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

網站分類
登錄 |    

世界十大著名名刀

本文章由注冊用戶 小喬學術吧 上傳提供 發布 反饋 0
01
大(da)馬士革(ge)刀
大馬士革刀原產地印度,是用烏茲鋼錠制造,表面擁有鑄造型花紋的刀具,通常為彎刀,其最大的特點是刀身布滿各種花紋。大馬士革刀極其鋒利,可以連盔帶甲一劈兩半,也可凌空斬斷手帕甚至蠶絲,和其他刀類對砍時罕逢敵手。另外因其特殊的冶煉和鑄造方法,致使它的花紋中含一種奇特的化學成分,一旦被它砍中傷口極難愈合且迅速惡化。
02
日本武士刀(dao)
早在中國唐代時期,中國的冶煉鍛造技術傳入日本,日本隨即學習唐刀的鍛造之法,并加以改進。日本武士刀鋒利而輕便,極適合日本人矮小的體型,招式單間明了,一學即會,卻又凌厲辛辣,講求一刀必殺,實戰中動如潑風,形同鬼魅,令人防不勝防,雖屬妖邪一路,卻也是兵中神器。
03
唐刀(dao)
唐帝國通過開明的政治和強大的軍事力量,成為當時世界的中心,其唐刀也是冷兵器歷史上對后世影響巨大的武器。唐刀在當時的世界上是與阿拉伯大馬士革刀著稱于世的兩種名刀,無論是技術上還是在藝術上均達到了極高的成就,唐刀所向檔者披靡,許多兵刃和它一碰即折,造就了一段“唐刀無敵”的神話。
04
廓(kuo)爾(er)喀彎刀
廓爾喀彎刀是尼泊爾的國刀,完全由手工制成。在刀身底部會有小小的V形凹痕,可以將拔出后的鮮血導引,刀套背面有兩把小刀,開口用來削東西去皮,未開口的是用來磨刀,因外形很像一條狗腿因此又得名狗腿刀。此刀頭重腳輕,前寬后窄,背厚刃薄,掄砍時力量集中在刀的前部具有斧子的殺傷力,非常適合肉搏砍殺和在從林中行進時開路。這種彎刀能一刀砍下一顆人頭,并在戰爭中創造了數不盡的傳奇故事。
05
緬刀
緬刀是緬鐵經過千錘百煉,取其“鐵筋”打造而成,其特點是軟,薄,輕,它一般沒有刀鞘,而是隨身藏在衣下甚至纏在腰間。緬刀本身沒有刀衣,它殺傷性最強的地方,是刀尖和刀刃兩處,刀尖刺,捅,扎,刀刃砍,劈,削,此刀不利久戰,走的是陰狠毒辣的路數。最讓人防不勝防的,便是緬刀是軟的,角度極為刁鉆。不過使刀者必須要具備相當的腕力和巧力,否則不僅傷不了敵人,反而還會自己弄傷自己。
06
哥薩克騎兵刀
傳統的哥薩克騎兵刀長約90CM,采用中亞鐵礦石冶煉出的精鋼打制。厚背寬刃,橡樹葉狀刀尖,占據整體寬度2/3的深弧血槽,刀身擁有優美卻又兇悍的弧度,鷹頭般的包銅手柄,重心靠后。鋼刀出鞘,任何人揮舞起來,其自身弧度帶來的劈砍威力可以輕易砍斷小樹,辟開木樁,這種威力體現在哥薩克騎士中流行的一句俗語“像劈田菜一樣的砍掉對手的頭!”。
07
苗刀
苗刀又稱“御林軍刀”,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是聞名中外的傳統刀技、中國冷兵器時代先進兵器之一。苗刀總長五尺、刀長三尺八寸、刀柄一尺二寸,兼集中了刀、槍兩種兵器的特點,既能當槍使,又能當刀用,既可單手握把,又可雙手執柄,因為單、雙手交換使用時便于發揮腰背整體力量。苗刀結構優良,所以在臨敵運用時,輾轉連擊、疾速凌歷、身摧刀往,刀隨人轉,勢如破竹,實用價值及高,殺傷威力極大。
08
大太刀
日本大太刀又稱野太刀,刀身一般都在3尺以上,和當時日本人的平均身高(150厘米至165厘米)對比下算是相當巨大的武器,所以通常都是背負在背后,一般很少用于江湖搏殺,而大多用于戰場。日本人用大太刀的刀法,是刀和手臂都伸得比較直,從頭頂一刀斬下去,一直至地面再回彈起來,在戰場上日本人是用來從騎士的攻擊范圍外趁機攻擊馬腳。
09
藏刀
藏刀,又稱藏腰刀,它不僅是西藏人民生產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用具,而且由于它的形狀、工藝等都具有獨特的民族特色,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甚至描述藏民族特征時,總把人與刀聯系在一起。藏刀不僅是實用性很強的用具,同時還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藏刀的刀身是以鋼材鍛制而成,通過手工精心加工,刀刃鋒利,刀面凈光。藏刀從規格尺寸上大致可分為長刀、短刀和小刀三種。如今,藏刀就是非常緊俏的旅游商品和饋贈禮品,深受人們的喜愛。
10
中國(guo)大(da)砍(kan)刀
中國大砍刀作為最典型的傳統冷兵器之一,為中國所獨有,特點是刀身前部寬厚,勢大力沉,利于劈砍。這把刀誕生于清朝末年,在日本侵華和抗美援朝時期,曾被我軍大量裝備,大量的日軍和美軍死于該冷兵器之下,為我軍戰爭取勝立下了赫赫戰功,因該兵器握持舒適、刀刃鋒利、線條優美、勢大力沉備受士兵的喜愛。
加(jia)載更多

世界十大(da)名刀榜單,主要(yao)根據各(ge)名刀相關信息進行綜合(he)整(zheng)理,并參考互聯網相關排行榜/榜單進行推(tui)薦,榜單僅供參考,如有疑問,歡迎在末(mo)尾(wei)評論/批評指正。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站(zhan)為注(zhu)(zhu)冊用戶提供(gong)信息存儲(chu)空間(jian)服務,非(fei)“MAIGOO編輯上(shang)傳提供(gong)”的文章(zhang)/文字均是注(zhu)(zhu)冊用戶自主發布上(shang)傳,不代(dai)表本(ben)站(zhan)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虛假信息、錯誤信息或(huo)任(ren)何問題,請及(ji)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jian)刪除或(huo)更(geng)正。 版權聲明>> 糾錯>> 申請刪除>> 投訴侵權>> 網頁上相關信(xin)息的知識產權歸網站方所有(包括(kuo)但不限于文字、圖(tu)片、圖(tu)表、著(zhu)作權、商(shang)標權、為用戶提供(gong)的商(shang)業(ye)信(xin)息等),非(fei)經許可不得抄(chao)襲或使(shi)用。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8790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476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3498個代理需求 已有1362742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