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序(xu)號(hao):1482
項目編號:Ⅶ-134
公布(bu)時間:2021(第五(wu)批)
類別:傳統美術
所屬地區:江蘇省
類型:新增項目
申報地區或單位(wei):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hai)縣
保護單位:江蘇省水晶文化研究(jiu)會
連云港東海(hai)縣是中國(guo)水晶開采和水晶工(gong)藝品的主要產區之一(yi),其水晶歷(li)史文化源(yuan)遠(yuan)流(liu)長。據《江南(nan)通志》記載:“牛(niu)山(今東海(hai)縣城所在地),在海(hai)州(今連云港市)西(xi)南(nan)七十里,產水晶石。”
20世(shi)紀70年代,東(dong)海(hai)縣山(shan)左口舊石(shi)器(qi)時代的大賢莊(zhuang)遺址出(chu)土(tu)了“水(shui)晶礫石(shi)刮石(shi)器(qi)”。而在連(lian)云港(gang)經(jing)濟技術開發中云辦事處西渚村(cun)南部的龍山(shan)文(wen)化藤花落古城遺址出(chu)土(tu)的“六棱(leng)形水(shui)晶柱狀(zhuang)體(ti)”為新石(shi)器(qi)時代作品。
漢代,東(dong)海境內(nei)的曲陽古城(cheng)和近鄰的新(xin)沂縣的花廳浪渚(zhu)遺址(zhi)出土了18棵“鼓形水(shui)晶珠”,造(zao)型雅典,別具一格,反映了中國東(dong)海境內(nei)水(shui)晶雕(diao)刻制作的樣式水(shui)準。
在對花果山大村水(shui)庫旁海清寺阿育王塔大修時,發現(xian)建于北宋天圣(sheng)元年的塔柱磚室、石函淺漕內(nei)放置(zhi)“水(shui)晶”,說明當時人們把它(ta)視為(wei)“觀賞石”加以(yi)收藏(zang)。
清光緒、宣統(公(gong)元1875—1908年)年間,東海縣房山因(yin)挖水晶,先(xian)后兩次發生大規模(mo)械斗事(shi)件,打(da)死(si)打(da)傷多人。此外,海州出土的(de)清代水晶飾品(pin)——“水晶頂(ding)冠”“水晶花(hua)翎插(cha)管”等,說(shuo)明清朝政(zheng)府已經將東海水晶制(zhi)成工藝(yi)品(pin),作(zuo)為(wei)官員頂(ding)戴上的(de)修飾,用于(yu)官階標(biao)識。
中空兩(liang)面雕:在一塊扁平或稍凸的片(pian)狀水晶上,正反兩(liang)面透雕出(chu)兩(liang)層各不相(xiang)同(tong)的式樣,兩(liang)層中間完(wan)全透開,以四(si)周邊緣連為整體。紋飾鏤空、正反交錯、相(xiang)互掩映、巧妙(miao)奇(qi)特。
鏤空雕:又(you)叫透雕,在穿孔基礎(chu)上發展而來,現為在紋飾外廓等(deng)距的(de)地方鉆管打(da)孔,再將其連接形成槽線。
勾(gou)(gou)徹:按照設(she)計的(de)花紋勾(gou)(gou)出淺溝形凸(tu)起線(xian)條叫(jiao)“勾(gou)(gou)”,也稱(cheng)陽(yang)線(xian),是水晶雕刻常(chang)用技(ji)法。把(ba)一邊的(de)線(xian)墻磨出一定的(de)形體叫(jiao)“徹”,單徹,即一面(mian)(mian)斜入刀,另一面(mian)(mian)為陰刻線(xian),也會產生陽(yang)文凸(tu)起的(de)效(xiao)果。
陰(yin)刻線(xian),指的(de)是(shi)在(zai)水晶表面琢磨(mo)出下凹的(de)線(xian)段,有單陰(yin)線(xian)或兩條并行(xing)的(de)雙刻陰(yin)線(xian)。
俏色(se)(se),利用(yong)水(shui)(shui)品本身的不同天然(ran)顏色(se)(se),巧妙雕(diao)刻成(cheng)物體(ti)外表的膚(fu)色(se)(se)或器(qi)官。俏色(se)(se)是(shi)水(shui)(shui)晶工藝的一種藝術創造,根據水(shui)(shui)晶天然(ran)的顏色(se)(se)和自然(ran)形(xing)體(ti)按料(liao)取材(cai)進行創作,受料(liao)型(xing)、顏色(se)(se)變化(hua)等因素(su)制(zhi)約(yue)。
軟(ruan)化法,用家傳秘(mi)方(fang)(fang)蒸煮,使水(shui)(shui)晶(jing)(jing)變軟(ruan)的(de)方(fang)(fang)法。水(shui)(shui)晶(jing)(jing)堅硬、不容易雕刻,用此法可軟(ruan)化水(shui)(shui)晶(jing)(jing),水(shui)(shui)晶(jing)(jing)達到一定火候,即可雕刻。
水晶(jing)雕(diao)刻(東海(hai)水晶(jing)雕(diao)刻)利用天然水晶(jing)豐富的包裹體(ti)特點,采(cai)用借景、借色、借形(xing)、虛實兼并,和圓(yuan)雕(diao)、浮(fu)雕(diao)、透(tou)雕(diao)、反雕(diao)、陰雕(diao)、陽(yang)雕(diao)等雕(diao)刻手法,結合(he)使用局(ju)部(bu)噴砂、鑲嵌(qian)點綴及(ji)光線調配等技藝(yi),乃至通過(guo)與(yu)各種材(cai)質(zhi)結合(he),創作出各種不同藝(yi)術效(xiao)果的作品來。
水(shui)(shui)晶雕刻(東海(hai)水(shui)(shui)晶雕刻)作品主(zhu)要(yao)有人物(wu)、動(dong)物(wu)、花(hua)卉、雀(que)鳥等擺(bai)件;項鏈、手鏈、耳墜(zhui)、戒(jie)指、胸飾、掛墜(zhui)、頭飾、念珠(zhu)等首飾,以及(ji)鼻煙壺(內畫(hua)壺)、裝飾畫(hua)、水(shui)(shui)晶球等觀賞把玩器(qi)。代表作品有《蓮(lian)花(hua)生大士》《和諧》。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hou),天然水晶視為稀為特種非(fei)金(jin)屬礦產品,作為國防(fang)戰(zhan)備物資,對(dui)水晶的管理、開采(cai)、收購,水晶雕(diao)刻(ke)基(ji)本停滯。
一直到(dao)20世紀80年代(dai)初,水晶(jing)雕刻(東(dong)海水晶(jing)雕刻)工藝(yi)品才進入了一個新(xin)的發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