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木雕工藝,以許(xu)村(cun)客(ke)館(guan)、豸峰村(cun)“成義堂”祠(ci)、理(li)坑村(cun)“九(jiu)世同堂”的(de)木(mu)雕為代表。如(ru)許(xu)村(cun)客館(guan)的(de)木(mu)雕“花(hua)籃(lan)留香”,采用透(tou)雕手(shou)法(fa),鏤空的(de)花(hua)籃(lan),篾條清(qing)晰可見,造型較為逼(bi)真,加上光(guang)影的(de)透(tou)射,花(hua)籃(lan)上的(de)花(hua)卉更加婀娜;又如(ru)婺源龍山鄉豸峰(feng)村(cun)“成義堂”祠(ci)內各種建筑木(mu)雕,梁摯、柱礎、斗(dou)拱(gong)等處有(you)不少高浮(fu)雕、透(tou)雕而且(qie)米字形斗(dou)拱(gong)斜拱(gong)等就有(you)近十(shi)多種。
婺源木雕制作的工藝流程分為:取(qu)材(cai)(選樹、鋸板(ban)、曬板(ban))、創(chuang)磨(刨(bao)光、砂磨)、繪圖(繪畫、勾勒)雕刻(粗雕、細(xi)雕、微雕)、拼裝(合成、組裝)。
2006年5月20日,徽州三雕(diao)(婺源三雕(diao))經中華人(ren)民共和國(guo)國(guo)務(wu)院批準(zhun)列入第一批國(guo)家(jia)級非物質(zhi)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hao):Ⅶ-37。
婺源(yuan)木雕傳承徽(hui)州文化體系。明清(qing)時(shi)期,婺源(yuan)民間藝人(ren)的雕刻技(ji)法已形成了(le)獨特的藝術風格,是當時(shi)最具影響力的一大流派。據史書記載,明代嘉靖(1522-1567)年間,“時人(ren)有刻,必求婺(wu)工”。萬歷年以后,發展更為(wei)迅猛,藝人(ren)們不但在本地雕刻,而且“足跡廣、技藝精(jing)”,很多人(ren)子守父業,累世以此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