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shi)馬(ma)鈴薯具有品種典型的形(xing)狀特(te)點(dian),肉(rou)色均勻,口感(gan)細(xi)膩(ni)、面(mian)、綿、香。
恩(en)施馬(ma)(ma)鈴(ling)薯產自湖(hu)北(bei)省(sheng)恩(en)施市(shi),恩(en)施地(di)處武(wu)陵山(shan)(shan)區(qu)腹地(di),是西南山(shan)(shan)區(qu)單雙季(ji)(ji)垂直分布區(qu),平均海拔1000米(mi),山(shan)(shan)地(di)垂直氣候,年平均溫(wen)度在(zai)13~16℃以下,相對濕度80%~85%,年均降雨(yu)量(liang)1400毫米(mi),氣候冷涼,多雨(yu)寡照(zhao);每年的5至(zhi)10月,有近半年的時間均為馬(ma)(ma)鈴(ling)薯收獲季(ji)(ji)節。恩(en)施耕地(di)多為酸性土壤,富含硒元(yuan)素,速(su)效鉀(jia)含量(liang)也多在(zai)150ppm左右,適宜馬(ma)(ma)鈴(ling)薯生長,恩(en)施海拔高,氣候冷涼,風速(su)大(da),蚜蟲少,自然(ran)隔(ge)離條件(jian)好,不利于(yu)病毒的傳播,是優良的天然(ran)繁殖(zhi)基地(di)。
截至2015年底,湖北省恩(en)施市常年種植馬(ma)鈴(ling)薯面積190萬畝(mu)左右,鮮薯產(chan)量170余萬噸,馬(ma)鈴(ling)薯產(chan)值約11.67億(yi)元。
2017年11月,原國家質(zhi)檢(jian)總(zong)局批(pi)準對“恩施(shi)(shi)馬鈴薯”實施(shi)(shi)地理標志產品保護(hu)。
清宣(xuan)宗道光二(er)年(1822年),恩施就有(you)馬鈴(ling)薯種植;
1978年,天池(chi)山農科所開始研究脫毒種薯;
1983年,國家(jia)農業部(bu)在(zai)西南(nan)山區13個省份選點考察,最終選定在(zai)恩(en)施建立了中國南(nan)方馬(ma)鈴薯研(yan)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