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斜梯(ti)】鋼斜梯(ti)建造標準 鋼斜梯(ti)結構要(yao)求(qiu)
鋼斜梯
鋼斜梯屬于樓梯(ti)的一種,主要用于建筑外圍(wei)的樓梯(ti)建設,也(ye)可用于室內。因為其相比傳統的樓梯(ti)比較美觀,因此(ci)比較受歡迎(ying)。
鋼斜梯標準
1、范圍
本部分規定了固定式鋼直(zhi)梯的(de)(de)設計(ji)、制造(zao)和(he)安裝方面的(de)(de)基本安全(quan)要求(qiu)。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kuan)通(tong)過 GB4053 的本(ben)(ben)(ben)部(bu)分(fen)的引用而成為本(ben)(ben)(ben)部(bu)分(fen)的條款。凡是(shi)(shi)注(zhu)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dan)(不(bu)包(bao)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ban)均不(bu)適用于(yu)本(ben)(ben)(ben)部(bu)分(fen),然而,鼓勵根據本(ben)(ben)(ben)部(bu)分(fen)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shi)(shi)否可(ke)使用這些(xie)文件的新版(ban)本(ben)(ben)(ben)。凡是(shi)(shi)不(bu)注(zhu)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ban)本(ben)(ben)(ben)適用本(ben)(ben)(ben)部(bu)分(fen)。
GB4053.3 固定式鋼梯及(ji)平臺(tai)安全要(yao)求 第3部分(fen):工業(ye)防護(hu)拉桿及鋼(gang)平臺
GB50057 建筑(zhu)物防雷設(she)計(ji)規(gui)范(fan)
GB50205 鋼結構工(gong)(gong)程施工(gong)(gong)質量驗收(shou)規范
3、術語和定義
下(xia)列術語(yu)和定義適用于本(ben)部(bu)分。
3.1固定(ding)式鋼直梯 fixed steel ladder
永久性安裝(zhuang)在(zai)建筑(zhu)物(wu)或設(she)備上(shang),與(yu)水平面呈(cheng) 75°~90°傾角主要構件為鋼材(cai)制(zhi)造的直梯。
3.2梯梁(liang)(梯框) stile (rail )
用來安裝踏棍或(huo)其他橫向承(cheng)載(zai)件的梯子側邊構件。
3.3踏棍 rung
使用(yong)者上下梯子時腳踩踏的梯子構件(jian)。
3.4 護籠(安全(quan)防(fang)護籠) cage (cage guard )
安(an)裝在梯(ti)(ti)梁或固定結構(gou)上,封閉梯(ti)(ti)子周圍(wei)攀登(deng)空間防止人員墜(zhui)落的框(kuang)架結構(gou)。
3.5支撐(cheng) support
用來將鋼直梯固定在建筑物或設備上的構(gou)件。
3.6(直(zhi)梯)扶手 handrail
鋼直梯頂端供(gong)攀登者(zhe)手握的構件。
3.7 內側凈寬(kuan)度 inside clear width
兩梯梁(liang)內側平(ping)行于踏棍(gun)測(ce)量的距離(li),簡稱梯寬(kuan)。
3.8 梯(ti)段高度 height of the ladder
梯(ti)子上端(duan)基準面至 基準面的垂(chui)直距離,簡稱梯(ti)高(gao)。
4 、一般要求
4.1材料(liao)
4.1.1 鋼直梯采用鋼材(cai)的力學性能不低(di)于 Q235-B,并具有碳含量(liang)合格保(bao)證。
4.1.2 支撐宜采(cai)用(yong)角鋼、鋼板或鋼板焊接成 T 型鋼制作,埋沒或(huo)焊接時必須牢固(gu)可靠(kao)。
4.2 鋼直梯傾角
鋼直梯應與固定的結(jie)構表面(mian)平(ping)行并(bing)盡可能垂直水平(ping)面(mian)設置。當條件(jian)限制不能垂直水平(ping)面(mian)時,兩梯梁中心線所在(zai)平(ping)面(mian)與水平(ping)面(mian)傾角應在(zai) 75°~90°范圍內(nei)。
4.3 設計載荷
4.3.1 梯梁(liang)設計(ji)載(zai)荷按組裝固定后其上端承(cheng)受 2kN 垂直集(ji)中活載荷計算(suan)(高度按(an)支撐間(jian)距(ju)(ju)選取,無中間(jian)支撐時按(an)兩(liang)端固(gu)定點(dian)距(ju)(ju)離(li)選取)。在任何(he)方向上(shang)的撓曲(qu)變形應(ying)不大于2mm。
4.3.2踏(ta)棍設計(ji)載(zai)荷按(an)在其中點承受(shou)1kN崔志(zhi)集中活(huo)載荷計算(suan)。允許撓度不大于踏棍(gun)長度的1/250。
4.3.3每(mei)對梯子(zi)支撐載荷按在其(qi)中點承受3kN的垂直載荷(he)及0.5kN的(de)拉出(chu)載荷。
4.4制造安裝
4.4.1 鋼直梯(ti)應采(cai)用焊接(jie)連接(jie),焊接(jie)要求應符合 GB50205 的規定。采用(yong)其他(ta)方式(shi)連接(jie)時,連接(jie)強度(du)應不低于焊接(jie)。安裝后(hou)的梯子不應有歪斜(xie)、扭曲、變形及其他(ta)缺陷。
4.4.2執(zhi)照安裝工藝應確保梯子(zi)及其(qi)所有(you)部件的表面光滑、無銳邊、尖角(jiao)、毛刺或其(qi)他可能對(dui)梯子(zi)使用者造成(cheng)傷害或妨礙(ai)其(qi)通過的外(wai)部缺(que)陷。
4.4.3安裝在固(gu)定結構上的鋼直梯,應下部固(gu)定,其上部的支撐(cheng)于固(gu)定結構牢固(gu)連(lian)接,在梯梁上開設長圓孔,采用螺栓連(lian)接。
4.4.4固(gu)(gu)定(ding)在設(she)備(bei)上(shang)的鋼直梯當溫差較(jiao)大時,相鄰支(zhi)(zhi)撐(cheng)中應一對(dui)支(zhi)(zhi)撐(cheng)完(wan)全固(gu)(gu)定(ding),另(ling)一對(dui)支(zhi)(zhi)撐(cheng)在梯梁上(shang)開設(she)長圓孔,采(cai)用螺栓連接。
4.5防銹及防腐蝕
4.5.1固定式(shi)鋼直梯的設計應使其積留濕氣(qi)最小,以減少梯子的銹蝕(shi)和腐蝕(shi)。
4.5.2根據鋼直梯使用場合及環境條(tiao)件(jian),應對(dui)梯子進行合適的防(fang)銹及防(fang)腐(fu)涂裝(zhuang)。
4.5.3在自然(ran)環境(jing)中使(shi)用(yong)的梯(ti)子,應(ying)對(dui)其至少涂一層(ceng)底漆或(huo)一層(ceng)(或(huo)多(duo)層(ceng))漆面;或(huo)進行熱浸(jin)鍍(du)鋅(xin),或(huo)采用(yong)等效的金屬保(bao)護方法(fa)。
4.5.4在持續(xu)潮(chao)濕條件下使用的(de)梯(ti)子,建議進行熱浸鍍鋅,或采(cai)用特(te)殊涂層或采(cai)用耐腐蝕材料(liao)。
4.6接地(di)
在室(shi)外安(an)裝的鋼直梯和連接(jie)部分的雷電保(bao)護,連接(jie)和接(jie)地附件應符合GB50057的要求。
5 、結構要求
5.1 支(zhi)撐間(jian)距
5.1.1無(wu)基(ji)礎的(de)鋼直梯,至少(shao)焊接兩隊(dui)支(zhi)撐,將梯梁固(gu)定在(zai)結構、建(jian)筑物或(huo)設備上。相鄰兩對支(zhi)撐的(de)豎向間距,應根據梯梁截面尺寸、梯子內側凈寬度(du)及其在(zai)鋼結構或(huo)混(hun)凝土(tu)結構的(de)拉拔載荷特性(xing)確定。
5.1.2當(dang)梯(ti)梁采用(yong)60mm×10mm的(de)扁(bian)鋼(gang),梯(ti)子內側凈寬度為(wei)400mm時,相鄰兩對支撐(cheng)的(de)豎向間(jian)距不應大于3000mm。
5.2 梯子周圍空(kong)間
5.2.1對未(wei)設(she)防護籠的梯子,有踏棍中心線到(dao)攀(pan)登面(mian)最近的連續(xu)性(xing)表(biao)面(mian)的垂直距(ju)離不應(ying)小于 760mm。對于非(fei)連續性障礙物,垂(chui)直距離(li)不應小于600mm。
5.2.2由踏(ta)棍(gun)中心線到梯子后側建筑物、結構或設備的連續性(xing)表(biao)面垂直(zhi)距離不應小于180mn。對非連續性障礙物,垂直(zhi)距離不應小于150mm。
5.2.3對未(wei)設防護(hu)籠的梯子(zi),梯子(zi)中心線到側面(mian)最近(jin)的永久性物體(ti)的距(ju)離均應小于380mm。
5.2.4對前(qian)向的(de)進出式梯(ti)子,頂(ding)端踏(ta)棍上表面與到達平臺或屋(wu)面平齊,由踏(ta)棍中心線到前(qian)面最近的(de)結(jie)構、建(jian)筑(zhu)物或設備邊緣(yuan)的(de)距離應(ying)為180mm~300mm , 必 要 時 應(ying) 提 供 引(yin) 導 平(ping) 臺 使 通 過(guo) 距(ju) 離 減 少 至180mm~300mm。
5.2.5側向(xiang)進(jin)出式梯子中心線(xian)至平臺或屋面距(ju)離(li)應為(wei)380mm~500mm。梯(ti)梁外側與平臺或(huo)屋面之間(jian)距離(li)應為(wei)180mm~300mm。
5.3 梯段高度及保(bao)護(hu)要(yao)求(qiu)
5.3.1單段梯高(gao)宜不大于10n,攀登高度(du)大于10m時(shi)宜(yi)采用多段梯,梯段水平交錯布置,并設(she)提間平臺(tai)(tai),平臺(tai)(tai)垂(chui)直間距離宜(yi)為 6m。單段梯及多段梯的梯高(gao)均應不大于15m。
5.3.2 梯段高度大于 3m 是(shi)宜(yi)設(she)置安全護(hu)籠(long)。單梯段高度不大于(yu) 7m,應設置安全護籠。當攀登高度小于 7m,但梯(ti)子頂(ding)部在地(di)面、地(di)板(ban)或屋(wu)頂(ding)之上高度大于(yu)7m時,也應設安全護籠。
5.3.3當(dang)護籠用于多段梯(ti)(ti)時,每個(ge)梯(ti)(ti)段應與相鄰的梯(ti)(ti)段水平(ping)交(jiao)錯(cuo)并由足(zu)夠的間距(ju)(見圖2),設有適(shi)當空間的安(an)全進、出(chu)引導平臺,以保護使用(yong)者的安(an)全。
5.4 內側凈寬(kuan)度
5.4.1梯梁間踏棍供踩踏表(biao)面的內側凈寬度(du)應為400mm~600mm,在同一攀登高(gao)度上該寬度應相同。由于工作面所(suo)限,攀登高(gao)度在 5m 以(yi)下時,梯子內側凈寬度可小于400mm,但不(bu)應(ying)小于(yu)300mm。
5.5 踏棍
5.5.1梯子的整個攀登高度(du)上(shang)所(suo)有的踏(ta)棍垂直距(ju)離(li)應(ying)相(xiang)等(deng),相(xiang)鄰踏(ta)棍垂直距(ju)離(li)應(ying)為225mm~300mm,梯子下端的第一級踏棍距(ju)基(ji)準(zhun)面(mian)距(ju)離應不大于450mm。
5.5.2圓形踏(ta)棍直徑(jing)應不小于20mm,若采用(yong)其他截(jie)面形狀(zhuang)的踏棍,其水平方向深度不應小于20 mm。
5.5.3 在正常環境下使用的梯(ti)子,踏棍應(ying)采用直徑不小(xiao)于 20 mm 的圓鋼(gang),或(huo)等效力學性能的正方(fang)(fang)形、長方(fang)(fang)形或(huo)其(qi)他形狀的實心或(huo)空心型材。
5.5.4在非(fei)正常(chang)環境(如潮(chao)濕或腐(fu)蝕)下使用(yong)(yong)的梯子,踏棍應采用(yong)(yong)直徑(jing)不小于25 mm的圓鋼,或(huo)等效(xiao)力學性(xing)能的正方形(xing)、長方形(xing)或(huo)其(qi)他(ta)形(xing)狀(zhuang)的實(shi)心(xin)或(huo)空心(xin)型材。
5.5.5踏(ta)棍應相互平行且(qie)水平設(she)置。
5.5.6在因環境(jing)條(tiao)件有可預見的(de)打滑風險時,應對踏(ta)棍采區附加(jia)的(de)防滑措(cuo)施。
5.6 梯梁
5.6.1 梯梁(liang)的表面形狀(zhuang)應(ying)(ying)使(shi)其整(zheng)改攀(pan)登(deng)高(gao)度(du)上能為(wei)使(shi)用(yong)者提供一致的平(ping)滑(hua)手(shou)握表面,不應(ying)(ying)采用(yong)不便于手(shou)握緊的不規則形狀(zhuang)截面(如大角(jiao)鋼、工(gong)字鋼梁(liang)等)的梯梁(liang)。在同(tong)(tong)一攀(pan)登(deng)高(gao)度(du)上梯梁(liang)應(ying)(ying)保(bao)持(chi)相同(tong)(tong)形狀(zhuang)。
5.6.2在(zai)正常環(huan)境下(xia)使(shi)用的梯子,梯梁應采用下(xia)雨60 mm×10 mm的扁鋼,或具有(you)等(deng)效強度的其他實(shi)心(xin)或空心(xin)型(xing)材。
5.6.3在(zai)非正常環境(如潮濕(shi)或腐蝕)下使用的梯(ti)子,梯(ti)梁應(ying)采用不小于60 mm×12 mm的(de)扁鋼,或(huo)具(ju)有等(deng)效強度的(de)其(qi)他實心(xin)或(huo)空心(xin)型材(cai)。
5.6.4在整個梯(ti)子的同一攀登長(chang)度上梯(ti)梁截面(mian)尺寸應保持(chi)一致。容許(xu)長(chang)細比不宜大(da)于200。
5.6.5梯梁所(suo)有(you)接(jie)頭應設(she)計成(cheng)保(bao)證(zheng)梯梁整個結構的連續性。除非所(suo)用材料型號有(you)要求,不應在中間支撐處出現接(jie)頭。
5.6.6 如果要對梯梁因溫度保護引起膨脹產生彎曲或(huo)應力增大采(cai)取(qu)針對性技術措(cuo)施(shi),則應在接頭處(chu)采(cai)取(qu)上述(shu)措(cuo)施(shi)。
5.6.7前向或(huo)側向進出式梯子的(de)梯梁應延長至梯子頂部進、出平面或(huo)平臺頂面之上高度不小于(yu)GB4053.3中(zhong)規定的欄桿(gan)高度。
5.6.8前(qian)向進出(chu)式梯子的頂部踏(ta)棍不(bu)應省略。梯梁(liang)延(yan)長段宜為喇叭型擴大,以使梯梁(liang)頂部內側水平間距不(bu)小于600 mm,不(bu)大于760 mm。
5.6.9對(dui)側向進出式梯(ti)子,梯(ti)梁和踏(ta)棍在延長段應為連續的。
5.7 護籠
5.7.1護籠宜采(cai)用圓形結構(gou),應包括(kuo)一張水(shui)平籠箍和至少5根立(li)桿。其等(deng)效(xiao)機(ji)構也可采用。
5.7.2水平(ping)籠(long)箍采(cai)用(yong)不小于50 mm×6 mm的扁鋼(gang),立桿采用不小(xiao)于40mm×5 mm的扁鋼。水平籠箍應固定到梯梁上,立(li)桿(gan)應在水平籠箍內側并間距相等,與其牢固連接。
5.7.3護籠應能支撐梯子(zi)預定的活載荷或恒載荷。
5.7.4護籠內側深度有踏棍中心線(xian)起應不小于650 mm,不大于800 mm,圓形(xing)護籠的直(zhi)徑應為650 mm~800 mm,其(qi)他形式的(de)護(hu)籠內側寬度不應小于650 mm,不大于800 mm。護籠內(nei)側應(ying)無任(ren)何突出(chu)物。
5.7.5 水平籠箍垂直間(jian)距不(bu)應(ying)大于 1500 mm。立桿間距不應大于 300mm,均勻分布。護籠各構件(jian)形成的最大(da)(da)空隙應不大(da)(da)于0.4m 2 。
5.7.6護籠底(di)部距梯段下端(duan)基準面不應小于2100 mm,不大于(yu)3000 mm。護籠(long)(long)的(de)底部(bu)宜呈喇(la)叭型(xing),此時其底部(bu)水平籠(long)(long)箍和上一級籠(long)(long)箍間在圓周上的(de)距離不(bu)小于100mm。
5.7.7 護(hu)籠頂部(bu)在(zai)平(ping)臺或梯子頂部(bu)進、出平(ping)面之上的高度不應小于GB4053.3中規定的(de)欄桿高度,并由進(jin)、出平臺的(de)措施(shi)或進(jin)出口。
5.7.8未能固(gu)定(ding)到梯梁上(shang)的(de)平臺以上(shang)或進、出口以上(shang)的(de)護(hu)(hu)籠部件應(ying)固(gu)定(ding)到護(hu)(hu)欄上(shang)或直接(jie)固(gu)定(ding)到結(jie)構、建(jian)筑物(wu)或設(she)備上(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