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就職于新華社遼寧(ning)分社、西(xi)藏分社、重(zhong)慶分社和重(zhong)慶日(ri)報報業集(ji)團(tuan),歷任遼寧(ning)分社部門主任、重(zhong)慶分社總編輯。
2000年(nian)(nian)-2011年(nian)(nian),調入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工作,擔任重慶日報總編輯。
2011年,擔任重慶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shu)記,負責(ze)集團全面(mian)工作(zuo)及新聞管理工作(zuo)。
2013年4月,擔任重慶廣播電視(shi)集團(總(zong)臺(tai))總(zong)裁、總(zong)臺(tai)長。
1992年,《述評:潛虧就是弄(nong)虛作假》獲新(xin)華社優秀新(xin)聞(wen)、1992年度(du)遼寧新(xin)聞(wen)獎一等獎。
1992年,《遼寧十個國有(you)虧損(sun)大戶調查》獲新華社年度十佳調研獎。
1995年(nian),《遼寧水災后(hou)統(tong)計表明(ming)水利是投資回(hui)報率最高的產業(ye)之一》獲新華社年(nian)度十佳調研獎。
1998年,《內參(can):關(guan)于涪陵(ling)現象的(de)調(diao)查》獲新華社(she)優(you)秀(xiu)新聞獎。
2002年(nian),《深入城鄉 情暖巴渝》獲重慶新聞獎(jiang)一等獎(jiang)。
2002年,《“三個代表”系列報道》獲重慶新聞獎一等獎。
2004年,《生死時速》、《極度關注》獲(huo)重慶新聞獎(jiang)一等獎(jiang)。
2004年(nian),《一個色厲內荏的張君》 獲第五屆重慶新聞一等獎,第十屆全國省、市、區黨報新聞獎一等獎。
2004年,《面向世紀的重大轉變》獲第四屆重慶新聞獎一等獎。
2004年,《報業集團(tuan)如何提高新聞資(zi)源利用率》獲中國新聞獎三等獎。
2009年,《青年中國(guo)說》獲第(di)二(er)十(shi)屆中國(guo)新聞(wen)獎評論二(er)等獎。
2010年,《為官要(yao)守大義(yi) 拘(ju)小節慎用(yong)權力》獲“第二十(shi)一屆中(zhong)國新聞獎(jiang)”通訊類三(san)等(deng)獎(jiang)。
1995年,獲“全國抗旱防汛模(mo)范”稱號。
2011年,被評為全(quan)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新(xin)聞類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