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衍(yan)故居是杰(jie)出(chu)的(de)革命(ming)文(wen)(wen)藝家,我國(guo)進步電(dian)影(ying)的(de)先驅者夏衍(yan)的(de)出(chu)生地,其建(jian)筑風(feng)格(ge)以粉墻黛瓦(wa),清末民(min)初的(de)民(min)居特點為主(zhu),按(an)照夏衍(yan)自傳體(ti)小(xiao)說(shuo)《懶尋舊夢錄》所(suo)描述的(de)當時(shi)老宅格(ge)局(ju),設置了展廳(ting)(ting)、八詠堂、臥(wo)室、蠶房(fang)、私塾(shu)等,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建(jian)筑面積467平方米。展廳(ting)(ting)內(nei)依照早年(nian)奮斗、左(zuo)翼文(wen)(wen)藝、在新聞電(dian)影(ying)戲劇戰(zhan)線(xian)上、在文(wen)(wen)化電(dian)影(ying)事(shi)業的(de)領導崗位上、在社會(hui)主(zhu)義新時(shi)期、夏衍(yan)電(dian)影(ying)作品系列這(zhe)六個部分(fen)為主(zhu)線(xian),以電(dian)影(ying)膠(jiao)片(pian)為表現形式,展出(chu)大量圖(tu)片(pian)及實物,展現了一位文(wen)(wen)學巨匠、革命(ming)文(wen)(wen)藝家的(de)成長歷(li)程和光輝一生。
自2000年建(jian)成開(kai)放(fang)以(yi)來,夏衍(yan)舊居共接(jie)待參(can)觀的(de)(de)各界人(ren)士(shi)、青少年近(jin)百萬(wan)人(ren),是機(ji)關(guan)干(gan)部接(jie)受黨(dang)史教(jiao)育(yu)(yu)(yu)、廉政教(jiao)育(yu)(yu)(yu)、愛國主(zhu)義(yi)(yi)教(jiao)育(yu)(yu)(yu)的(de)(de)新場所(suo),是杭(hang)城(cheng)中小學校的(de)(de)延伸課(ke)堂。近(jin)年來,夏衍(yan)舊居先后(hou)被評為(wei)“浙(zhe)江(jiang)省黨(dang)史教(jiao)育(yu)(yu)(yu)基地(di)(di)”、“杭(hang)州市首批黨(dang)史教(jiao)育(yu)(yu)(yu)基地(di)(di)”、“杭(hang)州市愛國主(zhu)義(yi)(yi)教(jiao)育(yu)(yu)(yu)示范(fan)基地(di)(di)”、“杭(hang)州市青少年學生第二課(ke)堂工(gong)作先進基地(di)(di)”、“杭(hang)州紅色(se)博物館聯盟成員(yuan)單位(wei)”、“江(jiang)干(gan)區社會科學普及示范(fan)點(dian)”等榮譽稱(cheng)號(hao)。
夏衍故居位于新塘路嚴家弄口公交站附近,停靠公交線路(lu)(lu)(lu)有:19路(lu)(lu)(lu)、20路(lu)(lu)(lu)、47路(lu)(lu)(lu)、55(內環)、56(外(wai)環)、86路(lu)(lu)(lu)、100路(lu)(lu)(lu)、100(區間(jian))、105(內環)、106(外(wai)環)、108路(lu)(lu)(lu)、110路(lu)(lu)(lu)、304路(lu)(lu)(lu)、323路(lu)(lu)(lu)、842路(lu)(lu)(lu)、201(夜間(jian)線)、202(夜間(jian)線)、212(夜間(jian)線)、215(夜間(jian)線)
夏衍(1900.10.30-1995.2.6),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漢族,浙江省余杭縣(今浙江杭州)彭埠鎮嚴家弄人。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之一,中國著名文學、電影、戲劇作家,文藝評論家、文學藝術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祖籍河南開封,1900年10月30日生于浙江省余杭縣(今浙江杭州)彭埠鎮嚴家弄,1995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5歲。
夏衍1900年10月30日生于浙江省余杭(hang)縣(xian)(今(jin)浙江杭(hang)州)彭埠鎮(zhen)嚴家(jia)弄50號;
1915年入浙江(jiang)甲種工業學校;
1919年在家鄉參加五(wu)四運動,與同學一(yi)道發起并創辦(ban)了(le)當時浙(zhe)江(jiang)(jiang)第(di)一(yi)個進(jin)步刊(kan)物《雙十》(第(di)2期改為《浙(zhe)江(jiang)(jiang)新(xin)潮(chao)》);
1920年赴日本留學,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yi);
1924年,他經孫中山先生介紹加(jia)入中國(guo)國(guo)民黨(dang),擔(dan)任(ren)國(guo)民黨(dang)駐日總支(zhi)部常委兼組織部部長;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hou),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工人運動及翻譯工作,譯有高爾基的《母親(qin)》等外(wai)國名著;
1929年,與鄭伯奇等組織上海藝術社,首先提出“普羅列塔利亞戲劇”的口號,開展無產階級戲劇活動;
1930年加入“左(zuo)聯”,當(dang)選為(wei)“左(zuo)聯”執委(wei);
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員、電(dian)影組組長(chang),為中國進(jin)步電(dian)影的開拓者、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