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

網站分類
登錄 |    
中國文字博物館
0 票數:0 #博物館#
中國文字博物館位于安陽市行政東區中軸線北端,集文物保護、陳列展示和科學研究功能為一體,是我國第一座以文字為主題的博物館,整個建筑風格既有現代時尚氣息,又充滿殷商宮廷風韻,由字坊、廣場、主體館、倉頡館、科普館、研究中心、交流中心等建筑組成,收藏了4123件文物,涉及甲骨文、金文、簡牘、帛書、少數民族文字等各個方面。博物館地上有四層、地下一層,門前屹立著高大的字坊。字坊高18.8米,寬10米,取甲骨文、金文中“字”字之形。正門兩邊各有一只金色玄鳥,造型夸張奇特。
  • 官網:
  • 地址: 河(he)南省安陽市北關(guan)區人民大道東段656號
  • 門票: 免費
  • 博物館等級: 國家一級(文物)
詳細介(jie)紹(shao) PROFILE +

基本介紹

中國(guo)文(wen)字博(bo)(bo)物館位于甲(jia)骨文(wen)的故(gu)鄉(xiang)——河(he)南(nan)省(sheng)安陽市,是(shi)經國(guo)務院批準(zhun)建設(she)的集(ji)文(wen)物保護、陳列(lie)展(zhan)示和科學研究為(wei)一體的國(guo)家(jia)級博(bo)(bo)物館,是(shi)中華漢字文(wen)化的科普(pu)中心(xin),全國(guo)科普(pu)教(jiao)育(yu)基地,愛國(guo)主(zhu)義教(jiao)育(yu)基地。

中(zhong)國文(wen)(wen)(wen)字(zi)博(bo)物館基本(ben)陳列以世界文(wen)(wen)(wen)字(zi)為(wei)(wei)背景,以漢(han)字(zi)為(wei)(wei)主(zhu)干,以少(shao)數民族(zu)文(wen)(wen)(wen)字(zi)為(wei)(wei)重(zhong)要組(zu)成部分,薈萃歷代中(zhong)國文(wen)(wen)(wen)字(zi)樣(yang)本(ben)精華,講解中(zhong)國文(wen)(wen)(wen)字(zi)的(de)構形特(te)征和(he)演化(hua)歷程。展覽以詳實的(de)資料、嚴謹(jin)的(de)布局、科(ke)學(xue)的(de)方(fang)法和(he)現代化(hua)的(de)展示手(shou)段(duan)充分展示中(zhong)華民族(zu)一脈相承的(de)文(wen)(wen)(wen)字(zi)、燦爛(lan)的(de)文(wen)(wen)(wen)化(hua)和(he)輝(hui)煌的(de)文(wen)(wen)(wen)明,同時反映華夏文(wen)(wen)(wen)明與中(zhong)國語言文(wen)(wen)(wen)字(zi)的(de)研究成果,具有普及性和(he)學(xue)術性雙重(zhong)使命。

中(zhong)國文(wen)字(zi)博物館分兩期(qi)建(jian)設,已于(yu)2009年11月16日(ri)建(jian)成開館的一(yi)期(qi)工(gong)程(cheng)占(zhan)地(di)81畝,建(jian)筑面積22700平(ping)方米,包括主體(ti)館、字(zi)坊、廣(guang)場等。已開工(gong)建(jian)設的續建(jian)工(gong)程(cheng)占(zhan)地(di)175畝,建(jian)筑面積68300平(ping)方米,包括文(wen)字(zi)文(wen)化(hua)研究交流中(zhong)心和(he)文(wen)字(zi)文(wen)化(hua)演繹體(ti)驗中(zhong)心等。

續建工程完(wan)成后,中國(guo)文字博(bo)物館(guan)將成為(wei)功(gong)能完(wan)善、面向國(guo)內外開(kai)放(fang)的(de)知識型(xing)、信息型(xing)博(bo)物館(guan),成為(wei)向全世界展(zhan)示中華文化的(de)窗口和國(guo)際性文化交流平臺(tai)。

中(zhong)國文(wen)字博物館以世界文(wen)字為(wei)背景,以漢(han)字為(wei)主干,以少數民族文(wen)字為(wei)重要(yao)組成部分,以詳實的(de)(de)(de)資料、嚴謹的(de)(de)(de)布局(ju)、科學的(de)(de)(de)方法和現代化(hua)(hua)的(de)(de)(de)展示(shi)手段充(chong)分展示(shi)中(zhong)華(hua)民族一脈(mo)相(xiang)承的(de)(de)(de)文(wen)字、燦爛的(de)(de)(de)文(wen)化(hua)(hua)和輝(hui)煌的(de)(de)(de)文(wen)明(ming),薈萃歷代中(zhong)國文(wen)字樣本(ben)精華(hua),講解古漢(han)字的(de)(de)(de)構形特征和演化(hua)(hua)歷程。

同時(shi),以(yi)古漢(han)字符號為獨特視角,反映(ying)東(dong)方華夏文明與中國語言文字的研究成果,具有普及性和學術型雙重(zhong)使命。

建成(cheng)(cheng)后(hou)的文(wen)(wen)(wen)(wen)字博物(wu)館通(tong)過文(wen)(wen)(wen)(wen)物(wu)陳(chen)列和(he)現(xian)代化的展示手段,展示歷代中(zhong)國(guo)文(wen)(wen)(wen)(wen)字樣本精華,展現(xian)古漢字的構(gou)形特征(zheng)和(he)演化歷程,以及(ji)華夏文(wen)(wen)(wen)(wen)明與中(zhong)國(guo)語言文(wen)(wen)(wen)(wen)字的研究成(cheng)(cheng)果。

展廳展館

中國文字發展史第一展廳

世(shi)界文(wen)明發展(zhan)史(shi)上曾出(chu)現(xian)過幾(ji)種(zhong)(zhong)古老的表(biao)意兼表(biao)音的文(wen)字,如西亞的鍥形(xing)文(wen)字,埃及的象形(xing)文(wen)字,印度的哈拉(la)伯文(wen)字等,他們(men)是早期文(wen)明的重要標志,但由于種(zhong)(zhong)種(zhong)(zhong)原因,均被歷史(shi)淹沒,唯有中國的文(wen)字以(yi)其與時俱進的品格與博(bo)大寬容(rong)的胸懷屹立于世(shi)界民族文(wen)化之林。本展(zhan)廳主要介紹(shao)漢字的出(chu)現(xian)及其演變。

中國文字發展史第二展廳

金(jin)(jin)(jin)文(wen),是(shi)商周時期(qi)鑄刻在(zai)青銅器上的文(wen)字的總稱,金(jin)(jin)(jin)文(wen)應用的年代有(you)1200多(duo)年,在(zai)眾多(duo)的先(xian)秦文(wen)字中,金(jin)(jin)(jin)文(wen)文(wen)占有(you)重要的地位,它反映了秦用小篆統一文(wen)字前1000多(duo)年間中國文(wen)字發(fa)展變化的基本情況。本展廳主要介紹金(jin)(jin)(jin)文(wen)的出現及發(fa)展。

中國文字發展史第三展廳

隸書(shu)(shu),以其實用性強(qiang),易于(yu)書(shu)(shu)寫的特點,在漢(han)代取代了小篆(zhuan)的地位,成為主要(yao)字體。兩漢(han)四百(bai)余(yu)年間,書(shu)(shu)法(fa)由隸分變(bian)為章草、楷書(shu)(shu)、行書(shu)(shu)。書(shu)(shu)體的不(bu)斷(duan)變(bian)化使(shi)漢(han)字書(shu)(shu)法(fa)藝術(shu)不(bu)斷(duan)發(fa)展,給中(zhong)國傳統文(wen)化注入(ru)了鮮活(huo)的靈氣與勃勃生(sheng)機。本展廳主要(yao)介紹(shao)隸書(shu)(shu)的發(fa)展及演(yan)變(bian)。

中國文字發展史第四展廳

我(wo)國55個少數民(min)族(zu)中,有(you)20多個民(min)族(zu)不同程度的(de)使用(yong)本(ben)(ben)民(min)族(zu)文字,在現(xian)行民(min)族(zu)文字中,蒙古族(zu)、藏族(zu)、維吾爾族(zu)等民(min)族(zu)使用(yong)歷史上形成的(de)傳統民(min)族(zu)文字,這些文字的(de)文獻和文物為我(wo)們了解我(wo)國古代社會制度和社會生活提供(gong)了寶貴資(zi)料。本(ben)(ben)展廳主要介(jie)紹我(wo)國少數民(min)族(zu)的(de)文字及發(fa)展。

中國文字發展史第五展廳

人類早期(qi)通過節省(sheng)篆刻等方式傳(chuan)達(da)信息,但還沒有形(xing)成文字(zi)的概念,后來(lai)在(zai)(zai)龜甲獸骨(gu)上刻寫,甲骨(gu)文開(kai)(kai)始(shi)出現。在(zai)(zai)殷商(shang)時期(qi),文字(zi)大量(liang)篆刻在(zai)(zai)陶(tao)器(qi)玉(yu)器(qi)青銅器(qi)上,開(kai)(kai)始(shi)逐漸走向成熟。隨著(zhu)造紙術(shu)印(yin)刷術(shu)的發明,人類開(kai)(kai)始(shi)自書(shu)編纂。到20世紀70年代,漢字(zi)進(jin)入計算機時代,使(shi)漢字(zi)信息處(chu)理技術(shu)從無到有。本展廳主(zhu)要介紹文字(zi)載體的發現及演(yan)變(bian)。

互動與影像廳

隨著社會的(de)不斷發展(zhan),互動成為人與人之(zhi)間的(de)一種普遍(bian)的(de)交(jiao)流(liu)方式,互動教(jiao)學(xue)也成為一種主(zhu)流(liu)教(jiao)學(xue)方式。本展(zhan)廳(ting)利用(yong)互動和影像的(de)方式讓人更(geng)直觀

特別展廳

書法是漢字的(de)書寫藝術(shu),是中華(hua)傳統文(wen)化(hua)的(de)象(xiang)征,在世界(jie)文(wen)化(hua)藝術(shu)寶庫中獨放(fang)異彩(cai)。本(ben)展廳(ting)主(zhu)要展示(shi)各類書法及書法介紹。

實用信息

交通路線

安(an)陽(yang)市(shi)內乘坐公交(jiao)3路、21路、24路、27路、29路、31路、32路、33路、39路、41路、47路、48路到(dao)公交(jiao)東站下可到(dao)達(da)

榮譽及其他

2011年1月,中(zhong)國(guo)文字(zi)博物館(guan)的五項建筑工(gong)程(cheng)榮獲“中(zhong)國(guo)建設(she)工(gong)程(cheng)魯班獎”。

2011年5月,中國文字(zi)博(bo)物館基(ji)本陳列“中國文字(zi)發展(zhan)史”榮獲“第九屆全(quan)國十大陳展(zhan)精品特別獎”。

2016年(nian)3月1日,中國文字博物(wu)館榮獲(huo)“河(he)南省(sheng)對外宣傳采訪(fang)基地”榮譽稱號并獲(huo)得2015年(nian)全市“對外宣傳先(xian)進單位(wei)”。

2016年(nian)6月(yue)1日,中國(guo)文(wen)(wen)字博物館獲評(ping)"中國(guo)華僑國(guo)際文(wen)(wen)化交流基地" 。

2019年(nian)9月(yue),被中(zhong)宣部(bu)命名為“全國(guo)愛國(guo)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本百科(ke)詞條由(you)網(wang)站注冊用戶【 給生活一(yi)把琴 】編輯上(shang)傳(chuan)提供,詞條屬于(yu)開(kai)放詞條,當前頁面(mian)所展示的(de)詞條介(jie)紹涉及宣傳(chuan)內(nei)容(rong)屬于(yu)注冊(ce)用戶個(ge)人編輯行為(wei),與【中(zhong)國文字博物館】的(de)所屬企(qi)業/所有人/主(zhu)體(ti)無關,網(wang)(wang)站(zhan)不(bu)(bu)(bu)完全保(bao)證內(nei)容(rong)信(xin)(xin)息的(de)準確(que)性(xing)、真(zhen)實(shi)性(xing),也不(bu)(bu)(bu)代(dai)表本站(zhan)立(li)場,各項數據信(xin)(xin)息存在更(geng)新不(bu)(bu)(bu)及時的(de)情況(kuang),僅供參考,請以官方發布為(wei)準。如果(guo)頁面(mian)內(nei)容(rong)與實(shi)際情況(kuang)不(bu)(bu)(bu)符,可點擊(ji)“反饋”在線向網(wang)(wang)站(zhan)提出修改(gai),網(wang)(wang)站(zhan)將核實(shi)后(hou)進行更(geng)正。 反饋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站為注冊(ce)用戶(hu)提供信(xin)息(xi)(xi)存儲空間(jian)服務,非“MAIGOO編輯上(shang)傳提供”的(de)文章(zhang)/文字均是注冊(ce)用戶(hu)自主發(fa)布上(shang)傳,不代表本(ben)站觀(guan)點,版權歸(gui)原作者所(suo)有,如有侵權、虛假信(xin)息(xi)(xi)、錯(cuo)誤信(xin)息(xi)(xi)或任何(he)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jian)刪(shan)除或更(geng)正(zheng)。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頁上相關信(xin)息的(de)知識產權(quan)歸網站方所有(you)(包(bao)括但不限(xian)于文(wen)字(zi)、圖(tu)片、圖(tu)表、著作(zuo)權(quan)、商標權(quan)、為用戶提供的(de)商業信(xin)息等),非經許可不得抄襲或使用。
提交說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82647個品牌入駐 更新520994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606228個代理需求 已有1387309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