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兆和,祖籍湖(hu)北麻城,生(sheng)于四(si)川瀘州(zhou);原(yuan)名萬(wan)綏,1904年(nian)生(sheng),自幼家貧(pin)。1920年(nian)至(zhi)上海,曾畫(hua)廣告(gao),從(cong)事(shi)服(fu)裝設(she)計,并自學(xue)西(xi)畫(hua)。
1927年受聘于南(nan)京國立(li)中央大學(xue)(國立(li)中央大學(xue)1949年更名(ming)為南(nan)京大學(xue)),為圖案系教員。1930-1932年任上海美(mei)術專科學(xue)校素描教授,并參加臨(lin)時青年愛國宣(xuan)(xuan)傳隊繪抗日宣(xuan)(xuan)傳畫。
1935年(nian)至(zhi)北平(ping)(ping),次年(nian)返四(si)川正式開始現代(dai)水(shui)墨人物畫創作。1937年(nian)春返北平(ping)(ping),任京(jing)華美術學(xue)院(yuan)教授、北平(ping)(ping)藝(yi)術專科學(xue)校教師(shi),并舉(ju)辦個展(zhan)。1947年(nian)受聘(pin)于國立北平(ping)(ping)藝(yi)專。
中(zhong)華人民共和國(guo)成立后,1950年(nian)起任中(zhong)央美術學院教授(shou),曾當選(xuan)中(zhong)國(guo)美術家協(xie)會(hui)(hui)第2、3屆(jie)理事,為(wei)第4屆(jie)顧(gu)問(wen),中(zhong)國(guo)文聯委員(yuan),中(zhong)國(guo)畫(hua)研究院院務委員(yuan),第3、4、5、6屆(jie)全國(guo)政協(xie)委員(yuan),民盟中(zhong)央文教委員(yuan)會(hui)(hui)委員(yuan)。
改革(ge)開放(fang)之初,蔣兆和站在新(xin)落成的(de)(de)(de)(de)首都國(guo)際機場候機廳(ting)那(nei)幅畫著裸體少女(nv)的(de)(de)(de)(de)壁畫前多次(ci)稱“好”。蔣兆和始終是以(yi)一個博大(da)學(xue)人的(de)(de)(de)(de)胸懷看待(dai)中(zhong)國(guo)的(de)(de)(de)(de)藝(yi)術、看待(dai)西方的(de)(de)(de)(de)藝(yi)術、看待(dai)未來的(de)(de)(de)(de)藝(yi)術的(de)(de)(de)(de)。在他(ta)從教(jiao)的(de)(de)(de)(de)五十年間,創立了一整套(tao)培養和造就現代水墨(mo)人物(wu)畫人才的(de)(de)(de)(de)教(jiao)學(xue)體系,幾十年來,已是桃李芬(fen)芳(fang),更多的(de)(de)(de)(de)藝(yi)術家(jia)走上了“為人生而藝(yi)術”的(de)(de)(de)(de)創作道路;他(ta)的(de)(de)(de)(de)許(xu)多作品(pin)至今仍(reng)然是后(hou)人仰慕至極難以(yi)超越的(de)(de)(de)(de)寫實主義水墨(mo)人物(wu)畫的(de)(de)(de)(de)至高(gao)點。
記者先生出版有(you)《蔣(jiang)兆(zhao)(zhao)和畫冊》、《蔣(jiang)兆(zhao)(zhao)和畫集》、《蔣(jiang)兆(zhao)(zhao)和畫選》等(deng);發(fa)表有(you)《國畫人(ren)物寫生的教(jiao)學(xue)問題》、《關于中國畫的素描教(jiao)學(xue)》等(deng)論文。
作品列表
主要作品計有:《賣小吃的(de)老人》、《朱門酒(jiu)肉臭》、《阿Q像》、《乞歸》、《流(liu)浪的(de)小子》、《賣子圖》、《小子賣苦(ku)茶》、《流(liu)民圖》、《一籃春色賣人間(jian)》等;上(shang)世(shi)紀(ji)50年(nian)代開始,他(ta)創(chuang)作了(le)《鴨綠江邊》、《給爺爺讀報》、《把學(xue)習成績告訴志愿軍叔叔》、《小孩與鴿(ge)》等,表達了(le)他(ta)對和(he)平(ping)生活的(de)熱愛之情。
自上世紀50年代(dai)末期,他(ta)更著重于歷史以及現代(dai)人(ren)物肖像(xiang)畫的創(chuang)作,如《杜甫(fu)》、《曹操》、《李白》、《蘇(su)東坡(po)》、《文天祥》、《李清照》、《杜甫(fu)行吟圖》、《茅以升》等,多(duo)為抒懷寫意之作,而且線條更加簡練(lian),筆勢(shi)益趨奔(ben)放。
現實主義巨作
《流民圖(tu)》是蔣(jiang)兆和先生(sheng)(sheng)最重(zhong)(zhong)要的(de)的(de)代表作(zuo),從1941年開始構思,至1943年完成,該作(zuo)品高(gao)2米、長(chang)約26米,表現(xian)(xian)逃難(nan)群眾(zhong)(zhong)悲慘的(de)生(sheng)(sheng)活(huo)。在畫(hua)面(mian)中(zhong),蔣(jiang)兆和塑(su)造了一百多個(ge)無家可歸的(de)、社(she)會(hui)底(di)層的(de)勞苦大眾(zhong)(zhong)形象,與(yu)真人等大。構圖(tu)多為(wei)半身特寫(xie),重(zhong)(zhong)個(ge)性刻畫(hua),使形象有(you)呼之欲出之感(gan)。筆墨側重(zhong)(zhong)悲愴(chuang)氛圍,烘染(ran)憤慨情緒的(de)宣泄,縮短了藝(yi)術形象與(yu)觀眾(zhong)(zhong)間的(de)距離,具有(you)強大的(de)藝(yi)術感(gan)染(ran)力,成為(wei)“為(wei)民寫(xie)真”的(de)現(xian)(xian)實主義杰作(zuo),顯示了畫(hua)家宏(hong)觀上把握矛盾沖突、把握社(she)會(hui)現(xian)(xian)象的(de)構思才(cai)能和水墨人物畫(hua)方(fang)面(mian)的(de)創造精神。
《流(liu)民(min)圖》以前所(suo)(suo)未有(you)的宏大、悲壯(zhuang),以他渾厚有(you)力(li)的筆(bi)觸起訴戰(zhan)爭(zheng),與所(suo)(suo)有(you)不幸(xing)的人們(men)一起呼吁(yu)下(xia)放與和平,為(wei)現(xian)代中國水墨人物畫在世界反法西(xi)斯戰(zhan)爭(zheng)的藝(yi)壇上確立(li)了光榮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