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和末伏的區別
1、時間不同
①末伏(fu)通常指從(cong)立秋后第(di)一(yi)(yi)(yi)個(ge)庚(geng)日(ri)起到(dao)第(di)二個(ge)庚(geng)日(ri)前一(yi)(yi)(yi)天(tian)(共十天(tian))的一(yi)(yi)(yi)段時間。
②處暑大多(duo)數時候是在每年公(gong)歷(li)8月(yue)22或(huo)(huo)23或(huo)(huo)24日這幾天(tian)發(fa)生。
2、節氣特征不(bu)同
①末伏早晚較涼(liang)快(kuai),白天陽光依(yi)然劇烈。
②處暑過后仍有持續高溫,雖沒有夏天酷暑(shu),但(dan)仍(reng)會(hui)悶熱(re),并(bing)且干燥,此期(qi)間仍(reng)然(ran)會(hui)出現(xian)短期(qi)回熱(re)天氣(qi),而但(dan)并(bing)未真正(zheng)進入涼爽(shuang)天氣(qi),真正(zheng)涼爽(shuang)一(yi)般(ban)要到白(bai)露(lu)之后。
3、性質不同
①末伏是指三伏天中的(de)最后一伏,俗稱(cheng)秋老虎。
②處暑是二(er)十(shi)四節氣之第十(shi)四個節氣。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kai)的意(yi)思,這時(shi)三(san)伏已過或近尾聲,初秋炎熱將(jiang)結束。
處暑是伏天嗎
不是。
1、處(chu)暑(shu)不是三伏天。處(chu)暑(shu)是二(er)十四(si)節(jie)氣中的第十四(si)個節(jie)氣,在每(mei)年的8月(yue)23-24日(ri)太陽到達黃(huang)經150度。《歷書》曰:“斗指戊(wu),為處(chu)暑(shu)。暑(shu)將退,伏而潛處(chu),故名也。”處(chu)暑(shu)是反映氣溫變化(hua)的一個節(jie)氣。“處(chu)”含有(you)躲藏、終(zhong)止意思。處(chu)暑(shu)意思是炎(yan)熱的暑(shu)天就要(yao)結束了,因為這時三伏已過,或近尾聲。
2、三伏(fu)是初伏(fu)、中(zhong)(zhong)伏(fu)和末伏(fu)的統稱,每年(nian)出(chu)現在(zai)陽歷7月中(zhong)(zhong)旬(xun)到8月中(zhong)(zhong)旬(xun)。按我國(guo)農歷氣候規(gui)(gui)律,前(qian)人(ren)早有(you)規(gui)(gui)定(ding):“夏至后第(di)三個庚(geng)日開(kai)始(shi)為頭伏(fu)(初伏(fu)),第(di)四個庚(geng)日為中(zhong)(zhong)伏(fu)(二伏(fu)),立秋后第(di)一個庚(geng)日為末伏(fu)(三伏(fu)),每伏(fu)十天共(gong)三十天。”有(you)的年(nian)份“中(zhong)(zhong)伏(fu)”為二十天,則共(gong)有(you)四十天。
關于處暑的諺語有哪些
1、處暑天還暑,好似秋(qiu)老虎。
2、處暑天(tian)不暑,炎熱在中午。
3、處暑處暑,熱(re)死老鼠。
4、熱熟谷,粒(li)實鼓。
5、處暑雨,粒粒皆是米。
6、處暑早的雨(yu),谷(gu)倉(cang)里(li)的米。
7、處暑若(ruo)還天不雨(yu),縱然結子難(nan)保米。
8、處暑三日稻有孕,寒露到來稻入囤。
9、處暑谷漸(jian)黃(huang),大風(feng)要提防。
10、處(chu)暑(shu)滿地黃,家家修廩倉。
11、處暑高粱遍地紅。
12、處(chu)暑(shu)高粱(liang)遍拿鐮。
13、處暑(shu)高粱白露谷。
14、處暑(shu)三日割黃谷。
15、處暑十日(ri)忙割谷(g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