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

網站分類
登錄 |    
大召寺
0
票數:0 #佛教寺廟#
該圖片由注冊用戶"璐見不平"提供, 反饋
大召寺,是中國內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區南部的一座大藏傳佛教寺院,屬于格魯派(黃教)。大召寺中的“召”藏語為寺廟之意,后改為“無量寺”,因寺內供奉一座銀佛,又稱“銀佛寺”。大召寺不僅是一處佛教圣地,而且還是一處聞名中外的旅游勝地,其輝煌的召廟建筑、珍貴的文物和藝術品以及神秘的恰木舞蹈和佛教音樂,構成了大召寺獨特的“召廟文化”。
  • 門票參考: 35元
  • 所在地/隸屬: 內(nei)蒙古自治區呼(hu)和浩(hao)特(te)市(shi)玉(yu)泉(quan)區大召前街
  • 開放時間: 08:00~18:00
  • 適宜季節: 5~8月
  • 建議游玩時間: 2~3小時
  • 旅游景區級別: 2002年(3A)
  • 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第六批(明至(zhi)清)
附近有 39 個景點: 金剛座舍利寶塔(1km)    呼和浩特市五塔寺(1km)    呼和浩特市席力圖召(1km)    大召歷史文化旅游區(1km)    呼和浩特青城公園(2km)    呼和浩特天主教堂(2km)    呼和浩特清真大寺(2km)    扎蘭屯市烏蘭夫同志紀念館(2km)    呼和浩特熱帶風暴水上樂園(3km)    內蒙古陰山(3km)    大窯遺址(3km)    水月城溫泉大酒店(3km)    呼和浩特滿都海公園(4km)    太清宮(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4km)    綏遠城墻和將軍衙署(5km)    呼和浩特市清固倫恪靖公主府博物館(5km)    呼和浩特博物館(5km)    內蒙古自治區將軍衙署博物院(5km)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賽罕區文化館(6km)    呼和浩特南湖濕地公園(6km)    蒙亮民族風情園(6km)    呼和浩特市多松年烈士紀念館(6km)    準格爾黃河大峽谷旅游區(7km)    和碩恪靖公主府(7km)    阿爾泰游樂園(8km)    內蒙古神山國家森林公園(8km)    內蒙古圖博勒國家森林公園(8km)    伊利·乳都科技示范園(8km)    烏素圖森林旅游娛樂開發區(8km)    烏素圖召(9km)    內蒙古博物院(9km)    內蒙古自治區賽馬場(10km)    冷極村(10km)    榮祥故居(10km)    內蒙古高原(10km)    呼和浩特敕勒川公園(10km)    東方甘迪爾蒙古風情園(10km)    內蒙古青少年生態園(10km)    斯琴塔娜藝術博物館(10km)   
本百科詞條由網站注冊用戶"璐見不平"編輯上傳提供,詞條屬于開放詞條,當前頁面所展示的百科詞條介紹涉及宣傳內容屬于注冊用戶個人編輯行為。與大召寺的所屬企業/主題/所有人主體無關,詞條主體可以提供資料認證申請管理本詞條權限免費更新資料,也可以因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快速在線向網站提出反饋修改! 反饋
價格參考
介紹(shao)攻略

基本介紹

大(da)(da)召寺(si)是中(zhong)國內蒙(meng)(meng)古(gu)呼和(he)浩特玉泉(quan)區(qu)(qu)南部的一座大(da)(da)藏(zang)傳佛(fo)教寺(si)院(yuan),屬于格(ge)魯派(黃(huang)(huang)教)。大(da)(da)召寺(si)中(zhong)“召”為藏(zang)語寺(si)廟之(zhi)意。漢名原為“弘慈寺(si)”,后改為“無量寺(si)”。因為寺(si)內供奉一座銀佛(fo),又稱“銀佛(fo)寺(si)”。大(da)(da)召寺(si)是呼和(he)浩特較早建成的黃(huang)(huang)教寺(si)院(yuan),也是蒙(meng)(meng)古(gu)地區(qu)(qu)僅晚于美岱召的蒙(meng)(meng)古(gu)人(ren)皈依黃(huang)(huang)教初期所建的大(da)(da)型寺(si)院(yuan)之(zhi)一,在(zai)蒙(meng)(meng)古(gu)地區(qu)(qu)有大(da)(da)范圍的影響。

大召寺(si)是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領阿拉坦汗于明萬歷七年(公元1579年)主持創建的。公元1580年建成,是呼和浩特較早興建的喇嘛教寺院,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設活佛的寺廟。因康熙皇帝曾在此住過幾日,為了表示對皇帝的尊敬,僧侶們取消了活佛的轉世規定。大召(zhao)不(bu)僅是(shi)一處佛教圣(sheng)地,而且還(huan)是(shi)一處聞名(ming)中外的旅游勝地,輝煌(huang)的召(zhao)廟建筑、珍貴的文物和藝術品(pin),以及(ji)神秘的恰木舞蹈和佛教音樂,構成了大召(zhao)獨特的“召(zhao)廟文化”。

景點景觀

銀佛

銀佛(fo),即供奉在佛(fo)殿內的(de)釋迦牟尼像,由(you)尼泊爾工匠制作,全身由(you)3萬兩(liang)純銀鑄成。距今已有400余年(nian),是中國現存較大(da)(da)的(de)銀佛(fo)之(zhi)一。佛(fo)像呈坐姿(zi),高達3米,由(you)純銀鑄成。據史籍(ji)記載當年(nian)銀佛(fo)落成時,西藏的(de)達賴三(san)世索(suo)南嘉(jia)措曾親臨大(da)(da)召,為銀佛(fo)舉(ju)行了“開光法(fa)會(hui)”。大(da)(da)召也因此有了“銀佛(fo)寺(si)”之(zhi)稱。

龍雕

龍(long)(long)雕,是(shi)指銀佛座前的(de)(de)(de)兩(liang)條造型生動的(de)(de)(de)金色(se)蟠(pan)龍(long)(long)高約(yue)10米(mi),分(fen)別雕在兩(liang)根(gen)通天柱(zhu)上,由(you)下上望,雙龍(long)(long)對翔(xiang),張牙舞爪,盤(pan)旋(xuan)布(bu)上。大召的(de)(de)(de)龍(long)(long)雕形神兼備(bei),氣勢磅礴,充(chong)分(fen)顯示了(le)明代龍(long)(long)雕藝(yi)術的(de)(de)(de)精湛技藝(yi)。相傳(chuan)是(shi)用粘土、料漿石(shi)為(wei)原料精制而成,工藝(yi)十分(fen)考究,是(shi)佛殿中的(de)(de)(de)精品。

壁畫

壁畫(hua)(hua),是大召的一大特色。題材(cai)豐富,畫(hua)(hua)面生動(dong)。內容以佛教人(ren)物、故事為(wei)(wei)主,描(miao)繪(hui)(hui)了(le)天(tian)上(shang)、人(ren)間及地獄的各(ge)種(zhong)景象。其中以佛祖與外道六師辨經、斗法圖(tu)為(wei)(wei)精美,引人(ren)入勝(sheng)。畫(hua)(hua)面既(ji)整體連貫,又能(neng)獨立成章(zhang)。全圖(tu)繪(hui)(hui)有(you)神佛、凡俗等各(ge)種(zhong)人(ren)物770余人(ren),場面宏大,頗為(wei)(wei)壯(zhuang)觀,反(fan)映了(le)中國明代繪(hui)(hui)畫(hua)(hua)藝術的高超水平(ping)。大召壁畫(hua)(hua)用天(tian)然(ran)石色繪(hui)(hui)制而成,雖歷(li)經數百(bai)年之久,至今(jin)依然(ran)色澤艷麗。

匾額

九邊第一泉匾額大召寺的建筑為藏漢結合式。分東、中、西三路,中間一路為主體建筑,山門位于南邊,上懸“九邊第一泉”匾額。呼和浩特大召寺匾額“九邊第一泉”的傳說。相傳,清(qing)代,康(kang)熙皇帝(di)率軍西征,返回京城(cheng)時途經呼和(he)浩(hao)特,在大(da)(da)召(zhao)門前歇腳(jiao)。時值酷暑,大(da)(da)隊人(ren)馬口渴(ke)難挨。這時,皇帝(di)的(de)(de)(de)御(yu)馬突然奮蹄刨(bao)地,蹄落(luo)處涌出(chu)一股清(qing)泉,自(zi)此泉水長流不絕,于是有了(le)“御(yu)馬刨(bao)泉”的(de)(de)(de)傳說。以后,人(ren)們在泉水處修(xiu)筑了(le)井(jing)(jing)臺,供(gong)人(ren)飲(yin)用。因井(jing)(jing)水清(qing)澈甘甜,如玉液瓊(qiong)漿,久(jiu)而久(jiu)之(zhi)(zhi),便(bian)又有了(le)“玉泉”之(zhi)(zhi)說。大(da)(da)召(zhao)門前也因玉泉井(jing)(jing)而繁華起來。形(xing)成了(le)著(zhu)名的(de)(de)(de)”明清(qing)一條(tiao)街“。玉泉井(jing)(jing)水,遠近(jin)聞名,被譽為中國古(gu)代北方(fang)著(zhu)名的(de)(de)(de)遼東、薊洲、大(da)(da)同、寧夏(xia)、甘肅和(he)固原等九邊鎮的(de)(de)(de)泉水之(zhi)(zhi)首。清(qing)代山(shan)(shan)西文人(ren)王用禎用棉書題寫了(le)“九邊第一泉”詞,并刻(ke)成橫(heng)匾懸掛(gua)于大(da)(da)召(zhao)寺(si)的(de)(de)(de)山(shan)(shan)門之(zhi)(zhi)上。

寺內裝飾

大召的建筑物現存有山門、過殿(dian)(dian)、經堂(tang)、九間(jian)樓及佛殿(dian)(dian)等,其中(zhong)經堂(tang)和(he)佛殿(dian)(dian)緊(jin)緊(jin)相連在一起,通稱為(wei)大殿(dian)(dian),佛殿(dian)(dian)內有造(zao)像和(he)壁畫。那座銀佛像經歷(li)四百年的(de)蒼桑變化(hua),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大召寺院建筑考究,大殿是常見的藏漢式喇嘛廟形制,其余部分則是依照傳統中式廟宇的式樣而建,大殿內供奉有一座銀鑄釋迦牟尼佛像,所以又有“銀佛寺”之稱。大召內還收藏有眾多的文物,是研究蒙古族歷史和宗教文化的珍貴資料。清朝(chao)順治皇帝迎達(da)賴五世赴京時,曾歇宿于大(da)召內,后康熙皇帝鑄“皇帝萬(wan)歲(sui)”金(jin)牌供于大(da)殿銀佛之前,大(da)召則被尊為(wei)“皇廟(miao)”。

清(qing)康熙年(nian)(nian)間(公元1662年(nian)(nian)—1721年(nian)(nian)),擴(kuo)展(zhan)召(zhao)廟規模(mo),大殿改覆(fu)黃琉璃瓦。佛殿內有(you)高2.55米的銀鑄釋迦牟(mou)尼像。釋迦牟(mou)尼像前有(you)一對金(jin)色木雕(diao)巨(ju)龍(long),蟠(pan)于(yu)木柱之上(shang),作(zuo)雙(shuang)龍(long)戲珠狀(zhuang)。殿前漢白玉方形石座上(shang),有(you)明(ming)天(tian)啟(qi)七年(nian)(nian)(公元1627年(nian)(nian))鑄造的一對空心(xin)鐵獅,昂首(shou)仰(yang)視(shi),形象別致。

大殿內聳立著三尊高大的佛菩薩鑄像,殿壁上有描寫康熙私訪明月樓的(de)(de)(de)巨幅繪畫。后面是達(da)(da)賴四(si)世、土默特部蒙古人(ren)云丹(dan)嘉措(cuo)和達(da)(da)賴五世的(de)(de)(de)塑(su)像(xiang),明(ming)清兩佛像(xiang),木雕兩佛像(xiang),木雕二(er)龍戲珠,108部《甘珠爾(er)經》,以及銅鑄(zhu)鍍金的(de)(de)(de)種的(de)(de)(de)法(fa)器、藥器等等。經堂(tang)門前(qian)階(jie)下,有明(ming)天啟(qi)七(qi)年(公元1627年)鑄(zhu)造的(de)(de)(de)一對空心鐵獅,昂首揚(yang)威,藝水(shui)平高超,庭院中有一只清朝鑄(zhu)造的(de)(de)(de)鐵香爐,上刻蒙古工匠(jiang)的(de)(de)(de)姓名。

交通指南

自駕

呼和浩特-如意路(lu)-北(bei)垣(yuan)東街(jie)(jie)-北(bei)垣(yuan)西街(jie)(jie)-呼倫貝爾北(bei)路(lu)-呼倫貝爾南路(lu)-中山西路(lu)-大北(bei)街(jie)(jie)-大南街(jie)(jie)-新生街(jie)(jie)-大召寺

公交

1、從火車站坐公交車302路(lu)到(dao)光彩市場(chang)站,下車后向(xiang)南(nan)步行(xing)730米到(dao)達(da)。

2、公交車有(you)3路(lu)(lu)(lu)(lu)、6路(lu)(lu)(lu)(lu)、8路(lu)(lu)(lu)(lu)、13路(lu)(lu)(lu)(lu)、19路(lu)(lu)(lu)(lu)、24路(lu)(lu)(lu)(lu)、38路(lu)(lu)(lu)(lu)、42路(lu)(lu)(lu)(lu)、58路(lu)(lu)(lu)(lu)、59路(lu)(lu)(lu)(lu)、74路(lu)(lu)(lu)(lu)、302路(lu)(lu)(lu)(lu)。

佛事活動

晾大佛

晾大佛,是大召一年中兩次盛大的佛事活動。每年的農(nong)歷正(zheng)月(yue)十五和六月(yue)十五,大召都要將寺內珍(zhen)藏的一(yi)幅長2丈、寬(kuan)1.5丈的邁達(da)佛(fo)(未來佛(fo))像,抬(tai)出來掛(gua)在(zai)佛(fo)殿(dian)前展晾(liang)。晾(liang)佛(fo)時,要在(zai)佛(fo)像前舉行法(fa)(fa)會,眾僧誦(song)經祈禱(dao),演奏法(fa)(fa)樂。與會信徒向大佛(fo)頂禮膜(mo)拜、敬獻哈達(da),布(bu)施錢物等。晾(liang)佛(fo)既能讓民(min)間百姓瞻(zhan)仰佛(fo)容,沐浴佛(fo)恩(en),以達(da)到弘揚(yang)佛(fo)教的目的,又能使佛(fo)畫受風吹(chui)日(ri)曬,防(fang)止蟲蛀(zhu),起(qi)到保護作用(yong)。

跳恰木

跳恰木,簡稱“跳恰”,即“跳神舞”。是大召的一項佛事活動,有打鬼驅邪、慶賀豐收和預祝來年吉祥好意等多層含意。每年(nian)的(de)農(nong)歷(li)正月(yue)和六月(yue),大(da)召(zhao)都舉行兩次大(da)型的(de)跳(tiao)恰活動。跳(tiao)恰時(shi),舞蹈(dao)人員要穿上特定的(de)服裝,戴(dai)上面具,扮(ban)成各種神靈模樣,在喇嘛教(jiao)特有的(de)大(da)號、海螺、大(da)镲、人腿骨號等樂器(qi)的(de)伴奏下起舞,跳(tiao)恰木(mu)的(de)場面莊嚴而熱烈。舞蹈(dao)神幻迷離,令人莫測。

送巴令

送(song)(song)巴(ba)令(ling)(ling)(ling),即“送(song)(song)鬼”之意。是藏(zang)佛(fo)教特有的一(yi)項佛(fo)事活動。大召每年要在農(nong)歷正月和六月舉行(xing)兩次(ci)送(song)(song)巴(ba)令(ling)(ling)(ling)活動。“巴(ba)令(ling)(ling)(ling)”,是一(yi)種用油面捏成的三棱狀身軀,頭頂骷髏的魔(mo)鬼形象。送(song)(song)巴(ba)令(ling)(ling)(ling)時,要先誦(song)經(jing)祈(qi)禱,之后(hou)由兩人將巴(ba)令(ling)(ling)(ling)從佛(fo)殿抬到廣(guang)場上,再進(jin)行(xing)打(da)鬼形式的跳(tiao)恰(qia)活動。跳(tiao)恰(qia)完成后(hou),將巴(ba)令(ling)(ling)(ling)抬出(chu)山(shan)門外,用火(huo)焚燒后(hou),活動結束(shu)。送(song)(song)巴(ba)令(ling)(ling)(ling),喻意是一(yi)年之中的晦氣(qi)和災病等送(song)(song)走的意思。整(zheng)個活動,場面熱鬧,觀看者云集如(ru)潮。

地圖坐標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zui)新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為(wei)注(zhu)冊用(yong)戶提供信息(xi)存儲空間服(fu)務,非“MAIGOO編輯上傳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zhu)冊用(yong)戶自主發布上傳,不代表(biao)本站觀點,更不表(biao)示本站支持購買和交易,本站對網頁(ye)中內容的合法性、準(zhun)確性、真實性、適用(yong)性、安(an)全性等(deng)概不負責。版(ban)權(quan)歸原作者所(suo)有(you),如有(you)侵權(quan)、虛假信息(xi)、錯誤信息(xi)或任(ren)何問題(ti),請及時(shi)(shi)聯系我們(men)(men),我們(men)(men)將在第一時(shi)(shi)間刪除或更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提(ti)交說明(ming):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3844921個品牌入駐 更新518049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80307個代理需求 已有1329477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