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寂是自然死亡嗎
是的。
1、圓寂(ji)是指得道(dao)高(gao)僧的自然死去,在(zai)佛教(jiao),把高(gao)僧離世稱之為圓寂(ji),多數高(gao)僧在(zai)修德(de)圓滿后,會(hui)(hui)感知到自己(ji)的死期,他們大(da)多會(hui)(hui)提前交(jiao)待后事,然后打(da)坐(zuo)進入到入定(ding)狀態圓寂(ji)。
2、圓寂出自梵語,有涅槃、諸德圓滿、諸惡寂滅的意思,傳說圓寂后的僧人會去往凈土見到神佛。所以在佛教中,圓寂并不是讓人悲傷的(de)事。
圓寂為什么要坐缸
1、“坐缸(gang)”是一個(ge)集合名詞,即“坐化”與(yu)“缸(gang)葬”的合稱(cheng)。所謂“坐化”,是指(zhi)一個(ge)修行有所成(cheng)就之(zhi)人,能夠(gou)于臨終(zhong)之(zhi)時,端然坐直(zhi)而(er)至(zhi)命終(zhong),故又稱(cheng)“坐亡”或“坐逝”。
2、所謂“缸葬”又稱“甕棺葬”,是指將尸體放入一種陶制容器中予以安葬。作為一種殯葬的(de)方(fang)式(shi)(shi),“缸(gang)葬”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千(qian)(qian)到七千(qian)(qian)年前的(de)仰韶(shao)文化時期,那時的(de)人們就會將逝者的(de)遺體(ti)放入陶制容(rong)器中(zhong)予以安葬。而佛教(jiao)將“坐化”和“缸(gang)葬”二(er)者結(jie)合,形成了一種具有特殊(shu)含義(yi)的(de)儀式(shi)(shi),并影響到其(qi)他的(de)民間信俗。
3、佛教僧俗將“坐(zuo)化”與(yu)“缸(gang)葬”結合(he)起來,最早出現于明(ming)代(dai)。明(ming)代(dai)明(ming)河法師所著的《補續高僧傳(chuan)》卷十六中(zhong)有云:“季(ji)善(shan),祖鳳陽....寂后真身覆以缸(gang)龕,藏天真石洞中(zhong)。”此處記載的即是將尸體(ti)裝于缸(gang)中(zhong)進行(xing)安置,是典型(xing)的“缸(gang)葬"。
4、佛(fo)教對(dui)(dui)“肉(rou)身(shen)不壞”之(zhi)追求(qiu),最(zui)早源于釋(shi)迦牟尼(ni)佛(fo)。后(hou)世僧人選(xuan)擇“坐缸(gang)”,主要也(ye)就是為(wei)了成就所謂(wei)的(de)“肉(rou)身(shen)不壞”,我(wo)國歷朝歷代的(de)文(wen)獻也(ye)多有記載(zai)。高僧坐缸(gang)尸身(shen)不腐,后(hou)輩僧人和信(xin)眾(zhong)會為(wei)他(ta)鑄上(shang)金身(shen),當做肉(rou)身(shen)菩薩來供(gong)奉。而對(dui)(dui)于肉(rou)身(shen)之(zhi)安置,最(zui)初大都放于山中石洞或石室中,并無特(te)別處理和供(gong)奉。
佛教名詞有哪些
1、三皈依
皈是(shi)回頭的意思,依是(shi)依靠的意思。三皈依,就是(shi)皈依佛、法、僧三寶。
2、三學
就是(shi)指戒、定、慧(hui)三學,由(you)戒生(sheng)定,由(you)定生(sheng)慧(hui),無論任何(he)法門(men),都要以三學為基礎修行方法。
3、三毒
就是貪、嗔、癡這三種習(xi)氣。這三種習(xi)氣就像毒藥一樣,可以毒害人的身命和慧命,所(suo)以叫三毒。
4、五乘。
天、人(ren)、聲(sheng)聞、緣覺、菩薩合稱(cheng)(cheng)為五乘(cheng),如果不算天和人(ren),又(you)稱(cheng)(cheng)三乘(cheng)。如果單獨講聲(sheng)聞、緣覺又(you)稱(cheng)(cheng)二乘(cheng)。
5、二執。
我執和法(fa)執,“執”就(jiu)是執著錯誤的知見,錯誤的認為有(you)我的實(shi)體,則(ze)叫(jiao)我執。錯誤的認為諸法(fa)皆有(you)實(shi)體,則(ze)叫(jiao)法(fa)執。
聲明:以上方法源于程序系統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使用,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證明有效,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請勿封建迷信,破除陳規陋習,建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申請刪除>>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