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柔博物館在老圖書館基礎上改建而成,投資400多萬,建筑面積2000多平方米,同時能容納100多名觀眾,共展出自遠古時期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0多件珍貴文物和130多件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物文物,圖片300多張,說明文字達3萬字。展區分為兩層,文物按照懷柔發展歷史依次布展,二層展出遠古時期到元代的文物,三層展出明朝到革命戰爭時期的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該館展示了懷柔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采用文物展現歷史的方式,突出不同時代懷柔地區中原文化與游牧文化相互交融、和諧發展的特點。該館還體現了鮮明的時代地域特征,博物館在注重內容豐富的同時,力求重點突出,特點鮮明。在結構布局和展品陳列上,突出懷柔文化特點,對重點展品重點介紹,盡量在深度和廣度上有所突破、有所延伸。同時展覽采用了先進的聲、光、電技術,給公眾以豐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全新視覺效果。博物館將成為展示懷柔悠久歷史,弘揚民族優秀文化,教育青少年熱愛家鄉的重要陣地。
鎮館之寶是鎮館之寶是一個(ge)近5公斤重的(de)(de)(de)“遼金大銅鏡”,本地出土。五色“誥命(ming)書”,以“奉天承命(ming)”開(kai)頭(tou),寫(xie)有(you)滿(man)漢兩種(zhong)文(wen)字的(de)(de)(de)誥命(ming)書呈現紅(hong)、藍、黑、白、黃五種(zhong)顏色,這(zhe)是當年皇太(tai)極(ji)給明末投清將領的(de)(de)(de)誥封(feng)書,此后康(kang)熙、乾隆等皇帝(di)還(huan)在誥命(ming)書上續(xu)寫(xie)封(feng)賞(shang),以示對家(jia)族的(de)(de)(de)嘉(jia)獎。”館內有(you)青銅器、瓷器、陶(tao)器等,還(huan)有(you)文(wen)物圖(tu)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