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王安石(1020—1086)生在江西,卻與金陵有著不解之緣。他在金陵度過青年時代后,又來此兩度守孝、三任知府,前后生活了20 孝、三任知府,前后生活了20年,逝世后葬于鐘山腳下。
1076年,56歲的王安石第二次出任宰相不久,與保守派發生爭端,遂于是年10月復求罷相,趙頊應允,給王安石一個“判江寧府”的官銜。回到金陵后,王一直沒去衙門視事,第二年六月辭官,在城東門到鐘山途中的白塔為自己建造了這所居室。因主塘距江寧城東門7里,距鐘山主峰也是7里,所謂半途上處,故將居室命名為半山園。在園內,王安石結交了許多高逸之友,包括米芾、李公麟、歐陽修和蘇東坡等。有一次蘇東坡乘船經過金陵,王安石特地騎著驢子,穿著粗布服到江邊去迎接。蘇東坡也不冠而敬揖,日:“軾今日以野服見大丞相。”王安石笑著說:“禮豈為我輩設哉!”既而兩人說佛吟詩,王安石還邀請蘇東坡同游鐘山,并各自賦詩紀游。可見兩個人政見雖不同,但私交和詩文之誼還是非常深厚的。王安石的文章峭拔深刻,卓然自成一家,為“唐宋八(ba)大家”之一。而他的(de)詩詞(ci),也(ye)“與眾(zhong)頗異。要之淵(yuan)源風雅,洗削(xue)浮華,可(ke)謂無(wu)邪者也(ye)。”經(jing)粗略統計,他有關南京的(de)詩詞(ci)作品達三百首左右。
1084年,王安石得了(le)一場大病,神(shen)宗派國醫到江寧府給他治病。病好(hao)以后,他上書皇帝請求以自(zi)己的住宅改建寺院,神(shen)宗賜額“報寧排奪(duo)”,又稱半山(shan)寺。
明(ming)代亮山(shan)(shan)國(guo)(guo)劃(hua)入皇宮禁地范圍內(nei),清道光時兩江總督陶(tao)澍在(zai)半山(shan)(shan)國(guo)(guo)故址(zhi)重(zhong)(zhong)建半山(shan)(shan)寺。咸(xian)豐時被毀,同(tong)治(zhi)九年(187年)重(zhong)(zhong)建,宣(xuan)統時重(zhong)(zhong)修。
現狀
解放(fang)后重建(jian)半(ban)(ban)山園。復建(jian)的半(ban)(ban)山園,分為東、西兩院,有院門相(xiang)通。西院是正院,兩進三(san)開間(jian),灰瓦粉墻,素樸典雅,朱紅花格扇窗,不事雕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