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

網站(zhan)分類
登錄 |    

中國登基年齡最大的十位皇帝

本文章由注冊用戶 歷史愛好者 上傳提供 發布 反饋 0
01
武則(ze)天(武周)
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本名珝,后改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宣布改唐為周,自立為帝,定洛陽為都,稱“神都”,建立武周。武則天在位前后,肆殺唐宗室,興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所以使得賢才輩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擁立唐中宗復辟,迫使其退位,史稱“神龍革命”。同年十一月,武則天于上陽宮崩逝,年八十二。
02
慕容(rong)德(de)
慕容德(336年-405年10月18日),后改名慕容備德,字玄明,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人,鮮卑族,前燕文明帝慕容皝幼子,母公孫氏,前燕景昭帝慕容儁、后燕成武帝慕容垂皆為其兄,五胡十六國時期南燕開國皇帝。太和四年(369年),在枋頭之戰中,隨兄慕容垂打敗東晉的軍隊。太元九年(384年),慕容垂建立后燕,任命慕容德為車騎大將軍,復封范陽王,居鎮護衛,參決政事。慕容寶繼位后,任慕容德為使持節、都督冀兗青徐荊豫六州諸軍事、特進、車騎大將軍、冀州牧、南蠻校尉,鎮守鄴城,專統南境。隆安二年(398年),率眾自鄴城遷至滑臺,自稱燕王,史稱南燕。隆安四年(400年),慕容德正式稱帝,改元建平。義熙元年(405年),立兄子慕容超為太子,同月去世,時年七十歲,謚號獻武皇帝,廟號世宗。
03
漢昭(zhao)烈帝(di):劉備(bei)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主。赤壁之戰時,劉備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后進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章武三年(223年),劉備病逝于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謚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惠陵。后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
04
后(hou)唐明宗:李嗣源
后唐明宗李嗣源(867年-933年),代北沙陀人,生于應州金城(今山西應縣),五代十國時期后唐第二位皇帝。他原名邈佶烈,稱帝后更名李亶。李嗣源是晉王李克用養子,以驍勇知名,后輔佐莊宗李存勖建立后唐。他在后唐滅后梁之戰中屢立戰功,累升至成德節度使、蕃漢內外馬步軍總管,兼中書令。同光四年(926年),李嗣源鎮壓鄴都兵變,卻與變兵合流,率軍攻回洛陽,結束了李存勖的統治。他初稱監國,不久即位為帝,改元天成。長興四年(933年)十一月,李從榮準備武力奪位,結果事敗被殺。李嗣源病中聞變,受驚崩逝,終年六十七歲。廟號明宗,謚號圣德和武欽孝皇帝,葬于徽陵。
05
慕容垂
后燕成武帝慕容垂(326年11月4日—396年6月2日),字道明(一說字道業、叔仁),原名霸,鮮卑名阿六敦。慕容儁在位時賜名“夬”,后改為垂。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鮮卑族人。十六國后燕開國君主。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第五子,生母蘭淑儀。建元二十年(384年),起兵反秦,稱燕王,史稱后燕,次年稱帝。建興十年(395年),遣慕容寶攻北魏,在參合陂之戰遭慘敗。次年三月,親自率軍攻北魏,大敗魏軍。四月,因病還師,卒于途中。時年七十一歲,謚號成武皇帝,廟號世祖。
06
武帝(di):劉裕
劉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輿,小名寄奴。東晉至南北朝時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南朝劉宋開國皇帝(420年—422年在位)。永初元年(420年),劉裕代晉自立,定都建康,國號“宋”,史稱劉宋或南朝宋。執政期間,吸取前朝士族豪強挾主專橫的教訓,集權中央,抑制豪強兼并,實施土斷,整頓吏治,重用寒門,發展生產,親自聽訟,振興教育,策試諸州郡秀才,舉善旌賢,并多次遣使訪民間疾苦,改善政治和社會狀況。永初三年(422年),劉裕計劃出征北魏,結果還未來得及出兵,便于同年病逝。
07
前蜀(shu)高祖:王(wang)建
王建(847年—918年),字 光圖,許州 舞陽(今河南舞陽)人, 五代時期前蜀開國皇帝。王建于唐末加入 忠武軍,成為忠武八都的都將之一。因救護 唐僖宗有功,成為神策軍將領。后被排擠出朝,任利州刺史,此后不斷發展勢力,逐漸壯大。王建在位時期,勵精圖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擴張疆土,實行“ 與民休息”的政策,蜀中得以大治。在位十二年,廟號 高祖,謚號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葬于永陵。
08
后秦(qin)武(wu)昭帝:姚(yao)萇
姚萇(329年-393年),即后秦武昭帝。字景茂,南安赤亭(今甘肅隴西西梁家營村紅崖)人,羌族。東晉十六國時期后秦開國皇帝,軍事統帥。384到393年在位。姚是羌族首領姚弋仲的第二十四子,姚襄之弟。建初八年(393年)十月,姚萇病重而回長安。至同年十二月,姚萇召太尉姚旻、仆射尹緯及姚晃、將軍姚大目和尚書狄伯支受遺詔輔政,輔助太子姚興。及后姚萇去世,享年六十四歲。姚興先秘不發喪,至次年才發布死訊,上謚號為武昭皇帝,廟號太祖。
09
漢高祖:劉邦(bang)
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漢太祖高皇帝,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登基后一面消滅韓信、彭越、英布、臧荼等異姓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公元前195年,劉邦因討伐英布叛亂,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同年崩,廟號太祖,謚號高皇帝。毛澤東評價劉邦是“封建皇帝里邊最厲害的一個”。
10
新朝新始(shi)祖高皇帝:王莽
王莽(公元前45年12月12日—23年10月6日),字巨君,政治家,改革家,魏郡元城人(今河北邯鄲大名縣)。王莽為西漢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員,古代史學家以“正統”的觀念,認為其人雖然謙恭儉讓,禮賢下士,實際上卻是沽名釣譽之輩。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漢末年,因漢哀帝喜好男風,專寵董賢,荒淫無度,二十六歲遂死,皇權旁落的情況下,才被王莽乘機竊取大權。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漢建新,建元“始建國”,宣布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新莽地皇四年,更始軍攻入長安,王莽死于亂軍之中。
加載更(geng)多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站為注冊用戶(hu)提供信息存儲空間(jian)服務(wu),非“MAIGOO編輯上(shang)傳(chuan)(chuan)提供”的文章(zhang)/文字均是注冊用戶(hu)自主(zhu)發(fa)布上(shang)傳(chuan)(chuan),不(bu)代(dai)表本(ben)站觀(guan)點(dian),版(ban)權(qua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an)、虛假信息、錯誤信息或任何(he)問(wen)題,請及時聯(lian)系(xi)我們(men),我們(men)將在第一時間(jian)刪除或更正(zheng)。 版權聲明>> 糾錯>> 申請刪除>> 投訴侵權>> 網(wang)頁上相(xiang)關信息的(de)知識產(chan)權(quan)歸(gui)網(wang)站(zhan)方所有(包括但不(bu)(bu)限于(yu)文字、圖片、圖表(biao)、著(zhu)作(zuo)權(quan)、商標權(quan)、為用(yong)戶提供(gong)的(de)商業信息等),非(fei)經許可不(bu)(bu)得抄襲或使用(yong)。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8998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516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4355個代理需求 已有1365299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