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

品牌分類   知識分類          
移動端
  • 買購網APP
  • 手機版Maigoo
  

37度算發燒么 37度體溫正常嗎

本文章由注冊用戶 信息池 上傳提供 2024-03-14 評論 0
摘要:發燒是人體不適的其中一個癥狀,但有時候低燒很難辨別。很多人不知道體溫到多少度才算發燒,一有略微的上漲就很緊張的采取各種退燒的措施。那么37度算發燒么?發燒怎樣退燒快?下面為大家簡單介紹。

37度算發燒么

37度(du)一般是指37℃,若腋(ye)窩溫度(du)37℃不算(suan)發燒。建議(yi)平(ping)時要注(zhu)意保(bao)暖,保(bao)持(chi)健康的生(sheng)活方式。

一(yi)般正常腋(ye)窩溫度(du)(du)(du)在36~37℃,若腋(ye)窩溫度(du)(du)(du)超過37.3℃則表示(shi)出現發熱(re)(re),腋(ye)窩溫度(du)(du)(du)在37.3~38℃為低熱(re)(re),在38.1~39.0℃為中等(deng)度(du)(du)(du)熱(re)(re)、39.1~41.0℃屬于高熱(re)(re)、41.0℃以(yi)上則為超高熱(re)(re),所以(yi)腋(ye)窩溫度(du)(du)(du)37℃不算發燒。

此外,肛溫或口腔溫度為37℃,也不算發燒

發燒怎樣退燒快


1、物理治療

如果患者體溫(wen)低于38.5℃,可以先通過物理治療的(de)方式進行治療,比如酒精(jing)擦拭身體,以及(ji)溫(wen)水擦浴等,一般這兩種方式都可以幫助(zhu)身體散熱,所(suo)以有助(zhu)于降(jiang)溫(wen)。

2、藥物治療

如果患者體溫高低于38.5℃,可(ke)(ke)以在(zai)醫生(sheng)的指導下(xia)通過服用布洛芬緩(huan)釋片(pian)、對乙酰氨基酚片(pian)、尼美舒利分散片(pian)等藥物(wu)治療(liao),這(zhe)幾種(zhong)藥物(wu)一般(ban)可(ke)(ke)以起(qi)到退(tui)燒的功(gong)效。

3、加強護理

一般在發燒(shao)期間,患者(zhe)還(huan)需要注(zhu)意自身(shen)(shen)的保(bao)暖,并(bing)且(qie)也要注(zhu)意自身(shen)(shen)的散熱(re)(re)工作,避免(mian)影(ying)響到身(shen)(shen)體散熱(re)(re)。

除以(yi)上幾種方式(shi),患者在短(duan)時間(jian)內也可(ke)以(yi)多(duo)(duo)喝一些水(shui)(shui),多(duo)(duo)喝水(shui)(shui)有助于身體(ti)補水(shui)(shui),防止機體(ti)脫水(shui)(shui),還可(ke)以(yi)幫助病(bing)情恢復,同時要(yao)保(bao)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ai)。

發燒有哪些癥狀

1、體溫上升期

患者有疲倦(juan)乏力、肌肉(rou)酸痛(tong)、皮膚蒼白、畏(wei)寒、寒戰,體溫可高達39-40℃,持續(xu)一定時間(jian)或藥物(wu)治療處理后才能逐漸下降。

2、發熱持續期

體溫達到高峰之后保持一定時間,持續時間的長短可因病因不同而有差異,如大葉性肺炎、流行性感冒發熱可持續(xu)數(shu)天,而(er)傷寒(han)則可持續(xu)數(shu)周(zhou),此時(shi)寒(han)戰(zhan)癥(zheng)狀消失,皮膚血管由收縮轉為(wei)舒張,患者出現皮膚發紅,并有(you)灼熱感、呼(hu)吸加(jia)深、加(jia)快、出汗逐漸增多等癥(zheng)狀。

3、退熱期

由(you)于病因消(xiao)除,致熱原的作用逐(zhu)漸(jian)減弱或消(xiao)失,體(ti)溫(wen)中樞(shu)的調節功能(neng)逐(zhu)漸(jian)恢復至正常,產(chan)熱減少,散熱大(da)于產(chan)熱,使(shi)體(ti)溫(wen)降(jiang)至正常水平,此期表現(xian)為出汗(han)多、有時大(da)汗(han)淋漓、皮膚潮濕、虛弱感或疲倦(juan)無力、發(fa)困、口干舌燥等癥狀。

標簽: 發燒 病癥疾病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為注冊用(yong)戶(hu)提(ti)供信息(xi)存(cun)儲空(kong)間服務(wu),非“MAIGOO編輯”、“MAIGOO榜單研究員(yuan)”、“MAIGOO文(wen)章編輯員(yuan)”上傳提(ti)供的文(wen)章/文(wen)字均是注冊用(yong)戶(hu)自(zi)主發布上傳,不代表本站觀(guan)點,版權歸原(yuan)作者所有,如有侵(qin)權、虛假信息(xi)、錯誤信息(xi)或任何問題,請及時(shi)聯(lian)系我們(men),我們(men)將在第(di)一時(shi)間刪除或更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頁上相關信(xin)息(xi)的知識產權(quan)(quan)(quan)歸網站方所有(包括但不(bu)限于文字(zi)、圖(tu)片、圖(tu)表、著作權(quan)(quan)(quan)、商標權(quan)(quan)(quan)、為用(yong)戶提供的商業(ye)信(xin)息(xi)等),非(fei)經許可不(bu)得抄襲或使用(yong)。
提交說明: 快速提交發布>>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zui)新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