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

網(wang)站分類
登錄 |    
中(zhong)國國家博物館
0
票數:0 #博物館#
該圖片由注冊用戶"歲月靜好"提供, 反饋
中國國家博物館簡稱國博,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東側,東長安街南側,與人民大會堂東西相對稱,是歷史與藝術并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隸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國國家博物館現有藏品數量140余萬件,涵蓋古代文物、近現代文物、圖書古籍善本、藝術品等多種門類。其中,古代文物藏品81.5萬件(套),近現代文物藏品34萬件(套),圖書古籍善本24萬余件(冊),共有一級文物近6000件(套)。
附近有 309 個景點: 北京魯迅故居(1km)    九道灣風景區(1km)    故宮房屋數量之謎(1km)    北京香裕村(1km)    北京銀河公園(1km)    半月公園(1km)    北京長安街(1km)    后門橋(1km)    通運橋(1km)    淳親王府(1km)    天安門廣場(1km)    普度寺(1km)    東交民巷使館建筑群(1km)    社稷壇(1km)    太廟(1km)    皇史宬(1km)    人民英雄紀念碑(1km)    天安門(1km)    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1km)    北京市大柵欄商業街區(1km)    北京老舍茶館(1km)    前門大街景區(1km)    中山公園(1km)    北京市規劃展覽館(1km)    中國法院博物館(1km)    中國鐵道博物館正陽門館(1km)    北京皇城藝術館(1km)    北京警察博物館(1km)    中國錢幣博物館(1km)    正陽門(1km)    毛主席紀念堂(1km)    北京市東城區第二文化館(2km)    老舍故居(2km)    琉璃廠文化街(2km)    東單公園(2km)    李蓮英故居(2km)    王府井大街(2km)    北京東方新天地(2km)    中國國家大劇院(2km)    北京四合院(2km)    西交民巷近代銀行建筑群(2km)    東堂(2km)    亞斯立堂(2km)    協和醫學院舊址(2km)    中南海(2km)    大觀樓影城(2km)    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2km)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戲劇博物館(2km)    北京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2km)    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2km)    老舍紀念館(2km)    故宮博物院(2km)    北京人民大會堂(3km)    北海白塔(3km)    北京湖廣會館(3km)    菜市口刑場(3km)    溶巖美術館(3km)    紀曉嵐故居(3km)    杜聿明故居(3km)    禮王府(3km)    鄭王府(3km)    西單大悅城(3km)    首都劇場(3km)    基督教中華圣經會北京分會舊址(3km)    基督教中華圣公會教堂(3km)    克勤郡王府(3km)    京師女子師范學堂舊址(3km)    北京國會舊址(3km)    國立蒙藏學校舊址(3km)    西什庫教堂(3km)    北平圖書館舊址(3km)    安徽會館(3km)    南堂(3km)    大高玄殿(3km)    北京城東南角樓(3km)    古觀象臺(3km)    北京大學紅樓(3km)    北京燕龍溫泉度假村(3km)    北京金龍建國溫泉酒店(3km)    北京湖廣會館大戲樓(3km)    景山公園(3km)    北京北海公園(3km)    明城墻遺址公園(3km)    盛錫福博物館(3km)    中國海關博物館(3km)    北京通信電信博物館(3km)    北京戲曲博物館(3km)    北京市東南城角角樓(3km)    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3km)    民族文化宮博物館(3km)    中國美術館(3km)    北京文博交流館(3km)    北京自然博物館(3km)    天壇公園(3km)    雪山梅園(4km)    八路軍駐京辦事處紀念館(4km)    府學文廟(4km)    北京三圣庵(4km)    永定門公園(4km)    玉蜓公園(4km)    北京市齊白石故居(4km)    銀錠橋(4km)    濤貝勒府(4km)    睿親王府(4km)    慶親王府(4km)    南鑼鼓巷(4km)    北京金融街購物中心(4km)    北京大學地質學館舊址(4km)    輔仁大學本部舊址(4km)    萬松老人塔(4km)    清陸軍部和海軍部舊址(4km)    孫中山行館(4km)    報國寺(4km)    袁崇煥墓和祠(4km)    先農壇(4km)    孚王府(4km)    可園(4km)    牛街禮拜寺(4km)    崇禮住宅(4km)    郭沫若故居(4km)    智華寺(4km)    北海及團城(4km)    妙應寺白塔(4km)    明北京城城墻遺存(4km)    牛駝溫泉孔雀城(4km)    京城百工坊(4km)    日壇公園(4km)    北京市宣武藝園(4km)    南新倉文化休閑街景區(4km)    陶然亭公園(4km)    呂祖宮(4km)    火德真君廟(4km)    北京法源寺(4km)    北京廣濟寺(4km)    歷代帝王廟(4km)    北京李大釗故居(4km)    北京百工博物館(4km)    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館(4km)    北京慈悲庵(4km)    北京茅盾故居(4km)    文天祥祠(4km)    北京市白塔寺(4km)    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4km)    梅蘭芳紀念館(4km)    郭沫若紀念館(4km)    恭王府博物館(4km)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4km)    中國地質博物館(4km)    恭王府景區(4km)    珠穆朗瑪國家公園(5km)    楓林花海維回民族風情園(5km)    北京市西城區第一文化館(5km)    北京市東城區第一文化館(5km)    富國海底世界(5km)    咸通塔(天寧寺塔)(5km)    北京濱河公園(5km)    濱河公園(5km)    萬壽公園(5km)    龍潭西湖公園(5km)    官園公園(5km)    南禮士路公園(5km)    北二環城市公園(5km)    南館公園(5km)    北京工人體育場(5km)    北京南站(5km)    石庫門景區(5km)    簋街(5km)    北京工人體育場冰燈游園會(5km)    國貿商城(5km)    世貿天階(5km)    北京銀泰中心(5km)    北京保利國際劇院(5km)    北京后海(5km)    北京關岳廟(5km)    國民政府財政部印刷局舊址(5km)    柏林寺(5km)    醇親王府(5km)    天寧寺塔(5km)    北京孔廟(5km)    國子監(5km)    摩力圣匯溫泉會館(5km)    北京月壇公園(5km)    龍潭公園(5km)    北京東岳廟(5km)    北京白云觀(5km)    北京天寧寺(5km)    北京廣化寺(5km)    雍和宮(5km)    通教寺(5km)    北京松堂齋民間雕刻博物館(5km)    保利藝術博物館(5km)    北京空竹博物館(5km)    北京鐘鼓樓(5km)    雍和宮藏傳佛教藝術博物館(5km)    宋慶齡故居(5km)    北京民俗博物館(5km)    孔廟國子監博物館(5km)    北京魯迅博物館(5km)    三里屯(6km)    建業·華誼兄弟電影小鎮(6km)    北京市朝陽區文化館(6km)    澳門消防博物館(6km)    南二環護城河公園(6km)    萬芳亭公園(6km)    人定湖公園(6km)    北京什剎海地區(6km)    中央電視臺總部大樓(6km)    呀諾達熱帶雨林景區(6km)    三里屯太古里(6km)    嘉茂購物中心(6km)    北京魯迅舊居(6km)    京師大學堂分科大學舊址(6km)    德勝門箭樓(6km)    利瑪竇和外國傳教士墓地(6km)    熱公館溫泉酒店(6km)    慶豐公園(6km)    團結湖公園(6km)    金中都公園(6km)    北京大觀園(6km)    北京古錢幣展覽館(6km)    青年湖公園(6km)    什剎海風景區(6km)    地壇公園(6km)    北京英杰硬石藝術博物館(6km)    古陶文明博物館(6km)    中國消防博物館(6km)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6km)    北京紅樓文化藝術博物館(6km)    郭守敬紀念館(6km)    北京古代錢幣博物館(6km)    首都博物館(6km)    十里河灘(7km)    西黃寺(7km)    柳蔭公園(7km)    高粱橋(7km)    北京新光天地百貨(7km)    金中都水關遺址(7km)    大紅門溫泉(7km)    北京京瑞國都溫泉會館(7km)    萬方亭公園(7km)    北京海洋館(7km)    北京動物園(7km)    北京百年世界老電話博物館(7km)    中國印鈔造幣博物館(7km)    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7km)    中國古動物館(7km)    北京遼金城垣博物館(7km)    中國鐵道博物館(7km)    北京天文館(7km)    中國農業博物館(7km)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7km)    白沙溪黑茶文化產業園(8km)    紅巖峽谷(8km)    1958文化創意園(8km)    宋慶齡兒童科學技術館(8km)    馬甸公園(8km)    雙秀公園(8km)    釣魚臺銀杏大道(8km)    燕莎友誼商城(8km)    SOLANA藍色港灣(8km)    中國國家圖書館(8km)    清農事試驗場舊址(8km)    真覺寺金剛寶座(五塔寺塔)(8km)    蓮花池公園(8km)    北京藍色港灣(8km)    玉淵潭公園(8km)    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8km)    北京金臺藝術館(8km)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博物館(8km)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8km)    東聯秦道城旅游景區(9km)    克什克騰大草原(9km)    湘江戰役遺址公園(9km)    中央電視塔(9km)    中華民族園(9km)    中央電視塔旋轉餐廳(9km)    勇敢者樂園(9km)    萬壽寺(9km)    大慧寺(9km)    太平洋海底世界博覽館(9km)    北京陶瓷藝術館(9km)    紅領巾公園(9km)    世界花卉大觀園(9km)    紫竹院公園(9km)    中央廣播電視塔(9km)    朝陽公園(9km)    北京歡樂谷(9km)    北京晉商博物館(9km)    北京中華民族博物院(9km)    和苑博物館(9km)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9km)    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9km)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9km)    北京藝術博物館(9km)    大鐘寺古鐘博物館(9km)    玲瓏公園(10km)    國家體育場(鳥巢)(10km)    北京水立方嬉水樂園(10km)    慈壽寺塔(10km)    摩訶庵(10km)    西國貿水會(10km)    北京行宮溫泉(10km)    北京華夏名都溫泉酒店(10km)    順景溫泉酒店(10km)    四得公園(10km)    北京奧運博物館(10km)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館(10km)    中國現代文學館(10km)    中國電信博物館(10km)   
本百科詞條由網站注冊用戶"歲月靜好"編輯上傳提供,詞條屬于開放詞條,當前頁面所展示的百科詞條介紹涉及宣傳內容屬于注冊用戶個人編輯行為。與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所屬企業/主題/所有人主體無關,詞條主體可以提供資料認證申請管理本詞條權限免費更新資料,也可以因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快速在線向網站提出反饋修改! 反饋
價格參考
介紹(shao)攻(gong)略(lve)

基本介紹

中國(guo)(guo)國(guo)(guo)家(jia)博(bo)(bo)物館(guan)的前身可追(zhui)溯至1912年(nian)成立的國(guo)(guo)立歷(li)史(shi)博(bo)(bo)物館(guan)籌備處(chu),2003年(nian)根(gen)據中央決定,中國(guo)(guo)歷(li)史(shi)博(bo)(bo)物館(guan)和中國(guo)(guo)革(ge)命(ming)博(bo)(bo)物館(guan)合并組建(jian)成為中國(guo)(guo)國(guo)(guo)家(jia)博(bo)(bo)物館(guan)。2007年(nian),中國(guo)(guo)國(guo)(guo)家(jia)博(bo)(bo)物館(guan)啟動改擴(kuo)建(jian)工程,2011年(nian)3月新館(guan)建(jian)成開(kai)放。新館(guan)建(jian)筑保(bao)留了原有老建(jian)筑西、北、南建(jian)筑立面(mian)。新館(guan)總用地面(mian)積7萬(wan)(wan)平方(fang)米,建(jian)筑高度42.5米,地上5層(ceng),地下2層(ceng),展廳(ting)48個,建(jian)筑面(mian)積近20萬(wan)(wan)平方(fang)米,是世界上單體建(jian)筑面(mian)積最(zui)大的博(bo)(bo)物館(guan)。

中(zhong)國(guo)國(guo)家博物(wu)館現(xian)有藏品數量140余萬(wan)件(jian)(jian),涵蓋古(gu)(gu)代(dai)文物(wu)、近現(xian)代(dai)文物(wu)、圖(tu)書(shu)古(gu)(gu)籍善(shan)本、藝術(shu)品等多種門類。其中(zhong),古(gu)(gu)代(dai)文物(wu)藏品81.5萬(wan)件(jian)(jian)(套),近現(xian)代(dai)文物(wu)藏品34萬(wan)件(jian)(jian)(套),圖(tu)書(shu)古(gu)(gu)籍善(shan)本24萬(wan)余件(jian)(jian)(冊),共(gong)有一級(ji)文物(wu)近6000件(jian)(jian)(套)。

中國(guo)(guo)國(guo)(guo)家博物(wu)館(guan)展(zhan)(zhan)(zhan)覽(lan)(lan)包(bao)括(kuo)(kuo)基(ji)本(ben)陳(chen)列、專(zhuan)(zhuan)題(ti)展(zhan)(zhan)(zhan)覽(lan)(lan)、臨時(shi)展(zhan)(zhan)(zhan)覽(lan)(lan)三大系列,構(gou)成涵蓋主(zhu)題(ti)展(zhan)(zhan)(zhan)覽(lan)(lan)、基(ji)本(ben)陳(chen)列、專(zhuan)(zhuan)題(ti)展(zhan)(zhan)(zhan)覽(lan)(lan)、臨時(shi)展(zhan)(zhan)(zhan)覽(lan)(lan)的立體化展(zhan)(zhan)(zhan)覽(lan)(lan)體系。其中,“古(gu)(gu)代(dai)中國(guo)(guo)”、“復興之路(lu)”和“復興之路(lu)新(xin)時(shi)代(dai)部(bu)分(fen)”為國(guo)(guo)家博物(wu)館(guan)的基(ji)本(ben)陳(chen)列,專(zhuan)(zhuan)題(ti)展(zhan)(zhan)(zhan)覽(lan)(lan)主(zhu)要(yao)以館(guan)藏文(wen)物(wu)為基(ji)礎,包(bao)括(kuo)(kuo)中國(guo)(guo)古(gu)(gu)代(dai)青(qing)銅器、佛(fo)造像、玉器、瓷(ci)器、國(guo)(guo)禮、現(xian)代(dai)經典(dian)美(mei)術作(zuo)品(pin)(pin)、非(fei)洲(zhou)木雕等(deng)十余(yu)個專(zhuan)(zhuan)題(ti)展(zhan)(zhan)(zhan)覽(lan)(lan)。臨時(shi)展(zhan)(zhan)(zhan)覽(lan)(lan)包(bao)括(kuo)(kuo)自主(zhu)策劃展(zhan)(zhan)(zhan)覽(lan)(lan)和引進交(jiao)流(liu)展(zhan)(zhan)(zhan)覽(lan)(lan)兩大類,覆蓋歷(li)史文(wen)化、精(jing)品(pin)(pin)文(wen)物(wu)、考古(gu)(gu)發現(xian)、經典(dian)美(mei)術作(zuo)品(pin)(pin)、地域文(wen)化和國(guo)(guo)際(ji)交(jiao)流(liu)等(deng)多個方(fang)面,年均辦展(zhan)(zhan)(zhan)40余(yu)個。

景點景觀

館藏精品

人面魚紋陶盆

此彩陶盆為1955年陜(shan)西(xi)省(sheng)西(xi)安市半坡(po)出土,高16.5厘米、口徑39.8厘米,呈(cheng)紅(hong)色,口沿處繪(hui)間斷黑彩帶(dai),內(nei)壁以黑彩繪(hui)出兩(liang)組對稱人(ren)(ren)(ren)面(mian)魚(yu)(yu)(yu)紋(wen)。人(ren)(ren)(ren)面(mian)呈(cheng)圓形(xing)(xing),頭(tou)頂有似(si)發髻的(de)(de)尖狀(zhuang)物和魚(yu)(yu)(yu)鰭(qi)形(xing)(xing)裝飾。前(qian)額(e)右(you)半部(bu)(bu)涂黑,左半部(bu)(bu)為黑色半弧形(xing)(xing)。眼睛(jing)細而平(ping)直,似(si)閉(bi)目狀(zhuang)。鼻梁挺(ting)直,成(cheng)倒立的(de)(de)“T”字形(xing)(xing)。嘴巴(ba)左右(you)兩(liang)側分置一條(tiao)變形(xing)(xing)魚(yu)(yu)(yu)紋(wen),魚(yu)(yu)(yu)頭(tou)與人(ren)(ren)(ren)嘴外廓重合,似(si)乎(hu)是口內(nei)同時(shi)銜著兩(liang)條(tiao)大魚(yu)(yu)(yu)。另外,在(zai)人(ren)(ren)(ren)面(mian)雙耳部(bu)(bu)位(wei)也有相對的(de)(de)兩(liang)條(tiao)小(xiao)魚(yu)(yu)(yu)分置左右(you),從而構成(cheng)形(xing)(xing)象奇特的(de)(de)人(ren)(ren)(ren)魚(yu)(yu)(yu)合體。在(zai)兩(liang)個人(ren)(ren)(ren)面(mian)之間,有兩(liang)條(tiao)大魚(yu)(yu)(yu)作相互追逐狀(zhuang)。整個畫面(mian)構圖自由,極富動感,圖案(an)簡(jian)潔并充滿奇幻色彩。

大盂鼎

大盂(yu)鼎系清道光初年(nian)(nian)(nian)出土于(yu)(yu)陜西郿縣(xian)禮村,先后為當(dang)地鄉紳郭(guo)氏(shi)(shi)、縣(xian)令周廣盛以及左宗棠、潘(pan)祖(zu)蔭等所有,1951年(nian)(nian)(nian)潘(pan)氏(shi)(shi)后人潘(pan)達于(yu)(yu)女士(shi)將(jiang)其捐(juan)贈予上海博(bo)(bo)物(wu)(wu)館(guan),1959年(nian)(nian)(nian)入藏(zang)中國歷史(shi)博(bo)(bo)物(wu)(wu)館(guan)(今中國國家博(bo)(bo)物(wu)(wu)館(guan))。而另一尊同為盂(yu)所鑄之(zhi)(zhi)鼎,形制略小,習(xi)稱“小盂(yu)鼎”,器(qi)上銘文(wen)(wen)涉及西周與鬼方之(zhi)(zhi)間的戰事,但此器(qi)在輾轉收藏(zang)的過(guo)程中已(yi)不見蹤(zong)跡(ji),僅(jin)于(yu)(yu)著錄中保存(cun)銘文(wen)(wen)拓本。

三星塔拉玉龍

三星(xing)塔(ta)拉玉(yu)龍(long)于1971年內蒙古翁牛(niu)特旗三星(xing)塔(ta)拉出(chu)土,高26厘米(mi),玉(yu)龍(long)由(you)墨(mo)綠色的岫巖玉(yu)雕琢而成,周身光潔,頭部長吻修目,鬣鬃飛(fei)揚,軀體卷曲若鉤。造型生(sheng)動,雕琢精(jing)美,有(you)“中華(hua)第一(yi)龍(long)”的美譽。

鸛魚石斧圖彩陶缸

鸛魚(yu)(yu)石(shi)(shi)斧圖彩陶(tao)缸于1980年河南省臨汝縣閻村出土,高47厘(li)(li)米(mi)(mi)、口徑32.7厘(li)(li)米(mi)(mi)、底徑20.1厘(li)(li)米(mi)(mi)。鸛魚(yu)(yu)石(shi)(shi)斧圖彩陶(tao)缸外表呈紅(hong)色,作(zuo)直壁平底圓筒狀。陶(tao)缸外壁有彩繪(hui)一(yi)(yi)幅。畫(hua)面(mian)左側為一(yi)(yi)只站立的(de)白(bai)(bai)鸛,通身(shen)潔白(bai)(bai),圓眼、長嘴(zui)(zui)、昂首挺立。鸛嘴(zui)(zui)上(shang)銜著(zhu)一(yi)(yi)條(tiao)大(da)魚(yu)(yu),也全身(shen)涂白(bai)(bai),并用黑線條(tiao)清晰描繪(hui)出魚(yu)(yu)身(shen)的(de)輪廓(kuo)。畫(hua)面(mian)右側豎立一(yi)(yi)柄石(shi)(shi)斧,斧身(shen)穿孔、柄部有編織物纏繞并刻劃(hua)符號等。白(bai)(bai)鸛的(de)眼睛很大(da),目(mu)光炯炯有神,鸛身(shen)微微后仰,頭頸高揚。魚(yu)(yu)眼則畫(hua)得很小,身(shen)體僵(jiang)直,魚(yu)(yu)鰭(qi)低垂,毫無(wu)掙扎反抗之勢,與白(bai)(bai)鸛在神態上(shang)形成強(qiang)烈的(de)反差。

子龍鼎

子龍(long)(long)鼎為20世(shi)紀(ji)20年代(dai)河南輝縣出土,通高(gao)103厘(li)米(mi) 耳高(gao)22厘(li)米(mi) 腹(fu)高(gao)43厘(li)米(mi) 足高(gao)36.5厘(li)米(mi) 口徑80厘(li)米(mi)。子龍(long)(long)鼎,因(yin)器內壁近口緣處鑄有銘文“子龍(long)(long)”而得(de)名。此器厚立耳,微外撇,外側飾(shi)兩周凹弦(xian)紋,折(zhe)沿寬緣,腹(fu)部橫向寬大,微下垂,下承三蹄足。器頸部以(yi)云雷(lei)紋為地,周飾(shi)2類(lei)6組浮雕式(shi)饕(tao)餮紋,足上端(duan)飾(shi)高(gao)浮雕式(shi)饕(tao)餮紋,下襯三周凸弦(xian)紋。

后母戊鼎

后母(mu)戊鼎為商后期約公(gong)元前14~前11世紀產生,高133厘米、口(kou)長(chang)112厘米、口(kou)寬79.2厘米。其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長(chang)方(fang)形,下承四(si)柱(zhu)足(zu)。器腹四(si)轉(zhuan)角、上(shang)(shang)下緣(yuan)中部、足(zu)上(shang)(shang)部均置扉棱。以云雷(lei)紋(wen)為地,器耳上(shang)(shang)飾(shi)一列浮(fu)雕式魚紋(wen),耳外側飾(shi)浮(fu)雕式雙(shuang)虎食人(ren)首紋(wen),腹部周(zhou)(zhou)緣(yuan)飾(shi)饕餮(tie)紋(wen),柱(zhu)足(zu)上(shang)(shang)部飾(shi)浮(fu)雕式饕餮(tie)紋(wen),下部飾(shi)兩周(zhou)(zhou)凸(tu)弦紋(wen)。

虎紋石磬

虎紋石(shi)磬于1950年(nian)河南省(sheng)安陽(yang)市殷墟出土,長84厘(li)米、寬(kuan)42厘(li)米、厚2.5厘(li)米。磬身上分(fen)別刻(ke)有(you)文字和鸮紋,其中有(you)3件,均(jun)為白色,泥(ni)質灰巖,形亦相近,可能是(shi)一(yi)套編磬。

展廳介紹

古代中國

《古代(dai)(dai)中(zhong)國(guo)陳列(lie)》展(zhan)出文(wen)(wen)物(wu)(wu)(wu)2026件(jian),包括一級文(wen)(wen)物(wu)(wu)(wu)521件(jian)。陳列(lie)以王朝(chao)(chao)更替為脈絡,以珍貴文(wen)(wen)物(wu)(wu)(wu)為核心,展(zhan)現(xian)中(zhong)華文(wen)(wen)明綿延不(bu)絕的(de)發展(zhan)特點,展(zhan)示各族人民(min)共同締造多(duo)民(min)族國(guo)家的(de)歷史進(jin)程。陳列(lie)分為遠古時(shi)(shi)期(qi)、夏商西(xi)周時(shi)(shi)期(qi)、春秋戰國(guo)時(shi)(shi)期(qi)、秦漢時(shi)(shi)期(qi)、三國(guo)兩(liang)晉南北朝(chao)(chao)時(shi)(shi)期(qi)、隋唐(tang)五代(dai)(dai)時(shi)(shi)期(qi)、遼宋(song)夏金元時(shi)(shi)期(qi)、明清時(shi)(shi)期(qi)八個(ge)部分。

復興之路

《復(fu)興之路(lu)》展(zhan)(zhan)覽是中(zhong)(zhong)國(guo)革命博物館基本陳列的最新發(fa)展(zhan)(zhan)。近代(dai)部(bu)(bu)(bu)分(fen)以2300 多件實(shi)物、文獻(xian)、圖片、圖表、模型、繪(hui)畫(hua)、雕塑(su)、舊址復(fu)原(yuan)、模擬景(jing)觀(guan)等(deng)展(zhan)(zhan)品,展(zhan)(zhan)現了從1840年鴉(ya)片戰(zhan)爭到1949年中(zhong)(zhong)華人民共和國(guo)成立這(zhe)100 多年的歷史(shi)。當(dang)代(dai)部(bu)(bu)(bu)分(fen)則(ze)與近代(dai)部(bu)(bu)(bu)分(fen)相銜接,反映中(zhong)(zhong)國(guo)現代(dai)歷史(shi)的進程。

專題陳列

國博典藏《乾隆南巡圖》長卷數字展示

展期:專題展示(常設)

地點:南6展廳

票價:免費

主(zhu)辦:中國國家博物(wu)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典藏——中國古代書法

展期:專(zhuan)題(ti)陳列(常設(she))

地(di)點(dian):南(nan)12展廳

主辦:中國國家(jia)博物館 中國書(shu)法家(jia)協會

大美木藝——中國明清家具珍品

展期:專題陳列

地點:北9展廳

交流展廳

永遠的思想者——羅丹雕塑回顧展

展(zhan)期:2014/11/28 - 2015/3/22

地(di)點:國(guo)家博物館(guan)北(bei)10(N10)展廳(ting)

票價:50元

瑪雅·美的語言

展期(qi):2014/11/14 - 2015/3/8

地點:北11展廳

票價:30元

列夫·托爾斯泰與他的時代

展期:2014/9/24 - 12/21

地(di)點:北19展廳(ting)

主(zhu)辦:中國(guo)(guo)國(guo)(guo)家博(bo)物館 俄羅斯雅斯納雅·波良納莊園博(bo)物館 莫斯科國(guo)(guo)立列(lie)夫·托(tuo)爾斯泰博(bo)物館

票價:30元

臨時展廳

吉光片羽——書法家寫王蒙文句展

展(zhan)期(qi):2014年(nian)(nian)12月27日(ri)- 2015年(nian)(nian)1月11日(ri)

地點:南1展廳

主(zhu)辦:中國國家(jia)博物館 中國書法家(jia)協(xie)會

塑魂鑒史——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題雕塑展

展期:2014年12月9日下午4時開幕

地點:西大廳(ting)公共空間

主辦:中(zhong)(zhong)國國家(jia)博物館(guan) 中(zhong)(zhong)國美術家(jia)協(xie)會 中(zhong)(zhong)國藝術研究院(yuan) 中(zhong)(zhong)國美術館(guan)

連紫華瓷藝作品展

展(zhan)期:2014/11/26 - 2015/1/9

地點:南14展廳(ting)

實用信息

開放時間

9:00—17:00(15:30止(zhi)票,16:00停止(zhi)入館(guan),16:30清場,17:00閉(bi)館(guan))周一(yi)閉(bi)館(guan)(含國家法定(ding)節假日)

2018年9月22日,國家博物(wu)館發布公(gong)告(gao),因(yin)展(zhan)覽(lan)施工原因(yin),國家博物(wu)館自2018年9月25日起(qi)暫停對公(gong)眾開放,恢復(fu)開放時(shi)間另行公(gong)告(gao)。

服務介紹

國(guo)博(bo)一層大廳(ting)服(fu)務臺提(ti)供(gong)手(shou)機自助(zhu)導(dao)游(you)服(fu)務(租機40元(yuan)或(huo)者(zhe)下載客戶(hu)端(duan)30元(yuan))和普通(tong)導(dao)覽器(30元(yuan))。各展廳(ting)有志愿者(zhe)提(ti)供(gong)免費(fei)講(jiang)解(jie)服(fu)務。國(guo)博(bo)專職講(jiang)解(jie)員在(zai)特定(ding)展廳(ting)提(ti)供(gong)定(ding)時免費(fei)講(jiang)解(jie)服(fu)務,具體安排如下:

《古代中國(guo)(guo)》:9:15、9:45、14:00、14:30在地下一(yi)層北側(ce)《古代中國(guo)(guo)》序(xu)廳集合(he),每場(chang)約2小(xiao)時。

《復(fu)興之路》:9:15、9:45、14:00、14:30在一層(ceng)大廳(ting)北側《復(fu)興之路》序廳(ting)集合,每場約1.5小時。

專題展(zhan)覽(含(han)青(qing)銅器(qi)、佛造像、錢幣(bi)、玉(yu)器(qi)、古代繪畫):9:15、14:00、14:30在(zai)三層大廳《中國(guo)古代青(qing)銅器(qi)藝術》展(zhan)廳南(nan)側入口處(chu)集合,每場約(yue)2小時。

地址交通

地址:中國北(bei)京東城區東長安街16號(hao)

公(gong)交:天安(an)門(men)東站:途經公(gong)交車:1、10、120、126、2、20、203、205、210、37、52、59、728、82、90內、90外、99、專1、專2

天安門(men)廣場東站:途經(jing)公交(jiao)車:120、126、2、20、203、210、22、5、專(zhuan)1、專(zhuan)2

前門(men)站:途徑公交(jiao)車:120、127、17、20、203、22、301、48、5、59、626、646、66、67、69、690、692、71、723、729、8、快速(su)公交(jiao)1線(xian)、特(te)11、特(te)7、特(te)4、專(zhuan)1、專(zhuan)2

前門西(xi)站(zhan):途徑公交車:212、301、337、44內、44外(wai)、608、67、673、9、901快、特2、特4、特7

前門東站:途徑公交車:201、209、44內、44外(wai)、673、729、8、9、特2

地(di)鐵:1號(hao)線:天安門(men)東站(zhan);2號(hao)線:前門(men)站(zhan)

自(zi)駕車:國(guo)博地下停車場尚未對外開(kai)放,建議觀(guan)眾乘坐公共交通前來參觀(guan)。

歷史沿革

1912年7月(yue)9日,民國政府教育部決定設立國立歷史(shi)博(bo)物館籌(chou)備處,以(yi)國子監為館址。

1918年7月,本館遷址到故宮的(de)端門與午門。

1920年11月,國立歷史博物(wu)館正式成立。

1926年10月,正式開館(guan)。

1949年10月,改(gai)名為(wei)國立北京歷史博(bo)物館(guan),隸屬中央人民政(zheng)府文化部(bu)。

1950年3月,成(cheng)立中央革(ge)命博物館籌備處。設址在北海團城,不久(jiu)遷入故(gu)宮西華(hua)門武(wu)英殿。

1958年10月(yue),在天安門廣場東側修建新館,1959年8月(yue)工(gong)程(cheng)竣工(gong),成為建國(guo)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1959年10月(yue),"中國(guo)通史(shi)陳列(lie)"公開預(yu)展。

1960年8月,"北京(jing)歷(li)(li)史(shi)博物(wu)館(guan)(guan)"更(geng)名(ming)為"中國(guo)歷(li)(li)史(shi)博物(wu)館(guan)(guan)","中央革(ge)命(ming)博物(wu)館(guan)(guan)"更(geng)名(ming)為"中國(guo)革(ge)命(ming)博物(wu)館(guan)(guan)"。

1969年9月,中國(guo)(guo)歷史(shi)博(bo)物(wu)館和中國(guo)(guo)革(ge)命博(bo)物(wu)館合(he)并(bing),稱中國(guo)(guo)革(ge)命歷史(shi)博(bo)物(wu)館。

1983年初,分設為(wei)中國歷(li)史博(bo)(bo)物館和中國革(ge)命博(bo)(bo)物館。

2003年2月,在(zai)中(zhong)國(guo)歷史博物館(guan)和(he)中(zhong)國(guo)革命博物館(guan)兩館(guan)基礎上正(zheng)式組建(jian)中(zhong)國(guo)國(guo)家博物館(guan)。

2007年3月,中國(guo)國(guo)家博物館改擴建工(gong)程正(zheng)式動(dong)工(gong)。

2010年(nian)12月(yue),中國國家(jia)博物館改擴建(jian)工程竣(jun)工。

2011年(nian)3月,中(zhong)國(guo)國(guo)家博物館(guan)新館(guan)開放(fang)。

2012年7月9日,中國國家博物館建館100周年紀念大會在國博劇場舉行。

地圖坐標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ping)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站為(wei)注冊用(yong)戶提供(gong)信(xin)息存(cun)儲空間服(fu)務,非“MAIGOO編輯上傳提供(gong)”的文(wen)章/文(wen)字均是注冊用(yong)戶自主發布上傳,不代表本(ben)站觀點,更(geng)不表示本(ben)站支(zhi)持購買和交易,本(ben)站對網頁中內容的合法(fa)性(xing)、準(zhun)確(que)性(xing)、真(zhen)實(shi)性(xing)、適(shi)用(yong)性(xing)、安全性(xing)等(deng)概不負責(ze)。版權歸原(yuan)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虛假信(xin)息、錯誤信(xin)息或任何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zai)第一時間刪除或更(geng)正(zheng)。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提交說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1642770個品牌入駐 更新517299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66986個加盟需求 已有1271991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