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huang)旭華(hua),艦船(chuan)(chuan)設計專家、核潛艇研究設計專家。1924年(nian)2月(yue)(yue)24日(一(yi)說(shuo)1926年(nian)3月(yue)(yue)12日)出生于(yu)廣東(dong)省海豐縣(xian)(今(jin)(jin)汕尾(wei)市田(tian)墘街道),祖籍廣東(dong)省揭陽市(今(jin)(jin)揭東(dong)區(qu)玉湖(hu)鎮(zhen)新寮村),漢族,客家人。1949年(nian)畢業于(yu)國(guo)立(li)交通大學船(chuan)(chuan)舶制造專業(畢業后(hou)一(yi)直從事艦船(chuan)(chuan)研制工(gong)作(zuo))。1949年(nian)加入中國(guo)共產黨(dang)。1994年(nian)當選為(wei)中國(guo)工(gong)程院院士。湖(hu)北(bei)省科(ke)協榮譽(yu)委(wei)員,曾任(ren)前(qian)中國(guo)船(chuan)(chuan)舶重工(gong)集團公司第七一(yi)九研究所(suo)副總工(gong)程師(shi)、副所(suo)長(chang)、所(suo)長(chang)兼代理黨(dang)委(wei)書記、以及核潛艇工(gong)程副總設計師(shi)、總設計師(shi)、研究員、高級工(gong)程師(shi)、名譽(yu)所(suo)長(chang)等(deng)職。
黃旭華(hua)長期從事(shi)(shi)核(he)(he)(he)(he)潛艇(ting)(ting)(ting)(ting)研(yan)(yan)制(zhi)工(gong)作,開拓了中(zhong)(zhong)國(guo)(guo)(guo)核(he)(he)(he)(he)潛艇(ting)(ting)(ting)(ting)的(de)研(yan)(yan)制(zhi)領(ling)域(yu),是(shi)中(zhong)(zhong)國(guo)(guo)(guo)第一(yi)(yi)(yi)代核(he)(he)(he)(he)動(dong)(dong)力潛艇(ting)(ting)(ting)(ting)研(yan)(yan)制(zhi)創始人之(zhi)(zhi)一(yi)(yi)(yi),被(bei)譽(yu)為(wei)(wei)“中(zhong)(zhong)國(guo)(guo)(guo)核(he)(he)(he)(he)潛艇(ting)(ting)(ting)(ting)之(zhi)(zhi)父”,為(wei)(wei)中(zhong)(zhong)國(guo)(guo)(guo)核(he)(he)(he)(he)潛艇(ting)(ting)(ting)(ting)事(shi)(shi)業的(de)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主(zhu)持完成中(zhong)(zhong)國(guo)(guo)(guo)第一(yi)(yi)(yi)代核(he)(he)(he)(he)潛艇(ting)(ting)(ting)(ting)和導彈核(he)(he)(he)(he)潛艇(ting)(ting)(ting)(ting)研(yan)(yan)制(zhi),分別獲1985年和1996年“國(guo)(guo)(guo)家科學(xue)技(ji)術(shu)進步獎(jiang)(jiang)”特等獎(jiang)(jiang)。1989年被(bei)授予“全國(guo)(guo)(guo)先(xian)進工(gong)作者”榮譽(yu)稱號。2014年被(bei)評為(wei)(wei)“2013感(gan)動(dong)(dong)中(zhong)(zhong)國(guo)(guo)(guo)十大(da)人物”。2017年10月25日,獲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xue)與技(ji)術(shu)成就獎(jiang)(jiang)。11月9日,獲得第六屆全國(guo)(guo)(guo)道(dao)德模范敬業奉獻類獎(jiang)(jiang)項(xiang)。
2020年(nian)1月10日,獲國家(jia)最高科學(xue)技術(shu)獎。2020年(nian)12月18日,入選2020中國品(pin)牌(pai)人(ren)物500強(qiang),排名52。
1924年2月(yue)24日(ri)(一說1926年3月(yue)12日(ri)),黃(huang)旭華出生于廣東海(hai)豐縣(今汕尾市紅海(hai)灣(wan)區田墘(qi)鎮)一個鄉(xiang)醫(yi)之家,名曰(yue)“黃(huang)紹強”。
1938年,黃紹強和大(da)哥趕往遷(qian)廣東揭西山(shan)區的聿(yu)懷中(zhong)學(xue)求(qiu)學(xue)。初(chu)中(zhong)畢業于汕(shan)頭聿(yu)懷中(zhong)學(xue)。
1940年夏,戰事吃緊(jin),黃紹強已無法堅持在聿懷的(de)學習(xi),意欲追隨大哥去廣西桂林(lin)中學讀書,北上梅州,因(yin)錯過考(kao)期前(qian)行(xing)受(shou)阻。
1941年夏初,黃紹強(qiang)經興寧、越韶(shao)關、奔坪石(shi)、掠(lve)湘(xiang)南,經過整整兩個(ge)月終于在8月初抵(di)達桂林,并順利通過桂林中學的入學考試,并改名“黃旭華(hua)”,取自(zi)“旭日榮華(hua)”。
1944年,黃旭(xu)華幾經輾轉到了重慶,進入國民(min)政(zheng)府為流亡學生(sheng)開辦(ban)的大學特(te)設先修班(ban)。
1945年,黃旭華被保送到中(zhong)央大學航空系(xi),接著又以第一名考上國立交通大學。
1949年,黃(huang)旭華(hua)畢業于交通大學(xue)造(zao)(zao)船(chuan)系,成為中(zhong)共預(yu)備(bei)黨員。7月,黃(huang)旭華(hua)被選派(pai)到中(zhong)共上海(hai)(hai)(hai)市委黨校學(xue)習。先后在上海(hai)(hai)(hai)軍管會船(chuan)舶建(jian)造(zao)(zao)處(chu)、上海(hai)(hai)(hai)招(zhao)商局(海(hai)(hai)(hai)運(yun)局)工(gong)作。
1952年秋,黃旭華被(bei)調往港務局擔任團委書記。
1954年,黃旭華被(bei)調(diao)到上(shang)海船(chuan)舶工業管理局,選送參(can)加蘇聯援助中國的幾型艦船(chuan)的轉(zhuan)讓制造和仿制工作。
1956年,黃旭華(hua)與同(tong)事李世英(ying)結(jie)婚。
1958年(nian),黃旭華調到北京海(hai)軍,任(ren)核潛艇研究室(shi)副總工程師。
1961年11月,黃旭華被(bei)任命為國防(fang)部第七研究院(yuan)〇九研究室副(fu)總工程師。
1965年,研(yan)究所(suo)組建(jian),黃(huang)旭華任副總工程師。
1966年,黃旭華和一批技術人員(yuan)進(jin)駐(zhu)遼寧(ning)的荒(huang)島(dao)葫蘆島(dao)。
1970年,黃旭(xu)華主(zhu)持(chi)設(she)計的中國(guo)第一(yi)艘核潛艇“長(chang)征一(yi)號”正式列入(ru)海(hai)軍(jun)戰(zhan)斗序列。
1983年(nian),黃旭華(hua)被任命為第一代核(he)潛艇的總(zong)設(she)計師。
1988年,在(zai)完成中(zhong)國(guo)(guo)(guo)第(di)一代核潛(qian)(qian)艇(ting)深(shen)潛(qian)(qian)試(shi)驗和(he)水(shui)下運(yun)載火箭發射試(shi)驗后(hou)(hou),黃旭華(hua)把接力(li)棒(bang)傳給了第(di)二代核潛(qian)(qian)艇(ting)研(yan)(yan)制(zhi)人(ren)員(yuan),此后(hou)(hou)致力(li)于為(wei)核潛(qian)(qian)艇(ting)的研(yan)(yan)制(zhi)獻計(ji)獻策,促進(jin)國(guo)(guo)(guo)家和(he)地方的科技(ji)發展(zhan)與(yu)人(ren)才(cai)培(pei)養(yang)(yang)。作為(wei)核潛(qian)(qian)艇(ting)技(ji)術領域的帶(dai)頭人(ren),黃旭華(hua)率(lv)領團(tuan)隊開展(zhan)了一系列重點型號研(yan)(yan)制(zhi),培(pei)養(yang)(yang)鍛(duan)煉(lian)了一大批優秀的科技(ji)人(ren)才(cai),其中(zhong)包括中(zhong)國(guo)(guo)(guo)工程院院士1位、船舶設(she)計(ji)大師(shi)兩位、中(zhong)國(guo)(guo)(guo)船舶重工集團(tuan)公(gong)司首席技(ji)術專(zhuan)家兩位、核潛(qian)(qian)艇(ting)工程總設(she)計(ji)師(shi)1位、型號總設(she)計(ji)師(shi)7位、型號副(fu)總設(she)計(ji)師(shi)30余位。
2017年,黃(huang)旭(xu)華獲得(de)“何梁何利(li)(li)基(ji)金科學與技術成(cheng)就獎”“全國道德模范”“潮(chao)汕星河成(cheng)就獎”等多(duo)項榮譽。12月8日(ri),黃(huang)旭(xu)華捐(juan)給(gei)(gei)母校白(bai)沙中(zhong)學和白(bai)沙小學各10萬元港幣(bi),支(zhi)持家鄉的教(jiao)育事業。12月21日(ri),黃(huang)旭(xu)華從(cong)自己(ji)獲得(de)的“何梁何利(li)(li)基(ji)金科學與技術成(cheng)就獎”獎金中(zhong)拿出20萬元港幣(bi)捐(juan)贈給(gei)(gei)中(zhong)船重工(gong)719所離退休(xiu)及社區管理辦公(gong)室(shi),用(yong)于幫助有困(kun)難的離退休(xiu)職工(gong)。
參研人員只參加過(guo)蘇制常規潛艇(ting)(ting)的仿制工作(zuo),至于核潛艇(ting)(ting)是(shi)什(shen)么(me)樣的,誰都沒見過(guo)。沒有90厘(li)米厚鋼材的加工設(she)備(bei),潛艇(ting)(ting)專用(yong)的特(te)殊鋼板的研制工作(zuo)也(ye)沒有開始,中(zhong)國第(di)一顆原(yuan)子(zi)彈的成(cheng)功爆炸(zha)才使解決(jue)了(le)(le)核動力問題(ti),“09工程”才取得了(le)(le)進展。
攻克難關
黃旭華帶領設計人員(yuan)搞出了(le)比常規(gui)流線型潛艇(ting)(ting)水(shui)下阻力(li)更小的(de)(de)水(shui)滴形潛艇(ting)(ting),同時解決了(le)核潛艇(ting)(ting)的(de)(de)操縱性(xing)問(wen)題。國外(wai)的(de)(de)技術封鎖加大的(de)(de)研(yan)發的(de)(de)困難程(cheng)度(du)。某(mou)國為加強導彈發射時艇(ting)(ting)身的(de)(de)穩定性(xing),專門設計了(le)一(yi)節艙來安放一(yi)個重達(da)65噸(dun)的(de)(de)大陀(tuo)螺,水(shui)下空(kong)間異常珍(zhen)貴(gui),占用(yong)了(le)潛艇(ting)(ting)的(de)(de)黃金空(kong)間。經過反復計算(suan)、分(fen)析、研(yan)究,通過調(diao)整核潛艇(ting)(ting)內設備布局,黃旭華團隊解決了(le)65噸(dun)大陀(tuo)螺的(de)(de)問(wen)題,為潛艇(ting)(ting)節省(sheng)了(le)空(kong)間,而且搖擺角(jiao),縱傾角(jiao)、偏航角(jiao)、升沉都接近于零(ling)。
從(cong)1970年到1981年,中國陸續實現第(di)(di)一艘核潛艇下(xia)水,第(di)(di)一艘核動力潛艇交付海軍使用,第(di)(di)一艘導彈核潛艇順利下(xia)水,成(cheng)為繼美、蘇、英、法之后世界上第(di)(di)五(wu)個(ge)擁有核潛艇的國家(jia)。
1974年(nian)8月1日(ri)(建軍(jun)節)中(zhong)共中(zhong)央軍(jun)委發布命(ming)令,將中(zhong)國(guo)第一艘核(he)潛艇命(ming)名為“長征一號”,正式(shi)編入海軍(jun)戰(zhan)斗(dou)序(xu)列。1988年(nian)中(zhong)國(guo)核(he)潛艇水下發射運(yun)載火箭試驗成功,又成為世界上第五個(ge)擁有第二(er)次核(he)報(bao)復力量(liang)的國(guo)家(jia)。
1988年初,核(he)潛艇(ting)按設計極限在南海(hai)作深(shen)潛試(shi)驗(yan)。黃(huang)旭華親(qin)自下(xia)潛水下(xia)300米,水下(xia)300米時,核(he)潛艇(ting)的(de)艇(ting)殼(ke)每平方(fang)厘米要承(cheng)受30公斤的(de)壓力,黃(huang)旭華指(zhi)揮試(shi)驗(yan)人員記錄各項(xiang)有關數(shu)據,并(bing)獲得成功,成為世(shi)界上核(he)潛艇(ting)總設計師(shi)親(qin)自下(xia)水做(zuo)深(shen)潛試(shi)驗(yan)的(de)第一人。
黃旭(xu)華曾先后于1978年(nian)(nian)(nian)(nian)獲(huo)(huo)全國(guo)科學(xue)大會獎,1982年(nian)(nian)(nian)(nian)獲(huo)(huo)國(guo)防科工委二等獎,參與完成的中國(guo)第一代(dai)核潛(qian)艇研制獲(huo)(huo)1985年(nian)(nian)(nian)(nian)國(guo)家(jia)科學(xue)技術進步特等獎,導彈(dan)核潛(qian)艇研制獲(huo)(huo)1996年(nian)(nian)(nian)(nian)國(guo)家(jia)科學(xue)技術進步特等獎。
1986年,被授予船舶工業總公司(si)勞動模(mo)范。
1989年,被授予全(quan)國(guo)先(xian)進工作者(zhe)。
1994年當(dang)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3年,感動中(zhong)國十大人物之(zhi)一。
2017年(nian)9月27日,黃(huang)旭華院士獲(huo)得(de)首項潮汕星河獎(jiang)成(cheng)就獎(jiang)
2017年10月25日,榮獲(huo)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ji)金最高(gao)獎——“科(ke)學與技術(shu)成就獎”。
2017年(nian)11月9日,獲得第(di)六屆全(quan)國道德(de)模范敬業奉獻類獎(jiang)項。
2018年(nian)3月20日,華(hua)人盛典(dian)組委會公布中(zhong)國工程(cheng)院院士、中(zhong)船重(zhong)工集團有限(xian)公司第七(qi)一九研究所(suo)名譽所(suo)長黃旭華(hua)獲得“世界(jie)因你而美麗——2017-2018影響世界(jie)華(hua)人盛典(dian)”終身成(cheng)就獎。
2018年11月9日(ri),黃旭華獲公(gong)示為改(gai)革開放(fang)杰出(chu)貢獻(xian)表彰推薦(jian)人選。
2019年9月17日,被授予中(zhong)華人民共和國(guo)最高榮(rong)譽勛(xun)章——共和國(guo)勛(xun)章。
2019年9月25日(ri),被(bei)授予“最美奮(fen)斗者”榮譽稱號。
2020年1月10日,獲國家最(zui)高科(ke)學技術獎。
中國(guo)的李科維爾,中國(guo)核(he)潛艇(ting)之(zhi)父。
感(gan)動中(zhong)國頒(ban)獎詞:時代到處是(shi)驚濤駭(hai)浪(lang),你埋下頭,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yi)窮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為國家最大的財富。你的人生,正(zheng)如深海中(zhong)的潛艇,無聲,但(dan)有無窮的力(li)量。
他頭(tou)發花白、身板(ban)硬朗,說(shuo)起話來中(zhong)(zhong)氣十足、思路清晰。濃濃的(de)潮汕(shan)口音(yin),將(jiang)我們(men)帶回90多年前的(de)南粵(yue)大地。為國家做出了(le)巨大貢獻,卻把名利看得淡如(ru)水,是中(zhong)(zhong)國知識分子最優秀的(de)一群,他們(men)就(jiu)是魯迅先生(sheng)所(suo)講的(de)——“中(zhong)(zhong)國的(de)脊梁”。
許身深潛科研(yan)報(bao)國(guo)(guo)(guo)——訪(fang)2019年(nian)(nian)度國(guo)(guo)(guo)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de)者黃旭(xu)華。為祖國(guo)(guo)(guo)做貢(gong)獻而默(mo)默(mo)無聞的(de)人,祖國(guo)(guo)(guo)和人民不(bu)(bu)(bu)會忘記(ji)。核(he)潛艇,一(yi)旦結緣就是一(yi)生。沒條(tiao)(tiao)件(jian)創造條(tiao)(tiao)件(jian),搞科研(yan)不(bu)(bu)(bu)等不(bu)(bu)(bu)靠。愛崗敬業,以身試(shi)險開先(xian)例。傳道育人當好(hao)“場(chang)外指導”。黃旭(xu)華寄語青年(nian)(nian)一(yi)代(dai),高精尖是買不(bu)(bu)(bu)來、求(qiu)不(bu)(bu)(bu)來的(de),只能立足國(guo)(guo)(guo)內、自力更(geng)生。他希望年(nian)(nian)輕人勤于(yu)奮斗,勇(yong)于(yu)創新,敢(gan)于(yu)擔(dan)當,百尺竿頭更(geng)進(jin)一(yi)步。
由于嚴格的保密制(zhi)度,長期以來,黃旭(xu)華(hua)不能向(xiang)親友(you)透(tou)露自己實際上是干什么的,也由于研制(zhi)工作(zuo)實在太緊張(zhang),從(cong)1958~1986年,他沒有回過一(yi)次老(lao)家海豐(feng)探望雙(shuang)親。直(zhi)到(dao)2013年,他的事跡逐漸(jian)“曝光”,親友(you)們才得知(zhi)原委。
1988年南(nan)海深潛試(shi)驗,黃(huang)旭(xu)華順道探(tan)視老母,95歲(sui)的母親與兒子對視卻(que)無(wu)語凝噎,30年后再相見,62歲(sui)的黃(huang)旭(xu)華,也(ye)已(yi)雙(shuang)鬢染上白發。面(mian)對親人(ren),面(mian)對事業,黃(huang)旭(xu)華隱姓埋名三十載(zai),默(mo)(mo)默(mo)(mo)無(wu)聞,寂(ji)然無(wu)名。
他的辦(ban)公室里(li)沒有(you)空調,分房時挑了沒人要的頂層,夏季室內溫(wen)度經常達到39.5攝氏(shi)度,直(zhi)至2005年,他才在家里(li)裝了一臺空調。黃旭華(hua)沒有(you)專車,所里(li)最好的兩輛小車是買了幾年的“桑塔納”。黃旭華(hua)名片上面(mian)只有(you)分機號碼。
父親
黃義林(又名黃育(yu)黎、黃樹(shu)榖),出生于揭陽(yang)縣(xian)玉湖鎮新寮村。
母親
曾慎其,出生于揭(jie)西縣五經富鎮(zhen)水門(men)。
夫人
李世英,1956年與同事黃旭華結婚。
子女
黃燕妮、黃峻等
家世
2019年10月(yue),黃旭華接受了南方日(ri)報的采訪,關(guan)于(yu)他(ta)的家(jia)世曾說道:“我是客家(jia)人,祖籍揭陽,生于(yu)汕尾(wei),三個身份(fen)缺(que)一不可。”
另有大(da)洋網報道中介紹黃旭華為(wei)潮汕人。
然而(er),這位總是(shi)(shi)面(mian)帶微笑客家(jia)(jia)漢子(zi),也是(shi)(shi)一(yi)位鐵骨豪杰(jie)。他(ta)隱姓埋(mai)名三(san)十年,家(jia)(jia)人遭難他(ta)未(wei)能(neng)照顧(gu)(gu)、父兄逝世他(ta)沒有(you)送行,困窘(jiong)批(pi)斗不墮其(qi)志(zhi)、委屈誤解不鳴其(qi)冤,舍小(xiao)家(jia)(jia)顧(gu)(gu)大家(jia)(jia),終以其(qi)鑄就的(de)(de)國之重器(qi)換來家(jia)(jia)人的(de)(de)理解和(he)敬佩。黃旭(xu)(xu)華(hua)不僅有(you)驚人的(de)(de)能(neng)力和(he)豐富的(de)(de)才藝,而(er)且擁有(you)一(yi)個溫馨(xin)而(er)浪(lang)漫(man)的(de)(de)家(jia)(jia)。他(ta)的(de)(de)夫人李世英(ying)溫良敦(dun)厚,被(bei)黃旭(xu)(xu)華(hua)傳(chuan)記作者(zhe)尊(zun)稱為品德高尚、品質(zhi)優秀(xiu)、品味雅致的(de)(de)“三(san)品夫人”,她(ta)用(yong)她(ta)那柔弱(ruo)的(de)(de)肩膀扛起(qi)了(le)一(yi)個家(jia)(jia),讓黃旭(xu)(xu)華(hua)專(zhuan)心(xin)致志(zhi)于核潛艇(ting)事業。黃旭(xu)(xu)華(hua)雖(sui)然從(cong)未(wei)當(dang)(dang)著夫人的(de)(de)面(mian)說過(guo)一(yi)句感謝的(de)(de)話,可是(shi)(shi)當(dang)(dang)著媒體、當(dang)(dang)著子(zi)女、當(dang)(dang)著他(ta)人時,他(ta)總是(shi)(shi)噙滿淚(lei)水地說欠了(le)她(ta)一(yi)輩子(zi),感謝她(ta)一(yi)輩子(zi)無(wu)怨無(wu)悔的(de)(de)付出。
忠孝兩難
“有人問我忠(zhong)孝不能雙全,你是怎(zen)樣理解(jie)的(de)?我說對國(guo)家(jia)的(de)忠(zhong),就是對父(fu)母最(zui)大的(de)孝。”——黃旭華
世界上有兩樣(yang)東西亙古不變,一(yi)是高懸在我們頭頂上的(de)日(ri)月星辰(chen),一(yi)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de)情懷和(he)信仰(yang)。對于(yu)黃旭華(hua)來說,他的(de)信仰(yang)是祖國(guo)需要(yao)。
為(wei)了(le)祖(zu)國需(xu)要,他和年輕的同(tong)事們(men)忍饑挨(ai)餓,笑對(dui)苦難。
3年(nian)(nian)自然災(zai)害(hai)后,中央決定全面上馬核潛艇研(yan)制工作。1965年(nian)(nian),研(yan)究所組建,黃(huang)旭華任副總工程(cheng)師。1966年(nian)(nian),黃(huang)旭華拖家帶口,和(he)同事們進駐荒(huang)島葫蘆島,島上一年(nian)(nian)四季狂風怒吼,黃(huang)沙(sha)肆虐。不(bu)僅自然環境(jing)惡(e)劣,物資也(ye)極(ji)其匱(kui)乏,常常是吃(chi)了(le)上頓沒下頓,半年(nian)(nian)見不(bu)到(dao)一滴油水。
接踵而至的(de)(de)是“文革”時(shi)期的(de)(de)不(bu)公(gong)平待遇(yu)。如(ru)今回(hui)想起來,黃(huang)旭華心胸開闊,他(ta)覺得一生最“舒服”的(de)(de)時(shi)光是被下放養豬(zhu)的(de)(de)兩年(nian),白天與(yu)豬(zhu)同食,晚上與(yu)豬(zhu)同眠。皎潔的(de)(de)月(yue)光下,時(shi)常有“不(bu)速之(zhi)客”前來求教技術問(wen)題(ti),他(ta)們席(xi)地而坐,輕聲低喃,臨(lin)別時(shi),“不(bu)速之(zhi)客”通常會握著黃(huang)旭華的(de)(de)手,安(an)慰幾(ji)句保重(zhong)的(de)(de)話。
反而是黃旭華看(kan)得(de)開,“我(wo)是重大(da)工程科研人員,受(shou)保護,他們不敢(gan)怎么樣(yang),你們要(yao)抓(zhua)緊,我(wo)放心不下核潛(qian)艇,一萬(wan)年(nian)太久,只(zhi)爭朝夕。造(zao)不出核潛(qian)艇,我(wo)死(si)不瞑(ming)目。”
為了祖國需要,他是父母的“信箱”。
越(yue)是(shi)有(you)成(cheng)就,就越(yue)需要把(ba)自己埋得深,黃(huang)旭華就像深海里的(de)潛艇一樣,無聲(sheng),但有(you)無窮(qiong)的(de)力(li)量。為了積蓄這(zhe)撼山震地(di)般的(de)力(li)量,他的(de)割舍(she)超乎尋常。
采訪(fang)中(zhong),好幾次談及(ji)母親,黃旭華的(de)聲音變得哽(geng)咽,淚光盈(ying)盈(ying),雖努力克制,淚水還是滴了下(xia)來。
1957年(nian),黃旭華出差到廣(guang)東(dong),經組織(zhi)批準回(hui)了(le)趟老家(jia)。臨別時,母親叮(ding)囑:“以前戰爭紛亂,交通(tong)不便,你回(hui)不了(le)家(jia),現(xian)在社(she)會(hui)安定,交通(tong)恢復了(le),希望你常回(hui)家(jia)來(lai)看(kan)看(kan)。”
黃旭華含淚(lei)答(da)應。但他沒想到,這一別,就是30年,再相見時,黃旭華已(yi)(yi)雙鬢斑白,母子(zi)對視(shi)卻無語凝噎,而(er)父親和(he)二哥都(dou)已(yi)(yi)去世(shi)。
30年里,黃(huang)旭華就像是一(yi)個遠(yuan)在天邊的(de)海軍信(xin)箱。
“三兒(er),你在哪里,做什么工作?”
“三兒,你父親和二哥病重,為什(shen)么不回來?”
“三(san)兒,你忘記家(jia)人了嗎?”
……
面對家人的困惑(huo)和不(bu)解,黃(huang)旭華只能選擇避而不(bu)談,和家人的聯系也逐漸稀少(shao)。
“并不(bu)是不(bu)想(xiang)回(hui)去,是不(bu)想(xiang)讓組織為難(nan)。”沒有回(hui)去探望(wang)病重的父親和二哥,成了黃旭華(hua)一(yi)生(sheng)無(wu)法(fa)彌補的遺憾。
自古(gu)忠孝兩難全,大海的水,赤子的心,心中的痛。
后來有人問黃旭華,忠孝不能雙全,你是(shi)怎樣(yang)理解(jie)的(de)(de)?他回(hui)答,對國家(jia)的(de)(de)忠,就是(shi)對父母最(zui)大的(de)(de)孝。
1987年(nian),上海《文匯(hui)月刊》刊登報告文學《赫(he)赫(he)而無名(ming)的人生》,首次公開描(miao)寫(xie)了中國(guo)核潛(qian)艇總(zong)(zong)設計(ji)師的人生經(jing)歷。黃旭華把文章寄給廣東(dong)老(lao)家(jia)的母親。文章中只提(ti)到(dao)“黃總(zong)(zong)設計(ji)師”,沒(mei)有名(ming)字。但文中“他(ta)的妻子李(li)世英”這(zhe)(zhe)句話讓母親堅信這(zhe)(zhe)個“黃總(zong)(zong)設計(ji)師”就(jiu)是她的三兒子。
那段時間,母親一(yi)遍遍地反復(fu)閱讀這篇文章(zhang),淚(lei)濕衣襟。她沒有(you)想到被(bei)家(jia)里的兄弟姐妹(mei)們埋怨“不(bu)要家(jia)、忘記父母的不(bu)孝兒子”,原來在為(wei)國家(jia)做大(da)事,她把兒孫們叫到一(yi)旁(pang),只說了(le)一(yi)句:“三哥(黃旭華)的事情,大(da)家(jia)都要理解,都要諒(liang)解。”
多年后,妹妹把(ba)這一場(chang)景向(xiang)黃(huang)旭華敘述,他(ta)涕(ti)淚(lei)縱橫,泣(qi)不成(cheng)聲(sheng)。
為了祖國需要,他是妻兒的“客家人”。
同丈夫一個單位,妻子李(li)世英對黃旭華的事業多了(le)(le)一份理解和(he)支持,她選(xuan)擇了(le)(le)“不打擾”的相守,獨自扛起家庭重擔(dan),毫無(wu)怨言。
即使后來(lai)(lai)工(gong)作生活在同一(yi)個(ge)(ge)島上,夫妻也是(shi)(shi)(shi)聚少(shao)離多(duo),他們(men)先后生下(xia)3個(ge)(ge)女兒,女兒們(men)很少(shao)見到父親(qin)。一(yi)次,黃旭(xu)華從外(wai)地回家(jia),大(da)女兒說了(le)一(yi)句(ju)讓(rang)他哭笑不得的話:“爸爸,你到家(jia)里出差了(le)?”黃旭(xu)華是(shi)(shi)(shi)客(ke)(ke)家(jia)人(ren),妻子(zi)拿(na)這(zhe)個(ge)(ge)跟他開玩笑:“你是(shi)(shi)(shi)真正(zheng)的‘客(ke)(ke)家(jia)人(ren)’,你是(shi)(shi)(shi)到家(jia)里來(lai)(lai)做客(ke)(ke)的。”
歲月漫長,生活艱辛(xin),李(li)(li)世英(ying)(ying)以樂(le)觀和堅(jian)強相待。300斤的煤球,李(li)(li)世英(ying)(ying)和大女兒(er)(er)分(fen)多次,晃晃悠(you)悠(you)地搬(ban)上(shang)3樓(lou);地震來了,李(li)(li)世英(ying)(ying)抱著剛出生的三(san)女兒(er)(er),拉著大女兒(er)(er)四(si)處逃命;大女兒(er)(er)上(shang)學路上(shang),跌入雪坑,昏(hun)迷九(jiu)天九(jiu)夜(ye),李(li)(li)世英(ying)(ying)日夜(ye)守候……
而(er)這(zhe)一(yi)切,黃旭華都不曾知道。他正帶(dai)領同事們向一(yi)道道技(ji)術難關(guan)發(fa)(fa)起沖(chong)擊。功(gong)夫(fu)不負有心人,他們突破了核潛艇(ting)(ting)中最為(wei)關(guan)鍵、最為(wei)重大的核動(dong)力裝置、水滴(di)線型艇(ting)(ting)體(ti)、艇(ting)(ting)體(ti)結構(gou)、人工(gong)大氣環(huan)境、水下通訊、慣性導航系統、發(fa)(fa)射裝置7項技(ji)術,也就是“七朵金花”。
1970年(nian)12月26日,中國第一(yi)艘核潛艇(ting)下水。
1974年(nian)8月(yue)1日,中國(guo)第一艘核潛艇命名為(wei)“長征一號”,正式列入海(hai)軍戰斗序列。
十年磨一劍。黃旭華及(ji)其(qi)同事們荒(huang)島求索(suo),在世界(jie)核潛(qian)艇史上寫下光輝篇章——上馬三年后開工(gong)、開工(gong)兩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正(zheng)式(shi)編入海軍進入戰斗序列(lie)。至此,中國成為(wei)世界(jie)上第(di)五個擁有核潛(qian)艇的國家(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