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

網站分類
登錄 |    

十大姓林的歷史名人 姓林的歷史人物 林姓歷史名人

本文章由 MAIGOO編(bian)輯 上傳提供 2022-12-27 ★★★ 評論 發布 反饋 0
導語
林姓主要源自子姓、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根據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2020年官方數據顯示,胡姓為全國第十八大姓。其實姓林的歷史名人有不少,本文maigoo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下十大姓林的歷史名人,分別有林則徐、林徽因、林語堂、林覺民、林紓、林伯渠、林兆恩、林默、林旭、林森,下面就一起來領略高姓歷史名人的風采吧!
十(shi)大姓林的歷(li)史名人
  • TOP榜
  • 關注榜
  • 投票榜
10大姓林的歷史名人,本榜單CNPP小編主要依據該林姓歷史人物的知名度、影響力、社會評價、網絡關注指數以及與榜單主題的契合度等情況,并綜合參考互聯網相關排行榜/榜單,進行綜合推薦,排名不分先后。榜單僅供參考,如有疑問,歡迎在末尾評論/批評指正。 為我喜歡的投票>>
十大姓林的(de)歷史名人
姓林的歷史名人有哪些?Maigoo編輯第一時間就想到了林則徐。林則徐(1785年—1850年),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櫟社散人、瓶泉居士等,是清朝后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詩人、民族英雄,也是歷史上林姓的著名人物。林則徐一生遍歷地方,功績卓著,官至一品,為人廉潔正直,有“林青天”之譽。他曾任湖廣總督、陜甘總督和云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道光十九年(1839),林則徐受命欽差大臣到達廣州查禁鴉片。6月3日至6月25日,總重量達237萬余斤的鴉片被全部銷毀,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虎門銷煙”。其以禁斷鴉片的愛國之舉而留名清史,同時主張努力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是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詳細>>】
林徽因(1904年—1955年),原名徽音,為中國著名的建筑學家、教授、詩人、作家,亦是中國第一位女性建筑學家、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者之一。林徽因出生于福建閩侯一個官僚知識分子家庭,是極有天分、極具個性、極為獨特的一位女性,她在建筑學上的卓越成就也一直為研究者所關注的話題,16歲就發表了不少有關于建筑的論文《論中國建筑之幾個特征》《中國建筑史》(遼、宋部分)等,深受后人尊敬。林徽因曾做過三件大事:第一是參與國徽設計,第二是改造傳統景泰藍,第三是參加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為民族及國家作出莫大的貢獻。她一生寫過幾十首詩,詩歌創作上受徐志摩影響很大,但又有自己的特點。【 詳細>>】
林語堂(1895年—1976年),原名和樂,后改玉堂,又改語堂,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翻譯家、語言學家、林姓的代表人物。林語堂早年留學美國、德國,獲哈佛大學文學碩士,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回國后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廈門大學任教,并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林語堂曾創辦《論語》《人間世》《宇宙風》等刊物,一生創作、翻譯作品多達50多部,作品包括小說《京華煙云》《啼笑皆非》,散文和雜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藝術》以及譯著《東坡詩文選》《浮生六記》等。1967年他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主持編撰《林語堂當代漢英詞典》,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0歲。【 詳細>>】
姓林的名人林覺民(1887年—1911年),字意洞,號抖飛,又號天外生,中國民主的先驅、革命烈士。林覺民少年之時,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學說,在留學日本期間,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春回國,4月24日寫下絕筆《與妻書》,后與族親林尹民、林文隨黃興、方聲洞等革命黨人參加廣州起義,轉戰途中受傷力盡被俘,從容就義,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詳細>>】
林紓(1852年—1924年),字琴南,號畏廬,別署冷紅生,晚年稱蠡叟、踐卓翁、六橋補柳翁等,是中國近代林姓著名文學家。林紓自幼嗜書如命,受塾師薛則柯的影響,深愛中國傳統文學,從此與文學結下不解之緣。在短暫的72年生命里,他不僅用一腔愛國熱血揮就了百余篇針砭時弊的文章;用犀利、恰切的文筆完成了《畏廬文集》《諷喻新樂府》《巾幗陽秋》等40余部書,成功地勾勒了中國近代社會的人生百態;而且在不諳外文的特殊情況下,與魏翰、陳家麟等曾留學海外的才子們合作翻譯了180余部西洋小說,有《大衛·科波菲爾德》《魯濱遜漂流記》等。至此,林紓被公認為中國近代文壇的開山祖師及譯界的泰斗,并留下了“譯才并世數嚴林”的佳話。【 詳細>>】
林伯渠(1886年—1960年),原名林祖涵,字邃園,號伯渠,是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卓越領導人之一,也是林姓歷史名人之一,與董必武、徐特立、謝覺哉、吳玉章并稱“延安五老”。1921年1月,林伯渠經李大釗、陳獨秀介紹加入上海的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為我黨最早的一批黨員之一。他曾參加南昌起義、長征等重要革命活動,任陜甘寧邊區政府主席。新中國成立后,林伯渠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秘書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一、二屆副委員長,1960年于北京病逝。【 詳細>>】
林兆恩(1517年—1598年),字懋勛,號龍江,又號子谷子,晚年門徒稱為夏午尼氏、三教先生、三一教主。林兆恩出身于書香門第官宦家庭,自幼聰穎、學識淵博、品德高尚、樂善好施,他提倡“道、釋歸儒、儒歸孔子”三教合一的學說,成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其學說影響至深且廣,弟子幾遍天下。嘉靖年間,倭寇騷擾閩浙沿海,林兆恩呈《防倭管見》于官府,并傾家賑濟難民,收埋尸骨二萬二千余身,曾創“艮背法”(即今氣功療法),著有《九序圖》一書,用以防病健身,救治當時兵災后的流行瘟疫。他愛國、愛鄉、愛民的行為,深受百姓的感戴,百姓稱他為“人豪”、“墨士”,是姓林的歷史人物之一。【 詳細>>】
林默(960年—987年),她出生在海邊的一個小漁村,由于出生后基本上都不怎么哭,于是取名為林默,當地人也稱之為林默娘。林默幼時聰明穎悟,長大后,她矢志不嫁,平素精研醫理,為人治病,為鄉親排難解紛,行善濟世。在一次海上搭救遇險船只時,林默不幸被桅桿擊中頭部,落水身亡,年僅28歲。當地人為了紀念她,為她建祠堂。在死后的100多年里,一直默默無聞,直至南宋建立以后,她一下就出名了。在經過南宋、元、明和清四個朝代,14個皇帝先后敕封了36次,林默地位從“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封號最長達64個字,已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后世稱其為媽祖。時至今日,全世界共有上萬座媽祖廟,3億多人信仰媽祖。【 詳細>>】
林旭(1875年—1898年),字暾谷,號晚翠,清末維新派人士,為姓林的歷史名人、“戊戌六君子”之一,是六人中最年輕的一位。林旭自幼入私塾學律賦,博學強記,聰慧好學,有“神童”的稱號。他曾隨岳父沈瑜慶游學武昌,結識了陳寶箴、陳立三父子。林旭被陳家的言論深深影響,日后林旭選擇維新和陳家父子有很大關系。因為仰慕康有為,林旭拜其為師,專攻“義理經世之學”。不久,康有為在京組織保國會,林旭為保國會奔走呼號,是創始人之一。他積極推動維新變法運動,參與新政。“百日維新”失敗后被捕,與譚嗣同、楊銳等6人被殺害于北京菜市口。他臨刑時神色自若,仰天長嘯:“君子死,正義盡!”【 詳細>>】
林森(1868年—1943年),原名林天波,字長仁,號子超,晚年自號青芝老人,別署百洞山人、嘯余廬主人、鳳港漁翁、虎洞老樵,曾擔任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為十大姓林的歷史名人之一。林森幼居福州,入英華學堂,因反清被開除,后參加反割讓臺灣斗爭,并加入興中會;中國同盟會成立時率會加盟;辛亥革命中,領導九江起義,并促海軍反正,派兵援鄂、皖,穩定革命大局,被舉為民國開國參議院議長。1928年2月,林森被選為國民政府委員。1931年12月23日,接替因九一八事變下野的蔣介石而任國民政府主席。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林森于11月20日宣布遷都重慶。1941年12月9日,林森代表國民政府對日宣戰。1943年因車禍在重慶逝世,葬于重慶歌樂山林園。【 詳細>>】
更(geng)多相關榜單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注明“MAIGOO編(bian)輯上(shang)傳提(ti)供”的(de)所有作(zuo)(zuo)品(pin),均(jun)為MAIGOO網原創、合法(fa)擁(yong)有版權(quan)或(huo)(huo)有權(quan)使(shi)用的(de)作(zuo)(zuo)品(pin),未經(jing)(jing)本網授權(quan)不得(de)轉(zhuan)載(zai)、摘(zhai)編(bian)或(huo)(huo)利用其它方式使(shi)用上(shang)述作(zuo)(zuo)品(pin)。已經(jing)(jing)本網授權(quan)使(shi)用作(zuo)(zuo)品(pin)的(de),應在授權(quan)范圍內(nei)使(shi)用,并注明“來源:MAIGOO網”。違反上(shang)述聲明者,網站會追責到底。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83135個品牌入駐 更新521333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609180個代理需求 已有1392939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