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chuan)統(tong)手工(gong)(gong)(gong)技藝(yi)(yi)是我國傳(chuan)統(tong)文化的(de)一個重要組成部(bu)分(fen),是指以手工(gong)(gong)(gong)勞動進行(xing)制(zhi)作(zuo)的(de)具有獨(du)特藝(yi)(yi)術風格的(de)工(gong)(gong)(gong)藝(yi)(yi)美(mei)術。傳(chuan)統(tong)手工(gong)(gong)(gong)技藝(yi)(yi)是指的(de)是純手工(gong)(gong)(gong)或少量(liang)借助(zhu)工(gong)(gong)(gong)具制(zhi)作(zuo)的(de)產品,有別于(yu)以大(da)工(gong)(gong)(gong)業機(ji)械化方(fang)式批量(liang)生(sheng)產規格化。
傳(chuan)(chuan)統手工(gong)技(ji)(ji)(ji)藝(yi)(yi)具有地域性、異(yi)質性和多(duo)樣性的(de)(de)(de)(de)特點,是一個地區(qu)或民(min)族的(de)(de)(de)(de)文(wen)化(hua)表(biao)征和人(ren)類文(wen)化(hua)多(duo)樣性的(de)(de)(de)(de)重要(yao)表(biao)現,是中(zhong)華民(min)族歷(li)史文(wen)化(hua)遺(yi)產的(de)(de)(de)(de)重要(yao)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de)(de)(de)(de)進步(bu)以及(ji)人(ren)們生產生活(huo)方式的(de)(de)(de)(de)不(bu)斷發展,許多(duo)傳(chuan)(chuan)承(cheng)(cheng)多(duo)年的(de)(de)(de)(de)民(min)間手工(gong)藝(yi)(yi)找不(bu)到繼承(cheng)(cheng)人(ren),傳(chuan)(chuan)承(cheng)(cheng)了(le)幾(ji)千年的(de)(de)(de)(de)傳(chuan)(chuan)統手藝(yi)(yi)都將面臨著失傳(chuan)(chuan)的(de)(de)(de)(de)境地,許多(duo)技(ji)(ji)(ji)藝(yi)(yi)已經被納入了(le)非物質文(wen)化(hua)遺(yi)產傳(chuan)(chuan)統技(ji)(ji)(ji)藝(yi)(yi)(簡(jian)稱非遺(yi)傳(chuan)(chuan)統技(ji)(ji)(ji)藝(yi)(yi))中(zhong)。納入非遺(yi)的(de)(de)(de)(de)傳(chuan)(chuan)統技(ji)(ji)(ji)藝(yi)(yi)有哪些?雕(diao)漆(qi)、蜀錦織造、景德(de)鎮制瓷、紫砂壺制作等均被納入非遺(yi)技(ji)(ji)(ji)藝(yi)(yi)中(zhong)。
序號 | 名稱 | 所在地區 | 所在地/隸屬 | 所屬類別 | 遺產名錄等級 |
---|---|---|---|---|---|
宜興紫砂陶制作技藝 | 江蘇省 | 江蘇省 | 傳統技藝 | Ⅷ-1 | |
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 | 江西省 | 江西省 | 傳統技藝 | Ⅷ-7 | |
蘇州緙絲織造技藝 | 江蘇省 | 江蘇省 | 傳統技藝 | Ⅷ-15 | |
蜀錦織造技藝 | 四川省 | 四川省 | 傳統技藝 | Ⅷ-16 | |
客家土樓營造技藝 | 江西省 | 福建省,江西省 | 傳統技藝 | Ⅷ-28 | |
景德鎮傳統瓷窯作坊營造技藝 | 江西省 | 江西省 | 傳統技藝 | Ⅷ-29 | |
苗寨吊腳樓營造技藝 | 貴州省 | 貴州省 | 傳統技藝 | Ⅷ-31 | |
景泰藍制作技藝 | 河北省 | 北京市,河北省 | 傳統技藝 | Ⅷ-43 | |
家具制作技藝 | 山西省 | 北京市,山西省,江蘇省,福建省,廣東省 | 傳統技藝 | Ⅷ-45 | |
雕漆技藝 | 甘肅省 | 北京市,甘肅省 | 傳統技藝 | Ⅷ-50 | |
茅臺酒釀制技藝 | 貴州省 | 貴州省 | 傳統技藝 | Ⅷ-57 | |
紹興黃酒釀制技藝 | 浙江省 | 浙江省 | 傳統技藝 | Ⅷ-60 | |
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 | 福建省 | 福建省 | 傳統技藝 | Ⅷ-63 | |
煙火爆竹制作技藝 | 陜西省 | 河北省,江西省,湖南省,陜西省 | 傳統技藝 | Ⅷ-86 | |
定瓷燒制技藝 | 河北省 | 河北省 | 傳統技藝 | Ⅷ-92 | |
鈞瓷燒制技藝 | 河南省 | 河南省 | 傳統技藝 | Ⅷ-93 | |
唐三彩燒制技藝 | 河南省 | 河南省 | 傳統技藝 | Ⅷ-94 | |
蠶絲織造技藝 | 山西省 | 山西省,浙江省 | 傳統技藝 | Ⅷ-99 | |
龍舟制作技藝 | 廣東省 | 廣東省 | 傳統技藝 | Ⅷ-139 | |
醬油釀造技藝 | 四川省 | 上海市,四川省 | 傳統技藝 | Ⅷ-154 | |
絲(si)(si)(si)綢是用蠶絲(si)(si)(si)或人造(zao)(zao)絲(si)(si)(si)純織(zhi)或交織(zhi)而(er)成(cheng)的(de)織(zhi)品的(de)總稱(cheng),在古代絲(si)(si)(si)綢就是蠶絲(si)(si)(si)(包括(kuo)少量的(de)柞蠶絲(si)(si)(si)和(he)木薯蠶絲(si)(si)(si))織(zhi)造(zao)(zao)的(de)紡織(zhi)品,現(xian)代純桑蠶絲(si)(si)(si)絲(si)(si)(si)綢稱(cheng)為“真絲(si)(si)(si)綢”。絲(si)(si)(si)綢是中國的(de)特(te)產,從(cong)西(xi)漢起(qi),中國的(de)絲(si)(si)(si)綢不斷大批地運往國外,成(cheng)為世界聞名的(de)產品,而(er)運輸絲(si)(si)(si)綢從(cong)中國到西(xi)方去的(de)大路(lu),被歐洲人稱(cheng)為絲(si)(si)(si)綢之路(lu),中國也(ye)被稱(cheng)之為“絲(si)(si)(si)國”。
刺繡(xiu)(xiu)是(shi)(shi)中(zhong)國(guo)民間傳統手工藝之一(yi),在中(zhong)國(guo)至(zhi)少有二(er)三千年(nian)歷史,是(shi)(shi)用繡(xiu)(xiu)針引(yin)彩(cai)線,將設計的(de)花紋在紡織(zhi)品上(shang)刺繡(xiu)(xiu)運(yun)針,以繡(xiu)(xiu)跡構成花紋圖案的(de)一(yi)種(zhong)工藝。刺繡(xiu)(xiu)有很多種(zhong)繡(xiu)(xiu)法(fa),中(zhong)國(guo)刺繡(xiu)(xiu)中(zhong)最有名(ming)(ming)的(de)莫過于中(zhong)國(guo)四大名(ming)(ming)繡(xiu)(xiu):蘇繡(xiu)(xiu)、粵繡(xiu)(xiu)、湘繡(xiu)(xiu)、蜀繡(xiu)(xiu),而加上(shang)隴繡(xiu)(xiu)則是(shi)(shi)“五大名(ming)(ming)繡(xiu)(xiu)”。此外還有顧(gu)繡(xiu)(xiu),京(jing)繡(xiu)(xiu)、甌繡(xiu)(xiu)、魯(lu)繡(xiu)(xiu)、閩(min)繡(xiu)(xiu)、汴繡(xiu)(xiu)、漢繡(xiu)(xiu)、麻繡(xiu)(xiu)和苗繡(xiu)(xiu)等。
瓷(ci)(ci)(ci)器(qi)是(shi)由瓷(ci)(ci)(ci)石(shi)、高嶺土、石(shi)英石(shi)、莫來石(shi)等燒制(zhi)而成,外(wai)表(biao)施(shi)有(you)玻璃質(zhi)釉(you)或(huo)彩繪的(de)(de)(de)物器(qi)。中(zhong)(zhong)國(guo)是(shi)瓷(ci)(ci)(ci)器(qi)的(de)(de)(de)故鄉,瓷(ci)(ci)(ci)器(qi)是(shi)中(zhong)(zhong)國(guo)古代(dai)的(de)(de)(de)偉大發明之(zhi)一,瓷(ci)(ci)(ci)器(qi)與中(zhong)(zhong)”在英文中(zhong)(zhong)同為(wei)一詞,充分(fen)說明中(zhong)(zhong)國(guo)瓷(ci)(ci)(ci)器(qi)可(ke)以(yi)作(zuo)(zuo)為(wei)中(zhong)(zhong)國(guo)的(de)(de)(de)代(dai)表(biao)。作(zuo)(zuo)為(wei)古代(dai)中(zhong)(zhong)國(guo)的(de)(de)(de)特產奢侈品之(zhi)一,作(zuo)(zuo)為(wei)具有(you)收(shou)(shou)藏價值的(de)(de)(de)古董被大量收(shou)(shou)藏家所收(shou)(shou)藏,現代(dai)最有(you)名的(de)(de)(de)陶瓷(ci)(ci)(ci)產自景德鎮(zhen)。
景泰(tai)藍正(zheng)名“銅胎掐絲琺(fa)瑯(lang)”,俗名“琺(fa)藍”,“嵌琺(fa)瑯(lang)”,于銅器表面上以各色琺(fa)瑯(lang)質涂成花紋,花紋的(de)四周(zhou)嵌以銅絲或金銀絲,再用高火(huo)度燒(shao)即成,外(wai)觀晶瑩(ying)潤澤,鮮艷奪目。這項工(gong)(gong)藝(yi)是中(zhong)(zhong)國金屬工(gong)(gong)藝(yi)品中(zhong)(zhong)的(de)重要(yao)品種,始于明代(dai)景泰(tai),是皇家重要(yao)的(de)組成部分,是皇宮(gong)大殿的(de)主要(yao)陳設和鎮殿之寶。現代(dai)景泰(tai)藍產地(di)以北京為主。
工藝品 | 產地 | 工藝品 | 產地 |
唐三彩 | 西安、洛陽 | 木雕 | 浙江、樂清、福建、潮州 |
紫砂器 | 江蘇、宜興 | 牙雕 | 廣州、北京、上海、南京 |
花絲鑲嵌 | 北京、成都 | 石雕 | 福建惠安、浙江溫嶺、浙江青田、河北曲陽 |
漆器 | 福州、揚州、平遙、成都 | 磚雕 | 北京、天津、山西、徽州、蘇派、廣東、臨夏 |
挑花 | 湖北黃梅 | 硯臺 | 甘肅臨洮、廣東端州、安徽歙州、山西 |
藍印花布 | 江蘇南通 | 玉雕 | 上海、揚州、北京、廣東 |
蠟染 | 貴州、云南 | 酒泉夜光杯 | 甘肅 |
香包 | 甘肅慶陽、云南 | 草編 | 山東、浙江、廣東、河南等 |
年畫 | 開封朱仙鎮、蘇州桃花塢、濰坊楊家埠等 | 棕編 | 四川、湖南、貴州、浙江 |
燙畫 | 河南、廣東、江蘇、浙江 | 紙織畫 | 福建永春 |
內畫 | 京、冀、魯、粵 | 油紙傘 | 四川瀘州、浙江余杭、江西甲路、湖南長沙 |
地方 | 特色工藝品 | 地方 | 特色工藝品 |
上海 | 上海木雕、嘉定竹刻、上海絲綢、上海面塑、上海顧繡、上海牙雕、硯刻、絹花等 | 吉林 | 天趣木雕、吉林柳編、剪紙、硯刻等 |
天津 | 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魏記風箏、劉記刻磚、天津根雕、剪紙等 | 江西 | 景德鎮陶瓷、余江木雕、吉安樟木箱、河口竹編、黑白紙扇、瓷板畫像、李渡毛筆、婺墨等 |
重慶 | 榮昌折扇、梁平竹簾、榮昌陶器、大足龍水刀、綦江農民版畫、銅梁龍燈等 | 遼寧 | 撫順琥珀工藝品、煤精雕刻、沈陽羽毛畫、錦州瑪瑙雕刻、大連貝雕畫等 |
安徽 | 宣紙、徽墨、歙硯、磚雕、石雕、木雕、竹雕、蕪湖鐵畫、萬安羅盤、雪木雕塑等 | 內蒙古 | 皮雕畫、骨雕、銀制蒙古套盒、蒙古袍、皮酒壺、皮囊、蒙古刀、牛角梳等 |
福建 | 壽山石雕、脫胎漆器、軟木畫、福州紙傘、泉州木偶、德化瓷器、惠安石雕、永春漆籃等 | 寧夏 | 青銅峽柳編、賀蘭硯、賀蘭石、中衛白色灘羊皮、銀川栽絨毯等 |
甘肅 | 天水雕漆、洮硯、酒泉夜光杯、敦煌彩塑、蘭州刻葫蘆、保安腰刀、武山玉雕等 | 青海 | 唐卡、民間剪紙、大通燈影戲、藏毯、湟中銀銅器、土族盤繡、皮雕、藏繡、堆秀等 |
廣東 | 端硯、廣繡、廣彩、石灣陶瓷、廣雕、佛山剪紙、陽江漆器、新會葵扇等 | 山東 | 尼山硯、圣府蠟燭、扶興和毛筆、魯繡、博山內畫瓶、楊家埠木板年畫、淄博陶瓷、濰坊風箏等 |
廣西 | 壯錦、繡球、銅鼓、苗家蠟染、欽州坭興陶、桂林美術陶、北海貝雕、桂林木雕等 | 山西 | 平遙推光漆器、廣靈剪紙、隰縣核桃工藝品、曲沃葫蘆、上黨堆錦、高平刺繡、云岡絹人等 |
貴州 | 貴州蠟染、石橋古紙、苗族錫繡、思州石硯、玉屏簫笛、大方漆器、貴州蘆笙等 | 陜西 | 皮影戲、陜北剪紙、戶縣農民畫、鳳翔泥塑、社火馬勺臉譜、仿古青銅器、耀州瓷器等 |
海南 | 椰雕、貝雕、海石花盆景、黎族鼻簫、牛角雕、南山烙畫葫蘆、黎錦等 | 四川 | 綿竹年畫、蜀錦、蜀繡、龔扇、自貢扎染、自貢剪紙、蜀箋、瓷胎竹編、宜賓面塑等 |
河北 | 蔚縣剪紙、肅寧縣吹糖人、衡水內畫、武強年畫、青砂器、唐山皮影、藁城宮燈等 | 西藏 | 唐卡、藏毯、氆氌、藏刀、面具、牛骨飾品、山南木碗、金銀銅鐵器等 |
河南 | 洛陽宮燈、洛陽唐三彩、木版年畫、汴繡、汴綢、烙畫、安陽玉雕、道口錫器等 | 新疆 | 和田玉、英吉沙民族小刀、喀什地毯、維吾爾族小花帽、艾德萊絲綢、新疆土陶等 |
黑龍江 | 魚皮畫、牛角畫、麥秸畫、依安剪紙、阿城版畫、裘皮制品、金玉石雕等 | 云南 | 劍川木雕、斑銅、傣族蠟染、建水紫陶、傣族竹編、白族扎染、麗江披肩、繡花鞋等 |
湖北 | 綠松石雕、武漢絹花、武漢木刻船、黃陂泥塑、黃梅挑花、漢繡、陽新布貼等 | 港澳 | 手雕麻雀、鑿字、繡花鞋、手寫小巴牌、手繪陶瓷、香港紙扎、古玩字畫等 |
湖南 | 瀏陽菊花石雕、湘繡、活性炭雕、中國紅瓷、銅官陶器、洞口墨晶石雕、羽絨制品等 | 臺灣 | 鶯歌陶瓷、美濃紙傘、民雄葫蘆、花蓮石雕、澎湖珊瑚、臺北風箏、新竹圣誕燈等 |
瓷器 | 拍賣價 | 排賣時間 |
清乾隆粉彩鏤空瓷瓶 | 約5.12億港元 | 2010年11月 |
明成化斗彩雞缸杯 | 2.81億港元 | 2014年4月 |
清乾隆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 | 2.53億港元 | 2010年10月 |
清康熙粉紅地琺瑯彩花卉紋碗 | 2.38億港元 | 2018年3月 |
明宣德青花魚藻紋十棱菱口大碗 | 2.29億港元 | 2017年4月 |
紫砂壺 | 拍賣價 | 拍賣時間 |
松鼠葡萄十頭套組茶具 | 9200萬元 | 2015年 |
唐云石瓢 | 4253萬元 | 2015年 |
傳香壺 | 3450萬元 | 2016年 |
素帶壺 | 3162.5萬元 | 2015年 |
玉璧提梁壺 | 3000萬元 | 2017年 |
動物工藝品 | 類型 | 拍賣價 | 拍賣時間 |
兔子 | 不銹鋼雕塑 | 9107.5萬美元 | 2019年 |
氣球狗 | 雕塑 | 5840萬美元 | 2013年 |
葛諾母獅 | 石灰巖雕像 | 5720萬美元 | 2007年 |
阿耳特彌斯與雄鹿 | 青銅雕像 | 2860萬美元 | 2007年 |
空中之鳥 | 青銅雕塑 | 2745萬美元 | 2005年 |
玉器 | 拍賣價 | 拍賣時間 |
清乾隆帝御寶題詩太上皇帝白玉圓璽 | 1.61億元 | 2011年 |
良渚文化玉琮王 | 1.17億元 | 2013年 |
乾隆帝御寶交龍鈕白玉璽 | 1.06億元 | 2010年 |
雍正帝御寶白玉九螭鈕方璽 | 1.0492億港元 | 2015年 |
清道光十一年白玉御制文慎德堂寶交龍鈕寶璽 | 9085萬元 | 2011年 |
除了(le)常見(jian)的工(gong)藝(yi)(yi)品,石(shi)窟(ku)、石(shi)雕(diao)、經幢、碑文、壁(bi)畫也屬(shu)于古代勞動(dong)人民手工(gong)藝(yi)(yi)品,他們用精湛的工(gong)藝(yi)(yi),經過精雕(diao)細刻或者涂抹上色,將自(zi)然界中常見(jian)的石(shi)頭、墻壁(bi)變成了(le)驚艷絕倫的藝(yi)(yi)術品。
文物保(bao)(bao)護(hu)(hu)單位(wei)是指(zhi)在(zai)具有(you)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de)古(gu)文化(hua)遺址、古(gu)墓葬(zang)、古(gu)建(jian)筑、石窟寺和(he)石刻等所在(zai)地設立的(de),用于文物保(bao)(bao)護(hu)(hu)工作(zuo)的(de)單位(wei),為(wei)中國(guo)大陸對(dui)(dui)確定(ding)納(na)入保(bao)(bao)護(hu)(hu)對(dui)(dui)象(xiang)的(de)不可移動(dong)文物的(de)統稱,并對(dui)(dui)文物保(bao)(bao)護(hu)(hu)單位(wei)本體及周圍一定(ding)范圍實施重點保(bao)(bao)護(hu)(hu)的(de)區域。文物保(bao)(bao)護(hu)(hu)單位(wei)可以分為(wei)全國(guo)重點文物保(bao)(bao)護(hu)(hu)單位(wei)、省級文物保(bao)(bao)護(hu)(hu)單位(wei)和(he)市縣級文物保(bao)(bao)護(hu)(hu)單位(wei),分別由國(guo)務院、省級政府和(he)市縣級政府劃(hua)定(ding)。
從1961年開始至2019年10月,我(wo)國(guo)(guo)共公布了八批全國(guo)(guo)重點文物保護(hu)單位,共計5058處(合并(bing)數量不納入計算)。
序號 | 名稱 | 所在地區 | 所在地/隸屬 |
---|---|---|---|
齊白石故居 | 湖南省 | 湖南省湘潭市湘潭縣 | |
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 | 湖南省 | 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韶山鄉韶山村土地沖上屋場 | |
故宮博物院 | 北京市 | 北京市東城區景山前街4號 | |
寶山石頭城 | 云南省 | 云南省麗江地區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 |
淮安市周恩來故居 | 江蘇省 | 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永懷路2號 | |
四川樂山大佛景區 | 四川省 | 四川省樂山市市中區凌云路中段2435號 | |
鄧小平故居 | 四川省 | 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 | |
泰山石刻 | 山東省 | 山東省泰安市 | |
京杭大運河 | 河北省 | 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 | |
淮安府衙 | 江蘇省 | 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東門大街38號 | |
褒斜道石門及其摩崖石刻 | 陜西省 | 陜西省漢中市勉縣 | |
胡耀邦故居 | 湖南省 | 湖南省長沙市瀏陽市中和鎮蒼坊社區 | |
太平天國天王府遺址 | 江蘇省 | 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長江路292號 | |
西狹頌摩崖石刻 | 甘肅省 | 甘肅省隴南市成縣 | |
沈陽故宮博物院 | 遼寧省 | 遼寧省沈陽市沈河區沈陽路171號 | |
大雁塔 | 陜西省 | 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大慈恩寺內 | |
葉劍英故居 | 廣東省 | 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 | |
綏遠城墻和將軍衙署 | 內蒙古自治區 |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新華大街31號 | |
石門洞摩崖題刻 | 浙江省 | 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高市鄉石門洞風景區內月洞旗鼓山處 | |
陳毅故居 | 四川省 | 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勞動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