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旨在培養具備現代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等方面的知識以及應用這些知識的能力,能在文教、體育、衛生、環保、社會保險、藝術等公共事業單位的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那么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哪所學校好呢?本文整理了全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十大名校,包括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一起去看看吧!
復旦大學位于直轄市上海,始創于1905年,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也是一所世界知名、國內頂尖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復旦大學共有邯鄲、楓林、張江、江灣四個校區,占地總面積約243.92萬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224.11萬平方米;設有本科專業79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3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5個。在QS世界大學排名中列全球第40位,復旦大學位列國內高校第3位。
【 詳細>>】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邯鄲路220號
中國人民大學位于北京市海淀區,創辦于1937年,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是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設有35個學院,另設有體育部、繼續教育學院、深圳研究院等,開設本科專業82個,碩士學位學科點193個,博士學位學科點137個,形成以本科教育為基礎、研究生教育為重點、繼續教育為輔助的全方位、多層次的辦學格局,形成了“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學科發展體系。
【 詳細>>】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大街59號
北京大學位于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路,創辦于1898年,是國家培養高素質、創造性人才的搖籃、科學研究的前沿和知識創新的重要基地和國際交流的重要橋梁和窗口,位列“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北大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為將北大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成為了一所以文理基礎教學和研究為主的綜合性大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
【 詳細>>】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
中山大學,由孫中山先生在1924年創辦,有著一百多年辦學傳統,是教育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和廣東省共建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位列首批國家“雙一流”A類、“985工程”、“211工程”。學校入選國家“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研究院聯盟、粵港澳高校聯盟、粵港澳大灣區物流與供應鏈創新聯盟成員。
【 詳細>>】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新港西路135號
北京師范大學創辦于1902年,由教育部直屬,是一所以教師教育、教育科學和文理基礎學科為主要特色的著名學府。北京師范大學由北京校區和珠海校區兩個校區(含四個校園)組成,設3個學部、27個學院、2個系、11個研究院(所),4個書院;現有本科專業7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8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8個,38個學科涵蓋10個學科門類,形成了綜合性學科布局。
【 詳細>>】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新街口外大街19號
南京醫科大學創辦于1934年,是首批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與省政府共建醫學院校和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南醫大現有江寧校區、五臺校區和康達學院連云港校區3個校區,校園設施基本完善;設有19個學院(包含康達學院),開設25個本科專業,涵蓋醫學、理學、工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和文學等7個學科門類;還擁有25所附屬醫院和50多所教學醫院。
【 詳細>>】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龍眠大道101號
山東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學科齊全、學術實力雄厚、辦學特色鮮明,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也是985工程以及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之一。山大還入選了2011計劃、珠峰計劃、強基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等項目。
【 詳細>>】
地址: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山大南路27號
武漢大學創辦于1893年,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雙一流”建設高校。武漢大學學科門類齊全、特色明顯,涵蓋了哲、經、法、教育、文、史、理、工、農、醫、管理、藝術等12個學科門類。武漢大學占地面積5195畝,校園環境優美,風景如畫,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大學”。武大櫻花特別出名,每年春季櫻花盛開時都會吸引全國數百萬游客前來賞花,被譽為最美賞櫻花勝地之一。
【 詳細>>】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八一路299號
上海交通大學簡稱“上海交大”,創建于1896年,是我國歷史較為悠久、享譽海內外的著名高等學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屬并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上海交大現有徐匯、閔行、黃浦、長寧、浦東等校區,總占地面積300余萬平方米;現有本科專業71個,涵蓋經濟學、法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和藝術等九個學科門類,其中有17個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位列全國高校第四。
【 詳細>>】
地址:上海市閔行區東川路800號
東北大學位于遼寧省沈陽市,創辦于1923年,是一所以工為主的多科性大學,具有愛國主義光榮傳統。東北大學共有4個校區,其中沈陽3個、秦皇島1個;設有76個本科專業,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門類,擁有高峰引領、高原支撐、卓越促進、特色牽動,可持續發展的學科建設格局。學校先后兩次獲評“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入選首批10所“全國黨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創建單位等。
【 詳細>>】
地址: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文化路三巷11號
公共事業(ye)管(guan)理專業(ye)解析及就業(ye)方(fang)向
專業解析
公共(gong)(gong)事業(ye)管理(li)專(zhuan)業(ye)是(shi)培(pei)養公務員(yuan)與管理(li)干部(bu)及研究公共(gong)(gong)政策和公共(gong)(gong)事務管理(li)的專(zhuan)業(ye)。隨著我國改(gai)(gai)革(ge)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經濟建設的持續發展,政府和其他公共(gong)(gong)管理(li)部(bu)門的職能及管理(li)手段(duan)正(zheng)在發生深刻變化(hua)。公共(gong)(gong)事業(ye)管理(li)專(zhuan)業(ye)主要是(shi)為國家培(pei)養現代公共(gong)(gong)管理(li)人才,加強公共(gong)(gong)政策與管理(li)的深入研究,以促(cu)進國家的改(gai)(gai)革(ge)與發展。
該專業(ye)(ye)(ye)具有研究性、實(shi)(shi)用性和(he)(he)(he)(he)綜合性的(de)(de)特點。研究性表現(xian)在必須對公共管理(li)(li)理(li)(li)論與(yu)(yu)(yu)(yu)(yu)方(fang)法進行研究,加(jia)強中國社(she)(she)會(hui)(hui)與(yu)(yu)(yu)(yu)(yu)國際社(she)(she)會(hui)(hui)歷史與(yu)(yu)(yu)(yu)(yu)現(xian)狀的(de)(de)比較研究,并對當(dang)前(qian)國內(nei)公共管理(li)(li)的(de)(de)熱(re)點、重點問題(ti)與(yu)(yu)(yu)(yu)(yu)對策加(jia)以研究;實(shi)(shi)用性則表現(xian)為(wei)學(xue)生必須具有善于學(xue)習和(he)(he)(he)(he)勇于創(chuang)新的(de)(de)能力、分析和(he)(he)(he)(he)解決(jue)實(shi)(shi)際問題(ti)的(de)(de)能力、適應環境(jing)變化和(he)(he)(he)(he)創(chuang)業(ye)(ye)(ye)競爭的(de)(de)能力、與(yu)(yu)(yu)(yu)(yu)他人協(xie)作和(he)(he)(he)(he)國際交往的(de)(de)能力;綜合性即以政治學(xue)和(he)(he)(he)(he)經(jing)濟學(xue)為(wei)主(zhu),以法學(xue)、社(she)(she)會(hui)(hui)學(xue)、管理(li)(li)學(xue)以及工程共事業(ye)(ye)(ye)的(de)(de)活動(dong),并通過對這些活動(dong)的(de)(de)本質與(yu)(yu)(yu)(yu)(yu)現(xian)象(xiang)、主(zhu)體(ti)與(yu)(yu)(yu)(yu)(yu)客體(ti)、觀念(nian)與(yu)(yu)(yu)(yu)(yu)技(ji)術、內(nei)容(rong)與(yu)(yu)(yu)(yu)(yu)形式、制(zhi)度與(yu)(yu)(yu)(yu)(yu)過程、歷史與(yu)(yu)(yu)(yu)(yu)未來的(de)(de)研究,掌(zhang)握公共事業(ye)(ye)(ye)管理(li)(li)的(de)(de)規律性,幫助(zhu)和(he)(he)(he)(he)推動(dong)這些活動(dong)的(de)(de)科學(xue)化、法制(zhi)化、合理(li)(li)化、規范(fan)化和(he)(he)(he)(he)時代化進程。
就業方向
黨政(zheng)機關、企事業單位、社(she)會團體、公共服務系統等的辦(ban)公和管理(li)工作。
中(zhong)國管(guan)理(li)學(xue)類高校排行
申明:生活十大、生活排行榜等內容源于程序系統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開心娛樂,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