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張鐵路為詹天佑主持修建并負責的中國第一條鐵路,它連接北京豐臺區,經八達嶺、居庸關、沙城、宣化等地至河北張家口,全長約200公里,1905年9月開工修建,于1909年建成。京(jing)張鐵路(lu)南口段(duan)至八達嶺(ling)段(duan) (包括人(ren)字形(xing)鐵路(lu)及相關(guan)車站(zhan)、詹天(tian)(tian)佑(you)墓及銅像(xiang)等)。京(jing)張鐵路(lu)是(shi)由著名愛國工程師詹天(tian)(tian)佑(you)在1905年開始修建,是(shi)中國首條由中國人(ren)自主修建并運營的鐵路(lu)。“人(ren)字形(xing)鐵路(lu)”的設計(ji)在21世紀的今(jin)天(tian)(tian)仍然(ran)不可替代,其具有歷史(shi)和現(xian)實雙重價(jia)值。
青龍橋火(huo)車站(zhan)所在(zai)的(de)南口至八達(da)嶺段是百年京張鐵路保留較完整(zheng)的(de)一段,在(zai)20公里的(de)距離中,分布著南口、東園、居庸關(guan)、三堡(bao)、青龍橋5座(zuo)老車站(zhan)。
詹天佑生于廣(guang)東省南海縣,清同治十一年(nian)(nian)(1872),考取(qu)公費赴美留學(xue)。清光緒(xu)七年(nian)(nian)(1881)六月,畢業于美國耶魯大學(xue)雪菲爾(er)德理工學(xue)院(yuan)土木(mu)工程系(xi),同年(nian)(nian)八(ba)月回國。曾(ceng)先后任福州船政學(xue)堂(tang)和廣(guang)州水陸師(shi)學(xue)堂(tang)教員。
清光(guang)緒十四年(nian)(1888)任天津鐵路(lu)公司工程師(shi)。1905一(yi)1909年(nian)間主持修建(jian)京張鐵路(lu),為中(zhong)國第一(yi)代鐵路(lu)工程專家。在青龍橋車(che)站豎立一(yi)座詹天佑全身(shen)站立銅(tong)像(xiang)。
詹天佑1919年4月24日在武漢病逝。1921年,根據他的遺愿,靈柩遷到北京,安葬(zang)西(xi)郊(jiao)萬(wan)泉(quan)莊村外、蘇州街(jie)東側(ce)的高坡上。1926年,其夫人譚菊珍女士逝世,合葬(zang)于此。
1982年(nian)5月(yue)20日,中(zhong)華人民共和國(guo)鐵道部、北京鐵路局和中(zhong)國(guo)鐵道學會將詹天佑(you)及其夫人墓遷往(wang)居庸(yong)關下詹天佑(you)銅(tong)像后(hou)新(xin)墓中(zhong)。
墓(mu)用花崗(gang)巖砌成,墓(mu)前刻"詹天佑先(xian)生之墓(mu)"七個(ge)隸書大字(zi)。墓(mu)型(xing)為(wei)(wei)半球型(xing)漢(han)白玉墓(mu),入(ru)葬詹天佑和(he)夫人的骨灰。墓(mu)后有寬2.6米(mi)、高1.4米(mi)的臥碑,為(wei)(wei)花崗(gang)巖鑲邊(bian)的黑色(se)大理(li)石,上(shang)刻詹天佑生平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