he)(he)酸中定點雙鏈斷裂會刺激(ji)哺乳動物細胞的(de)基因重組,這(zhe)對遺傳病治療的(de)發展十分(fen)重要。
數學科學獎頒予法國索邦大學數學教授米歇爾·塔拉格蘭,以(yi)表彰(zhang)他(ta)研究集中不等式(shi)、隨機過程的(de)上(shang)確界和自旋玻璃的(de)嚴(yan)謹(jin)結果,對概率和高維幾何(he)作出深遠的(de)貢獻(xian)。
年份 | 得主 | 國籍 |
2004年 | 詹姆斯皮·布爾斯 | 美國 |
2005年 | 杰弗里·馬西 | 美國 |
2005年 | 米歇爾·麥耶 | 瑞士 |
2006年 | 索爾·普密特 | 美國 |
2006年 | 亞當·利斯 | 美國 |
2006年 | 布萊·施米茲 | 澳大利亞 |
2007年 | 彼得·高里 | 美國 |
2008年 | 賴因哈德·根策爾 | 德國 |
2009年 | 徐遐生 | 美籍華人 |
2010年 | 查爾斯·班尼特 | 美國 |
2010年 | 萊曼·佩治 | 美國 |
2010年 | 戴維·斯佩 | 美國 |
2011年 | 恩里科·科斯塔 | 意大利 |
2011年 | 杰拉爾德·菲什曼 | 美國 |
2012年 | 大衛·朱維特 | 美國 |
2012年 | 劉麗杏 | 美國 |
2013年 | 史蒂芬·拜爾巴斯 | 英國 |
2013年 | 約翰·霍利 | 美國 |
2014年 | 丹尼爾·愛森斯坦 | 美國 |
2014年 | 肖恩·科爾 | 美國 |
2014年 | 約翰·皮考克 | 英國 |
2015年 | 威廉·伯魯奇 | 美國 |
2016年 | 羅奈爾特·德雷弗 | 美國 |
2016年 | 基普·索恩 | 美國 |
2016年 | 雷納·韋斯 | 美國 |
2017年 | 西蒙?懷特 | 英國 |
2018年 | 尚-盧·普吉 | 法國 |
2019年 | 愛德華·史東(Edward C Stone) | 美國 |
2020年 | 羅杰·布蘭福德 | 美國 |
年份 | 得主 | 國籍 |
2004年 | 簡悅威 | 美籍華人 |
2004年 | 史丹利·科恩 | 美國 |
2004年 | 赫伯特·布瓦耶 | 美國 |
2004年 | 理查·多爾 | 英國 |
2005年 | 邁克爾·貝里奇爵士 | 英國 |
2006年 | 王曉東 | 美籍華人 |
2007年 | 羅伯特·尼科威 | 美國 |
2008年 | 伊恩·威爾穆特 | 英國 |
2008年 | 基思·坎貝爾 | 英國 |
2008年 | 山中真也 | 日本 |
2009年 | 道格拉斯·高爾曼 | 美國 |
2009年 | 杰弗里·弗理德曼 | 美國 |
2010年 | 戴維·朱利雅斯 | 美國 |
2011年 | 朱爾斯·霍夫曼 | 法國 |
2011年 | 魯斯蘭·麥哲托夫 | 美國 |
2011年 | 布魯斯·比尤特勒 | 美國 |
2012年 | 弗朗茲-烏爾里奇·哈特爾 | 德國 |
2012年 | 亞瑟·霍里奇 | 美國 |
2013年 | 杰弗里·霍爾 | 美國 |
2013年 | 邁克爾·羅斯巴殊 | 美國 |
2013年 | 邁克爾·楊 | 美國 |
2014年 | 森和俊 | 日本 |
2014年 | 彼德·瓦爾特 | 美國 |
2015年 | 邦妮·巴斯勒 | 美國 |
2015年 | 彼德·格林伯格 | 美國 |
2016年 | 艾德里安·伯德 | 英國 |
2016年 | 胡達·佐格比 | 美國 |
2017年 | 伊恩?吉本斯 | 美國 |
2017年 | 羅納德?韋爾 | 美國 |
2018年 | 瑪莉-克萊爾·金 | 美國 |
2019年 | 瑪麗亞·杰辛(Maria Jasin) | 美國 |
2020年 | 羅·米森伯克 | 英國 |
2020年 | 彼得·黑格曼 | 德國 |
2020年 | 奧爾格·內格爾 | 德國 |
年份 | 得主 | 國籍 |
2004年 | 陳省身 | 美籍華人 |
2005年 | 安德魯·維爾斯 | 美國 |
2006年 | 吳文俊 | 中國 |
2006年 | 大衛·曼福德 | 美國 |
2007年 | 羅伯特·朗蘭茲 | 美國 |
2007年 | 理察·泰勒 | 美國 |
2008年 | 弗拉基米爾·阿諾德 | 俄羅斯 |
2008年 | 路德維希·費迪夫 | 俄羅斯 |
2009年 | 西蒙·唐納森 | 英國 |
2009年 | 克利福·陶布斯 | 美國 |
2010年 | 辛康·布爾甘 | 美國 |
2011年 | 德梅特里奧斯·克里斯托多羅 | 瑞士 |
2011年 | 理查德·哈密頓 | 美國 |
2012年 | 馬克西姆·康采維奇 | 法國 |
2013年 | 大衛·多諾霍 | 美國 |
2014年 | 喬治·盧斯蒂格 | 美國 |
2015年 | 格爾德·法爾廷斯 | 德國 |
2015年 | 亨里克·伊萬尼克 | 美國 |
2016年 | 奈杰爾·希欽 | 英國 |
2017年 | 亞諾什?科拉爾 | 匈牙利 |
2017年 | 克萊爾?瓦贊 | 法國 |
2018年 | 路易·卡法雷 | 美國 |
2019年 | 米歇爾·塔拉格蘭(Michel Talagrand) | 法國 |
2020年 | 亞歷山大·貝林森 | 美國 |
2020年 | 大衛·卡茲丹 | 以色列 |
“2019年度求(qiu)(qiu)是(shi)(shi)(shi)獎(jiang)(jiang)頒(ban)獎(jiang)(jiang)典(dian)禮”在(zai)(zai)清華大學舉行,在(zai)(zai)典(dian)禮上頒(ban)出了求(qiu)(qiu)是(shi)(shi)(shi)終身成就獎(jiang)(jiang)、求(qiu)(qiu)是(shi)(shi)(shi)杰出科學家...
一年一度的(de)國(guo)家(jia)最(zui)高科(ke)技獎(jiang)頒布向來是科(ke)技界盛(sheng)事,國(guo)家(jia)科(ke)學(xue)技術(shu)獎(jiang)2018大會如約而至。中國(guo)最(zui)高...
梁(liang)(liang)思成(cheng)建(jian)筑獎也稱“梁(liang)(liang)思成(cheng)獎”,是以(yi)我(wo)國(guo)近代(dai)著名建(jian)筑家、教育家梁(liang)(liang)思成(cheng)先生(sheng)的名字命名的中國(guo)建(jian)筑...
2019年(nian)9月(yue)18日下午,首(shou)屆“墨子量(liang)子獎(jiang)”頒獎(jiang)典禮在安徽合(he)肥舉行。中國科(ke)學(xue)技術大學(xue)常(chang)務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