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

網站分(fen)類
登錄 |    

太原十大著名寺廟

本文章由注冊用戶 旅行人生 上傳提供 發布 反饋 0
01
永祚寺(太原市)
永祚寺,民間俗稱雙塔寺,是國家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太原市區東南約3公里的郝莊村南山崗上。背依太行群峰,四周松柏擁翠,殿宇軒昂,雙塔聳峙,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原南郊的雙塔寺,是太原市的標志性建筑,太原市市徽上的主題圖案。雙塔寺,原名永祚寺,大約始建于明朝萬歷中期1597-1602年,因為寺內有兩座高塔,所以俗稱雙塔寺。如今當地人也都習慣稱這里為雙塔寺,反而對原名比較陌生了。雙塔寺的建筑格局并不復雜,由前院、后院、塔院三部分組成,著名的“雙塔”就在塔院里。
02
崇(chong)善寺(省屬)
崇善寺位于山西太原市東南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代創建,太原市著名古剎。初名白馬寺,后改延壽寺、宗善寺,明代又改崇善寺。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三子晉恭王朱棡為紀念其母孝慈高皇后馬氏,就該寺舊址大事擴建。清同治三年(1864年),寺院失火,主要建筑均被焚毀,幸存下來的只有大悲殿及一些附屬建筑。清光緒七年(1881年),山西巡撫張之洞在崇善寺的廢墟上建造了文廟。從此,崇善寺一分為二,文廟占了大部分地方,這就是現在的山西博物館第一部分,而僅占原寺面積四十分之一的大悲殿,就成為古白馬寺、明崇善禪寺的當然代表了。
03
太原市晉源區龍泉寺(si)
太山龍泉寺,是2013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清時期建筑,位于太原市晉源區風峪溝太山。原名昊天觀,始建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初為道教,金元時期被毀,明初重建,改為佛寺。寺因山勢而造,分上、下兩院。上院為明代重建的觀音閣。下院大雄寶殿為雙層樓閣式建筑,下層奉觀音菩薩,上層奉釋迦牟尼佛。院東立無字唐碑,寺西有墓塔六座。太山龍泉寺位于太原西南風峪溝內,北距蒙山約3公里,南距晉祠約7公里。
04
辛莊(zhuang)開化(hua)寺
開化寺位于中國山西省 太原市 陽曲縣 高村鄉 辛莊村,2004年被列為第四批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開化寺始建年代不詳,為避水患,于金皇統年間(1141——1149年)移至村東北。元、明、清均有修葺,現存主要為明代建筑。主要建筑有大雄寶殿、觀音殿、地藏殿、東西垛殿、天王殿、齋堂、廂房等。大雄寶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懸山頂,前檐插廊。大雄寶殿、觀音殿、地藏殿內均有塑像。
05
凈因寺
凈因寺,在山西太原市西北20公里土堂村。坐北向南,東臨汾水,古柏參天,雜樹交蔭。碑文記載,漢時土山崩壞,裂陷成洞,洞內土丘高及十丈,形似佛像,傳為山崩佛現,乃佛教凈土之因緣,故在此建寺。據考證,寺始建于北齊,金泰和五年(1205年)重建,明代又多次重修。寺分三進院,前院的龍王廟、戲樓已無存。中院現存天王殿、東配殿和大佛閣。。二零零六年五月二十五日被國務院批準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06
太(tai)原市陽曲縣(xian)不二寺
不二寺,原位于陽曲縣北留鄉小直峪村,由于不可抗拒的客觀因素,1989年將大雄寶殿遷至縣城首邑西路74號。不二寺大雄寶殿,始建于北漢乾祐九年(956年),現為金明昌六年(1195年)建筑。坐北朝南,面闊進深各三間,平面近正方形,建筑面積147.6平方米。殿內釋迦牟尼、弟子、菩薩等明代泥塑9尊,保存完好,其下佛臺磚雕精美;兩側山墻存壁畫80平方米。現存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 )敕賜不二禪院碑一通。2006年5月25日,不二寺作為金代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07
明秀寺
明秀寺位于山西省,占地面積達1144平方米,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晉祠南、王郭村西,距晉源新城3公里處。據清乾隆四十八年即1783年《重修明秀寺碑記》載:"明秀寺始于漢,歷載有重修"。現存寺院為二進院落。寺內供奉掌握過去、現在、未來的"三世佛",背襯金龍盤繞五彩佛光,其雕塑及壁畫具有極高價值。離寺不遠,有臺駘廟,為中華張氏兒女尋根祭祖之處。坐西朝東,三進院落,中軸線上有山門殿、天王殿、中殿和大殿,兩側是配殿和禪堂,以及鐘鼓樓等建筑。
08
多福寺
多福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24公里處的崛圍山之巔,建于唐代貞元二年(公元786年),原名崛圍教寺,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之一,唐宋兩代香火很盛。宋末毀于戰火,明洪武年間重建,是晉王宗室的重要禮佛之所,弘治年間(公元 1488年-1505年)改名多福寺。后又多次重修。 多福寺于二零零六年五月二十五日被國務院批準為中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末毀于戰火,明洪武年間重建,是晉王宗室的重要禮佛之所,弘治年間(公元 1488年-1505年)改名多福寺。后又多次重修。
09
古交(jiao)千佛寺(si)
千佛寺是古交市有名的古剎。它座落于古交市區南端,兩川相夾,背山臨水,左有鐘樓壯其威,右有井泉毓其利,面對寨亭,廟貌莊嚴古樸,距今約有千年歷史。因共有石雕像千余尊,故名千佛寺。據寺中遺留石雕小佛和歷代續修碑記推測該寺創自唐代,中華民國二十一年曾多次增補修繕。當時有大雄寶殿三楹;羅漢殿于左,十五殿于右,天王殿山門于前,各三楹,中設佛事飾以金碧旁修鐘鼓二樓及樂臺。擴建關帝、伽藍、龍王、馬王殿和禪房院內之講堂、禪室、齋廳、廚傳次第畢具。國務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0
佛光(guang)寺(si)(山西省太(tai)原市)
山西五臺山佛光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臺縣的佛光新村,距縣城三十公里。因此寺歷史悠久,寺內佛教文物珍貴,故有“亞洲佛光”之稱。寺內正殿即東大殿,于公元 857年建成。從建筑時間上說,它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的五臺縣南禪寺正殿,在全國現存的木結構建筑中居第二。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畫、唐代題記,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都很高,被人們稱為“四絕”。
加載(zai)更多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站為注(zhu)冊用戶提(ti)供信息存(cun)儲空(kong)間服務,非(fei)“MAIGOO編輯上(shang)傳(chuan)提(ti)供”的(de)文章/文字(zi)均(jun)是注(zhu)冊用戶自主發布上(shang)傳(chuan),不代表本(ben)站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suo)有(you),如有(you)侵權、虛假信息、錯誤信息或任何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men),我們(men)將在(zai)第一(yi)時間刪(shan)除或更(geng)正(zheng)。 版權聲明>> 糾錯>> 申請刪除>> 投訴侵權>> 網(wang)頁(ye)上相關信息的(de)知識產權歸網(wang)站方所有(包括但不(bu)限于文字(zi)、圖片、圖表、著(zhu)作權、商(shang)標權、為用(yong)戶提供的(de)商(shang)業信息等),非經許可不(bu)得(de)抄襲或使用(yong)。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8365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306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1728個代理需求 已有1359052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