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邊輕風 迎(ying)來秋雨微涼
----------------------
處暑,“出暑”也
時間在每年的8月22~24日
標志著從氣候上正式進入秋天
處暑時節人們祭祖迎秋
有著“作七月半”和“中元節”等節日
是出門郊游賞景的好時節
處暑正值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
在日常的飲食養生上
宜“滋陰潤燥,祛暑化濕(shi)”
鴨(ya)子(zi)(zi)是(shi)最(zui)適合處(chu)暑(shu)(shu)之際的潤燥食(shi)物,因此處(chu)暑(shu)(shu)吃鴨(ya)子(zi)(zi)是(shi)自古(gu)以來的習俗。鴨(ya)肉味(wei)甘、冷,可補內虛,消毒熱(re)。燒(shao)熟燒(shao)爛的鴨(ya)子(zi)(zi),營養(yang)容易(yi)吸收(shou),燉湯、紅(hong)燒(shao)都是(shi)不錯(cuo)的做(zuo)法(fa)。在北京,處(chu)暑(shu)(shu)當天(tian)北京人都會到店里買只處(chu)暑(shu)(shu)百合鴨(ya)。
鴨子菜譜
—————
秋季(ji)食療養生不(bu)可隨意。遵循清補(bu)、單補(bu)的方(fang)法(fa),宜緩、宜少(shao)、宜素,切記不(bu)可大吃大補(bu)。處暑之際肝心少(shao)氣(qi),肺臟獨旺,飲食上(shang)做(zuo)到增咸減辛,保養脾胃(wei)。另外(wai),平(ping)時也要多吃新鮮果蔬、清潤(run)食品(pin)以(yi)預(yu)防秋燥。適當的時候做(zuo)些藥(yao)膳,來對身(shen)體進行調理。
秋季早晚溫(wen)度較(jiao)低,一碗熱粥可以輕松地補充(chong)水(shui)和流食的攝入(ru)
干燥的秋季單多(duo)喝水(shui)是不夠的,可以選用蜂(feng)蜜、南瓜、山藥做為(wei)食材料理(li)
在起居上做到多睡1小時,無論在中(zhong)午(wu)或是夜晚。
這樣,在(zai)應對因(yin)夏季帶來的(de)“秋(qiu)乏”時,也能很(hen)好(hao)的(de)適應。
處暑之際(ji),早晚應適當添衣。但要遵循“春捂秋凍(dong)”原則,不(bu)能添加過多,受凍(dong)不(bu)受寒。
適(shi)當的凍一凍可以促進血(xue)液循環,有助于身體提(ti)高御(yu)寒(han)能(neng)力。
入秋后,人(ren)體進入陽消陰長(chang),要時(shi)刻注(zhu)意精神的調養。
在遇(yu)見傷(shang)心(xin)(xin)事時,主動予(yu)以排解,讓內心(xin)(xin)寧靜,心(xin)(xin)情舒暢。
“處暑”雖(sui)有“暑”,但天氣已經普遍降溫,涼爽的秋(qiu)季已經從氣候層面正式走來。必不(bu)可(ke)少地,要做好充(chong)分的預防“秋(qiu)燥”和防寒的工作,同時也不(bu)要忘記補充(chong)回(hui)暑熱天氣所丟失(shi)的營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