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

網站分類
登錄 |    

內蒙古古城遺址名單

本文章由注冊用戶 愛游蛙 上傳提供 發布 反饋 0
01
元上都遺址(zhi)旅游區
元上都遺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草原,曾是世界歷史上比較大的帝國元王朝的首都,始建于公元1256年;它是中國大元王朝及蒙元文化的發祥地,忽必烈在此登基建立了元朝。元上都南臨上都河,北依龍崗山,周圍是廣闊的金蓮川草原,形成了以宮殿遺址為中心,分層、放射狀分布,即有土木為主 的宮殿、廟宇建筑群,又有游牧民族傳統的蒙古包式建筑的總體規劃形式,體現出一個高度繁榮的草原都城的宏大氣派,是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融合的產物,是草原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融合的杰出典范。
02
敖倫蘇木城(cheng)遺(yi)址
1996年,敖倫蘇木城遺址被國務院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敖倫蘇木城遺址位于中國北部內蒙古自治區的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敖倫蘇木為蒙古語,意思是“眾多的廟”,是一處元代(公元1271~1368年)中國北方的城市遺址。敖倫蘇木古城俗稱趙王城、“五英雄城”,是著名的景點。總面積約55萬平方米。城墻的四面辟有城門,四角筑有角樓。城門、角樓與城墻的的輪廓清晰。城墻墻基寬約3米,殘高2~3米。城址內發現有建筑遺址17處,高臺和土包99處。城東300米處還發現有墓地一處。遺址內還出土了大量的建筑構件、石碑、石獸以及景教墓石等遺物。
03
黑(hei)城(cheng)城(cheng)址(zhi)
黑城城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寧城縣甸子鄉黑城村西南500米。1976年清理出城址,分內、外城。外城俗稱羅城,呈長方形,東西長1800米,南北寬800米,城垣基寬16-20米,殘高1-3米,城中南部有王莽時期制錢作坊和窯址。內城在外城內偏北,俗稱黑城,東西長700米,南北寬500米,垣基寬15米,殘高8-9米,四墻開門,寬約9米,外設甕城。內城西北部有夯筑小城,俗稱花城,南北長250米,東西寬200米,垣基寬5-6米,殘高1-2米。花城出土有戰國繩紋灰陶片,內城有大量云紋瓦當、錢幣等,外城有漢代陶片、坩堝殘塊、錢幣、鐵器及遼金遺物。
04
云中郡故城(cheng)
2013年5月,云中郡故城遺址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云中郡故城遺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古城村西,土默川腹地,為戰國至隋唐時期的遺址。其城垣周長約8公里,呈不規則狀,墻體夯筑,東、西、北三面城墻破壞嚴重,唯南城墻存留較完整。城墻夯土中含有戰國至西漢陶片,外層夯土還夾雜北朝遺物。出土有漢魏北朝、戰國、秦代的遺存。城中心有一高大土丘,為"鐘鼓樓"遺址,曾出土北魏"大代太和八年"鎏金銅佛像一尊。城西墻外有古墓群。
05
遼(liao)上京遺址
遼上京遺址是中國遼代都城遺址。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鎮南。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于918年(神冊三年)開始興筑,初名皇都,926年(天顯元年)擴建,938年(天顯十三年)改稱上京,并設立臨潢府。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曾在此挖掘。1962年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工作隊進行了全面勘探和試掘。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06
黑山頭城址
黑山頭城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額爾古納市黑山頭鎮正北5公里,是金、元時期的遺址,距今已經有700多年。 該古城為成吉思汗大弟拙赤哈薩爾及其家族居住的主要居住城池之一。由內城和外城組成,城墻土筑。整個建筑呈“干”字狀,遺址內有許多琉璃瓦、青磚、龍紋瓦當和綠釉覆盆殘片。該遺跡對研究蒙古族的起源、發展及蒙古汗國時期直至元朝早期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等方面都具有相當重要的學術價值。是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07
浩特陶(tao)海城址
浩特陶海城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境內,為遼代時期的古城遺址。遺址呈四方形,城墻土筑,南北各設城門一座,城外有一護城河。古城內遼代篾紋陶片甚多,還出土過鐵器、銅錢、骨針、細石器等文物。史學專家認為浩特陶海古城是回鶻可敦城,經戰亂荒廢,遼代邊境女真部族人在舊城址上重建,興筑了專為屯兵鎮守的邊防城或牧馬城,是戍邊士卒駐扎之所。因其保存基本完好,是遼代契丹人控扼北方的一處軍政重鎮,對研究當時的軍事歷史有重要的價值。
08
沃野鎮(zhen)故城
沃野鎮故城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建于北魏,是北魏重鎮,交通要沖,是鮮卑族為抵御柔然部落而建造。沃野鎮是北魏六鎮之一,也是六鎮之中比較西方的鎮。對中國歷史進程發生過重要影響的北魏六鎮起義發生在此地。因山洪和黃河水沖涮致使城墻倒塌被沙土覆蓋,后來消亡。故城為中、東、西三城連城,呈“凸”字形。城內到處遺有磚瓦和碎陶片,曾出土有瘦蓮花紋瓦當,均屬北魏遺物。2006年05月25日,沃野鎮故城作為南北朝古遺址,被國務院核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09
白靈淖爾城址(zhi)
白靈淖爾城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固陽縣百靈淖鄉城圐圙村,又名北魏懷朔鎮故城,建于北魏始光年間(424-428年),永熙三年(534年)廢棄。白靈淖爾城址平面略呈不規則五邊形,周長4667米,東西長約1300米,南北寬約1100米。1980年和1982年,內蒙古自治區考古所對城址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佛教殿堂遺址,出土一批小型泥質塑像。2006年5月,白靈淖爾城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0
城川(chuan)城址
城川城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前旗城川鎮,始建于723年,為唐代宥州城。城川城址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765米,南北寬595米。城墻夯筑,基寬3-10米,殘向2.5至5米。遺址內文化層厚1.5-2米,采集到獸面紋瓦當、滴水、筒瓦、板瓦,灰陶罐、甕,褐釉剔花瓶,白釉粗胎盆、碗殘片及銅錢等。2006年5月,被國務院分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站(zhan)為注冊用戶(hu)提(ti)供信(xin)息存儲(chu)空間(jian)(jian)服(fu)務,由于更新時間(jian)(jian)等(deng)問(wen)題,可(ke)能(neng)存在信(xin)息錯誤(wu)的情況,本(ben)站(zhan)不保證所提(ti)供信(xin)息的準確性(xing)、完整性(xing)、合法性(xing)和真實性(xing),如有侵(qin)權、錯誤(wu)信(xin)息或任何問(wen)題,請(qing)及時聯(lian)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jian)(jian)刪(shan)除(chu)或更正。 版權申明>> 糾錯>> 申請刪除>> 投訴侵權>> 網頁上相關信(xin)息(xi)的(de)知識產權歸網站(zhan)方所有(you)(包括但不(bu)限(xian)于文字、圖片(pian)、圖表、著作權、商標權、為用戶提供的(de)商業信(xin)息(xi)等(deng)),非經(jing)許可不(bu)得抄襲(xi)或使用。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8233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244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0861個代理需求 已有1356712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