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竹林寺是中國第一座供女性出(chu)家人修行(xing)的寺院(yuan),是由我國第一位比(bi)丘尼——凈檢法(fa)師在洛陽創建并命名的。凈檢法(fa)師是徐州人,生于西(xi)晉(jin)末年(nian)(公元291年(nian)),24歲(sui)出(chu)家,70歲(sui)圓寂。
徐州(zhou)人(ren)為紀念(nian)其功績,將東(dong)晉永和(he)年間曾在東(dong)郊獅子山上的(de)青(qing)園(yuan)寺改建(jian)為竹林寺,距今(jin)已有1600年歷史了。
據載,佛(fo)祖(zu)釋迦牟尼曾經(jing)到天竺(zhu)的一個(ge)叫揭摩(mo)陀(tuo)的小國弘法,國王高興,改信佛(fo)教,并(bing)送竹(zhu)(zhu)(zhu)林給佛(fo)祖(zu),還在竹(zhu)(zhu)(zhu)林建殿堂讓佛(fo)祖(zu)居住(zhu)。佛(fo)祖(zu)便把這地方取名(ming)“竹(zhu)(zhu)(zhu)林精舍”,又叫“竹(zhu)(zhu)(zhu)林寺(si)”。
凈檢法師將(jiang)寺院取名(ming)“竹林(lin)寺”,一方面指佛祖(zu)的傳(chuan)教地,另一方面也(ye)是因為竹是氣節的象征。
竹林(lin)寺歷朝屢(lv)廢屢(lv)建,直至(zhi)上世(shi)紀中期(qi)日寇侵(qin)華,竹林(lin)寺被肆(si)意劫掠,千年古(gu)寺毀于一(yi)旦。
公元2004年(nian)(nian)徐州市(shi)委市(shi)政府尊重歷史,順應民意(yi),恢復重建竹林(lin)寺。主要建筑有山頂的大殿、觀音閣、中(zhong)國第一比丘尼紀(ji)念(nian)堂、竹林(lin)寺凈檢(jian)女科、三座碑亭、南北山門等五組(zu)建筑,再現千年(nian)(nian)古剎竹林(lin)寺深幽清(qing)靜的意(yi)境。
2009年9月落(luo)成開(kai)放,明(ming)道法師應邀住持,有效展現中(zhong)國名寺風(feng)貌(mao)。詩人王(wang)心鑒游覽后有《竹林寺》一(yi)詩:“竹林古寺竹聲(sheng)喧,翠云掩映(ying)獅子山。
千頃福田結如意,萬竿修筠(yun)報(bao)平安。云卷云舒(shu)慈悲國,人(ren)往(wang)人(ren)來菩提(ti)園(yuan)。無(wu)上清涼悟大道,種(zhong)竹原(yuan)本是(shi)參禪。”
主要景點
徐州竹林寺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新建的竹林寺坐落在徐州漢文化景區北側駱駝山,占地約350畝,建筑面積4000平方米(mi),總投資約1.5億元,屬于典型(xing)的(de)“山上寺”。
主(zhu)(zhu)要建(jian)筑(zhu)有山頂的(de)(de)大殿(dian)、觀(guan)音閣(ge)、中(zhong)國第一比丘尼紀念堂、三座碑(bei)亭、南北(bei)山門等五組建(jian)筑(zhu)。是漢(han)文化景區二(er)期工程的(de)(de)主(zhu)(zhu)體部分(fen),工程將充分(fen)利用現有自然(ran)地形及自然(ran)環境(jing)(jing),整(zheng)體規劃(hua)竹(zhu)(zhu)林(lin)(lin)寺建(jian)筑(zhu)群體,再現千年古剎竹(zhu)(zhu)林(lin)(lin)寺深(shen)幽清靜的(de)(de)意境(jing)(jing)。
竹林寺今后的發展將本著特(te)別研修,農禪(chan)體驗,社(she)會慈善(shan),觀光演藝,國(guo)際交流等五大文化建設,配套(tao)完善(shan)相(xiang)關設施。
旅游路線
從南山門上(shang),有三個理由
如果你(ni)是初次來漢文化景區,建(jian)議你(ni)從(cong)南山門(men)上(shang)(shang)。原因有(you)三,竹(zhu)林(lin)寺景區位(wei)于漢文化景區的(de)北部,瀏覽完(wan)一期(qi)的(de)景觀后,你(ni)的(de)位(wei)置正好位(wei)于南山門(men);二是從(cong)南山門(men)上(shang)(shang),根(gen)據建(jian)筑位(wei)置的(de)設(she)計,便于你(ni)層層遞(di)進了解竹(zhu)林(lin)寺文化;三是考(kao)慮到體力,瀏覽竹(zhu)林(lin)寺是要爬山的(de)。
南山(shan)門的門前廣場(chang)就(jiu)是凈檢(jian)法師(shi)的法相(xiang),底座內(nei)外各有24瓣蓮(lian)花,象征24歲出家(jia)。 南山(shan)門是殿堂(tang)式的,供(gong)奉著兩(liang)尊金(jin)剛力(li)士(shi)。
早期(qi)佛教的(de)金剛力士只有一(yi)尊,后來中國人喜(xi)歡對稱,就又(you)添了一(yi)位。他們的(de)職責(ze)類似于“傳達室(shi)”看門的(de)衛隊長。
往上走便(bian)是天(tian)王殿了,中間(jian)供奉(feng)著彌勒菩(pu)薩,彌勒菩(pu)薩是根據五代時寧波奉(feng)化契(qi)此和尚的(de)模樣塑造的(de)。
相傳,契此和尚是(shi)個天氣預報專家,只要人們看到(dao)他腳穿濕(shi)布鞋(xie),第二天肯定下雨。
過了天王殿,便是三圣(sheng)殿。這里主(zhu)要是供出家人念(nian)佛修行的場地(di)。殿內供奉的是“西方三圣(sheng)”,阿(a)彌(mi)陀佛以及他的左、右脅侍觀世音菩(pu)薩(sa)(sa)和大勢至菩(pu)薩(sa)(sa)。
從三(san)圣殿往西(xi),就是劉英、笮(ze)融紀念閣,這兩位都(dou)是為(wei)徐州佛教(jiao)做(zuo)出貢獻(xian)的(de)(de)人(ren),楚王(wang)劉英是劉秀(xiu)之子,晚年(nian)信奉(feng)佛教(jiao),開創(chuang)了以徐州為(wei)中(zhong)心(xin)的(de)(de)東(dong)部沿海地區佛教(jiao)流傳(chuan)的(de)(de)局面,也使(shi)得徐州成為(wei)佛教(jiao)最早傳(chuan)入中(zhong)國的(de)(de)城(cheng)市之一。
東漢末年,笮(ze)融(rong)參(can)加黃(huang)巾起義失敗后,投(tou)靠徐(xu)州刺(ci)史(shi)陶謙。他信奉佛教(jiao),在任期(qi)搭建佛寺,寺廟之(zhi)大可容納數千人。
紀念閣(ge)一側是(shi)鐘鼓(gu)(gu)(gu)樓。佛寺鐘鼓(gu)(gu)(gu)的敲法是(shi)有講究的,所謂晨(chen)(chen)鐘暮鼓(gu)(gu)(gu),就是(shi)說,早(zao)晨(chen)(chen)先擊鐘,以(yi)鼓(gu)(gu)(gu)應之(zhi);晚上先擊鼓(gu)(gu)(gu),以(yi)鐘應之(zhi)。早(zao)晨(chen)(chen)敲鐘要(yao)在(zai)破(po)曉(xiao)前連(lian)擊三遍,每次(ci)緊鐘18下,慢鐘18下,反復三遍,共108下。
為(wei)什么要(yao)108下?據說是因為(wei)人有(you)108種麻煩,鐘鳴108響,人間煩惱就盡除了(le)。
291級(ji)臺階(jie),你可以數一數 往上(shang),便(bian)是大雄寶殿了(le),拾階(jie)而(er)上(shang),共291級(ji)臺階(jie),象征著凈檢法師公元291年出生。291臺階(jie),共分為七段。 在大雄寶殿的正殿,供奉(feng)的是釋(shi)迦牟尼佛。
往西,至(zhi)凈檢(jian)法師(shi)紀(ji)念堂(tang)(tang),堂(tang)(tang)內供奉有凈檢(jian)法師(shi)坐像。
往東(dong),繞大(da)雄寶殿后至觀(guan)音閣(ge)。觀(guan)音閣(ge)通高23米(mi),內設樓梯,可(ke)供游人登高望遠(yuan),俯瞰整(zheng)個景區及主(zhu)(zhu)城區。整(zheng)個山林的改造和綠(lv)化(hua)小品以竹子(zi)為主(zhu)(zhu),15萬(wan)株竹子(zi)連(lian)片。
瀏覽(lan)完觀(guan)音閣(ge),可至北走,穿行于竹林之間(jian)經(jing)北門下,觀(guan)看北門牌坊(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