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

網站分(fen)類
登錄 |    
武漢革命博(bo)物館
0
票數:0 #博物館#
武漢革命博物館,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紅巷。博物館總占地面積32111.59平方米,建筑面積為19296.79平方米,現有藏書3000余冊;照片底片資料10000余張;文字資料3000余份;復制件1300余件;文物原件594件。武漢革命博物館,先后榮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全國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等榮譽稱號。
  • 官網:
  • 地址: 湖北省武漢市(shi)武昌區武昌紅巷13號
  • 門票: 免費(fei)
  • 開放時間: 09:00~17:00(周一閉(bi)館)
  • 建議游玩時間: 2~3小時
  • 博物館等級: 國家一級(文物)
  • 旅游景區級別: 4A
附近有 124 個景點: 武昌毛澤東舊居(1km)    曇華林(1km)    花園山天主堂(1km)    武漢司門口(1km)    毛澤東故居(武漢)(1km)    戶部巷(1km)    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1km)    武漢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1km)    武漢道一堂中醫藥博物館(1km)    星期8小鎮武漢站(2km)    首義公園(2km)    武漢陽邏長江大橋(2km)    白沙洲長江大橋(2km)    鄂軍都督府(2km)    湖北省圖書館(2km)    梁子島(2km)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2km)    武漢長江大橋(2km)    武漢晴川閣(2km)    龍華寺(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2km)    辛亥革命博物館(2km)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2km)    黃鶴樓公園(2km)    江漢關博物館(3km)    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文化館(3km)    石瑛故居(3km)    漢口里廟會(3km)    醉美西湖觀光游樂園(3km)    武漢新世界水族公園(3km)    武漢宏基客運站(3km)    江漢路步行街(3km)    武漢龜山風景區(3km)    首義廣場(3km)    湖北武漢安山國家濕地公園(3km)    江漢關大樓(3km)    長春觀(3km)    武漢科技館(3km)    武漢長春觀(3km)    長江文明館(3km)    武漢國民政府舊址紀念館(3km)    古武當山(4km)    辛巴達歡樂城堡(4km)    湖北省武漢市硚口區文化館(4km)    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文化館(4km)    武漢江漢路(4km)    武漢國際廣場購物中心(4km)    楚河漢街(4km)    宋慶齡故居(武漢)(4km)    基督教榮光堂(4km)    武漢萬達電影樂園(4km)    沙湖公園(4km)    鸚鵡洲長江大橋(4km)    武昌站(4km)    江灘公園(4km)    武漢綠地中心(4km)    詹天佑故居(湖北省武漢市)(4km)    漢口中共中央宣傳部舊址(4km)    古琴臺景區(4km)    首義文化區(4km)    歸元寺(4km)    武漢奇石文化博物館(4km)    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4km)    武昌江灘(5km)    湖北省武漢市群眾藝術館(5km)    武漢泥河水庫(5km)    武漢杜莎夫人蠟像館(5km)    武昌圣誕堂(5km)    漢口榮光堂(5km)    吉慶街(5km)    武商廣場(5km)    劉少奇故居(武漢)(5km)    上海路天主堂(5km)    青少年宮水上世界(5km)    月湖風景區(5km)    武漢江灘水利風景區(5km)    武漢琴臺大劇院(5km)    漢口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5km)    大智門火車站(5km)    湖北省立國書館舊址(5km)    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舊址(5km)    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5km)    洪山廣場(5km)    蓮溪寺(5km)    武漢寶通寺(5km)    武漢琴臺鋼琴博物館(5km)    湖北地質博物館(5km)    中科院水生生物博物館(6km)    武漢動物園(6km)    漢口新四軍軍部舊址(6km)    武漢鉆石藝術博物館(6km)    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紀念館(6km)    武漢群光廣場(7km)    武漢大學櫻花大道(7km)    墨水湖(7km)    武漢大學櫻園(7km)    解放公園(7km)    江漢朝宗文化旅游景區(7km)    漢口江灘(7km)    湖北美術館(7km)    武漢大學早期建筑(7km)    珞珈山(7km)    湖北省博物館(7km)    武漢大學(7km)    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文化館(8km)    琴斷口(8km)    武漢開心果園(8km)    武漢周恩來故居(8km)    東湖楚風樂園(8km)    武漢長江二橋(8km)    武漢國際博覽中心(8km)    東湖聽濤風景區(8km)    漢口古德寺(8km)    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卓刀泉寺(8km)    武漢博物館(8km)    九皇山景區(9km)    歡樂星球主題館(9km)    武漢金家墩客運站(9km)    漢口站(9km)    京漢鐵路總工會舊址(9km)    武漢東湖海洋世界(9km)    漢陽鐵佛寺(9km)    武漢二七長江大橋(10km)    武漢歡樂谷(10km)    武漢二七紀念館(10km)   
介(jie)紹攻略

基本介紹

武漢(han)革(ge)(ge)(ge)命(ming)(ming)博(bo)物館(guan),下轄毛澤(ze)東同志主(zhu)(zhu)辦(ban)(ban)(ban)的(de)中央(yang)農民運(yun)動講習所舊(jiu)址(zhi)、武昌毛澤(ze)東同志舊(jiu)居、中共五(wu)大(da)會址(zhi)暨陳(chen)潭(tan)秋烈(lie)士早期(qi)革(ge)(ge)(ge)命(ming)(ming)舊(jiu)址(zhi)、武昌起義(yi)門舊(jiu)址(zhi)、中國(guo)(guo)共產黨紀(ji)律建設歷史(shi)(shi)(shi)陳(chen)列館(guan)等革(ge)(ge)(ge)命(ming)(ming)舊(jiu)址(zhi)和(he)紅(hong)色(se)場館(guan),是(shi)風(feng)云1927年的(de)重(zhong)要(yao)(yao)見證(zheng)。場館(guan)總(zong)占地面積32111.59平方(fang)米(mi),建筑面積為(wei)19296.79平方(fang)米(mi),現為(wei)國(guo)(guo)家(jia)二級(ji)博(bo)物館(guan),是(shi)全國(guo)(guo)重(zhong)點文(wen)(wen)物保護(hu)單(dan)位(wei)(wei)、全國(guo)(guo)愛國(guo)(guo)主(zhu)(zhu)義(yi)教(jiao)育(yu)示范(fan)基(ji)地、全國(guo)(guo)廉政教(jiao)育(yu)基(ji)地、全國(guo)(guo)百個(ge)紅(hong)色(se)旅(lv)游(you)經典景區、國(guo)(guo)家(jia)AAAA級(ji)旅(lv)游(you)景區和(he)全國(guo)(guo)文(wen)(wen)明(ming)單(dan)位(wei)(wei),年接(jie)待觀眾170萬(wan)人次以上,每年舉(ju)辦(ban)(ban)(ban)、引進、輸出展覽10多個(ge),舉(ju)辦(ban)(ban)(ban)社教(jiao)活(huo)動50余次。博(bo)物館(guan)現已成為(wei)征集(ji)、收藏、保護(hu)、研究武漢(han)地區近現代文(wen)(wen)物、革(ge)(ge)(ge)命(ming)(ming)文(wen)(wen)物、黨史(shi)(shi)(shi)文(wen)(wen)物和(he)展示大(da)革(ge)(ge)(ge)命(ming)(ming)史(shi)(shi)(shi)、中共黨史(shi)(shi)(shi)及重(zhong)大(da)歷史(shi)(shi)(shi)事件(jian)的(de)綜合性博(bo)物館(guan),更是(shi)大(da)革(ge)(ge)(ge)命(ming)(ming)史(shi)(shi)(shi)和(he)武漢(han)地區黨史(shi)(shi)(shi)的(de)研究中心。是(shi)武漢(han)地區紅(hong)色(se)景點較多、內(nei)涵較豐富(fu)、資(zi)源保護(hu)較早、知名度較高的(de)紅(hong)色(se)旅(lv)游(you)資(zi)源富(fu)集(ji)區,現已成為(wei)傳播紅(hong)色(se)文(wen)(wen)化、傳承紅(hong)色(se)基(ji)因、開展愛國(guo)(guo)主(zhu)(zhu)義(yi)教(jiao)育(yu)的(de)重(zhong)要(yao)(yao)陣地。

景點景觀

武昌農講所舊址紀念館

是第一次國共合作(zuo)時期(qi)毛(mao)澤東同志倡議創(chuang)辦并主(zhu)持的一所(suo)培養全國農民(min)運動干部(bu)的學(xue)校。校舍為張之洞創(chuang)辦的北路小(xiao)學(xue)堂,是武漢市現存完(wan)好的晚清學(xue)宮(gong)式建筑。

農講所坐北朝南,占地面(mian)積(ji)(ji)12850平(ping)方米,建(jian)筑(zhu)面(mian)積(ji)(ji)5110平(ping)方米,周恩(en)來(lai)題寫“毛澤東(dong)同(tong)(tong)志主辦(ban)(ban)的(de)(de)中(zhong)央農民(min)運(yun)動講習所舊址”館名。農講所建(jian)筑(zhu)主體(ti)為(wei)四座傳統磚木結構建(jian)筑(zhu),斗(dou)拱(gong)與(yu)榫卯保存(cun)完好,基調為(wei)青瓦灰磚,均建(jian)在平(ping)均高約(yue)1.2米的(de)(de)高臺上(shang),走勢沿水(shui)平(ping)面(mian)延(yan)伸,與(yu)正(zheng)門(men)處(chu)于(yu)同(tong)(tong)一中(zhong)軸線上(shang),第一排(pai)房間(jian)(jian)(jian)自西向(xiang)東(dong)依(yi)次為(wei)總隊部、常委(wei)辦(ban)(ban)公室(shi)、教(jiao)(jiao)務處(chu)、庶務室(shi)、總務處(chu)、醫務室(shi)等,第二(er)排(pai)房間(jian)(jian)(jian)自西向(xiang)東(dong)依(yi)次為(wei)小教(jiao)(jiao)室(shi)、大教(jiao)(jiao)室(shi)、小教(jiao)(jiao)室(shi),第三(san)排(pai)二(er)層樓(lou)房為(wei)學生寢室(shi),第四排(pai)為(wei)膳堂。一、二(er)排(pai)間(jian)(jian)(jian)有風雨回(hui)廊相連,三(san)、四排(pai)之(zhi)間(jian)(jian)(jian)亦然;二(er)、三(san)排(pai)之(zhi)間(jian)(jian)(jian)有一面(mian)積(ji)(ji)4800平(ping)方米的(de)(de)大操場(chang),使農講所內部形成(cheng)前、中(zhong)、后三(san)進(jin)院落,將教(jiao)(jiao)學區與(yu)生活區間(jian)(jian)(jian)斷開來(lai)。

武昌毛澤東舊居

是(shi)毛澤(ze)東1927年主持農講所工作并在(zai)(zai)武(wu)(wu)漢(han)從(cong)事(shi)革命(ming)活動(dong)(dong)時的(de)(de)辦公(gong)地(di)(di)(di)(di)兼居(ju)(ju)所,是(shi)當時中共(gong)中央農委(wei)的(de)(de)所在(zai)(zai)地(di)(di)(di)(di),也是(shi)毛澤(ze)東、楊開(kai)慧一(yi)家后團聚的(de)(de)地(di)(di)(di)(di)方(fang)。毛澤(ze)東在(zai)(zai)這里完成了著名的(de)(de)《湖南(nan)農民運(yun)動(dong)(dong)考察報(bao)告(gao)》。舊居(ju)(ju)坐(zuo)東朝西,磚木(mu)(mu)結構,青磚灰瓦(wa),四周為(wei)(wei)硬山榍(xie)頭風火外墻,大(da)門(men)為(wei)(wei)單坡屋檐,墻體有(you)(you)(you)門(men)楣裝(zhuang)(zhuang)飾,朱紅色的(de)(de)板門(men)上裝(zhuang)(zhuang)有(you)(you)(you)門(men)釘、門(men)鈸。占(zhan)地(di)(di)(di)(di)面積909平(ping)方(fang)米,建筑(zhu)面積436平(ping)方(fang)米,院(yuan)內三(san)進三(san)天(tian)井,內隔斷均(jun)為(wei)(wei)木(mu)(mu)質(zhi)板壁和隔扇門(men)窗,后檐有(you)(you)(you)門(men),貫通呼應(ying)。地(di)(di)(di)(di)面裝(zhuang)(zhuang)有(you)(you)(you)石質(zhi)雙(shuang)錢(qian)式地(di)(di)(di)(di)漏,廳(ting)堂中有(you)(you)(you)亮瓦(wa),采光充(chong)分,凈空很高,體現了對武(wu)(wu)漢(han)氣候特點的(de)(de)適應(ying),具有(you)(you)(you)典型江南(nan)民居(ju)(ju)風格(ge),體現了武(wu)(wu)漢(han)地(di)(di)(di)(di)域(yu)建筑(zhu)特點。正門(men)額上木(mu)(mu)質(zhi)紅色橫匾,上有(you)(you)(you)郭沫若同志題(ti)寫的(de)(de)“毛澤(ze)東同志舊居(ju)(ju)”七個(ge)金色大(da)字。

中共五大會址

會址(zhi)建(jian)筑為(wei)中西合(he)璧的(de)武漢近代教(jiao)育(yu)建(jian)筑,既吸收了(le)西方(fang)(fang)教(jiao)會學校(xiao)建(jian)筑元素,也體(ti)現了(le)具有(you)地域特(te)征(zheng)的(de)傳(chuan)統建(jian)筑風(feng)(feng)格。學校(xiao)當(dang)街為(wei)二(er)層門樓,為(wei)西方(fang)(fang)古典主義風(feng)(feng)格,上有(you)巴洛克式花雕,入口兩側開間(jian)二(er)層各設一小陽(yang)臺,鐵花欄桿(gan)。進入門樓,右側有(you)一組(zu)馬蹄形建(jian)筑,由(you)3棟(dong)磚(zhuan)木結構(gou)平房組(zu)成,呈三面圍(wei)合(he)型(xing)院(yuan)落,合(he)院(yuan)中有(you)一六(liu)角亭。這組(zu)建(jian)筑為(wei)內廊式布局,設有(you)互相連通(tong)的(de)通(tong)廊和(he)環繞建(jian)筑四周的(de)游廊。建(jian)筑內設有(you)推(tui)拉式玻璃窗和(he)蔭蔽(bi)式通(tong)風(feng)(feng)氣(qi)窗,體(ti)現了(le)對(dui)武漢氣(qi)候特(te)點的(de)適應,具有(you)鮮明地域特(te)征(zheng)。整體(ti)色調為(wei)青瓦灰磚(zhuan)紅柱。

武昌起義門舊址

武(wu)昌首(shou)義(yi)爆發后(hou),革命黨占領并打開中和(he)門(men),迎(ying)接城(cheng)(cheng)外(wai)部隊入城(cheng)(cheng),在城(cheng)(cheng)樓布(bu)定(ding)大炮(pao)轟(hong)擊總督府(fu)。武(wu)昌首(shou)義(yi)勝利(li)后(hou),中和(he)門(men)被(bei)譽為(wei)“首(shou)義(yi)勝利(li)的(de)(de)開端”。1912年,改名“起義(yi)門(men)”。城(cheng)(cheng)臺主體占地890.8平方米(mi)(mi)。城(cheng)(cheng)門(men)高(gao)7.1米(mi)(mi),寬5米(mi)(mi),城(cheng)(cheng)門(men)上(shang)方嵌有長(chang)方形石匾,上(shang)刻(ke)葉(xie)劍(jian)英題寫的(de)(de)“起義(yi)門(men)”三個(ge)金色(se)大字。城(cheng)(cheng)樓高(gao)11.3米(mi)(mi),是(shi)穿斗歇山頂式(shi)的(de)(de)雙層建(jian)(jian)筑,飛(fei)檐(yan)凌空,兩側是(shi)高(gao)大厚實的(de)(de)帶箭(jian)垛的(de)(de)灰色(se)城(cheng)(cheng)墻(qiang)。整個(ge)建(jian)(jian)筑莊重(zhong)雄偉(wei),極為(wei)壯觀,具有較高(gao)的(de)(de)歷史價(jia)值和(he)藝術價(jia)值。1956年湖北(bei)省人民政府(fu)公(gong)布(bu)其為(wei)省級文物保(bao)護單位。2013年公(gong)布(bu)為(wei)全國重(zhong)點(dian)文物保(bao)護單位。

中國共產黨紀律建設歷史陳列館

是在(zai)(zai)中(zhong)央紀(ji)(ji)委(wei)(wei)、湖北(bei)省委(wei)(wei)高度重視下(xia),在(zai)(zai)湖北(bei)省紀(ji)(ji)委(wei)(wei)、武漢市委(wei)(wei)領(ling)導下(xia),由武漢市紀(ji)(ji)委(wei)(wei)主持(chi)建(jian)設(she)的(de)全(quan)面(mian)展(zhan)示黨的(de)紀(ji)(ji)律(lv)建(jian)設(she)光輝歷(li)程(cheng)(cheng)的(de)專題性展(zhan)館。展(zhan)覽從全(quan)黨全(quan)國的(de)角度,全(quan)面(mian)系統地梳理了中(zhong)國共(gong)產(chan)黨在(zai)(zai)領(ling)導全(quan)國人民進行革命、建(jian)設(she)、改革的(de)偉大實踐中(zhong),不斷加強紀(ji)(ji)律(lv)建(jian)設(she)的(de)歷(li)史脈絡(luo)。近3000平(ping)方米展(zhan)廳面(mian)積(ji),405件(套)文(wen)物資料,700多(duo)幅珍貴高清歷(li)史照片,全(quan)面(mian)呈現中(zhong)國共(gong)產(chan)黨近百年(nian)紀(ji)(ji)律(lv)建(jian)設(she)工作走過的(de)光輝歷(li)程(cheng)(cheng)!

實用信息

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場)

每周一閉館,法定節(jie)假日正常開放。

交通指南

武漢市內(nei)乘(cheng)公交11路(lu)(lu)(lu)(lu)(lu)、514路(lu)(lu)(lu)(lu)(lu)、530路(lu)(lu)(lu)(lu)(lu)內(nei)環(huan)、530路(lu)(lu)(lu)(lu)(lu)外環(huan)、539路(lu)(lu)(lu)(lu)(lu)、542路(lu)(lu)(lu)(lu)(lu)、554路(lu)(lu)(lu)(lu)(lu)、566路(lu)(lu)(lu)(lu)(lu)、607路(lu)(lu)(lu)(lu)(lu)、804路(lu)(lu)(lu)(lu)(lu)到解放路(lu)(lu)(lu)(lu)(lu)司門口站;43路(lu)(lu)(lu)(lu)(lu)環(huan)線、576路(lu)(lu)(lu)(lu)(lu)、584路(lu)(lu)(lu)(lu)(lu)到中山(shan)路(lu)(lu)(lu)(lu)(lu)解放路(lu)(lu)(lu)(lu)(lu)站下可到。

館藏文物

中共五大代表李維漢使用過的柳條箱

李維(wei)(wei)漢(1896-1984),湖南(nan)(nan)長沙人,黨(dang)的杰出(chu)的無(wu)產階(jie)級革命家。1927年4月(yue)27日至5月(yue)9日,李維(wei)(wei)漢率(lv)湖南(nan)(nan)代(dai)(dai)表(biao)團出(chu)席中共第五次全國代(dai)(dai)表(biao)大(da)會(hui),并(bing)擔任大(da)會(hui)政治委(wei)員(yuan)會(hui)委(wei)員(yuan)。這(zhe)個柳(liu)皮(pi)箱(xiang),是李維(wei)(wei)漢30年代(dai)(dai)在(zai)上海(hai)從(cong)事地下工作(zuo)時使用(yong)過的(或者是李維(wei)(wei)漢40年代(dai)(dai)在(zai)上海(hai)、南(nan)(nan)京(jing)談(tan)判期間購買(mai)的)。箱(xiang)子(zi)以(yi)柳(liu)條為主,深綠色的鐵條皮(pi)包邊(bian),箱(xiang)子(zi)除拎把和一個鎖扣經過修理(li)外,其(qi)余(yu)都非常完好。

中共五大代表羅亦農為母親制作的木拐杖

羅亦(yi)農(nong)(1902-1928),湖(hu)南湘潭人(ren),黨的(de)(de)早期(qi)重(zhong)要(yao)領導人(ren)之一,中共五大代表(biao)。上世紀20年(nian)(nian)代初,羅亦(yi)農(nong)經(jing)上海早期(qi)黨組(zu)織的(de)(de)安排,與劉(liu)少奇、任(ren)弼時等赴(fu)莫(mo)斯科東方(fang)大學學習(xi)。外出求(qiu)學前,羅亦(yi)農(nong)想到即(ji)將(jiang)遠離家鄉,這時母(mu)親(qin)年(nian)(nian)事已高,眼睛不好,行走不便。他(ta)就到附近的(de)(de)山嶺上,砍伐了(le)一根精心(xin)選(xuan)擇的(de)(de)茶(cha)樹枝,親(qin)自將(jiang)它制(zhi)成拐杖,送與母(mu)親(qin),讓拐杖替他(ta)伴(ban)隨著(zhu)母(mu)親(qin)日(ri)日(ri)夜(ye)夜(ye)。羅亦(yi)農(nong)犧牲(sheng)后,這根拐杖帶著(zhu)兒子對母(mu)親(qin)的(de)(de)愛,也(ye)帶著(zhu)母(mu)親(qin)對兒子的(de)(de)思念(nian),陪伴(ban)著(zhu)羅亦(yi)農(nong)的(de)(de)母(mu)親(qin)走了(le)過風(feng)風(feng)雨(yu)雨(yu)四十余(yu)年(nian)(nian)。

黃興用過的水晶圖章

圖章為一對,系天然水晶,長2.1厘米,寬2.1厘米,高5.3厘米。一方印文為:“鏟除世界一切障礙之使者”,篆字,陽刻,三行直書,有邊欄;另一方印文為:“滅此朝食”,篆字,陰刻,二行直書,無邊欄。印章通體光澤,質地(di)晶(jing)瑩(ying)剔透。

歷史沿革

1986年,武漢籌建市博物館。

1997年,經武漢(han)市政(zheng)府同意批準,正式(shi)成立武漢(han)革命博物(wu)館(guan)。

2000年,武(wu)漢革(ge)命博物館獨立辦公(gong),武(wu)漢市博物館遷(qian)至漢口(kou)新址。

2007年11月(yue)30日,中共五大會址紀念館建成并對外開放,隸屬武(wu)漢革(ge)命(ming)博物館管理。

2019年(nian)5月9日,武漢革命博(bo)物館(guan)中(zhong)國共產黨(dang)紀(ji)律(lv)建(jian)設歷史陳列館(guan)正式對外開放。

榮譽及其他

2010年12月,武漢革命博物館(guan)升級為國(guo)家AAAA級旅游景區(qu),成(cheng)為全國(guo)“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u)”。

2018年1月,武漢革命(ming)博物館獲第(di)五(wu)屆(jie)全國(guo)文明(ming)單位稱號。

2018年(nian)11月,武漢革命(ming)博物館(guan)成為國家(jia)二級博物館(guan)。

2020年5月,武漢(han)革命(ming)博物(wu)館,榮獲第十七屆(2019年度)全國(guo)博物(wu)館陳列展覽精品推(tui)介活動(dong)特別(bie)獎(jiang)。

地(di)圖(tu)坐(zuo)標
本百科詞條由網站注冊用戶【 精靈世界 】編輯上傳提供,詞條屬于開放詞條,當前頁面所展示的詞條介紹涉及宣傳內容屬于注冊用戶個人編輯行為,與【武漢革命博物館】的所屬企業/所有人/主體無關,網站不完全保證內容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場,各項數據信息存在更新不及時的情況,僅供參考,請以官方發布為準。如果頁面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可點擊“反饋”在線向網站提出修改,網站將核實后進行更正。 反饋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zhan)為注冊用戶提(ti)供(gong)信息(xi)存儲空(kong)間(jian)(jian)服務,非“MAIGOO編輯上傳提(ti)供(gong)”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冊用戶自主發布上傳,不(bu)(bu)代(dai)表本站(zhan)觀(guan)點,更不(bu)(bu)表示本站(zhan)支持購買和(he)交易,本站(zhan)對網頁中內容的合法性(xing)、準確性(xing)、真實(shi)性(xing)、適用性(xing)、安全(quan)性(xing)等概不(bu)(bu)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you)(you),如有(you)(you)侵權、虛(xu)假信息(xi)、錯誤(wu)信息(xi)或(huo)任何(he)問題,請及時(shi)聯(lian)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shi)間(jian)(jian)刪除或(huo)更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提交(jiao)說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8233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244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0510個代理需求 已有1356259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