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種
當地土種雞。
二、產地條件
產地范圍內(nei)海拔1500m至2400m的林地、山地或坡地。土(tu)壤呈(cheng)酸性、富含鐵、鋁等氧化(hua)物(wu)。
三、飼料
育雛期飼喂全價(jia)配合飼料(liao),育成期自(zi)由(you)覓(mi)食青草、蟲子、蚯蚓等野外昆蟲以及(ji)本地玉米(mi)、野生紅心果、楊脆(cui)梅等天然飼料(liao)和(he)野果。
四、飼養管理
1.雛雞:自孵自養(yang),育雛期末飼養(yang)密度平均每平方米8至15只。
2.育成雞:公母分(fen)群分(fen)片輪(lun)牧(mu)放(fang)(fang)養,一(yi)次性放(fang)(fang)養密度低于(yu)100只/667m2(畝),長期放(fang)(fang)養20至30只/667m2(畝)。
3.出欄: 240日齡以上(shang),公雞體(ti)重(zhong)≥3kg,母雞體(ti)重(zhong)≥2.5kg。
4.環(huan)(huan)境(jing)、安全(quan)要求:飼養(yang)環(huan)(huan)境(jing),疫情(qing)疫病的(de)防治(zhi)與(yu)控制必須執(zhi)行國家相(xiang)關規定,不得(de)污染環(huan)(huan)境(jing)。
五、屠宰加工
1.雞源標準:來自產地范圍內(nei),符合(he)種源、年齡要求、體重(zhong)要求的健康雞只。
2.屠宰(zai):屠宰(zai)前禁食6至8小時,保(bao)障自由(you)飲水,減少應(ying)激。
六、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活體雞:公雞雞冠烏(wu)(wu)紅、直立,母(mu)(mu)雞雞冠偏黑(hei)、短(duan)促;頸羽以黃(huang)色(se)為(wei)主,公雞大小鐮(lian)羽相間(jian),母(mu)(mu)雞黑(hei)色(se)為(wei)點(dian)綴,單羽黑(hei)黃(huang)相間(jian);翅展長,趾(zhi)骨粗大,趾(zhi)寬、爪銳;全身皮(pi)膚呈烏(wu)(wu)黑(hei)色(se),喙呈烏(wu)(wu)黑(hei)色(se)或黑(hei)黃(huang)色(se)。
(2)白條(tiao)雞:全身皮膚呈(cheng)(cheng)烏黑色,皮下及腹(fu)腔(qiang)內脂肪呈(cheng)(cheng)鮮黃色,肉質細嫩鮮香。
2.理化指標:
項目 指標
粗脂肪(fang)(%) ≤ 1.00
粗(cu)蛋白(%) ≥ 25.00
胱氨酸(%) ≥ 0.08
谷氨酸(%) ≥ 3.60
天門冬氨酸(%) ≥ 2.30
鐵(mg/kg) ≥ 6.05
3.安全及其(qi)他(ta)(ta)質量技術要求:產(chan)品安全及其(qi)他(ta)(ta)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guan)規(gui)定。
攀枝花(hua)噹噹雞為地理標(biao)志保護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