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

網站分(fen)類
登錄 |    
★★★

花鼓戲十大經典劇目

花鼓戲十大傳統劇目 花鼓戲經典劇目排名 好看的花鼓戲推薦
本文章由 MAIGOO編輯 上傳提供 2023-12-11 評論 0
花鼓戲是全國地方戲曲中同名最多的劇種,在眾多名為“花鼓戲”的地方戲曲劇種中,屬湖南花鼓戲流傳最廣,影響最大。MAIgoo小編今天就為大家帶來了花鼓戲十大傳統劇目,包括:劉海砍樵、補鍋、打銅鑼、三里灣、打鳥、討學錢、蘆林會等,一起來了解一下。
  • 01
    劉海砍樵 湖南花鼓戲代表作
    5 0
    02
    補鍋 改編同名電影風靡
    3 0
    03
    打(da)銅(tong)鑼 改編同名電影風靡
    04
    三里(li)灣 建國三十周年獻禮演創作二等獎
    05
    打(da)鳥 湖南省第二屆戲曲觀摩會演劇本一等獎
    06
    討(tao)學錢
    07
    蘆林(lin)會(hui)
    09
    送表(biao)妹
    10
    5 0

花鼓戲十大(da)傳統劇(ju)目榜中榜,CNPP小編(bian)主要依據作(zuo)品知名度/影響(xiang)力(li),并綜合參考(kao)互聯網(wang)相關排行榜/榜單進行推薦,榜單僅(jin)供(gong)參考(kao),數據截止至2022年11月(yue)22日,如(ru)有疑問,歡迎在末尾評論/批評指正(zheng)。

本榜單僅供參考使用,如果對于該榜單您有更好的建議,請

花鼓戲十大經典劇目
湖南花鼓戲代表作
花鼓戲經典劇目排名第一的無疑是這部《劉海砍樵》,這是一出經整理改編的傳統戲,敘述青年農民劉海與村姑胡秀英戀愛成婚的故事,劇情生動感人,風格清新真切。1952年該劇正式演出,由名演員何冬保、蕭重珪分別飾演劉海和胡秀英,后又晉京參加全國第一屆戲曲觀摩演出,獲得大成功,1984年春晚上湘籍歌唱家李谷一和姜昆的小品演出讓它聞名全國。幾十年來《劉海砍樵》久唱不衰,流播全國,并多次到省外和國外演出,以致家喻戶曉,在長沙幾乎人人能唱能演。【 詳細>>】
改編同名電影風靡
著名花鼓戲《補鍋》原名《補大缸》,1964年由徐叔華改編后,改名《補鍋》,由湖南省花鼓戲劇院首演,寫女青年劉蘭英與青年補鍋匠李小聰相愛并使蘭英母劉大娘轉變落后觀念的故事。該劇反映當代農村青年男女突破世俗觀念,熱愛農村、熱愛勞動、熱愛新生活、自由戀愛,爭當社會主義新青年的新風尚。1965年參加中南區戲劇觀摩演出,同年赴北京匯報演出,并由珠江電影制片廠拍成彩色影片,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和喜愛。【 詳細>>】
3、打銅鑼
改編同名電影風靡
《打銅鑼》也是湖南花鼓戲代表曲目之一,劇本根據柯蘭小說《三打銅鑼》改編,講述社員蔡九堅持原則,批評教育自私的林大娘、維護集體利益的故事。凌國康飾蔡九,李小嘉飾林十娘。兩劇情節都十分生動風趣,人物性格非常突出,表演精彩,唱詞利落,也都富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劇中的喜劇風格與歌舞表演得到較為完美的結合。演出之后,兩劇很快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并攝制成電影,風靡一時。
4、三里灣
建國三十周年獻禮演創作二等獎
《三里灣》是好看的花鼓戲推薦中必有的佳作,該劇根據趙樹理同名小說改編,圍繞著三里灣農業合作社秋收、擴社、整黨、開渠四項工作,描寫了馬多壽、范登高、袁天成、王寶全四戶人家錯綜復雜的矛盾和糾葛,反映了農村中先進與落后力量的沖突,展現了處于社會大變革時期農村生活的風貌,此劇由湖南花鼓劇團于1957年首演,戲曲化程度較高,人物性格鮮明,語言生動,生活氣息濃厚。曾被全國各地廣泛移植演出,1979年參加建國三十周年獻禮演出,獲創作二等獎,演出二等獎。
5、打鳥
湖南省第二屆戲曲觀摩會演劇本一等獎
《打鳥》是花鼓戲劇目中買夠小編最喜歡的一出,別名《王三打銃》,此劇由邵陽市花鼓劇團發掘,已故名藝人夏云桂等口述、教授。原本不少詞、白、表演較庸俗,經名老藝人王佑生和謝寶金等加工整理。早期由當場旦腳演三毛箭,一個旦腳演毛姑娘,小丑演毛母;近期則由小丑扮三毛箭,花旦扮毛姑娘,老旦扮毛母;整理后三毛箭改俊扮,也有由小生扮演的。唱腔以走場牌子為主,歌舞性強,富于生活情趣。1954年由邵陽市花鼓劇團首演,1955年參加湖南省第二屆戲曲觀摩會演,獲劇本一等獎。
6、討學錢
花鼓戲經典曲目《討學錢》為小丑、二旦代表性劇目之一,講述了塾師張先生,至陳大娘家催討學錢。陳以張錯解書中字義,誤人子弟為由,拒不付錢,并將其盡情奚落后逐出門外。此劇唱“五走調”、唱中插白,名為“浪里白”,有說有唱,專曲專用。道白中夾有《三字經》、《增廣賢文》、《論語》中詞句;尤多對聯,均以地名為對,共有四十余副。張、陳相互對答,有民間文學游戲特色。
7、蘆林會
花鼓戲傳統劇目《蘆林會》為老生、正旦唱功戲,描寫窮秀才姜詩偏聽母命,不顧夫妻情愛,錯休妻子龐三娘。三娘被休后寄居尼庵,一日,為烹鯉孝敬婆婆到蘆林采薪,恰與姜詩相遇,據理陳情,與之辨明冤枉。姜詩深受感動,有意重續舊好,但恐冒“順妻逆母”之名,悲痛之余,難以自決,夫妻只得灑淚而別的故事,唱腔中有段“望月調”,為此劇專用,分輪唱、重唱和合唱,音韻旋律流暢,在鑼腔中獨具特色,潮劇、湘劇、昆劇、秦腔、豫劇等劇種中都有本劇目。
《山伯訪友》是花鼓戲劇目大全中必有的佳作,為傳統劇目《梁山伯與祝英臺》中之一折,講述了梁山伯應祝英臺之約前去祝家莊與祝九妹訂親,到祝家后,方知九妹即祝英臺,已被父許配馬家。山伯頓時口吐鮮血,含恨而歸的故事,此劇系小生、小旦唱做并重的戲。山伯知英臺已許馬家時,二人輪換唱“四川哭皮”,加之嗩吶凄涼伴和,悲憤傷痛,動人心弦。唱詞、道白有較濃郁的民間文學特色。【 詳細>>】
9、送表妹
花鼓戲傳統劇目《送表妹》中德姑娘久住姑媽家,愛上表哥田伢子。一日德姑娘回家,定要姑媽派田伢子相送。途中德姑娘多方向田表示愛情,田伢子老實,憨厚,初則不解,繼則無奈,再則責怪,從而產生一連串的喜劇情節,該劇目是邵陽花鼓戲早期劇目。過去老旦無專行,姑媽由丑行兼演。故此劇包括旦、丑、小生三個角色,為較典型的“三小戲”。名老藝人李鴻鈞善演此戲。五十年代曾由邵陽市花鼓戲劇團稍加整理演出。
《小姑賢》是非常有名的花鼓戲劇目,寫婆婆經常虐待媳婦,并逼其子休妻。小姑桂妹子賢淑聰慧,騙得休書撕毀;并以自己也將出嫁為別家之媳,倘受折磨,母親也難忍受等道理勸母。母悔悟,一家和睦。湖南各地花鼓戲和陽戲都有此劇目,惟婆媳姓氏不同。長沙花鼓戲用“川調”演唱,計有梁山調、花石調、爛板調、和調等,藝人稱之為“七個半貼調”,為傳統花鼓戲中藝術上較成熟的劇目。1952年,劇本經劉鈞整理,衡陽市大眾衡劇團排演,連演百余場。【 詳細>>】
其他有名的花鼓戲劇目:《游春》《對象》《盤夫》《祭塔》《菜園會》《韓湘子》《清風亭》《陰陽扇》《野鴨洲》《繡荷包》《雙送糧》《姑嫂忙》《捉蝴蝶》《放風箏》《跳粉墻》《揀菌子》《雙下山》《南莊收租》《扯蘿卜菜》《寡婦上墳》《雪梅教子》《劉海戲蟾》《鞭打蘆花》《林英觀花》《拷打春桃》《胡大回門》《送貨路上》《酒醉花魁》《山村獸醫》《梁祝哀史》《牛多喜坐轎》等...
更多相關榜單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注(zhu)明“MAIGOO編輯上傳提供”的(de)(de)所有作(zuo)品(pin),均為MAIGOO網(wang)(wang)原創、合法擁有版權(quan)或有權(quan)使(shi)用的(de)(de)作(zuo)品(pin),未(wei)經本網(wang)(wang)授(shou)權(quan)不得轉載、摘(zhai)編或利用其它方(fang)式(shi)使(shi)用上述作(zuo)品(pin)。已經本網(wang)(wang)授(shou)權(quan)使(shi)用作(zuo)品(pin)的(de)(de),應(ying)在授(shou)權(quan)范圍內使(shi)用,并注(zhu)明“來源:MAIGOO網(wang)(wang)”。違反上述聲(sheng)明者,網(wang)(wang)站會(hui)追責(ze)到底(di)。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地區排行榜
熱門文章
生活十大分類
更多榜單推薦
知識熱門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