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

網站分類(lei)
登錄 |    
柏林寺塔
0 票數:0 #古塔#
柏林寺塔,又名從諗禪師舍利塔、真際禪師塔,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的柏林禪寺前院內,是一座八角七層的密檐式磚塔。該塔現存塔身建于元代,曾于1966年的邢臺地震中被震掉塔剎,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損毀,1974年之后曾被多次重修。1965年,柏林寺塔被列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所在地/隸屬: 河(he)北省石家莊市趙縣(xian)
  • 文物保護單位: 國(guo)家級第(di)六批(元(yuan)朝)
詳細介(jie)紹 PROFILE +

寺塔簡介

河北省趙縣柏林寺塔被國(guo)(guo)務(wu)院、國(guo)(guo)家文物(wu)局(ju)認定為全國(guo)(guo)重點文物(wu)保護單(dan)位,至此,趙縣擁有(you)全國(guo)(guo)重點文物(wu)保護單(dan)位增至五處。

柏林(lin)寺塔(ta),又名從諗(shen)禪(chan)師舍利塔(ta),塔(ta)高三(san)十三(san)米,共七層,是為紀念唐代高僧(seng)從諗(shen)真際禪(chan)師于元代天歷三(san)年建(jian)造的(de),距今已有六(liu)百(bai)七十馀年的(de)歷史(shi)。

趙州從諗禪師(shi)是中(zhong)國禪宗史(shi)上一位震(zhen)古爍(shuo)今的法師(shi),人(ren)稱“趙州古佛”,他在(zai)該寺(si)傳(chuan)法長達四十年,傳(chuan)禪中(zhong)的公案“庭前柏樹子”、“吃茶去”、“狗子無佛性”等至今仍在(zai)中(zhong)國、日本、歐(ou)美(mei)等地的禪僧中(zhong)流傳(chuan),被(bei)世人(ren)稱為“趙州門風”或“趙州禪”。

設計結構

結構

柏林(lin)寺塔建于元代天歷(li)三年(nian)(公元1330年(nian)),為磚木結構的密檐式塔,平面(mian)呈八角形(xing),七級。舉高(gao)39.5米,坐落在高(gao)達(da)2.5米的方形(xing)臺(tai)基(ji)上(shang)。

臺基分上(shang)下兩層,下層石砌、上(shang)層磚砌。塔(ta)的下部為磚制須彌座(zuo)。須彌座(zuo)上(shang)部用(yong)磚仿木構,做出斗(dou)拱(gong)、平座(zuo)。

平座上浮(fu)雕(diao)圍攔、格子柵欄和花卉等(deng)裝飾圖案。以四(si)層仰蓮承(cheng)托塔身的(de)第一層。

高度

塔身第一層的高度約占(zhan)全塔總高的三分之(zhi)一。東西(xi)南北四面以磚刻(ke)壺門,另外四面以磚刻(ke)格子棱窗(chuang)。

正面有石匾,上用(yong)楷書陰刻(ke)“特賜大元(yuan)趙州古(gu)佛真際(ji)光祖(zu)國師之塔(ta)”十(shi)六個大字,左側楷書陰刻(ke)“天(tian)歷三年孟春上旬吉(ji)建(jian)”十(shi)個小字。

塔一層(ceng)(ceng)飛檐(yan)(yan)用木制,二層(ceng)(ceng)至(zhi)第七層(ceng)(ceng)改用磚雕。出(chu)檐(yan)(yan)長度(du)逐層(ceng)(ceng)收(shou)斂,各層(ceng)(ceng)檐(yan)(yan)角均系(xi)木制,其脊上立一尊鐵(tie)質(zhi)羅漢像,下(xia)吊(diao)風鐸。

修繕

塔曾遭遇邢臺地震造成塔剎震落。1997年,新加坡高家仁居(ju)士(shi)捐資百(bai)萬元,將(jiang)塔修(xiu)整(zheng)一新。而今之(zhi)塔,已然(ran)是大(da)修(xiu)之(zhi)后(hou)的樣貌。

只能說,相對其他地(di)方,這塔修得還算成功吧。柏林寺(si)(si)塔于1956年被公布(bu)為河(he)北(bei)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后升為第(di)六批國保。寺(si)(si)門口有凈(jing)慧(hui)法(fa)師所撰寫的對聯:“寺(si)(si)藏(zang)真際千秋塔;門對趙州萬里橋。”

千年古剎

柏林寺(si)塔所在地柏林禪寺(si)坐落在河北(bei)省趙縣(xian)縣(xian)城(古稱趙州)東南角,與“天下(xia)第一橋”趙州橋遙遙相(xiang)望。

它早建于漢獻(xian)帝(di)建安年間(196~220),古稱觀(guan)音院,南宋(song)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禪(chan)院,自元代起(qi)即稱柏林禪(chan)寺。

在漫長(chang)的歷(li)史(shi)長(chang)河中,這座古剎雖幾(ji)經興衰,卻(que)仍然香火綿延、高僧(seng)輩出。

據僧傳記載,譯(yi)經大師(shi)玄奘在西行(xing)印(yin)度(du)取經之(zhi)前,曾來此從道深法師(shi)研習(xi)《成實論》。

晚唐時(shi),禪(chan)(chan)宗(zong)巨(ju)匠從諗禪(chan)(chan)師在此駐錫四(si)十年,大行法化,形(xing)成影響深遠的“趙(zhao)州(zhou)門風”,柏林禪(chan)(chan)寺因(yin)此成為中國禪(chan)(chan)宗(zong)史上(shang)的一座重要祖庭(ting)。

金代(dai)(dai),這里一(yi)度改(gai)為律宗道場,曾(ceng)有五代(dai)(dai)律宗大德(de)在此(ci)弘揚戒律達五十年。

金朝末(mo)年,法傳臨濟正宗的歸云志宣禪(chan)師主持法席,柏林寺由此(ci)革律為禪(chan),宗風大振(zhen)。

歸云禪師平生主持(chi)七所名剎(cha),望重(zhong)當時,現在北京(jing)西郊(jiao)潭柘寺(si)(si)尚存其舍利塔(ta);元代,這里先(xian)后有圓明月溪禪師、魯云行興禪師,都是(shi)宗門大德,柏林(lin)寺(si)(si)由茲氣象恢宏,成為燕趙一帶的佛教中(zhong)心;明清兩(liang)朝,中(zhong)央朝廷管理(li)趙州地區佛教事務(wu)的機構——僧正司設在柏林(lin)寺(si)(si)。

當時(shi)(shi)柏林(lin)寺的(de)住持(chi)往往同時(shi)(shi)兼(jian)任僧正(zheng)(zheng)司僧正(zheng)(zheng)。近百(bai)年來,柏林(lin)禪寺屢遭劫(jie)難(nan),經像蕩然無存。到(dao)1988年這里重新進駐僧人時(shi)(shi),只有(you)趙州(zhou)禪師(shi)舍(she)利塔及二十余株古(gu)柏,很(hen)難(nan)使人想到(dao)這里曾(ceng)是一處佛教古(gu)剎。

保護狀況

歷近千年

柏(bo)林寺塔(ta)歷近千年的風雨侵(qin)蝕、地震(zhen)戰火,至今仍保存完好(hao),除其塔(ta)基牢固,結構謹嚴外,歷代不斷維修也是重要原因(yin), 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后,進行了系(xi)統的修繕和(he)管理(li)。

1953成立了文(wen)物保(bao)管所,1974年(nian)至(zhi)1981年(nian),國(guo)家撥(bo)大量專款,調撥(bo)優(you)質木材(cai)塔(ta)(ta)進行搶修,使這座當今世界(jie)上(shang)保(bao)護完整、結構奇巧,外形(xing)壯觀的(de)(de)古代高層塔(ta)(ta)。柏林寺(si)塔(ta)(ta)建筑煥(huan)然一(yi)(yi)新,巍然屹(yi)立。并以其悠(you)久的(de)(de)歷史、獨特的(de)(de)藝術風格和高超的(de)(de)建筑技術,吸引(yin)著國(guo)內外游客(ke)。從某種程(cheng)度上(shang)講,已(yi)經(jing)成為趙縣的(de)(de)標志性建筑之一(yi)(yi)。二、三、四層的(de)(de)護欄為累疊的(de)(de)八(ba)(ba)角形(xing)制,頂部同樣(yang)使用了八(ba)(ba)角攢尖(jian)式作為自然采光。佛宮(gong)寺(si)釋迦木塔(ta)(ta)與現代建筑藝術融(rong)合在一(yi)(yi)起,虛懷若谷,將柏林寺(si)千百萬年(nian)來的(de)(de)文(wen)明展(zhan)示于世界(jie)人面前。

景區特點

柏(bo)林寺塔(ta)(ta)特點有(you)(you)五(wu):一(yi)(yi)(yi)(yi)是(shi)歷史古(gu)(gu)老(lao);有(you)(you)近千年的(de)(de)歷史,巍然壯觀,國內罕見(jian);二是(shi)根深蒂固,經(jing)歷過郯城1668年8.5級(ji)大地(di)震(zhen)的(de)(de)洗(xi)禮,至今不(bu)歪不(bu)斜;和新塔(ta)(ta)一(yi)(yi)(yi)(yi)般;三是(shi)塔(ta)(ta)形壯麗,水色(se)山(shan)光,白云(yun)塔(ta)(ta)影,使游(you)(you)人(ren)贊(zan)嘆不(bu)已;再(zai)(zai)經(jing)山(shan)光水色(se)的(de)(de)映襯,相得益彰;四(si)(si)是(shi)既(ji)能(neng)看又能(neng)爬,游(you)(you)客(ke)有(you)(you)參與的(de)(de)機會;五(wu)是(shi)有(you)(you)動人(ren)的(de)(de)神話(hua)傳說,倍增游(you)(you)興。柏(bo)林寺塔(ta)(ta)是(shi)趙縣風景(jing)名勝區的(de)(de)主要景(jing)點之(zhi)一(yi)(yi)(yi)(yi)。明代顧乾(qian)《三十六(liu)景(jing)圖(tu)》中(zhong)稱之(zhi)為(wei)“古(gu)(gu)塔(ta)(ta)穿(chuan)云(yun)”;清(qing)代黃(huang)申瑾《二十四(si)(si)景(jing)圖(tu)》中(zhong)稱之(zhi)為(wei)“塔(ta)(ta)影團圓(yuan)”。可以助人(ren)遐想(xiang)。登(deng)上(shang)塔(ta)(ta)頂,能(neng)看到(dao)四(si)(si)周群(qun)山(shan)都(dou)變(bian)矮了,連山(shan)頂的(de)(de)白云(yun)也蕩漾(yang)于腳下。再(zai)(zai)登(deng)山(shan)一(yi)(yi)(yi)(yi)看,寶塔(ta)(ta)如同一(yi)(yi)(yi)(yi)根春筍。這種景(jing)象(xiang)當地(di)人(ren)叫做“山(shan)拜塔(ta)(ta)、塔(ta)(ta)拜山(shan)”,也有(you)(you)叫做“山(shan)不(bu)壓塔(ta)(ta)、塔(ta)(ta)不(bu)壓山(shan)”。它吸引著成千上(shang)萬的(de)(de)中(zhong)外游(you)(you)客(ke),無愧于“九級(ji)云(yun)梯攀到(dao)頂,一(yi)(yi)(yi)(yi)天(tian)星斗喜垂肩,關心(xin)海島千山(shan)雨(yu),放眼(yan)齊州幾(ji)點煙”的(de)(de)詩贊(zan)。

本百科詞條由網站注冊用戶【 巧笑倩兮 】編輯上傳提供,詞條屬于開放詞條,當前頁面所展示的詞條介紹涉及宣傳內容屬于注冊用戶個人編輯行為,與【柏林寺塔】的所屬企業/所有人/主體無關,網站不完全保證內容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場,各項數據信息存在更新不及時的情況,僅供參考,請以官方發布為準。如果頁面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可點擊“反饋”在線向網站提出修改,網站將核實后進行更正。 反饋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zui)新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站為(wei)注冊用戶提(ti)供信(xin)息存儲空間(jian)服務(wu),非(fei)“MAIGOO編輯上(shang)傳提(ti)供”的(de)文章(zhang)/文字(zi)均是注冊用戶自主(zhu)發布上(shang)傳,不代(dai)表(biao)本(ben)站觀點,版權(quan)歸原作(zuo)者所有(you),如有(you)侵權(quan)、虛假信(xin)息、錯誤信(xin)息或(huo)任何問(wen)題,請及時(shi)聯系我(wo)們,我(wo)們將在(zai)第一(yi)時(shi)間(jian)刪除(chu)或(huo)更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wang)頁上相關信息(xi)的知識產(chan)權歸網(wang)站方所有(包括但不(bu)限(xian)于(yu)文(wen)字、圖片、圖表(biao)、著(zhu)作權、商標權、為(wei)用戶提供(gong)的商業信息(xi)等),非經許可不(bu)得抄(chao)襲或使用。
提交說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8361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278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1509個代理需求 已有1358356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