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

網站分類
登錄 |    

元朝十大最出名的皇帝

本文章由注冊用戶 歷史愛好者 上傳提供 發布 反饋 0
01
孛兒只斤·鐵木真(成吉思汗(han))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Ghinggis Khan,意為“擁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1162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游地區,取名鐵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國,此后多次發動對外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時候去世,之后被密葬。 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為太祖。
02
元(yuan)世祖:孛兒只斤(jin)·忽必(bi)烈(薛禪汗)
孛兒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即元世祖,蒙古族,政治家、軍事家。監國托雷第四子,元憲宗蒙哥弟。大蒙古國的末代可汗,同時也是元朝的開國皇帝。蒙古尊號“薛禪汗”統一全國后,忽必烈重用回回人阿合馬。阿合馬從中統初便主管中央財政,多方搜刮,權勢日重。后阿合馬獨擅朝政。1282年(至元十九年),大都發生了王著、高和尚刺殺阿合馬事件。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忽必烈病逝。
03
元惠宗:孛兒只(zhi)斤(jin)·妥懽帖睦(mu)爾(烏哈圖汗)
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Toghon Temür,蒙古語意為“鐵鍋”,1320年—1370年),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國第十五位大汗。也至元六年(1340年),妥懽帖睦爾扳倒權臣伯顏而親政。親政初期,他勤于政事,任用脫脫等人,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統治危機,史稱“至正新政”,包括頒行法典《至正條格》,以完善法制;頒布舉薦守令法,以加強廉政;下令舉薦逸隱之士,以選拔人才。至正三十年(1370年)四月二十八日,妥懽帖睦爾駕崩于應昌,享年五十一歲。
04
元(yuan)太宗:孛兒只(zhi)斤(jin)·窩闊臺
孛兒只斤·窩闊臺(1186年—1241年12月11日),蒙古帝國大汗,史稱“窩闊臺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1225年受封于也兒的石河(今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一帶,建斡耳朵于也迷里城(今新疆額敏縣)。1229年忽里臺大會被擁戴登基,管理整個蒙古帝國。他繼續父親的遺志擴張領土,南下滅金朝,派拔都遠征歐洲,他在位期間疆域版圖曾擴充到中亞、華北和東歐。在位期間,任用契丹人耶律楚材為中書令,采用漢法,并且開科取士,重用中原文人,奠定元朝的基礎。
05
元憲宗:孛兒(er)只斤·蒙(meng)哥
孛兒只斤·蒙哥(1209年1月10日—1259年8月11日),蒙古帝國大汗,1251年7月1日至1259年8月11日在位,史稱“蒙哥汗”。為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孫、拖雷長子,其四弟即元世祖忽必烈。母唆魯禾帖尼。孛兒只斤·蒙哥即位前曾參加拔都統帥的長子軍西征,活捉欽察首領八赤蠻,進攻古羅斯等地。即位后主要致力于攻滅南宋、大理等國,并派遣旭烈兀西征西亞諸國。1259年死于合川東釣魚山下。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廟建成,制尊謚廟號,元世祖忽必烈追尊蒙哥廟號為憲宗,謚號桓肅皇帝。
06
元定宗:孛(bei)兒只斤·貴(gui)由
孛兒只斤·貴由(1206年—1248年),蒙古帝國第三任大汗,1246年—1248年在位,史稱“貴由汗”。貴由是前任大汗孛兒只斤·窩闊臺的長子,母為乃馬真后。1229年,他奉父命參加對金作戰(一說討伐東夏),初立戰功。他早年參加征伐金朝,俘虜了其親王。又曾經和拔都西征歐洲。1246年通過忽里臺大會即位,1247年吐蕃歸附蒙古帝國,翌年貴由死亡,汗位轉入拖雷一系。1266年忽必烈追尊貴由廟號為定宗,謚號簡平皇帝。
07
元(yuan)武宗:孛兒只斤(jin)·海山(shan)(曲律汗)
孛兒只斤·海山(1281年—1311年),即元武宗,元朝第三任皇帝,蒙古帝國第七任大汗(1307年—1311年在位)。海山在位不足四年,卻實施了許多改革。他標榜“溥從寬大”,大范圍地封官賞賜,在中書省外另立尚書省,興建元中都,推行理財政策,發行“至大銀鈔”和“至大通寶”,強化海運、增課賦稅。文化上,在崇信藏傳佛教的同時延續宗教自由政策,并加封孔子為“大成至圣文宣王”。1311年初,海山駕崩于大都,皇太子愛育黎拔力八達繼位,海山的所有改革措施未收成效便戛然而止。
08
元成宗(zong):孛兒只斤·鐵(tie)穆耳(完(wan)澤篤(du)汗)
孛兒只斤·鐵穆耳(1265年10月15日—1307年2月10日),即元成宗(1295年-1307年在位),元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間,停止對外戰爭,罷征日本、安南,專力整頓國內軍政。采取限制諸王勢力、減免部分賦稅、新編律令等措施,使社會矛盾暫時有所緩和。同時,發兵擊敗西北叛王海都、篤哇等,都哇、察八兒歸附,使西北長期動亂局面有所改觀。大德十一年(1307年)駕崩,后繼無人,埋下了元朝中期皇位爭奪戰的隱患。
09
元(yuan)英宗:孛兒(er)只(zhi)斤(jin)·碩(shuo)德八剌(格堅汗(han))
孛兒只斤·碩德八剌(1303年2月22日—1323年9月4日),即元英宗(1320年—1323年在位),蒙古族,元朝第五位皇帝,蒙古帝國第九位大汗。元英宗自幼受儒學熏陶,登基后推行“以儒治國”政策,元英宗親政后進行改革,并實施了一些新政,比如裁減冗官,監督官員不法行為,頒布新法律,采用“助役法”以減輕人民的差役負擔,至治三年(1323年)二月十九日頒布了《大元通制》。史稱“至治改革”。元英宗在位四年,享年二十歲,廟號英宗。
10
元仁宗:孛兒只(zhi)斤·愛育黎拔力(li)八達(da)(普顏篤汗(han))
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1285年4月9日—1320年3月1日),即元仁宗(1311年4月7日—1320年3月1日在位),元朝第四位皇帝,蒙古帝國大汗。元武宗弟,元武宗封他為皇太子,相約兄終弟及,叔侄相傳。于武宗死時嗣位,年號皇慶和延祐。在位期間,減裁冗員,整頓朝政,實行科舉制度,推行“以儒治國”政策,復興元朝。在位九年,死后并未傳位武宗之子和世瓎,而是傳位其子元英宗碩德八剌。廟號仁宗,謚號圣文欽孝皇帝,汗號“普顏篤可汗”。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zhan)(zhan)為注冊用戶提供(gong)信(xin)息(xi)存儲空(kong)間服務,由于更(geng)新時(shi)間等(deng)問題,可能(neng)存在(zai)信(xin)息(xi)錯誤(wu)的(de)情況,本站(zhan)(zhan)不保證所提供(gong)信(xin)息(xi)的(de)準(zhun)確(que)性、完(wan)整性、合法性和真(zhen)實性,如有侵權、錯誤(wu)信(xin)息(xi)或(huo)任何問題,請及時(shi)聯系我們,我們將在(zai)第一時(shi)間刪除或(huo)更(geng)正。 版權申明>> 糾錯>> 申請刪除>> 投訴侵權>> 網頁上相(xiang)關(guan)信息的知識產權(quan)歸網站方所(suo)有(包括但不限于(yu)文(wen)字、圖片(pian)、圖表、著作權(quan)、商(shang)標權(quan)、為用戶提(ti)供的商(shang)業信息等),非(fei)經許可不得抄襲或使用。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8282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267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1342個代理需求 已有1357887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