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復(fu)旦大學畢業后,分配到武(wu)漢(han)大學化學系擔任(ren)助教。
1957—1959年,去天津南開大學進修,在前蘇聯專家指導下進行有機硅化學研究。
1960年(nian),卓仁禧在武(wu)漢(han)大學(xue)化學(xue)系(xi)被提(ti)升為(wei)(wei)講(jiang)師。1978年(nian)提(ti)升為(wei)(wei)副(fu)教(jiao)授。1982年(nian)提(ti)升為(wei)(wei)教(jiao)授。其間,成功研制出長鏈烷基三(san)烷氧(yang)基硅(gui)烷作為(wei)(wei)光(guang)學(xue)玻(bo)璃防霧劑,應用(yong)于多(duo)種光(guang)學(xue)玻(bo)璃器件(jian)作為(wei)(wei)保(bao)護涂(tu)層。
1983年—1984年,卓(zhuo)仁禧赴美(mei)國耶魯大(da)學做訪問學者(zhe),從事生物(wu)(wu)活性(xing)化(hua)合物(wu)(wu)研究。開始系統地研究生物(wu)(wu)可降解高分子(zi)的(de)合成(cheng)、表(biao)征及其在生物(wu)(wu)醫學領域的(de)應用。
1984年,卓(zhuo)仁禧加入中(zhong)國(guo)共(gong)產黨。相繼任(ren)武漢大學(xue)(xue)(xue)教育部生物(wu)醫學(xue)(xue)(xue)高分(fen)子(zi)(zi)材料(liao)開放實驗(yan)室主任(ren)。這段時間(jian),他在生物(wu)醫學(xue)(xue)(xue)高分(fen)子(zi)(zi)材料(liao)研究(jiu)和高分(fen)子(zi)(zi)材料(liao)作為基因轉移載(zai)體的研究(jiu)方(fang)面取得成功(gong)。曾獲(huo)國(guo)家科(ke)技發明獎三(san)等獎。
1997年,卓仁禧當選(xuan)為中國(guo)科學院院士。
2000年(nian), 當選為國際生物材料聯合(he)會(hui)會(hui)士。
卓(zhuo)仁禧還先后兼任(ren)教育部科(ke)(ke)技委(wei)員(yuan)會(hui)委(wei)員(yuan),中國(guo)(guo)生物材(cai)料委(wei)員(yuan)會(hui)副主(zhu)(zhu)席,國(guo)(guo)家自然科(ke)(ke)學(xue)(xue)(xue)(xue)(xue)基金委(wei)員(yuan)會(hui)學(xue)(xue)(xue)(xue)(xue)科(ke)(ke)評審組成(cheng)員(yuan)、湖北省高級專(zhuan)家協(xie)會(hui)副主(zhu)(zhu)席等(deng)職務。還擔任(ren)《高分子(zi)學(xue)(xue)(xue)(xue)(xue)報》、《離子(zi)交(jiao)換與(yu)吸附》和《Chinese Journal of Reactive Polymers》、《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副主(zhu)(zhu)編(bian),《Polymer International》執行編(bian)輯(ji),《高等(deng)學(xue)(xue)(xue)(xue)(xue)校化學(xue)(xue)(xue)(xue)(xue)學(xue)(xue)(xue)(xue)(xue)報》和《高等(deng)學(xue)(xue)(xue)(xue)(xue)校化學(xue)(xue)(xue)(xue)(xue)研究》雜志編(bian)委(wei)等(deng)。
晚年(nian)的(de)卓(zhuo)仁禧,積(ji)極參(can)與學術活(huo)動以及省、市和(he)學校(xiao)有關調研(yan)與論證工作,積(ji)極開展將科研(yan)成(cheng)果轉化為(wei)生(sheng)產力的(de)工作,為(wei)地方(fang)企業和(he)地方(fang)經濟建設獻計獻策。
2019年(nian)8月6日15時15分(fen),中(zhong)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化(hua)學家、我國生物醫用高分(fen)子材料重要奠(dian)基人之一(yi)、中(zhong)國科學院(yuan)院(yuan)士、武(wu)漢(han)(han)大學教(jiao)授、博(bo)士生導師卓(zhuo)仁禧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武(wu)漢(han)(han)逝世(shi),享年(nian)89歲。
個人獎
60年、1987年先后兩(liang)次獲(huo)湖北(bei)省勞動模范稱號。
1983年,獲國家科技發(fa)明三等獎。
1986年,獲“國家級有突出(chu)貢獻的(de)中青年專家”稱號。
1991年,獲國家自然科學(xue)四等獎。
1995年,獲(huo)國(guo)務院授予(yu)“全國(guo)先進工作者”稱號。
1997年,獲中(zhong)國科(ke)學院(yuan)院(yuan)士榮(rong)譽。
1999年,獲國家科技發明三等獎。
2000年,獲國際生物材料科學與(yu)工程(cheng)學會會士( Fellow)榮譽。
成果獎
1978年,“有機硅光(guang)學(xue)玻璃防霧劑(ji)的研制”獲國家科學(xue)大會獎 。
1978年(nian),“ 彩色錄像磁(ci)帶(dai)粘合劑和助劑的研(yan)制 ”獲國家科學大會獎。
1983年(nian),“長鏈烷基(ji)三(san)甲氧基(ji)硅烷的合成方法(fa)和用途研究”獲國家(jia)科技發(fa)明獎(jiang)(三(san)等獎(jiang))。
1991年,“生(sheng)物活(huo)性聚合(he)物研究”獲 國家教育部(bu)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1991年,“以 5-氟尿(niao)嘧(mi)啶(ding)為中(zhong)心鏈節的生物活性(xing)高(gao)分子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四等(deng)獎)。
1996年,“磁共振成(cheng)像造影劑研究”獲中國(guo)化(hua)學(xue)會高分(fen)子化(hua)學(xue)創新(xin)論文獎 。
1999年,“若干生(sheng)物醫用高分子研究 ”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1999年,“生物醫學(xue)高分子研究”獲 國家教育部科(ke)技(ji)進步獎(一等獎)。
2006年,“用于藥物和基因傳遞的生物醫用高分子(zi)的基礎研(yan)究”獲湖(hu)北省自然科學獎(jiang)(一等獎(jiang))。
國家科(ke)技(ji)部 973 項目《裝載基因材料的分子設計及組(zu)織誘導作用和機理》
國家科技部(bu) 973 項(xiang)目(mu)《用(yong)于基因和抗癌藥物控制(zhi)釋放高分子材料的研究》
國(guo)家自(zi)然科(ke)學基(ji)金(jin)委重點(dian)項目(mu)《用于分子診斷的功能化肽類(lei)樹型(xing)》
國(guo)家(jia)自然科學基金委(wei)重點項(xiang)目《醫(yi)療植入用可降(jiang)解高分(fen)子材料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xue)基金委面上項目(mu)《器官、組織靶(ba)向性磁共振造影劑的(de)研(yan)究》
國家教育部(bu)博士點基金(jin)《生(sheng)物可(ke)降解高分子基因傳遞系統研究(j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