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yue)港(gang)(gang)澳(ao)(ao)大灣(wan)區的教育發展(zhan)(zhan),是粵(yue)港(gang)(gang)澳(ao)(ao)大灣(wan)區經濟社會發展(zhan)(zhan)的重(zhong)要基石,承載著(zhu)支撐(cheng)經濟社會發展(zhan)(zhan)的重(zhong)要責任。在(zai)粵(yue)港(gang)(gang)澳(ao)(ao)三(san)地,有著(zhu)逾百所高校、43個國家(jia)重(zhong)點實(shi)驗室,其(qi)中(zhong)香港(gang)(gang)有5所高校進入世界一流大學(xue)行列,澳(ao)(ao)門的旅(lv)游教育等學(xue)科專(zhuan)業水平居全(quan)球前列。
在粵港(gang)澳高(gao)(gao)校(xiao)中,不乏香港(gang)大學(xue)、中山大學(xue)、華(hua)南(nan)理工大學(xue)等(deng)國內(nei)外知名高(gao)(gao)校(xiao),高(gao)(gao)校(xiao)基礎研究(jiu)實(shi)力雄厚,廣(guang)東高(gao)(gao)校(xiao)產(chan)學(xue)研合(he)作優勢(shi)突出,為大灣區(qu)發展提(ti)供了重要(yao)人(ren)才支撐。但(dan)是大灣區(qu)內(nei)受高(gao)(gao)等(deng)教育(yu)人(ren)口(kou)的(de)比例(li)僅為常住人(ren)口(kou)的(de)17.4%,而(er)舊(jiu)金山灣區(qu)、紐(niu)約灣區(qu)的(de)這一比例(li)均超過40%。
根據《粵(yue)(yue)(yue)港澳大(da)(da)灣(wan)區發(fa)展(zhan)規劃綱要(yao)》的支(zhi)持粵(yue)(yue)(yue)港澳高校(xiao)合作辦學(xue)(xue)(xue),支(zhi)持大(da)(da)灣(wan)區建設(she)國際教(jiao)(jiao)育(yu)示范區。截止至2019年3月,已(yi)經有(you)一大(da)(da)批港澳知名高校(xiao)達(da)成(cheng)(cheng)來(lai)粵(yue)(yue)(yue)辦學(xue)(xue)(xue)意向,而廣東高校(xiao)正積極招收港澳生。另外粵(yue)(yue)(yue)港澳已(yi)建設(she)粵(yue)(yue)(yue)港姊(zi)妹學(xue)(xue)(xue)校(xiao)721對、粵(yue)(yue)(yue)澳姊(zi)妹學(xue)(xue)(xue)校(xiao)69對,三地(di)高校(xiao)合作成(cheng)(cheng)立了(le)10余個大(da)(da)灣(wan)區高校(xiao)聯盟等等讓粵(yue)(yue)(yue)港澳教(jiao)(jiao)育(yu)交流合作的體制和(he)機制不(bu)斷完善、空(kong)間和(he)領域不(bu)斷拓展(zhan)、層次和(he)水平不(bu)斷提升,初步形成(cheng)(cheng)溝通有(you)序、協作有(you)效的發(fa)展(zhan)共同體。
珠(zhu)三角自明(ming)代(dai)廣(guang)州府(fu)設立以來,經濟發(fa)達、商貿繁榮、文(wen)教鼎盛,是廣(guang)府(fu)文(wen)化(hua)的(de)核(he)心(xin)地(di)帶和興盛之地(di)。明(ming)代(dai),廣(guang)州府(fu)考(kao)中(zhong)進士共(gong)462人,清(qing)代(dai)有570人,人數(shu)均居廣(guang)東(dong)各(ge)(ge)州府(fu)首(shou)位。廣(guang)府(fu)文(wen)化(hua)在嶺南文(wen)化(hua)中(zhong)影響(xiang)力最大,在各(ge)(ge)個領域中(zhong)常被作(zuo)為廣(guang)東(dong)漢(han)文(wen)化(hua)的(de)代(dai)表。
而上個(ge)世紀八十(shi)年(nian)代,汕(shan)大(da)(da)興辦(ban)崛起,深圳(zhen)大(da)(da)學(xue)(xue)(xue)(xue)、廣州(zhou)大(da)(da)學(xue)(xue)(xue)(xue)、五(wu)(wu)邑大(da)(da)學(xue)(xue)(xue)(xue)、佛(fo)山科學(xue)(xue)(xue)(xue)技術(shu)學(xue)(xue)(xue)(xue)院(yuan)(yuan)、肇(zhao)慶學(xue)(xue)(xue)(xue)院(yuan)(yuan)、惠州(zhou)學(xue)(xue)(xue)(xue)院(yuan)(yuan)和東(dong)(dong)莞理工學(xue)(xue)(xue)(xue)院(yuan)(yuan)等14所地方(fang)(fang)高(gao)(gao)校(xiao)(xiao)(xiao)(xiao)相繼創辦(ban)或合并成立,為廣東(dong)(dong)高(gao)(gao)等教育(yu)、地方(fang)(fang)經濟發(fa)展做出(chu)了重(zhong)要貢獻(xian)。改革開(kai)放以來,廣東(dong)(dong)就業人(ren)(ren)口素質和文(wen)化(hua)水平(ping)明顯提升,就業人(ren)(ren)口平(ping)均受教育(yu)年(nian)限由1982年(nian)的(de)6.57年(nian)逐(zhu)步提高(gao)(gao)到2015年(nian)的(de)10.20年(nian)。2014年(nian)至(zhi)2019年(nian),全(quan)省小(xiao)學(xue)(xue)(xue)(xue)在校(xiao)(xiao)(xiao)(xiao)生(sheng)數(shu)量持續遞增(zeng)(zeng)、普通高(gao)(gao)等學(xue)(xue)(xue)(xue)校(xiao)(xiao)(xiao)(xiao)在校(xiao)(xiao)(xiao)(xiao)生(sheng)逐(zhu)年(nian)增(zeng)(zeng)加(jia)。2019 年(nian)小(xiao)學(xue)(xue)(xue)(xue)在校(xiao)(xiao)(xiao)(xiao)生(sheng)和普通高(gao)(gao)等學(xue)(xue)(xue)(xue)校(xiao)(xiao)(xiao)(xiao)在校(xiao)(xiao)(xiao)(xiao)生(sheng)比(bi)“十(shi)二五(wu)(wu)”期末分別(bie)增(zeng)(zeng)加(jia) 164.55 萬人(ren)(ren)和19.76 萬人(ren)(ren),增(zeng)(zeng)長18.94%和10.64%,年(nian)均增(zeng)(zeng)長4.43%和 2.74%。(以下數(shu)據(ju)綜合自《廣東(dong)(dong)統計年(nian)鑒2018》、《廣東(dong)(dong)統計年(nian)鑒2019》、《廣東(dong)(dong)統計年(nian)鑒2020》,僅供參(can)考,請以官方(fang)(fang)發(fa)布為準(zhun))
類型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幼兒園 | 18048所 | 18953所 | 19885所 |
小學 | 10258所 | 10308所 | 10565所 |
普通中學 | 4566所 | 4566所 | 4720所 |
中等職業教育 | 459所 | 459所 | 426所 |
技工學校 | 162所 | 162所 | 163所 |
高等學校 | 151所 | 153所 | 154所 |
特殊教育 | 133所 | 135所 | 141所 |
類型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幼兒園 | 464.5萬人 | 449.11萬人 | 441.41萬人 |
小學 | 941.96萬人 | 988.37萬人 | 1033.43萬人 |
普通中學 | 5453670人 | 5561808人 | 5727682人 |
中等職業教育 | 993850人 | 867254人 | 859668人 |
技工學校 | 553727人 | 542661人 | 577688人 |
高等學校 | 1925775人 | 1963170人 | 2053977人 |
成人高等教育 | 653103人 | 749161人 | 931474人 |
特殊教育 | 44084人 | 47912人 | 52869人 |
序號 | 學校名稱 | 所在地 | 院校隸屬 |
---|---|---|---|
中山大學 211 985 研究生 | 廣州市 | 教育部 | |
華南理工大學 985 211 研究生 | 廣州市 | 教育部 | |
暨南大學 211 | 廣州市 | 國務院僑辦 | |
華南師范大學 211 | 廣州市 | 廣東省 | |
深圳大學 | 深圳市 | 廣東省 |
序號 | 學校名稱 | 所在地 | 院校隸屬 |
---|---|---|---|
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 廣州市 | 廣州市 | |
深圳中學 | 深圳市 | 深圳市 | |
廣東實驗中學 | 廣州市 | 廣州市 | |
汕頭市金山中學 | 汕頭市 | 汕頭市 | |
廣東廣雅中學 | 廣州市 | 廣州市 |
序號 | 學校名稱 | 所在地 | 院校隸屬 |
---|---|---|---|
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 廣州市 | 廣州市 | |
深圳市百合外國語學校 | 深圳市 | 深圳市 | |
深圳外國語學校 | 深圳市 | 深圳市 | |
廣州外國語學校 | 廣州市 | 廣州市 | |
廣州市華僑外國語學校 | 廣州市 | 廣州市 |
序號 | 學校名稱 | 所在地 | 院校隸屬 |
---|---|---|---|
廣州市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 | 廣州市 | 廣州市 | |
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 | 深圳市 | 深圳市 | |
深圳小學 | 深圳市 | 深圳市 | |
深圳外國語學校 | 深圳市 | 深圳市 | |
廣州市越秀區朝天小學 | 廣州市 | 廣州市 |
香港的(de)學(xue)校制度2009年9月開始(shi)由中(zhong)四級開始(shi)推行(xing)涵蓋三(san)年的(de)初中(zhong)教(jiao)育(yu)(yu),三(san)年的(de)高(gao)(gao)中(zhong)教(jiao)育(yu)(yu)和四年的(de)高(gao)(gao)等教(jiao)育(yu)(yu)。
類型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幼兒園 | 1030所 | 1033所 | 1049所 |
小學 | 581所 | 587所 | 587所 |
中學 | 486所 | 486所 | 484所 |
特殊學校 | 62所 | 61所 | 61所 |
大學 | 10所 | 10所 | 10所 |
認可專上學院 | 8所 | 9所 | 10所 |
其他專上院校 | 9所 | 8所 | 8所 |
香港建造學院 | 1所 | 1所 | 1所 |
制衣業訓練局 | 1所 | 1所 | 1所 |
醫院管理局 | 1所 | 1所 | 1所 |
菲臘牙科醫院 | 1所 | 1所 | 1所 |
香港演藝學院 | 1所 | 1所 | 1所 |
職業訓練局 | 1所 | 1所 | 1所 |
營辦補習班、職業訓練及成人教育課程學校 | 2778所 | 2868所 | 2957所 |
類型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幼兒園 | 181147人 | 174402人 | 174297人 |
小學 | 362049人 | 372465人 | 373228人 |
中學 | 332382人 | 327023人 | 328743人 |
大學 | 218792人 | 220112人 | 215987人 |
特殊教育 | 8060人 | 8194人 | 8411人 |
職業訓練局 | 56573人 | 53918人 | 51421人 |
認可專上學院 | 10069人 | 10301人 | 16792人 |
其他專上院校 | 6976人 | 6931人 | 7178人 |
香港建造學院 | 851人 | 643人 | 494人 |
制衣業訓練局 | 109人 | 245人 | 205人 |
醫院管理局 | 1011人 | 1016人 | 978人 |
菲臘牙科醫院 | 76人 | 66人 | 66人 |
香港演藝學院 | 979人 | 979人 | 979人 |
職業訓練局 | 56573人 | 53918人 | 51421人 |
營辦補習班、職業訓練及成人教育課程學校 | 286805人 | 305597人 | 31008人 |
594年(nian)(nian),澳(ao)門就創(chuang)建了圣保祿學(xue)院,這是亞洲第一所(suo)歐洲模式的(de)大學(xue)。80年(nian)(nian)代開始,隨著澳(ao)門經濟的(de)起飛(fei),社會對(dui)教(jiao)育(yu)(yu)(yu)的(de)需求大增,澳(ao)葡(pu)政府(fu)也(ye)逐步加(jia)強(qiang)了對(dui)教(jiao)育(yu)(yu)(yu)的(de)管理。90年(nian)(nian)代初期,澳(ao)葡(pu)政府(fu)相繼公布了關于(yu)高等教(jiao)育(yu)(yu)(yu)的(de)法(fa)令(ling)、訓令(ling),此后又相繼頒布了配套(tao)法(fa)令(ling),確(que)立了一套(tao)相對(dui)完善(shan)的(de)教(jiao)育(yu)(yu)(yu)制度(du)。 1995年(nian)(nian),澳(ao)門開始實施7年(nian)(nian)免費教(jiao)育(yu)(yu)(yu),1997年(nian)(nian)開始實施10年(nian)(nian)免費教(jiao)育(yu)(yu)(yu),2006年(nian)(nian),澳(ao)門免費教(jiao)育(yu)(yu)(yu)由原來10年(nian)(nian)正規教(jiao)育(yu)(yu)(yu)拓展為15年(nian)(nian)。
澳門學(xue)校大部(bu)分都(dou)是私(si)立或資助的(de),從(cong)語言上(shang)劃(hua)分,有中文(wen)學(xue)制(zhi)(zhi)、葡(pu)文(wen)學(xue)制(zhi)(zhi)、英文(wen)學(xue)制(zhi)(zhi);從(cong)學(xue)年長短(duan)和(he)(he)課(ke)程安排劃(hua)分,又有內地學(xue)制(zhi)(zhi)、臺灣學(xue)制(zhi)(zhi)、葡(pu)萄牙學(xue)制(zhi)(zhi)、英國學(xue)制(zhi)(zhi)等四種。學(xue)校按(an)其(qi)需要和(he)(he)目(mu)標采取不同的(de)教育制(zhi)(zhi)度(du),通常(chang)都(dou)是英式(與香港教育銜接)、葡(pu)式以及中國等三種教育制(zhi)(zhi)度(du)之中取其(qi)一。
澳門非高等(deng)教(jiao)育(yu)(yu)(yu)(yu)分為正(zheng)規教(jiao)育(yu)(yu)(yu)(yu)和(he)(he)持(chi)續(xu)教(jiao)育(yu)(yu)(yu)(yu)兩(liang)個類型。正(zheng)規教(jiao)育(yu)(yu)(yu)(yu)包括幼兒(er)教(jiao)育(yu)(yu)(yu)(yu)、小學(xue)教(jiao)育(yu)(yu)(yu)(yu)、中(zhong)學(xue)教(jiao)育(yu)(yu)(yu)(yu)和(he)(he)特殊教(jiao)育(yu)(yu)(yu)(yu);持(chi)續(xu)教(jiao)育(yu)(yu)(yu)(yu)則包括家庭教(jiao)育(yu)(yu)(yu)(yu)、回歸教(jiao)育(yu)(yu)(yu)(yu)(面(mian)對(dui)已超過適齡就讀各教(jiao)育(yu)(yu)(yu)(yu)程度的(de)人士(shi)提供再學(xue)習(xi)的(de)機(ji)會)、小區教(jiao)育(yu)(yu)(yu)(yu)、職業培訓以及(ji)其他(ta)教(jiao)育(yu)(yu)(yu)(yu)活動。職業技術教(jiao)育(yu)(yu)(yu)(yu)只(zhi)在高中(zhong)階段開設,可(ke)同時在正(zheng)規教(jiao)育(yu)(yu)(yu)(yu)和(he)(he)回歸教(jiao)育(yu)(yu)(yu)(yu)中(zhong)實施(shi)。
澳門(men)的現代(dai)高(gao)等(deng)教(jiao)(jiao)育(yu)發(fa)展只有30多(duo)年,早(zao)期(qi)由于(yu)高(gao)等(deng)院(yuan)校較少(shao),提(ti)供的課(ke)(ke)程(cheng)及學術(shu)范(fan)疇亦較為單(dan)一。但隨著院(yuan)校逐漸增(zeng)加,以及社會對不同專業(ye)知識的需求,課(ke)(ke)程(cheng)類別已日趨多(duo)元化。澳門(men)的高(gao)等(deng)院(yuan)校不論(lun)是課(ke)(ke)程(cheng)設置、教(jiao)(jiao)師(shi)隊伍或(huo)教(jiao)(jiao)學質(zhi)量均達到國際水平,大(da)部分(fen)課(ke)(ke)程(cheng)的教(jiao)(jiao)學語言是英語或(huo)漢語,部分(fen)課(ke)(ke)程(cheng)用(yong)葡語。
類型 | 2017-2018學年 | 2018-2019學年 | 2019-2020學年 |
高等教育 | 10所 | 10所 | 10所 |
幼兒園 | 5所 | 5所 | 5所 |
小學 | 1所 | 1所 | 1所 |
中學 | 5所 | 5所 | 5所 |
幼兒園及小學 | 21所 | 21所 | 20所 |
中學及幼兒園 | 1所 | 1所 | 1所 |
中學及小學 | 7所 | 7所 | 7所 |
中學、小學及幼兒園 | 30所 | 30所 | 31 |
特殊教育 | 4所 | 4所 | 4所 |
回歸教育 | 9所 | 8所 | 8所 |
類型 | 2017-2018學年 | 2018-2019學年 | 2019-2020學年 |
高等教育 | 33098人 | 34279人 | 36107人 |
中學教育 | 26608人 | 26022人 | 26369人 |
小學教育 | 30169人 | 32530人 | 33961人 |
幼兒教育 | 18802人 | 18626人 | 19265人 |
特殊教育 | 767人 | 821人 | 841人 |
回歸教育 | 1693人 | 1451人 | 1267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