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

網站分類
登錄 |    
青島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
0 票數:0 #博物館#
青島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迎賓館)是歷史遺址博物館,位于青島市市南區龍山路26號,始建于1905年,落成于1907年,建筑面積4083平方米。1996年國務院公布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于1999年開始對外開放,是3A級旅游景區,先后接待過眾多海內外知名人士。2020年8月1日至12月31日,青島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迎賓館)面向國內外游客免門票開放。
  • 官網:
  • 地址: 山東省市(shi)南區龍山路26號
  • 門票: 免費(fei)(2020年8月(yue)1日-12月(yue)31日)
  • 開放時間: 08:30~17:30
  • 博物館等級: 國家二級(文(wen)物)
附近有 137 個景點: 青島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迎賓館)(0km)    老舍公園(1km)    陸侃如馮沅君故居(1km)    觀海山公園(1km)    小魚山公園(1km)    觀象山公園(1km)    青島觀象臺(1km)    南園孔子紀念館(1km)    王統照故居(1km)    童第周故居(1km)    洪深故居(1km)    梁實秋故居(1km)    嘉禾路基督教堂(1km)    南北嶺基督教堂(1km)    龍山路教堂(1km)    青島市北區清和路基督教堂(1km)    李村基督教堂(1km)    青島市圣保羅教堂(1km)    青島天后宮(1km)    青島基督教堂(1km)    嘉木美術館(1km)    紅島站(1km)    山東曲阜孔子湖國家濕地公園(1km)    青島信號山公園(1km)    青島海底世界(1km)    青島口腔醫學博物館(1km)    青島郵電博物館(1km)    青島德國監獄舊址博物館(1km)    駱駝祥子博物館(1km)    青島市康有為故居紀念館(1km)    青島市民俗博物館(1km)    青島第一海水浴場(2km)    青島山公園(2km)    青島貯水山兒童公園(2km)    青島歡動世界(2km)    青島魯迅公園(2km)    青島動物園(2km)    小青島(2km)    青島棧橋(2km)    青島中山公園(2km)    青島火車站(2km)    匯泉廣場(2km)    劈柴院美食街(2km)    青島電影博物館(1907光影俱樂部)(2km)    青島站(2km)    青島劈柴院(2km)    青島山炮臺教育基地(2km)    青島葡萄酒博物館(2km)    青島道路交通博物館(2km)    青島瑯琊臺博物館(2km)    青島山炮臺遺址展覽館(2km)    青島水族館(2km)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博物館(2km)    太平角公園(3km)    八大峽公園(3km)    王正廷故居(3km)    公主樓(3km)    青島花石樓(3km)    八大峽廣場(3km)    青島啤酒廠早期建筑(3km)    青島八大關近代建筑(3km)    青島港(3km)    青島植物園(3km)    青島電視塔(青島旅游觀光塔)(3km)    湛山寺(3km)    雙星鞋文化博物館(3km)    青島市革命烈士紀念館(3km)    青島紡織博物館(3km)    青島啤酒博物館(3km)    臺東步行街美食街(4km)    亨達工業旅游區(4km)    齊長城百果園(4km)    沁楠香農業生態觀光園(4km)    萬佳廣場休閑旅游區(4km)    青島世園會音樂噴泉(5km)    匯泉公園(5km)    青島JOYPOLIS世嘉都市樂園(5km)    青島長途汽車站(5km)    東海路9號(5km)    中鐵青島中心(5km)    海航萬邦中心(5km)    青島市海泊河公園(5km)    青島萬象城(5km)    青島音樂廣場(5km)    青島五月的風(5km)    五四廣場(5km)    青島海濱風景區(5km)    中共青島黨史紀念館(5km)    青島城市星光公園(6km)    青島民俗館(6km)    青島卓越世紀中心(6km)    青島第一百盛廣場(6km)    遠雄國際廣場(6km)    青島中銀大廈(6km)    劉若拙墓(6km)    財貝溝東周墓群(6km)    青島土山屯墓群(6km)    青島市科技館(6km)    青島氣象度假村(6km)    中共青島地方支部舊址(6km)    珊瑚貝連島一號橋(6km)    青島市陳家貢灣特大橋(6km)    丁字灣跨海大橋(6km)    嚴力賓紀念館(6km)    青島市話劇院(6km)    鳳凰之聲大劇院(6km)    青島奧帆大劇場(6km)    青島市歌舞劇院(6km)    膠澳總督府(6km)    青島百果山民族風情寫生創作基地(6km)    贊一美術館(6km)    青島西海岸美術館(6km)    青島油畫院美術館(6km)    青島畫院美術館(6km)    青島市美術館(6km)    中苑海上廣場(6km)    青島機場站(6km)    云霄路美食街(6km)    青島頤中體育場(6km)    青島德國建筑(6km)    即墨故城遺址(6km)    店埠民俗文化博物館(6km)    櫻皇谷風景區(6km)    膠州麻灣漁樂園(6km)    青島奧帆中心(6km)    海云庵(6km)    奧帆博物館(6km)    青島消防博物館(6km)    青島頤中皇冠假日酒店(7km)    嘉定山公園(7km)    北嶺山森林公園(7km)    青島觀音寺(7km)    四方奧林匹克體育公園(8km)    青島銀海國際游艇俱樂部旅游區(8km)    浮山香苑公園(9km)    水清溝公園(9km)    青島極地恐龍游樂園(已停業)(10km)   
詳細(xi)介紹(shao) PROFILE +

簡介

德(de)(de)國總(zong)督樓舊址(zhi)位于(yu)(yu)青(qing)島(dao)(dao)歷(li)史(shi)(shi)(shi)城區的(de)(de)中(zhong)心地帶,始建(jian)(jian)于(yu)(yu)1905年(nian)(nian)7月(yue),落成于(yu)(yu)1907年(nian)(nian)7月(yue),德(de)(de)國建(jian)(jian)筑(zhu)師維爾(er)納·拉查洛維茨(ci)設計(ji)。建(jian)(jian)筑(zhu)主體(ti)(ti)為(wei)(wei)(wei)四層,建(jian)(jian)筑(zhu)風(feng)(feng)格(ge)(ge)為(wei)(wei)(wei)德(de)(de)國威廉(lian)時(shi)代(dai)(dai)典型建(jian)(jian)筑(zhu)樣(yang)(yang)式(shi)(shi)與青(qing)年(nian)(nian)風(feng)(feng)格(ge)(ge)派相結合(he)的(de)(de)建(jian)(jian)筑(zhu)藝(yi)(yi)(yi)術風(feng)(feng)格(ge)(ge)。起初,它是(shi)(shi)德(de)(de)占時(shi)期膠澳總(zong)督的(de)(de)住(zhu)宅(zhai),兩(liang)任總(zong)督奧斯卡·馮(feng)·特魯伯和麥爾(er)·瓦(wa)爾(er)戴克曾(ceng)在(zai)(zai)此居住(zhu)。由于(yu)(yu)總(zong)督一職大致(zhi)相當于(yu)(yu)中(zhong)國明清軍隊(dui)中(zhong)的(de)(de)提督,故民間曾(ceng)呼之為(wei)(wei)(wei)“提督樓”。1932年(nian)(nian)以(yi)前,它一直是(shi)(shi)青(qing)島(dao)(dao)軍政首腦的(de)(de)官邸。1934年(nian)(nian),時(shi)任青(qing)島(dao)(dao)市(shi)市(shi)長的(de)(de)沈鴻烈(lie)將(jiang)其命名為(wei)(wei)(wei)“迎賓館”,遂(sui)成青(qing)島(dao)(dao)最高(gao)級(ji)別的(de)(de)接(jie)待(dai)賓館。1957年(nian)(nian)夏,毛澤(ze)東主席曾(ceng)在(zai)(zai)此下榻。1996年(nian)(nian),國務院將(jiang)其公(gong)布為(wei)(wei)(wei)全國重(zhong)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nian)(nian),這幢(chuang)百年(nian)(nian)名樓再度實(shi)現(xian)了歷(li)史(shi)(shi)(shi)性(xing)(xing)(xing)(xing)的(de)(de)轉型,設為(wei)(wei)(wei)近(jin)代(dai)(dai)建(jian)(jian)筑(zhu)遺址(zhi)類博物館對(dui)外開(kai)放。 這是(shi)(shi)在(zai)(zai)近(jin)代(dai)(dai)中(zhong)國出(chu)現(xian)的(de)(de)最具(ju)代(dai)(dai)表(biao)性(xing)(xing)(xing)(xing)的(de)(de)一幢(chuang)德(de)(de)國風(feng)(feng)格(ge)(ge)建(jian)(jian)筑(zhu),具(ju)有突(tu)出(chu)的(de)(de)歷(li)史(shi)(shi)(shi)、藝(yi)(yi)(yi)術與科學價值,集中(zhong)體(ti)(ti)現(xian)了西方(fang)建(jian)(jian)筑(zhu)史(shi)(shi)(shi)上(shang)(shang)諸多風(feng)(feng)格(ge)(ge)的(de)(de)流變軌跡,典型反映(ying)了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jiao)德(de)(de)國乃至歐洲建(jian)(jian)筑(zhu)思潮的(de)(de)某些(xie)特殊征候(hou),在(zai)(zai)建(jian)(jian)筑(zhu)藝(yi)(yi)(yi)術的(de)(de)包容性(xing)(xing)(xing)(xing)、協調性(xing)(xing)(xing)(xing)與紀念(nian)性(xing)(xing)(xing)(xing)上(shang)(shang)均堪(kan)稱典范。尤為(wei)(wei)(wei)可貴的(de)(de)是(shi)(shi),它還以(yi)特殊的(de)(de)方(fang)式(shi)(shi)深刻地透現(xian)出(chu)了東西方(fang)兩(liang)大文化體(ti)(ti)系之間相互對(dui)話的(de)(de)迷人(ren)景(jing)深,緣(yuan)此而形(xing)成的(de)(de)跨文化圖景(jing)趨于(yu)(yu)宏大完備,已(yi)然將(jiang)藝(yi)(yi)(yi)術多樣(yang)(yang)性(xing)(xing)(xing)(xing)與文化多元化的(de)(de)意義引向(xiang)了遠方(fang)。誠如(ru)梁思成先生所(suo)言,它是(shi)(shi)融合(he)東西方(fang)多種文化理念(nian)于(yu)(yu)一體(ti)(ti)的(de)(de)建(jian)(jian)筑(zhu)藝(yi)(yi)(yi)術巨制。它與許多重(zhong)要歷(li)史(shi)(shi)(shi)人(ren)物有著直接(jie)或間接(jie)的(de)(de)關聯(lian),是(shi)(shi)影響(xiang)青(qing)島(dao)(dao)百年(nian)(nian)歷(li)史(shi)(shi)(shi)進程的(de)(de)重(zhong)要代(dai)(dai)表(biao),被(bei)認為(wei)(wei)(wei)是(shi)(shi)“德(de)(de)國建(jian)(jian)筑(zhu)藝(yi)(yi)(yi)術在(zai)(zai)中(zhong)國”的(de)(de)路(lu)標和“多元文化在(zai)(zai)青(qing)島(dao)(dao)”的(de)(de)象征。

館藏

1.總督樓的壁爐藝術

總督樓內共有壁(bi)爐(lu)6座,每座壁(bi)爐(lu)都用不(bu)同(tong)花色的釉(you)面磚(zhuan)貼面,爐(lu)灶均為(wei)磚(zhuan)砌,爐(lu)門提手和擋灰板為(wei)銅制或鐵質。

這些壁爐并不是在(zai)建(jian)筑(zhu)建(jian)造(zao)(zao)時(shi)就與建(jian)筑(zhu)同步安裝起來的,而是設計師設計好壁爐的位置和樣式(shi)后,一方面由中國工(gong)匠(jiang)在(zai)建(jian)造(zao)(zao)建(jian)筑(zhu)時(shi)根(gen)據圖(tu)紙預先建(jian)好煙道并預留出安裝壁爐的空(kong)間。

同時(shi)在德(de)國,由(you)德(de)國工人(ren)們(men)(men)將壁爐的(de)主體部分制作成型并運抵青島,再由(you)建筑(zhu)師和中(zhong)國工匠把它們(men)(men)安裝(zhuang)在預留(liu)位置(zhi)上。以中(zhong)央(yang)大廳的(de)壁爐為例,它高(gao)275厘米(mi),有 三層(ceng)爐臺(tai),是(shi)一個典型的(de)三階式(shi)塔(ta)形結構。這座壁爐雖然(ran)高(gao)大,但是(shi)它與周邊墻體、護墻板還有地(di)面嚴絲合縫、渾然(ran)一體,絲毫看(kan)不出后(hou)期組裝(zhuang)的(de)痕(hen)跡。

總督樓(lou)壁(bi)爐的(de)藝(yi)(yi)術(shu)風格(ge)屬于(yu)典型的(de)青(qing)年(nian)(nian)風格(ge)派,所(suo)謂青(qing)年(nian)(nian)風格(ge)派一(yi)方(fang)面常以自然曲線(xian)或者(zhe)花朵(duo)圖(tu)案做裝(zhuang)飾,另一(yi)方(fang)面反對千 篇一(yi)律的(de)藝(yi)(yi)術(shu)風潮(chao)。同時,與歐洲傳統壁(bi)爐多為(wei)磚質(zhi)(zhi)(zhi)或石質(zhi)(zhi)(zhi)不同,這些壁(bi)爐的(de)外部裝(zhuang)飾均為(wei)瓷(ci)(ci)質(zhi)(zhi)(zhi),這是(shi)青(qing)年(nian)(nian)風格(ge)派善(shan)于(yu)使用新(xin)材料的(de)另一(yi)典型特征。瓷(ci)(ci)磚由火(huo)焰燒制 而成,在此又(you)成為(wei)火(huo)的(de)護(hu)衛者(zhe),瓷(ci)(ci)的(de)冰冷與火(huo)的(de)灼熱形成了(le)極大反差,帶(dai)給人一(yi)種驚艷之(zhi)美。制瓷(ci)(ci)技術(shu)源于(yu)中(zhong)國卻影響了(le)世(shi)界(jie),千年(nian)(nian)之(zhi)前(qian),一(yi)道道瓷(ci)(ci)光跨(kua)越蒼茫大 地,降臨(lin)西方(fang),百年(nian)(nian)之(zhi)前(qian),這些德國壁(bi)爐又(you)遠(yuan)渡(du)重(zhong)洋,代表著(zhu)歐洲的(de)瓷(ci)(ci)器(qi)家(jia)族回到其(qi)技術(shu)上和精神上的(de)故鄉,東西方(fang)文化在此交融、匯聚。

文(wen)化是(shi)(shi)藝術的(de)(de)(de)升華,溫(wen)潤的(de)(de)(de)瓷光(guang)靜(jing)靜(jing)閃爍,人們(men)看到(dao)壁(bi)(bi)(bi)爐(lu)(lu)(lu)往(wang)往(wang)首先想到(dao)其取暖(nuan)之用(yong),而(er)總(zong)督(du)樓在(zai)(zai)落成(cheng)之時(shi)已就安裝(zhuang)(zhuang)了(le)現代化的(de)(de)(de)暖(nuan)氣系(xi)統(tong),那么設(she)計師設(she)計這幢(chuang) 建筑(zhu)時(shi),為何要(yao)安裝(zhuang)(zhuang)壁(bi)(bi)(bi)爐(lu)(lu)(lu)呢?這就要(yao)說到(dao)西方(fang)的(de)(de)(de)壁(bi)(bi)(bi)爐(lu)(lu)(lu)文(wen)化,美國詩人愛倫坡用(yong)“光(guang)榮(rong)屬(shu)于(yu)希(xi)臘、偉大(da)屬(shu)于(yu)羅馬(ma)”來(lai)贊美歐(ou)(ou)洲古(gu)代文(wen)明(ming),而(er)壁(bi)(bi)(bi)爐(lu)(lu)(lu)的(de)(de)(de)雛形正(zheng)可以追(zhui)溯到(dao)古(gu) 希(xi)臘和古(gu)羅馬(ma)時(shi)期(qi)。到(dao)了(le)16世紀,壁(bi)(bi)(bi)爐(lu)(lu)(lu)已經成(cheng)為歐(ou)(ou)洲建筑(zhu)室內(nei)(nei)裝(zhuang)(zhuang)飾的(de)(de)(de)核心。同時(shi),壁(bi)(bi)(bi)爐(lu)(lu)(lu)與西方(fang)的(de)(de)(de)各種(zhong)傳統(tong)節(jie)日(ri)也(ye)有著密切的(de)(de)(de)聯系(xi):在(zai)(zai)萬圣節(jie),最(zui)重要(yao)的(de)(de)(de)節(jie)日(ri)儀式就 是(shi)(shi)點燃爐(lu)(lu)(lu)火,房屋(wu)的(de)(de)(de)主(zhu)人會在(zai)(zai)這一天在(zai)(zai)壁(bi)(bi)(bi)爐(lu)(lu)(lu)內(nei)(nei)放置幾塊(kuai)石頭(tou),次日(ri)黎明(ming)通過觀察壁(bi)(bi)(bi)爐(lu)(lu)(lu)內(nei)(nei)石頭(tou)是(shi)(shi)否有被挪(nuo)動的(de)(de)(de)痕跡(ji)來(lai)占卜來(lai)年的(de)(de)(de)兇(xiong)吉;而(er)在(zai)(zai)西方(fang)最(zui)重要(yao)的(de)(de)(de)節(jie)日(ri)——圣誕 節(jie)的(de)(de)(de)早(zao)上(shang),孩子(zi)們(men)要(yao)做的(de)(de)(de)第(di)一件事情(qing)就是(shi)(shi)飛奔到(dao)壁(bi)(bi)(bi)爐(lu)(lu)(lu)旁尋找(zhao)圣誕老人帶給他們(men)的(de)(de)(de)禮物(wu)(wu)。如今在(zai)(zai)這里(li),壁(bi)(bi)(bi)爐(lu)(lu)(lu)已然成(cheng)為懷舊之物(wu)(wu),寄托著一種(zhong)古(gu)典氣息與浪(lang)漫情(qing)懷,可以 說,上(shang)千年的(de)(de)(de)壁(bi)(bi)(bi)爐(lu)(lu)(lu)文(wen)化發展史伴隨了(le)人類文(wen)明(ming)的(de)(de)(de)進步史。而(er)寓(yu)意溫(wen)暖(nuan)、光(guang)明(ming)的(de)(de)(de)壁(bi)(bi)(bi)爐(lu)(lu)(lu),更(geng)是(shi)(shi)成(cheng)為歐(ou)(ou)洲古(gu)典建筑(zhu)不可或(huo)缺的(de)(de)(de)組成(cheng)部分(fen)。

2.博蘭斯勒鋼琴

青島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guan)(guan)始建于(yu)1905年,建成于(yu)1907年,是(shi)一(yi)座德國威廉(lian)時代典(dian)型建筑樣(yang)式與青年風(feng)格派相(xiang)結(jie)合的(de)古堡式建筑。它是(shi)一(yi)座充滿著優美旋律的(de)古老城堡,時至(zhi)今日,館(guan)(guan)內共保(bao)存有(you)四(si)架鋼琴。其(qi)中(zhong),施坦威、博蘭(lan)斯勒和摩德利是(shi)館(guan)(guan)中(zhong)原有(you)物品,肯寶(bao)則是(shi)在(zai)2001年征集文物時征集所得(de)。接下來給您介紹一(yi)下其(qi)中(zhong)的(de)博蘭(lan)斯勒鋼琴。

這(zhe)架鋼(gang)琴(qin)擺放于館內舞廳(ting)樂池之中,它出自于德國的(de)博蘭斯(si)勒。1897年(nian),德國占領青(qing)島之后,特(te)魯(lu)泊被(bei)德皇(huang)威(wei)廉(lian)(lian)二世(shi)任命為第三(san)任膠澳總(zong)(zong)督,其在1905年(nian)開(kai)始修建(jian)總(zong)(zong)督樓(lou),1907年(nian)修建(jian)完(wan)成(cheng)后,特(te)魯(lu)泊一家由維多利(li)亞灣的(de)臨時官邸遷入新(xin)落成(cheng)的(de)總(zong)(zong)督官邸,這(zhe)架鋼(gang)琴(qin)就是當時由威(wei)廉(lian)(lian)二世(shi)皇(huang)帝(di)贈(zeng)送(song)給(gei)總(zong)(zong)督帶來青(qing)島的(de)。

它的(de)琴身為黑(hei)檀(tan)色(se),長192厘(li)米,寬153厘(li)米,高(gao)100厘(li)米,恢弘(hong)大氣,周圍配以古(gu)色(se)古(gu)香的(de)鐘(zhong)表(biao)柜,更是讓整個樂池成為具有(you)古(gu)典藝術氣息的(de)空間。

有(you)(you)別(bie)于一(yi)般鋼(gang)琴的(de)是(shi),這(zhe)架(jia)三角鋼(gang)琴的(de)琴鍵(jian)都以象(xiang)(xiang)牙貼面,更顯其名貴(gui)。根據琴身上的(de)編號計算,它(ta)誕生于1876年(nian),距今(jin)已經有(you)(you)137年(nian)的(de)歷史了,歷經百余年(nian)的(de)滄桑變幻,它(ta)的(de)琴膽(dan)、共鳴板、調音釘(ding)、琴槌、踏板及琴殼等構(gou)件都完好無損,只(zhi)是(shi)其中有(you)(you)一(yi)顆琴鍵(jian)的(de)象(xiang)(xiang)牙貼面有(you)(you)所脫落,這(zhe)也(ye)算是(shi)一(yi)種滄桑的(de)印記吧。

博(bo)蘭(lan)斯(si)(si)勒(le)鋼(gang)琴(qin)始(shi)于1853年(nian),由尤(you)里烏(wu)斯(si)(si)·博(bo)蘭(lan)斯(si)(si)勒(le)創(chuang)建(jian)于德(de)國(guo)的(de)(de)音(yin)樂(le)名城萊比(bi)錫。1878年(nian),博(bo)蘭(lan)斯(si)(si)勒(le)首創(chuang)的(de)(de)‘共鳴弦(xian)系統’極(ji)大(da)地(di)豐富了(le)鋼(gang)琴(qin)的(de)(de)藝(yi)術(shu)表現力,并且專(zhuan)門用于專(zhuan)業(ye)演出(chu)的(de)(de)三角鋼(gang)琴(qin),比(bi)起家用的(de)(de)立式鋼(gang)琴(qin)更具有震撼力,在音(yin)域渾厚(hou)和音(yin)色(se)優美上(shang)的(de)(de)表現也更突出(chu)一些,博(bo)蘭(lan)斯(si)(si)勒(le)鋼(gang)琴(qin)因此而名聲大(da)噪,成(cheng)為了(le)世界(jie)音(yin)樂(le)家的(de)(de)寵(chong)兒(er),并且也被(bei)許多國(guo)家的(de)(de)皇(huang)室指定為專(zhuan)用樂(le)器(qi),包括德(de)國(guo)的(de)(de)威廉(lian)皇(huang)帝、英國(guo)的(de)(de)維多利亞皇(huang)后、俄(e)國(guo)沙皇(huang)、丹麥國(guo)王在內的(de)(de)許多帝王都曾是它(ta)的(de)(de)擁(yong)躉(dun)。博(bo)蘭(lan)斯(si)(si)勒(le)憑借著他多年(nian)學習(xi)鋼(gang)琴(qin)制作的(de)(de)經驗以及獨特的(de)(de)個人(ren)天賦,讓他的(de)(de)鋼(gang)琴(qin)成(cheng)為各大(da)音(yin)樂(le)會上(shang)舉足輕(qing)重的(de)(de)樂(le)器(qi),也在各種展會上(shang)獲得了(le)眾(zhong)人(ren)的(de)(de)喝彩。

隨著博蘭(lan)斯勒(le)(le)的(de)(de)發展,在20世(shi)(shi)紀初,它(ta)已(yi)成為世(shi)(shi)界上規模最大(da)的(de)(de)鋼(gang)琴廠(chang),鋼(gang)琴銷售(shou)至世(shi)(shi)界各地,包括美(mei)洲以(yi)及亞洲國家。而在1936 年,博蘭(lan)斯勒(le)(le)被政府委任(ren)生產一臺特別三(san)角(jiao)鋼(gang)琴,放置(zhi)在世(shi)(shi)界上著名的(de)(de)興登(deng)堡飛(fei)艇上,參與飛(fei)越大(da)西洋的(de)(de)計劃。這是(shi)歷史上鋼(gang)琴第一次在天(tian)空中(zhong)演奏(zou),并通過 63 個(ge)電臺做(zuo)全(quan)球(qiu)廣(guang)播。可以(yi)說是(shi)集萬(wan)千寵(chong)愛于一身(shen)。

可惜的是在二戰(zhan)期間(jian),博蘭斯(si)(si)勒(le)工廠遭(zao)到了毀壞,雖然戰(zhan)后博蘭斯(si)(si)勒(le)鋼(gang)琴(qin)恢復生產(chan),但(dan)是并(bing)沒有繼續生產(chan)過相同型號的鋼(gang)琴(qin)。所以(yi)青(qing)島德(de)國(guo)總(zong)(zong)督(du)樓(lou)舊址博物館中(zhong)所保存的這架(jia)鋼(gang)琴(qin),已經(jing)是迄今為(wei)止在中(zhong)國(guo)發現(xian)的年代最(zui)為(wei)久遠的博蘭斯(si)(si)勒(le)古鋼(gang)琴(qin)之一(yi)。這架(jia)鋼(gang)琴(qin)見證(zheng)過很(hen)多重要的歷史人(ren)物,德(de)國(guo)總(zong)(zong)督(du),孫(sun)中(zhong)山(shan),以(yi)及國(guo)家主席毛澤東。

這架古老的鋼琴(qin)也帶給(gei)了我們(men)(men)珍(zhen)貴的記(ji)憶(yi)。那個時候誰(shui)曾經彈(dan)奏過這架鋼琴(qin),彈(dan)奏了怎樣的樂曲,這些樂曲之中(zhong)包含了怎樣的故事(shi)?盡管我們(men)(men)已(yi)經無法再重回當(dang)時的情景,但是我們(men)(men)依然可(ke)以(yi)聆聽(ting)當(dang)時的故事(shi)。

這(zhe)(zhe)架鋼(gang)琴(qin)從(cong)1908年就(jiu)存在于(yu)這(zhe)(zhe)棟古老的(de)建筑城(cheng)堡當中,見證了(le)德占時期青島(dao)歷史(shi)的(de)發(fa)展,見證了(le)這(zhe)(zhe)所(suo)古堡的(de)所(suo)經(jing)歷的(de)歷任主人,同時也是西洋音(yin)樂傳入(ru)青島(dao)的(de)一個(ge)見證,它所(suo)象征(zheng)的(de)音(yin)樂精(jing)神無論對于(yu)建筑本(ben)身(shen)還是這(zhe)(zhe)座城(cheng)市來說(shuo)都是極為重(zhong)要的(de)。

交通信息

附旅游(you)交通:市內(nei)公交線抵(di)達(da)12條。 分(fen)別是:1路(lu)(lu)(lu)(lu)、6路(lu)(lu)(lu)(lu)、25路(lu)(lu)(lu)(lu)、214路(lu)(lu)(lu)(lu)、225路(lu)(lu)(lu)(lu)、221路(lu)(lu)(lu)(lu)、367路(lu)(lu)(lu)(lu)、231路(lu)(lu)(lu)(lu)、228路(lu)(lu)(lu)(lu)、304路(lu)(lu)(lu)(lu)、316路(lu)(lu)(lu)(lu)、321路(lu)(lu)(lu)(lu)等(青醫(yi)附院(yuan)站或大學路(lu)(lu)(lu)(lu)站下)。

本百科詞條由網站注冊用戶【 鐘天地之靈 】編輯上傳提供,詞條屬于開放詞條,當前頁面所展示的詞條介紹涉及宣傳內容屬于注冊用戶個人編輯行為,與【青島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的所屬企業/所有人/主體無關,網站不完全保證內容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場,各項數據信息存在更新不及時的情況,僅供參考,請以官方發布為準。如果頁面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可點擊“反饋”在線向網站提出修改,網站將核實后進行更正。 反饋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ping)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zhan)為注冊(ce)用戶提供(gong)信(xin)(xin)息存儲空間服(fu)務,非“MAIGOO編輯上傳提供(gong)”的(de)(de)文(wen)章/文(wen)字(zi)均是注冊(ce)用戶自主(zhu)發布上傳,不(bu)代表本站(zhan)觀點,更不(bu)表示本站(zhan)支持購買和(he)交(jiao)易,本站(zhan)對(dui)網頁中內容(rong)的(de)(de)合法性(xing)、準確性(xing)、真實(shi)性(xing)、適用性(xing)、安全(quan)性(xing)等概(gai)不(bu)負(fu)責。版權歸原作(zuo)者(zhe)所有(you),如有(you)侵(qin)權、虛假(jia)信(xin)(xin)息、錯誤(wu)信(xin)(xin)息或任何問題,請(qing)及時聯系我們(men),我們(men)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更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提(ti)交說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8233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244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0682個代理需求 已有1356467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