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點:以咸味粽為最大的特色,南方多地區一般(ban)都是四(si)角粽。餡料(liao)相當豐富可以是蛋黃、冬菇、綠豆、叉燒(shao)、栗子(zi)等(deng)。
① 取一片較(jiao)大的粽葉,對折。
② 將(jiang)雙(shuang)層的下邊(bian)向上(shang)折,用(yong)手壓實。
③ 將(jiang)粽葉打開,填入糯米,盡(jin)量將(jiang)糯米填成(cheng)一個長條形狀。
④ 將粽(zong)葉(xie)沒有米(mi)的部(bu)分折過來。
⑤ 隨(sui)即用手將(jiang)葉(xie)子(zi)的(de)兩側(ce)捏(nie)下去,之后的(de)粽葉(xie)尖端向一(yi)側(ce)折疊(die)。
⑥ 用線繩將(jiang)粽子(zi)捆綁結(jie)實即可。
特點:在北方地區(qu)非(fei)常流行(xing),多是斜四角(jiao)形,多以小棗、豆沙做餡,也(ye)可以適當放一些果脯蜜餞等。若(ruo)是蒸(zheng)完全的白(bai)粽,蒸(zheng)后可以直接蘸食白(bai)糖。
經典四(si)角粽子,讓人看起來簡單易懂許多。就(jiu)是葦葉在窩(wo)成漏斗前要(yao)先折個(ge)(ge)印出(chu)來,有了這(zhe)個(ge)(ge)折痕(hen),粽子的第四(si)個(ge)(ge)角就(jiu)在那個(ge)(ge)折痕(hen)處(chu)。
① 取兩(liang)篇(pian)粽葉(xie),搭(da)在一(yi)起疊壓(ya)。
② 將粽(zong)葉卷成一個(ge)圓錐狀。
③ 在(zai)圓錐狀(zhuang)的(de)筒中(zhong)裝入糯米。
④ 上部的粽葉向下折,直到完(wan)全蓋(gai)住糯米為止。
⑤ 隨即用(yong)手將葉子的(de)兩(liang)側捏下去(qu),之后(hou)的(de)粽葉尖(jian)端向一側折(zhe)疊。
⑥ 用線繩將粽子捆(kun)綁結(jie)實即可(ke)。
特點:浦東(dong)發明而來,也叫(jiao)“浦東(dong)鄉土粽”。形(xing)狀好看(kan)而且特別(bie),可以制作成甜、咸(xian)兩種口味,蛋黃、叉燒、蜜棗都是不錯的餡料。
將粽(zong)葉(xie)疊起來,順時針凹成(cheng)錐形(xing)。舀一勺糯米(mi)壓(ya)緊(jin),在(zai)舀一勺配料壓(ya)緊(jin),在(zai)配料上蓋(gai)上糯米(mi),壓(ya)緊(jin)。然后(hou)用(yong)粽(zong)葉(xie)做(zuo)成(cheng)一個(ge)蓋(gai)子,緊(jin)緊(jin)蓋(gai)上。用(yong)棉線(xian)纏緊(jin),一個(ge)漂亮的三角(jiao)粽(zong)就包(bao)好(hao)啦。
① 取一片寬大的(de)粽(zong)葉,卷成一個圓(yuan)錐狀。
② 在(zai)圓錐的(de)筒中裝(zhuang)入糯米。
③ 上部(bu)的粽葉向(xiang)下折,直到完全蓋住開口為止。
④ 順著(zhu)三角的邊將(jiang)所有的粽葉(xie)都折好。
⑤ 用線繩將粽子捆綁結實(shi)即可。
特點:也叫(jiao)馬蹄(ti)粽。四川(chuan)省(sheng)瀘州市瀘縣(xian)地區、廣西地區常見此包法。粽葉寬大,足(zu)夠包裹足(zu)量的餡(xian)料,形(xing)狀一般,味道絕美。
包法:
① 將粽葉平放在桌子上,折起一個(ge)邊,用手(shou)壓實(shi)。
② 葉(xie)子兩端分別向中間(jian)折(zhe),用(yong)手壓實后,葉(xie)子呈長信封狀(zhuang)。
③ 將糯米(mi)放入折好的粽葉(xie)當中。
④ 將另外(wai)一邊向下(xia)折,完全將糯米包裹(guo)住。
⑤ 用(yong)線繩將粽子捆綁結實(shi)即可(ke)。
特點:廣東地(di)區的特(te)色(se)粽(zong)子,體(ti)型龐大,粽(zong)子中的霸王粽(zong),有甜和咸兩種口味。甜餡(xian)主(zhu)要(yao)是(shi)(shi)豆(dou)沙,而咸餡(xian)則是(shi)(shi)葷菜來(lai)做。
包法:
① 取(qu)兩片粽葉(xie)十字(zi)交叉,形成一個窩(wo)狀。
② 將糯米填(tian)入其中。
③ 再取兩片(pian)粽葉分別加入左右兩邊,完全(quan)把糯米包裹住。
④ 再取一片粽葉,將頂部蓋住(zhu)。
⑤ 之后(hou)將兩邊的粽(zong)葉,分別向中(zhong)心折。
⑥ 再將(jiang)另外兩(liang)邊(bian)的葉尖(jian)向(xiang)內折,用(yong)手(shou)捏(nie)住將(jiang)整個塔(ta)粽翻過來。
⑦ 用線繩將粽(zong)子對角(jiao)纏好。
特點:在(zai)廣東(dong)的(de)河(he)源等地比(bi)較流(liu)行,尖尖的(de)像極了牛(niu)角,粽子古(gu)代(dai)的(de)時(shi)候叫做“角黍”,這(zhe)可能是和古(gu)代(dai)粽子最相像的(de)一個(ge)品(pin)種了。
包法:
① 取一(yi)(yi)片寬大的(de)粽葉,卷(juan)成一(yi)(yi)個圓錐狀(zhuang)。
② 用手在圓錐(zhui)(zhui)筒中旋(xuan)轉(zhuan)一下,讓(rang)錐(zhui)(zhui)筒更加細長。
③ 在錐(zhui)筒中(zhong)填入糯米。
④ 將沒有米(mi)的(de)那端(duan),將粽(zong)葉的(de)兩側分別向內折。
⑤ 之后順勢(shi)將粽(zong)葉向下折,直到(dao)完全蓋住(zhu)糯米口(kou)為止(zhi),多(duo)余的粽(zong)葉反(fan)復折收在(zai)口(kou)上。
⑥ 用線繩將粽(zong)子捆綁結實即(ji)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