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shi)一個多民族(zu)的(de)國家(jia),廣闊(kuo)、富饒的(de)土地上(shang)生活著56個(ge)民(min)(min)族(zu)(zu),中國各民(min)(min)族(zu)(zu)形(xing)成(cheng)和發展為(wei)(wei)統一的(de)多(duo)民(min)(min)族(zu)(zu)國家(jia)做出(chu)重要貢獻,被統稱為(wei)(wei)“中華(hua)民(min)(min)族(zu)(zu)”。那(nei)么,中國有(you)多(duo)少(shao)(shao)個(ge)民(min)(min)族(zu)(zu)?中國少(shao)(shao)數(shu)民(min)(min)族(zu)(zu)是哪(na)些?本文就為(wei)(wei)你整理(li)了中國五十(shi)六個(ge)民(min)(min)族(zu)(zu)一覽表及少(shao)(shao)數(shu)民(min)(min)族(zu)(zu)主要分布(bu)地區,包括(kuo)漢、蒙古、回、藏、維(wei)吾爾(er)、苗、彝、壯、布(bu)依、朝(chao)鮮、滿、侗(dong)、瑤、白(bai)、土家(jia)等56個民族(zu)(zu)(zu),其(qi)中(zhong),壯族(zu)(zu)(zu)、維吾爾族(zu)(zu)(zu)、回族(zu)(zu)(zu)、苗族(zu)(zu)(zu)、滿族(zu)(zu)(zu)、彝族(zu)(zu)(zu)、土家族(zu)(zu)(zu)、藏族(zu)(zu)(zu)、蒙古(gu)族(zu)(zu)(zu)、布依族(zu)(zu)(zu)是中(zhong)國十大人口(kou)最多的少數民族(zu)(zu)(zu),一起來看看吧。
中華民族
中華民族(zu),在統一的多民族(zu)國家形成,結成了56個(ge)民(min)族(zu)(zu)(zu)平等團結互(hu)助和諧的(de)(de)(de)(de)(de)多(duo)元(yuan)一(yi)體大(da)家庭。中(zhong)華(hua)民(min)族(zu)(zu)(zu)有(you)著悠(you)久的(de)(de)(de)(de)(de)歷史,從遙(yao)遠的(de)(de)(de)(de)(de)古代起,中(zhong)華(hua)各(ge)民(min)族(zu)(zu)(zu)人(ren)民(min)的(de)(de)(de)(de)(de)祖先就勞動、生息、繁衍(yan)在我們祖國的(de)(de)(de)(de)(de)土(tu)地(di)上(shang),共同(tong)為中(zhong)華(hua)文明和建立統一(yi)的(de)(de)(de)(de)(de)多(duo)民(min)族(zu)(zu)(zu)國家而貢獻自(zi)己(ji)的(de)(de)(de)(de)(de)才智。祖國廣闊、富饒的(de)(de)(de)(de)(de)土(tu)地(di),是(shi)中(zhong)華(hua)各(ge)族(zu)(zu)(zu)人(ren)民(min)共同(tong)開發的(de)(de)(de)(de)(de)。中(zhong)國各(ge)民(min)族(zu)(zu)(zu)形成(cheng)和發展(zhan)為統一(yi)的(de)(de)(de)(de)(de)多(duo)民(min)族(zu)(zu)(zu)國家做出(chu)重要貢獻,匯聚成(cheng)為統一(yi)穩固的(de)(de)(de)(de)(de)中(zhong)華(hua)民(min)族(zu)(zu)(zu)。
如(ru)今中(zhong)國的(de)疆(jiang)域(yu)和版(ban)圖(tu),是(shi)中(zhong)華大家庭中(zhong)各(ge)民(min)(min)(min)族(zu)在長期(qi)的(de)歷史(shi)發(fa)(fa)(fa)展中(zhong)共同開(kai)(kai)發(fa)(fa)(fa)形成(cheng)的(de)。漢族(zu)的(de)先(xian)民(min)(min)(min)最(zui)先(xian)開(kai)(kai)發(fa)(fa)(fa)了(le)黃河(he)流(liu)域(yu)和中(zhong)原地(di)(di)區,藏(zang)(zang)、羌(qiang)族(zu)的(de)先(xian)民(min)(min)(min)最(zui)先(xian)開(kai)(kai)發(fa)(fa)(fa)了(le)青藏(zang)(zang)高原,彝、白(bai)等(deng)民(min)(min)(min)族(zu)的(de)先(xian)民(min)(min)(min)開(kai)(kai)發(fa)(fa)(fa)了(le)西南(nan)地(di)(di)區,滿、錫伯、鄂溫克、鄂倫春(chun)等(deng)民(min)(min)(min)族(zu)的(de)先(xian)民(min)(min)(min)最(zui)先(xian)開(kai)(kai)發(fa)(fa)(fa)了(le)東北地(di)(di)區,匈奴、突厥、蒙(meng)古等(deng)民(min)(min)(min)族(zu)先(xian)后開(kai)(kai)發(fa)(fa)(fa)了(le)蒙(meng)古草原,黎族(zu)的(de)先(xian)民(min)(min)(min)最(zui)先(xian)開(kai)(kai)發(fa)(fa)(fa)了(le)海南(nan)島,臺(tai)灣少(shao)數民(min)(min)(min)族(zu)的(de)先(xian)民(min)(min)(min)最(zui)先(xian)開(kai)(kai)發(fa)(fa)(fa)了(le)臺(tai)灣島。
56個民族的(de)認定
1949年中華人民共(gong)和(he)國(guo)成立以(yi)來,通過識(shi)別(bie)并經(jing)中央政府確認,中國(guo)共(gong)有民族56個,即漢(han)、蒙古(gu)、回、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白、土家、哈(ha)尼、哈(ha)薩克(ke)(ke)、傣、黎、傈僳、佤(wa)、畬(yu)、高山、拉祜、水、東鄉、納西(xi)、景(jing)頗、柯爾克(ke)(ke)孜、土、達斡爾、仫(mu)佬(lao)、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lao)、錫(xi)伯、阿昌、普米、塔(ta)吉(ji)克(ke)(ke)、怒、烏孜別(bie)克(ke)(ke)、俄羅(luo)斯、鄂溫克(ke)(ke)、德(de)昂、保(bao)安、裕(yu)固、京(jing)、塔(ta)塔(ta)爾、獨(du)龍、鄂倫春(chun)、赫哲(zhe)、門(men)巴、珞巴和(he)基諾族。其(qi)中,漢(han)族人口占絕大多數,其(qi)他55個民(min)族人口相對(dui)較少(shao),習慣上稱(cheng)為“少(shao)數(shu)民(min)族”。
中(zhong)國民族分(fen)布特點(dian)
中國各民(min)族(zu)(zu)的(de)人口分布呈現大散居(ju)、小聚居(ju)、交錯雜居(ju)的(de)特(te)點。西南(nan)和西北是少數民(min)族(zu)(zu)分布最集中的(de)兩個區域。西部(bu)12個省、自治區、直(zhi)轄(xia)市居(ju)住著全國近70%的少數民族人口,邊疆9個(ge)省(sheng)、自治區居住著全國近60%的少(shao)數(shu)民(min)族人(ren)口。隨著(zhu)中國(guo)經濟社會的發展,少(shao)數(shu)民(min)族人(ren)口分布(bu)范圍進一步擴大,目前全國(guo)散(san)居(ju)地區少(shao)數(shu)民(min)族人(ren)口有3000多萬。
中(zhong)國(guo)少數(shu)民族聚居區(qu)地廣人(ren)稀(xi),資源富(fu)集(ji)。民族地區(qu)的(de)草原(yuan)面積,森林和(he)水(shui)力資源蘊藏量,以及天(tian)然氣等(deng)基(ji)礎儲量,均超過或接(jie)近全國(guo)的(de)一半。全國(guo)2.2萬多(duo)千米陸地邊界線中的(de)1.9萬千米在民族地(di)區。全國的國家級自(zi)然(ran)保(bao)護(hu)區面積中民族地(di)區占(zhan)到(dao)85%以上,是(shi)國家的重要生態屏障。
序號 | 民族名稱 | 分布的主要地區 | 人口(人) |
1 | 漢族 | 各省市都有,主要分布在中國東部和中部 | 1284446389 |
2 | 壯族 | 廣西、云南、廣東 | 19568546 |
3 | 維吾爾族 | 新疆 | 11774538 |
4 | 回族 | 寧夏、甘肅、河南、新疆、青海、云南、河北、山東、安徽、遼寧、北京、內蒙古、天津、黑龍江、陜西、貴州、吉林、江蘇、四川 | 11377914 |
5 | 苗族 | 貴州、湖南、云南、廣西、重慶、湖北、四川 | 11067929 |
6 | 滿族 | 遼寧、河北、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北京 | 10423303 |
7 | 彝族 | 云南、四川、貴州 | 9830327 |
8 | 土家族 | 湖南、湖北、重慶、貴州 | 9587732 |
9 | 藏族 | 西藏、四川、青海、甘肅、云南 | 7060731 |
10 | 蒙古族 | 內蒙古、遼寧、吉林、河北、黑龍江、新疆 | 6290204 |
11 | 布依族 | 貴州 | 3576752 |
12 | 侗族 | 貴州、湖南、廣西 | 3495993 |
13 | 瑤族 | 廣西、湖南、云南、廣東 | 3309341 |
14 | 白族 | 云南、貴州、湖南 | 2091543 |
15 | 哈尼族 | 云南 | 1733166 |
16 | 朝鮮族 | 吉林、黑龍江、遼寧 | 1702479 |
17 | 黎族 | 海南 | 1602104 |
18 | 哈薩克族 | 新疆 | 1562518 |
19 | 傣族 | 云南 | 1329985 |
20 | 東鄉族 | 甘肅、新疆 | 774947 |
21 | 傈僳族 | 云南、四川 | 762996 |
22 | 畬族 | 福建、浙江、江西、廣東 | 746385 |
23 | 仡佬族 | 貴州 | 677521 |
24 | 拉祜族 | 云南 | 499167 |
25 | 水族 | 貴州、廣西 | 495928 |
26 | 佤族 | 云南 | 430977 |
27 | 納西族 | 云南 | 323767 |
28 | 羌族 | 四川 | 312981 |
29 | 土族 | 青海、甘肅 | 281928 |
30 | 仫佬族 | 廣西 | 277233 |
31 | 柯爾克孜族 | 新疆 | 204402 |
32 | 錫伯族 | 遼寧、新疆 | 191911 |
33 | 撒拉族 | 青海 | 165159 |
34 | 景頗族 | 云南 | 160471 |
35 | 達斡爾族 | 內蒙古、黑龍江 | 132299 |
36 | 布朗族 | 云南 | 127345 |
37 | 毛南族 | 廣西 | 124092 |
38 | 塔吉克族 | 新疆 | 50896 |
39 | 普米族 | 云南 | 45012 |
40 | 阿昌族 | 云南 | 43775 |
41 | 怒族 | 云南 | 36575 |
42 | 鄂溫克族 | 內蒙古 | 34617 |
43 | 京族 | 廣西 | 33112 |
44 | 基諾族 | 云南 | 26025 |
45 | 保安族 | 甘肅 | 24434 |
46 | 德昂族 | 云南 | 22354 |
47 | 俄羅斯族 | 新疆、黑龍江 | 16136 |
48 | 裕固族 | 甘肅 | 14706 |
49 | 烏孜別克族 | 新疆 | 12742 |
50 | 門巴族 | 西藏 | 11143 |
51 | 鄂倫春族 | 黑龍江、內蒙古 | 9168 |
52 | 獨龍族 | 云南 | 7310 |
53 | 赫哲族 | 黑龍江 | 5373 |
54 | 珞巴族 | 西藏 | 4237 |
55 | 塔塔爾族 | 新疆 | 3544 |
56 | 高山族 | 臺灣、福建 | 3479 |
注:中國(guo)56個民族人(ren)口數據和分布地區來源于國(guo)家(jia)統(tong)計(ji)局《2021年(nian)中(zhong)國統計(ji)年(nian)鑒(jian)》,數據(ju)截止(zhi)時間為2020年末(mo),具體數據(ju)以官方發(fa)布為準。
申明:生活十大、生活排行榜等內容源于程序系統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開心娛樂,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