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種臘肉的做法大全 臘肉飄香年味濃
本文章由
MAIGOO編輯 上傳提供
★★★
評論
發布
反饋
0
每到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開始準備年貨,而這時臘肉便粉墨登場了,臘肉吃起來味道醇香,肥不膩口,瘦不塞牙,而且還能久放不壞。臘肉不僅僅是餐桌上的佳肴,更是一種故鄉的記憶、過年的氣息。
臘肉是指肉經腌制后再經過烘烤(或日光下曝曬)的過程所成的加工品。
據《易經-噬嗑篇釋文》:“于陽而煬于火,曰臘肉。”證明臘肉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由于南方氣候潮濕,把生肉(豬肉、牛肉、魚肉、禽肉如雞肉,鴨肉等)制成臘肉可以延長保質時期,而且臘肉味美,深得老百姓的喜愛。又由于通常是在農歷的臘月進行腌制,所以稱作“臘肉”。
每逢冬臘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戶戶殺豬宰羊,除留夠過年用的鮮肉外,其余乘鮮用食鹽,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
7~15天后,用棕葉繩索串掛起來,滴干水,進行加工制作。選用柏樹枝、甘蔗皮、椿樹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后掛起來用煙火慢慢熏干而成。
或掛于燒柴火的灶頭頂上,或吊于燒柴火的烤火爐上空,利用煙火慢慢熏干。西部地區林茂草豐,幾乎家家都燒柴草做飯或取暖,是熏制臘肉的有利條件。
即使城里人,雖不殺豬宰羊,但每到冬臘月,也要在那市場上挑那上好的白條肉,或肥或瘦,買上一些,回家如法腌制,熏上幾塊臘肉,品品臘味。如自家不燒柴火,便托鄉下親友熏上幾塊。
臘肉在中國南北均有出產,南方以腌臘豬肉較多,北方以腌牛肉為主。臘肉種類紛呈,同一品種,又因產地,加工方法等的不同而各具特色。比較有名的有四川臘肉、湖南臘肉、廣東臘肉、云南臘肉以及貴州臘肉等。
以(yi)(yi)(yi)臘(la)腩條(tiao)(tiao)最聞名,是以(yi)(yi)(yi)豬的肋條(tiao)(tiao)肉為原料,將肉分(fen)成(cheng)一斤左右一塊,再以(yi)(yi)(yi)鹽(yan)、白糖(tang)和自(zi)家釀制的米(mi)酒(jiu)為主(zhu)要腌料進行腌制,經自(zi)然風干(gan)或者烘烤而成(cheng),沒有熏制環節。
成品(pin)具有選料(liao)嚴(yan)格、制作精(jing)細(xi)、色(se)澤金黃、條(tiao)形整齊、芬芳醇(chun)厚、甘(gan)香爽口等特點。
以湖南(nan)安(an)化臘肉(rou)和湘西臘肉(rou)最為出名。
安(an)化有習俗(su),過年(nian)殺豬,所得肉(rou)全部腌制掛于灶上,煙(yan)火熏染長達數月(yue),所以其體(ti)形大(da),顏色黑(hei),熏得干,肉(rou)質細,味道(dao)香(xiang);
湘西臘(la)肉(rou)多(duo)是懸(xuan)掛在火堂(tang)(農家用來燒柴(chai)火取(qu)暖(nuan)的(de)廳堂(tang))上方熏制三個月之久(jiu),熏好的(de)臘(la)肉(rou)有(you)很濃的(de)臘(la)香味,但煙熏味并不重。
四川的臘肉(rou)(rou)有兩種做法(fa),一(yi)(yi)種是用濕的松(song)柏樹枝(zhi)輕度燃(ran)燒所散發(fa)的煙來熏制一(yi)(yi)個(ge)月左右,這種肉(rou)(rou)叫熏肉(rou)(rou)或熏臘肉(rou)(rou);
另(ling)一種則是將腌制好的肉(rou)放在通風處自然風干(gan),這樣的叫做風干(gan)肉(rou)或咸肉(rou)。四(si)川(chuan)人家家戶戶做臘肉(rou),一次就(jiu)做很多,可以吃到來(lai)年(nian)。
由于是山地(di)(di)里放養(yang)的(de)土豬豬肉(rou)(rou)腌制而成(cheng),因此其肉(rou)(rou)質(zhi)較普通臘肉(rou)(rou)更為細嫩,而且(qie)有(you)獨特香味。采用當地(di)(di)獨特的(de)松枝(zhi)熏制而成(cheng)的(de)臘肉(rou)(rou),切開之后瘦(shou)肉(rou)(rou)會呈(cheng)現出(chu)令人(ren)垂涎(xian)三(san)尺的(de)玫瑰色(se),而油(you)脂部(bu)分則呈(cheng)現雪白的(de)顏(yan)色(se)。
貴州(zhou)的(de)臘肉是(shi)要上吊熏坑至少三個月的(de),由于長期在(zai)灶房里掛(gua)著,看起來難免黑不(bu)溜(liu)秋(qiu)的(de),好(hao)像(xiang)很臟。但是(shi)連皮(pi)帶(dai)瘦肉切成薄片,一蒸,端上桌來卻是(shi)油亮(liang)油亮(liang),香氣四溢,非常誘人。
肥肉(rou)晶瑩剔透、有膠質(zhi)的嚼頭,瘦肉(rou)綿糯綿糯的,都(dou)帶著松柏特有的清香,吃到(dao)嘴里是說不出(chu)的爽口,絲毫不會覺得(de)膩。
臘肉的(de)吃(chi)法有很多樣,可(ke)以煮熟后切片直接(jie)食用,也(ye)可(ke)以做回鍋臘肉,臘肉飯(fan),還可(ke)以搭配蒜苗,荷蘭豆,青椒,冬筍(sun)等(deng)蔬菜同炒。
蔬菜(cai)中的維生素C能降解臘肉中的部分致癌(ai)物質,減(jian)少有害物質對人體的傷害。當然如果喜歡吃火(huo)鍋,也(ye)可以來個臘肉涮(shuan)~
Tips:臘肉雖好吃,但畢竟是煙熏食品,營養價值不是那么高,所以過節時別只吃臘肉,每周吃那么一兩次就好了。
另外,用臘肉做菜時,可以先切好臘肉,用水煮加熱能讓一部分亞硝酸鹽溶解到水里,又方便烹飪,還可以去掉部分咸味。
若臘肉色澤鮮明,肌肉呈鮮紅或暗紅色,脂肪透明或呈乳白色,肉身干爽、結實、富有彈性,并且具有臘肉應有的腌臘風味,就是優質臘肉。
反之,若肉色灰暗無光、脂肪發黃、有霉斑、肉松軟、無彈性,帶有黏液,有酸敗味或其它異味,則是變質的或次品。
一般商家都不愿意剖開臘肉或香腸給消費者看,竹簽或鐵簽插入肉里,取出來聞有無怪味,越新鮮的產品口味越好,產品存放時間越長,氧化現象就越嚴重,所以在購買時也要查看生產日期。
買臘肉最怕買到不法商家用病死豬加工成的臘肉了,提供一個“絕招”:帶把小刀把臘肉切開一個小口,看里面的顏色,如果出現紅的、綠的,就要懷疑是死因不明的豬肉做的。
如果計劃在2個星期內食用完臘肉,而室內氣溫又低于20攝氏度,濕度低于60%,便可以不用放進冰箱,只要放在通風干爽、不被太陽直接照射的地方即可。
否則就必須把臘肉用保鮮袋包裹好,放在冰箱的保溫層,并將溫度調至4攝氏度左右,這樣大約可貯藏半年不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