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ha)(ha)爾(er)濱(bin)站(Harbin Railway Station),位于中國黑龍江省哈(ha)(ha)爾(er)濱(bin)市, 隸(li)屬中國鐵路哈(ha)(ha)爾(er)濱(bin)局(ju)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為特(te)等站。哈(ha)(ha)爾(er)濱(bin)站是(shi)哈(ha)(ha)齊高(gao)速(su)鐵路、哈(ha)(ha)牡(mu)高(gao)速(su)鐵路和哈(ha)(ha)佳鐵路的(de)始發、終到站。
哈爾(er)(er)(er)濱(bin)站(zhan)(zhan)(zhan)始(shi)建于1899年10月,是原中(zhong)俄(e)共同修筑的東清鐵路(中(zhong)東鐵路前身)的中(zhong)心(xin)樞紐(niu)站(zhan)(zhan)(zhan),先后經(jing)歷了四次站(zhan)(zhan)(zhan)房(fang)(fang)改造。2017年4月,哈爾(er)(er)(er)濱(bin)站(zhan)(zhan)(zhan)進行主站(zhan)(zhan)(zhan)房(fang)(fang)拆除改造工程。2017年8月31日,哈爾(er)(er)(er)濱(bin)站(zhan)(zhan)(zhan)北站(zhan)(zhan)(zhan)房(fang)(fang)和(he)北廣(guang)場投入使用。 2018年12月25日,哈爾(er)(er)(er)濱(bin)站(zhan)(zhan)(zhan)南站(zhan)(zhan)(zhan)房(fang)(fang)投入使用,主站(zhan)(zhan)(zhan)房(fang)(fang)至此已經(jing)完(wan)成重(zhong)建。
截至2018年12月,哈爾(er)濱站設(she)有(you)8站臺14線,是(shi)全(quan)國第二大歐式風格火(huo)車站。總建筑面(mian)積(ji)73624平方米,其中北站房建筑面(mian)積(ji)10844平米,南站房建筑面(mian)積(ji)29030平米。設(she)計承載量(liang)為年發送旅客(ke)2800萬人(ren)次(ci)。
哈爾濱站(zhan)的(de)(de)第一代站(zhan)房設計(ji)者是俄國(guo)(guo)建(jian)筑(zhu)師基(ji)特(te)維奇,設計(ji)方案完(wan)成(cheng)于俄國(guo)(guo)圣彼得堡。第一代站(zhan)房總(zong)建(jian)筑(zhu)面積2700平方米,采用當時風(feng)(feng)靡俄羅斯及(ji)西歐的(de)(de)新藝術運動建(jian)筑(zhu)風(feng)(feng)格。整個建(jian)筑(zhu)的(de)(de)門窗、墻(qiang)墩、鑄(zhu)鐵線條裝飾(shi)、女兒墻(qiang)甚至車站(zhan)名(ming)稱,都是曲線形。站(zhan)舍以(yi)寬敞明亮(liang)的(de)(de)中央(yang)大廳為(wei)核心(xin),左側為(wei)一、二等(deng)(deng)候車室(shi)和(he)餐廳;右(you)側為(wei)售票(piao)室(shi)、三等(deng)(deng)候車室(shi)。以(yi)后又建(jian)了貴賓室(shi)和(he)四等(deng)(deng)候車室(shi)。每(mei)個候車室(shi)都有(you)各自的(de)(de)入口和(he)檢票(piao)口,便于人流聚散。
哈爾濱站(zhan)的第二代(dai)站(zhan)房(fang)舍最初由(you)天津大學承擔設計,哈爾濱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施工。由(you)于種種原因(yin),站(zhan)房(fang)建設時斷時續, 先后(hou)經(jing)4次擴(kuo)建,歷時29年,于1989年10月1日最后(hou)完成。車(che)站(zhan)候車(che)室在此之間只有兩側配樓,沒有主樓。
哈爾(er)濱站(zhan)的(de)第(di)三代站(zhan)房在原有站(zhan)房的(de)基礎上新建了高(gao)架候車室,站(zhan)房設(she)有4個(ge)主候車大廳,6個(ge)輔助候車廳,總建筑面(mian)積42122平(ping)方米,大于1904年的(de)老(lao)站(zhan)舍近(jin)16倍,且現代化設(she)施齊備。
2015年(nian)哈爾(er)濱(bin)(bin)站開(kai)始改(gai)造。改(gai)造工(gong)(gong)程包(bao)括哈爾(er)濱(bin)(bin)站南、北(bei)廣場,以及周(zhou)邊14條市政道(dao)路(lu)。根據(ju)工(gong)(gong)程的施工(gong)(gong)時序,先(xian)進行北(bei)廣場及地(di)(di)工(gong)(gong)街(jie)、地(di)(di)德里街(jie)和安(an)寧街(jie)道(dao)路(lu)工(gong)(gong)程的施工(gong)(gong),北(bei)廣場及周(zhou)邊道(dao)路(lu)通車后(hou)再進行南廣場及其他道(dao)路(lu)工(gong)(gong)程的施工(gong)(gong)。
2017年,哈爾濱站(zhan)(zhan)北站(zhan)(zhan)房投入使(shi)用。與老站(zhan)(zhan)相比(bi),新建的哈爾濱站(zhan)(zhan)在功能上具備了現代化高鐵車站(zhan)(zhan)所具備的一些要素,更(geng)能滿足未(wei)來(lai)市民便捷、舒適(shi)出行(xing)的需(xu)求。北站(zhan)(zhan)房能容納6000人。
新建哈爾濱站采用(yong)上進下出的旅客進出站流線,站房采用(yong)歐洲“新藝術運動(dong)”風格設(she)計(ji)理念,是純歐式建筑風格的站房,并還(huan)原百年(nian)哈爾濱站的歷史風貌。
截(jie)至2017年9月,哈爾濱(bin)站(zhan)(zhan)第四代站(zhan)(zhan)房(fang)北站(zhan)(zhan)房(fang)整體面(mian)(mian)積10844平方米(mi)(mi)(mi)(mi),長(chang)(chang)114米(mi)(mi)(mi)(mi),寬40米(mi)(mi)(mi)(mi),地上(shang)3層,地下1層。南站(zhan)(zhan)房(fang)建筑面(mian)(mian)積29030平米(mi)(mi)(mi)(mi),長(chang)(chang)214米(mi)(mi)(mi)(mi),寬44米(mi)(mi)(mi)(mi),地上(shang)4層,地下1層;高(gao)架站(zhan)(zhan)房(fang)建筑面(mian)(mian)積33750平米(mi)(mi)(mi)(mi),長(chang)(chang)185米(mi)(mi)(mi)(mi),寬114米(mi)(mi)(mi)(mi),分為高(gao)架層及旅服夾層,新建哈爾濱(bin)站(zhan)(zhan)站(zhan)(zhan)房(fang)2018年末投入使用。
哈(ha)爾濱站北站房正門正對的(de)(de)是一層入口(kou)(kou)主電(dian)梯(ti)。電(dian)梯(ti)左側(ce)開通8個人工售(shou)票(piao)(piao)(piao)(piao)窗口(kou)(kou),安(an)設(she)19臺(tai)(tai)自動售(shou)票(piao)(piao)(piao)(piao)機,可(ke)以進行(xing)購票(piao)(piao)(piao)(piao)和自助取票(piao)(piao)(piao)(piao)等。電(dian)梯(ti)右側(ce)是實(shi)名制安(an)檢(jian)(jian)區域(yu),設(she)有(you)8臺(tai)(tai)實(shi)名制人臉識別(bie)機和4臺(tai)(tai)安(an)檢(jian)(jian)儀。通過一層的(de)(de)四(si)部(bu)滾梯(ti),直接可(ke)以到達二樓的(de)(de)候(hou)車大(da)廳(ting)(ting)。這個是整個哈(ha)爾濱站空(kong)間最(zui)大(da)的(de)(de)區域(yu),頭頂是圓弧的(de)(de)穹頂,在大(da)廳(ting)(ting)中(zhong)央(yang)設(she)立(li)的(de)(de)1156個候(hou)車座位(wei),供旅客(ke)隨時休息。在二層大(da)廳(ting)(ting)的(de)(de)西側(ce)是3個檢(jian)(jian)票(piao)(piao)(piao)(piao)通道、有(you)18個自動閘機檢(jian)(jian)票(piao)(piao)(piao)(piao)口(kou)(kou)和3個人工檢(jian)(jian)票(piao)(piao)(piao)(piao)口(kou)(kou)。旅客(ke)通過檢(jian)(jian)票(piao)(piao)(piao)(piao)口(kou)(kou)后(hou)可(ke)步行(xing)或乘坐(zuo)滾梯(ti)直達站臺(tai)(tai)。
哈爾濱站北站房(fang)出(chu)(chu)站口位于地(di)(di)下負一層(ceng),在(zai)整個車(che)(che)站的(de)西側,每(mei)(mei)(mei)個站臺都(dou)有特別醒(xing)目的(de)綠色出(chu)(chu)站口字樣。每(mei)(mei)(mei)個站臺的(de)通(tong)道都(dou)設有自動閘機,需(xu)要刷車(che)(che)票(piao)通(tong)過(guo)。此外,在(zai)每(mei)(mei)(mei)個站臺的(de)通(tong)道一側也(ye)都(dou)設有補票(piao)室。通(tong)過(guo)閘機后,暫時只能(neng)從北側方向(xiang)出(chu)(chu)行,并有詳細(xi)的(de)步(bu)行、公交車(che)(che)、出(chu)(chu)租車(che)(che)所在(zai)區域(yu)。未來南站房(fang)投用后,就(jiu)可(ke)以通(tong)過(guo)地(di)(di)下通(tong)道向(xiang)道里區、南崗區兩(liang)個方向(xiang)通(tong)行。
哈(ha)爾濱站南廣(guang)場(chang)建有(you)人員(yuan)進站通(tong)道(dao)、人員(yuan)出站通(tong)道(dao)、社(she)(she)會車輛(liang)停車場(chang)、待客落客區及設備(bei)用房。地下一層總停車位500輛(liang)為(wei)社(she)(she)會車輛(liang)停車場(chang)。
哈(ha)爾濱站(zhan)北廣場(chang)(chang)建有人(ren)員出(chu)站(zhan)通(tong)道(dao)、社會車(che)輛(liang)(liang)停(ting)(ting)車(che)場(chang)(chang)、出(chu)租車(che)輛(liang)(liang)停(ting)(ting)車(che)場(chang)(chang)、待客(ke)落客(ke)區及設備用房。地下二層總(zong)停(ting)(ting)車(che)位680輛(liang)(liang),其中社會車(che)輛(liang)(liang)停(ting)(ting)車(che)場(chang)(chang)580輛(liang)(liang),出(chu)租車(che)停(ting)(ting)車(che)場(chang)(chang)100輛(liang)(liang)。
哈(ha)爾(er)濱(bin)(bin)站(zhan)(zhan)建設的(de)一(yi)百多年來(lai),哈(ha)爾(er)濱(bin)(bin)站(zhan)(zhan)一(yi)直陪伴著(zhu)哈(ha)爾(er)濱(bin)(bin)市(shi)發(fa)展,經歷著(zhu)滄海桑(sang)田的(de)變(bian)化。而改造后哈(ha)爾(er)濱(bin)(bin)站(zhan)(zhan),其樞(shu)紐(niu)地位更(geng)加(jia)突出,把哈(ha)大、哈(ha)齊(qi)高鐵攬入懷中(zhong),同時(shi)也將接(jie)入哈(ha)牡(mu)客(ke)運專(zhuan)線、哈(ha)佳(jia)快速(su)鐵路(lu),實現通過(guo)哈(ha)爾(er)濱(bin)(bin)西站(zhan)(zhan)、哈(ha)爾(er)濱(bin)(bin)東站(zhan)(zhan)、哈(ha)爾(er)濱(bin)(bin)北站(zhan)(zhan)實現客(ke)流的(de)有(you)效疏散,這是(shi)“計為長(chang)(chang)遠”的(de)一(yi)項考慮,也滿足了黑龍江(jiang)百姓(xing)日益(yi)增長(chang)(chang)的(de)出行要求。哈(ha)爾(er)濱(bin)(bin)站(zhan)(zhan)對打造以哈(ha)爾(er)濱(bin)(bin)為中(zhong)心的(de)黑龍江(jiang)快速(su)客(ke)運樞(shu)紐(niu),加(jia)快黑龍江(jiang)融入全國高速(su)鐵路(lu)網,具有(you)十分重(zhong)要的(de)戰略意義。
截至2018年10月,哈(ha)爾濱站北廣場(chang)公交(jiao)首(shou)末站途(tu)經公交(jiao)線路共有8條。
哈爾濱公交夜2路 哈爾濱站北廣場公交首末站 22:00、24:00 哈爾(er)濱東站 22:00、24:00
哈爾濱公交6路 哈爾濱站北廣場(chang)公交首(shou)末站 05:00、22:00 哈爾濱東站 05:00、21:30
哈爾濱(bin)公交(jiao)29路 哈爾濱(bin)站(zhan)北廣場公交(jiao)首末站(zhan) 06:30、19:00 學子街 06:30、19:00
哈爾濱(bin)公交36路(lu) 沙坨子 05:30、20:00 哈爾濱(bin)站北廣場公交首末站 05:30、20:30
哈爾(er)濱公(gong)交(jiao)47路 哈爾(er)濱站(zhan)北廣場公(gong)交(jiao)首(shou)末(mo)站(zhan) 07:00、19:30 萬(wan)達文(wen)化旅游城公(gong)交(jiao)首(shou)末(mo)站(zhan) 06:00、20:00
哈爾(er)濱公交(jiao)85路 哈爾(er)濱站北廣(guang)場公交(jiao)首末站 06:00、20:30 岷山路(群力(li)第五大道口(kou)) 06:00、20:30
哈爾(er)濱公(gong)交(jiao)112路 哈鐵(tie)黨校 06:00、20:00 哈爾(er)濱站(zhan)北廣場公(gong)交(jiao)首末(mo)站(zhan) 06:00、20:30
哈(ha)爾濱(bin)公(gong)交388路 華(hua)南(nan)城公(gong)交停車場(chang) 05:30、18:30 哈(ha)爾濱(bin)站(zhan)北廣場(chang)公(gong)交首末站(zhan) 06:30、19:30
注(zhu):公交站時間等信息(xi)僅(jin)供參考,請以(yi)當日信息(xi)為(wei)準(zhun)。
哈爾濱(bin)南(nan)崗公(gong)路(lu)客運(yun)(yun)站(zhan)位于哈爾濱(bin)站(zhan)的(de)對面(mian),占地面(mian)積(ji)3600平(ping)方米(mi)。南(nan)崗公(gong)路(lu)客運(yun)(yun)站(zhan)主(zhu)要發(fa)車線路(lu)輻射黑龍江省內重要地區,如佳(jia)木(mu)斯、鶴崗、七臺(tai)河等客流最為集中的(de)線路(lu)。
清光緒(xu)二十五年(nian)(1899年(nian))10月,在東清鐵路(lu)(中東鐵路(lu)前身)上(shang)設秦家(jia)崗站,位于(yu)原哈爾(er)濱站行(xing)李(li)房,僅有臨時搭(da)起的一排矮房,只用于(yu)站長辦公室(shi)、電報室(shi)及行(xing)車人(ren)員休(xiu)息室(shi)。
清光緒二十(shi)七年(nian)(1901年(nian)),在現出口南側建(jian)起(qi)一幢磚石結構的二層小樓(lou),作(zuo)為候車室和車站辦公處(于1958年(nian)拆除)。
清光緒二十九(jiu)年(1903年)7月24日,中(zhong)東(dong)鐵路通車,秦(qin)家崗站正式改名為哈爾濱(bin)站。
20世紀(ji)初,哈(ha)爾濱站作為中東鐵路(lu)(lu)總樞(shu)紐,站內設南北兩個線(xian)群(qun):北線(xian)群(qun)(現站臺(tai)處線(xian)路(lu)(lu))有11條線(xian)路(lu)(lu),供東(哈(ha)至海參(can)崴)、西(哈(ha)至滿(man)洲里(li))、南(哈(ha)至旅順口)三部(bu)線(xian)的旅客列車到發用(yong);南線(xian)群(qun)有9條線(xian)路(lu)(lu),供貨物(wu)列車編組和(he)調車用(yong)。
清(qing)光緒三(san)十年(1904年),哈(ha)(ha)爾(er)濱(bin)站(zhan)第一代站(zhan)房竣工(gong)投入使用(yong),哈(ha)(ha)爾(er)濱(bin)站(zhan)是(shi)當時中東(dong)鐵(tie)路(lu)線(xian)上兩(liang)個一等站(zhan)之一。據《哈(ha)(ha)爾(er)濱(bin)站(zhan)志(zhi)》記載,哈(ha)(ha)爾(er)濱(bin)站(zhan)建站(zhan)之初,客(ke)流量并不大,每天開行客(ke)車(che)6對,混(hun)合列車(che)3對,日均乘降旅客(ke)185人(ren)。
清宣(xuan)統(tong)元年(1909年)10月(yue)26日,日本首相伊(yi)藤博文在哈(ha)爾濱(bin)站(zhan)一站(zhan)臺(tai),被朝鮮愛國人(ren)士安重根刺殺,震驚世界(jie)。
民國21年(1932年)2月5日(ri),日(ri)軍占領(ling)哈爾(er)濱。日(ri)偽(wei)時期的哈爾(er)濱站,全(quan)部業務都置于(yu)日(ri)本(ben)關東軍嚴密監督之下(xia)。日(ri)軍為加大掠奪(duo),對(dui)哈爾(er)濱站進行了(le)擴建(jian)。先后修建(jian)了(le)一站臺至(zhi)三站臺地下(xia)人行通(tong)道(dao)(現(xian)北側老地下(xia)通(tong)道(dao)),和通(tong)往雙合盛、東和油坊(fang)、福興恒等8條鐵專用(yong)線和2條鐵路支線。
民國(guo)26年(1937年)10月,日本關東軍將(jiang)哈爾濱站改稱哈爾濱驛(yi)。
民國34年(1945年)8月,蘇聯紅軍(jun)進(jin)攻東北,一(yi)(yi)群占領(ling)哈爾(er)濱(bin)站(zhan)的(de)蘇軍(jun)空降(jiang)兵戰士,手持鋒(feng)槍站(zhan)在哈爾(er)濱(bin)站(zhan)門前雨搭上,留下一(yi)(yi)張標(biao)志(zhi)著占領(ling)哈爾(er)濱(bin)的(de)著名照片。
民(min)國(guo)35年(1946年)6月,東北民(min)主聯軍任命朱子明為軍事代(dai)表,接管哈爾濱(bin)站。
1951年10月,哈爾(er)濱站(zhan)新建(jian)了軍(jun)人(ren)候(hou)車(che)室和(he)母嬰候(hou)車(che)室。
1955年,哈爾濱站(zhan)站(zhan)舍(she)第一(yi)(yi)次擴建,將原(yuan)有(you)行李房(fang)舊倉庫拆除,修建了一(yi)(yi)座736平(ping)方米的售(shou)票廳,并(bing)將原(yuan)小售(shou)票廳改(gai)為候車廳,改(gai)善(shan)了候車室條件。
1960年3月(yue),隨著(zhu)哈爾(er)濱(bin)站旅客運量不斷(duan)上(shang)升,老站舍拆除。同時,第二代站房由主樓、東(dong)翼、西翼三(san)部分(fen)的大型現(xian)代化(hua)站舍組成(cheng),規(gui)模和外(wai)形都近似北(bei)京站。但(dan)后期由于資(zi)金緊張,工程停工。
1972年,哈爾濱(bin)站(zhan)第二(er)代站(zhan)房進行第三(san)次擴建工程(cheng),候車室面積增加一(yi)倍(bei)。
1982年,哈爾濱(bin)站(zhan)(zhan)(zhan)第二代(dai)站(zhan)(zhan)(zhan)房(fang)(fang)擴建站(zhan)(zhan)(zhan)臺、站(zhan)(zhan)(zhan)舍和行(xing)李房(fang)(fang)。
1988年,哈爾(er)濱站第二(er)代站房開始進行(xing)第四(si)次修建改造,新建主樓,興建了與防(fang)洪(hong)紀念塔遙相(xiang)呼應(ying)的半圓弧環狀雨搭。
1989年10月(yue)1日,哈爾濱站第二代站房全部(bu)建(jian)成。
1999年(nian),為配合原哈大電氣化鐵路(lu)工(gong)程,哈爾濱(bin)站經歷了第五次(ci)改造(zao)——站場改造(zao)及新建高架候車室,使發送旅(lv)客能(neng)力提高一倍。
2014年10月19日,在哈爾(er)濱站前落成并開放(fang)安重根(gen)義士紀念館。
2015年(nian)8月17日,哈(ha)齊(qi)高速(su)鐵路正式通(tong)車,哈(ha)爾濱站(zhan)成為主要(yao)始發站(zhan)。
2015年12月(yue),哈爾濱站進行全面改造升(sheng)級(ji)。
2017年4月初,為解決列車(che)接(jie)發能力不足、候車(che)室滿負(fu)荷運轉(zhuan)等問題(ti),哈爾(er)濱站進(jin)行主站房拆除改造工程。
2017年8月31日,哈(ha)爾濱站北(bei)站房及北(bei)廣場投入使用(yong)。
2018年(nian)12月(yue)25日,哈爾濱站(zhan)南站(zhan)房投(tou)入使用,至此第(di)四代(dai)站(zhan)房已經完成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