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

網站分類
登錄 |    

502膠水是誰發明的 502膠水為何叫502

本文章由注冊用戶 天空之城 上傳提供 2024-04-28 評論 0
摘要:502膠水屬于粘性比較強的膠水,遇潮濕水氣即被催化,迅速聚合固化粘著。502膠作為我們經常使用的膠,你們知道502膠水是誰發明的?502膠水為何叫502?502膠水是我們自己研發自己生產的,發明者為葛增蓓。關于502膠水名字的由來,有幾個版本,下面來了解下。

一、502膠水是誰發明的

502膠水是葛增蓓發明的。

葛增蓓,1951年在(zai)上海同濟大學(xue)畢業后,曾在(zai)中國(guo)科學(xue)院上海有機化學(xue)研究所工(gong)作,不久調入北(bei)京中國(guo)科學(xue)院化學(xue)所,歷任(ren)副教授、教授級研究員,曾多年擔任(ren)北(bei)京市專家顧問(wen)。他(ta)是502膠(jiao)水的發(fa)明人(ren)。

1979年至1980年,葛增蓓在(zai)中科院(yuan)化學(xue)所研制(zhi)成光敏膠黏劑,具(ju)有快速固(gu)化、黏合強度(du)高(gao)(gao)、耐(nai)高(gao)(gao)低溫(wen)、耐(nai)溶劑、無嗅、毒性低、黏度(du)易調節(jie)、工藝(yi)性好、使用方便等特點,用于(yu)光學(xue)玻璃或透明材(cai)料的(de)黏合。在(zai)他晚年的(de)時候還發明了瞬康牌醫用膠水,用于(yu)外科開刀手術治(zhi)療的(de)傷(shang)口(kou)愈合。

2007年1月(yue)12日根據《北(bei)(bei)京(jing)市科學技術協(xie)會(hui)頒發榮(rong)譽(yu)證條例》,經(jing)北(bei)(bei)京(jing)市科協(xie)六屆(jie)十四次常委會(hui)討論決定,獲得“榮(rong)譽(yu)證”。

二、502膠水為何叫502

關于502膠水(shui)的命名,有很多不同的答案(an),有這么幾個版本(ben)。

1、有人說這種(zhong)膠(jiao)水是(shi)通過502次實(shi)驗才成功的,所以叫502。

2、也有人說是按照膠粘(zhan)劑成分中(zhong)基團的類型來(lai)命名(ming)。

3、還有人(ren)說研制出這種膠(jiao)水(shui)的(de)房間號(hao)是502室(shi),所以取名叫502。

看(kan)起來是(shi)不是(shi)感覺(jue)第二種說法比較靠譜呢,但是(shi)查詢了資料并沒有找到官(guan)方標準的(de)答案(an),最后在(zai)央視紀錄片(pian)“解碼科(ke)技(ji)史-黏結(jie)的(de)世界”中找到了這樣(yang)的(de)說法,葛增蓓研發(fa)出(chu)的(de)速(su)干(gan)膠被命名(ming)為KH502,其(qi)中的(de)“KH”是(shi)當時(shi)中科(ke)院化學(xue)所的(de)簡稱,“502”則是(shi)當時(shi)實驗(yan)室所在(zai)的(de)房間(jian)號。

那(nei)么肯定有人要說(shuo)了,那(nei)膠水還(huan)有如401,501,101,243等型號的(de)膠水,它們難道也是按(an)照房間號命名的(de)嗎(ma)?

后面(mian)的(de)(de)這些命(ming)名其實就(jiu)是按照膠粘劑標準而來的(de)(de),其中首位(wei)數(shu)(shu)表示(shi)膠水類(lei)別,中間數(shu)(shu)字代表粘稠程度,末(mo)位(wei)數(shu)(shu)字代表具體成分。

502的研發和命名要比標準出現得早,所以葛增蓓研發的502膠水是按照房間號命名的(de)(de),后來的(de)(de)膠水有(you)標(biao)準(zhun),也沿用(yong)了(le)502這樣用(yong)數(shu)(shu)字表示型號命名的(de)(de)規則,但后面的(de)(de)數(shu)(shu)字不是房間號了(le)。

502在推出市場后由于其優良的性能,幾乎可以粘接當時所有的材料,迅速在市場上受到歡迎。現(xian)在我們使用的(de)502,也是經(jing)過了科研人員的(de)不(bu)斷改進而成的(de),其韌性,耐高溫以及(ji)固化(hua)速度都(dou)有了很大的(de)提高。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ben)站為注(zhu)(zhu)冊用戶提供信(xin)(xin)息(xi)存儲(chu)空間服務(wu),非“MAIGOO編輯上傳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zhu)(zhu)冊用戶自主發布上傳,不代表本(ben)(ben)站觀點,版權歸原(yuan)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虛假信(xin)(xin)息(xi)、錯誤信(xin)(xin)息(xi)或任何問題(ti),請及(ji)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zai)第(di)一時間刪除或更(geng)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wang)頁上相關信息(xi)的知(zhi)識產權歸網(wang)站(zhan)方(fang)所(suo)有(包括但不(bu)限于文(wen)字、圖片、圖表、著(zhu)作權、商標權、為用(yong)(yong)戶(hu)提供的商業信息(xi)等),非經許可不(bu)得(de)抄襲(xi)或使用(yong)(yong)。
提交(jiao)說明: 快速提交發布>>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lun)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