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異常的表現癥狀
1、咬指甲
咬指甲(jia)是兒童(tong)時期很常(chang)見的不(bu)良行為,男女(nv)兒童(tong)均(jun)可(ke)發生。程度輕重(zhong)不(bu)一,重(zhong)者可(ke)引起(qi)局(ju)部出血(xue),甚至(zhi)甲(jia)溝炎。愛咬指甲(jia)的孩子常(chang)伴有(you)睡眠不(bu)安和抽動。
2、吮吸手指
吮吸手(shou)指在(zai)嬰兒期(qi)是一(yi)種常見的現象,到2-3歲(sui)以后,這種現象會明顯(xian)減(jian)少(shao)。隨著年齡增長,會逐(zhu)漸消(xiao)失。如不消(xiao)失,則是一種不良的行為偏差。
3、屏氣發作
是指嬰幼兒在受到刺激哭鬧時,在過度換氣之后出現屏氣,呼吸暫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嚴重者可出現短暫的意識障礙。短則半分鐘到1分鐘,長則(ze)2分鐘到3分(fen)鐘。多見于(yu)2歲以內的孩子。
4、口吃
是(shi)指說話時言語(yu)中斷(duan)、重復、不流暢(chang)的狀態(tai),是(shi)兒(er)童期(qi)常見的語(yu)言障(zhang)礙。約有半數口吃(chi)的兒(er)童在5歲前(qian)發(fa)病(bing)。
5、言語發育延遲
是指(zhi)兒童口頭語言出現較(jiao)同(tong)齡(ling)正常兒童遲緩,發展也比正常兒童緩慢(man)。一(yi)般認為18個(ge)月不會(hui)講(jiang)單詞,30個月不(bu)會講短句者均(jun)屬于言語發育延遲。
6、選擇性緘默癥
是指已獲得語言(yan)能力的孩(hai)子,因(yin)為精神因(yin)素的影響(xiang),在(zai)某些特定場合保持沉默不語。如在(zai)學校(xiao)里(li)不講話(hua)(hua),但(dan)在(zai)家里(li)講話(hua)(hua)。這種心理問題多(duo)在(zai)3-5歲時起病。
7、遺尿癥
指5歲以上的(de)孩子還(huan)不能自已控制排尿(niao),夜間經常(chang)尿(niao)濕(shi)床鋪,白天有時也(ye)尿(niao)濕(shi)褲子。多見于(yu)5-10歲的兒(er)童(tong),男孩多(duo)于女孩。
8、抽動癥
指局限(xian)于(yu)身體(ti)某一部位的一組肌肉(rou)或(huo)兩組肌肉(rou)出(chu)現抽動。表現為(wei)眨眼、擠(ji)眉、皺(zhou)額、咂嘴、伸脖、搖頭、咬(yao)唇和模仿怪(guai)相等,多見于(yu)5歲以上(shang)的兒童,男孩(hai)多于女孩(hai)。
9、入睡困難
是指兒童(tong)在臨睡(shui)(shui)時(shi)不愿上(shang)床(chuang)睡(shui)(shui)覺,即使是躺在床(chuang)上(shang),也不容易入睡(shui)(shui),在床(chuang)上(shang)不停地(di)翻動,或反復(fu)地(di)要求父母給(gei)他講(jiang)故事,直到很(hen)晚才能勉強入睡(shui)(shui)。
10、夜驚
指(zhi)在睡眠中突然驚醒,瞪眼坐起(qi),驚惶失措,表情痛苦(ku),常伴有哭(ku)喊(han)、氣急、出(chu)汗等(deng)癥狀,多半發生在入(ru)睡后2小時內,醒后不(bu)能回憶。以5-7歲的兒(er)童最為常(chang)見。
11、睡行癥
指睡眠(mian)中突(tu)然睜眼(yan),坐起凝視,下(xia)床走(zou)動。多半發生(sheng)在睡后2小(xiao)時內,醒(xing)后不能回憶。見于任何年(nian)齡的(de)兒(er)童(tong),多見于5-12歲(sui)兒童。
12、夢魘
指從噩夢中驚醒(xing),能生動地回憶夢里的內(nei)容,使孩子處于極度緊張焦(jiao)慮狀態的一種睡眠障礙(ai)。多發生在(zai)后半(ban)夜,多見于學齡前兒(er)童。
13、偏食
是指兒(er)童不喜歡(huan)或不吃某一(yi)(yi)種食(shi)物(wu)或某一(yi)(yi)些食(shi)物(wu),是一(yi)(yi)種不良(liang)的進食(shi)行為。偏(pian)食(shi)在兒(er)童中很常見,在城市兒(er)童中約占25%左右,在農村兒童中約占(zhan)10%左右。
14、拔毛癖
是指(zhi)兒童時期出(chu)現(xian)的經常無(wu)緣(yuan)無(wu)故地拔自己(ji)的頭發(fa)、眉毛、體毛的不良(liang)行為。多見于4-5歲以上的兒童。
15、攻擊行為
是(shi)指因為(wei)欲望得不到(dao)滿足,采(cai)取有(you)害他人、毀壞物品(pin)的(de)(de)行(xing)為(wei)。兒(er)童(tong)攻擊行(xing)為(wei)常表(biao)現為(wei)打人、罵人、推(tui)人、踢人、搶別人的(de)(de)東西(或玩(wan)具)等。兒(er)童(tong)的(de)(de)攻擊行(xing)為(wei)一般在(zai)3-6歲(sui)出現第一(yi)個(ge)高峰,10-11歲出(chu)現第二(er)個(ge)高峰。總體來(lai)說(shuo),攻擊方式可分暴(bao)力攻擊和語(yu)言攻擊兩(liang)大類,男孩以暴(bao)力攻擊居多,女(nv)孩以語(yu)言攻擊居多。
16、退縮行為
是指膽小、害(hai)羞、孤獨、不(bu)敢到陌(mo)生環境中(zhong)去,不(bu)愿(yuan)意與(yu)小朋友們玩的不(bu)良行為。這種(zhong)兒童對新事物不(bu)感興趣(qu),缺乏好奇心。
17、依賴行為
是指兒童對父母過分依賴,并與年齡不相符的一種不良行為。這種兒童如果父母不在,便容易發生焦慮或抑郁。
18、分離性焦慮
是指6歲以下的兒(er)童,在與(yu)家人,尤其是母親(qin)分(fen)離時(shi),出現的極度焦慮反應(ying)。男(nan)女兒(er)童均可得病,與(yu)患兒(er)的個性弱點(dian)和(he)對母親(qin)的過分(fen)依戀有關(guan)。
19、神經性尿頻
指每天的排尿次數(shu)明顯增加,但(dan)尿量不增加、尿常規正(zheng)常的一種心理疾病。排尿次數(shu)可(ke)以從正(zheng)常的6-8次(ci)增加到20-30次,甚至每小時十(shi)多次,每次排尿很少,有時僅幾滴。以4-5歲的(de)兒童為多見。
20、神經性嘔吐
指一種反復的(de)餐后嘔吐,但不影響食欲、體重的(de)心(xin)理(li)疾病。常(chang)(chang)常(chang)(chang)具(ju)有(you)癔癥性格(ge),自我中心(xin)、暗示(shi)性強(qiang),往往在明顯的(de)心(xin)理(li)因素作用(yong)下(xia)發病,以女孩(hai)為多見。
21、性識別障礙
是指兒童對自(zi)(zi)身(shen)性別的(de)認識與自(zi)(zi)己(ji)真(zhen)實的(de)解剖(pou)性別相反,如男(nan)性行為(wei)特征(zheng)像女性,或(huo)持續否認自(zi)(zi)己(ji)具有(you)男(nan)性特征(zheng)。多見于3歲以上的兒(er)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