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德(de)真君廟里供奉(feng)的(de)是(shi)真武(wu)大帝(di),為象征天地精靈的(de)龜蛇抱像。
傳(chuan)說(shuo)元世(shi)祖忽(hu)必(bi)烈至元四年(1267)開始營造大都城的(de)時候,有(you)龜(gui)蛇出(chu)現在(zai)今(jin)西直門(men)外的(de)高梁河上,群臣解釋說(shuo),這是(shi)真武神光臨,其德惟水,水能勝火,宋(song)朝亡定了(le)!忽(hu)必(bi)烈大喜,下令在(zai)高梁河出(chu)現龜(gui)蛇的(de)地方建(jian)了(le)座“大昭應宮”,祭祀真武大帝。
后來又在(zai)城中心(xin)海子邊(bian)建了這座規模(mo)宏大的真武廟。
元統一中國后,元成宗加封(feng)真武(wu)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di)”,成為北方(fang)最(zui)高的神!
明成祖朱棣也特別(bie)崇(chong)奉真武大(da)帝。
他在奪取(qu)皇權的“靖難之役”中,鼓吹有北方真神相助(zhu),是(shi)替天行道。
他當了皇帝后,加(jia)封真(zhen)武為“北(bei)極鎮天真(zhen)武玄天上(shang)帝”。
賜(si)名武當山(shan)為“大岳太和山(shan)”,修(xiu)“金殿”、造金像,大興土木,費資百(bai)萬,把個武當山(shan)修(xiu)得如天宮落地。
火(huo)神廟廟坐(zuo)北(bei)朝(chao)南,三進院落(luo)。火(huo)神廟的山(shan)門東向(xiang),開在廟的東南角上,面(mian)對地安門外大街。山(shan)門內外原各有一座牌樓,現已毀。
山門(men)為歇山頂,面(mian)闊一間,黃(huang)琉璃瓦綠剪 邊(bian)。山門(men)內原有鐘(zhong)樓、鼓樓。進山門(men),向西穿(chuan)過配殿(dian)(已毀(hui)),進入南北向的(de)院落。
南(nan)(nan)面的倒座房是(shi)隆(long)恩(en)殿,面闊三間(jian),歇(xie)山頂,供(gong)奉(feng)隆(long)恩(en)真君王靈官; 北面正殿是(shi)火祖殿, 面闊三間(jian),進深(shen)三間(jian),歇(xie)山頂,前出抱廈,供(gong)奉(feng)火神(南(nan)(nan)方火德熒惑星君);西面為一(yi)配殿。
永(yong)樂14年(1416),他下令在(zai)地安門海(hai)子橋邊原廟(miao)(miao)址營造皇家道(dao)觀真(zhen)武(wu)廟(miao)(miao),并定(ding)為京(jing)城九廟(miao)(miao)之一(yi),由官(guan)方祀(si)祭。
朱棣(di)還在紫禁(jin)城內御花園(yuan)修建(jian)欽(qin)安(an)殿專祀真武,就連他上朝的奉天殿兩壁斗拱(gong)中間也繪有真武像。
他還親(qin)自(zi)譜曲,名“御制大明玄教樂章(zhang)”,專為祭(ji)祀真武大帝儀式上演奏。
從此,假(jia)亦真(zhen)來真(zhen)亦假(jia),宮中處處流(liu)傳真(zhen)武顯圣的傳說,直到清末(mo),祭奉不(bu)輟。
海子(zi)橋的真(zhen)武廟是(shi)(shi)皇家(jia)道觀,自然氣度非(fei)凡。當(dang)時供奉的是(shi)(shi)北(bei)極佑圣君(jun)。就是(shi)(shi)幫朱棣(di)打勝仗的那(nei)位真(zhen)武尊神,那(nei)規模一定大(da)得(de)可以。
明(ming)正德二年(1507)改名靈明(ming)顯(xian)佑宮。清(qing)代又重建。
興興廢廢延續至今。現(xian)在(zai)廟里(li)依(yi)稀(xi)可以(yi)看到正殿、配殿的(de)(de)樣子,似乎還有(you)乾隆年間鑄的(de)(de)香爐(lu)和光緒年間鑄的(de)(de)一口鐘。
時過境遷,當年(nian)的(de)皇(huang)家道觀也只是(shi)留下個(ge)殘破的(de)外殼,與(yu)埋(mai)沒的(de)古橋作伴。
幸運的是,后門(men)橋出土引水了,那廟也在修(xiu)飾,向(xiang)西望去,海波不興,猛然想(xiang)起許有(you)壬那句詞(ci):“恰(qia)信東君神妙手,一宵綠遍(bian)官橋柳”。
廟坐(zuo)北朝(chao)南,有門(men)東(dong)向(xiang)。東(dong)向(xiang)山門(men)內(nei)外各有一座牌樓。山門(men)外有旗桿,山門(men)內(nei)有鐘鼓樓,山門(men)3間,前殿(dian)為靈官之殿(dian),面闊(kuo)3間,二(er)層(ceng)殿(dian)面闊(kuo)3間。
東(dong)西配樓二層,殿后有(you)亭,可(ke)望(wang)什剎海。北京市重點(dian)保(bao)護文物(wu)。
原(yuan)占(zhan)火神(shen)廟(miao)(miao)的單位已(yi)經(jing)騰出,火神(shen)廟(miao)(miao)進行修(xiu)繕。2010年12月12日北京什剎(cha)海(hai)火德真君廟(miao)(miao)舉行隆重的開(kai)光大典,至此(ci)火神(shen)廟(miao)(miao)正式劃分(fen)到宗教場所,現由正一(yi)派道士主持。
地安門外火德真(zhen)君廟
火德真君廟俗稱火神廟。火神廟祭祀火德之神。秦漢以來求仙煉丹、自信長生不死的方士,用金木水(shui)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道(dao)理(li)來(lai)附(fu)會王朝命運,稱五德。帝(di)王受命正值五行的火運,即為火德。
相傳遠古(gu)生于陜西岐山姜水(shui)之濱的姜氏,就因火德(de)為王(wang)而稱炎帝。他做耒耜教(jiao)人耕種,又號為神(shen)農氏。
從炎帝開(kai)始(shi),火德作為神(shen)(shen)(shen)靈受到民(min)間(jian)敬奉。因此俗稱火神(shen)(shen)(shen)的火德真(zhen)君就在神(shen)(shen)(shen)州各地建廟供奉起來(lai)。
北京地(di)安門外大(da)街什剎(cha)海(hai)東岸的(de)火(huo)德真君廟始建于唐貞觀年間。唐太宗(zong)李世(shi)民是否受命于五(wu)行的(de)火(huo)德,無從考據。
他統治時(shi)期比較(jiao)注意百姓休養生息,推行均田制和府兵制,選拔人(ren)才(cai),發(fa)展科(ke)舉,在(zai)政治、經濟、文化等(deng)方面采取了一些新(xin)的(de)措施(shi),使國家(jia)變得(de)繁榮富強,史稱(cheng)“貞觀(guan)之治”,是唐(tang)王朝最為強盛時(shi)期。因此火(huo)德真君(jun)廟(miao)建在(zai)那時(shi),香火(huo)相當旺盛。
歷盡唐宋兩朝,忽必烈建元(yuan)定都,浚水(shui)利抓漕運(yun),積水(shui)潭浩(hao)浩(hao)蕩蕩,江浙(zhe)客貨(huo)溯運(yun)河(he)而上,直抵大都城鬧市積水(shui)潭。
火(huo)德(de)真君(jun)廟恰好緊傍萬寧(ning)橋漕運水道,香火(huo)供(gong)奉與(yu)楫櫓(lu)咿呀(ya)之(zhi)(zhi)聲(sheng)讓廟里供(gong)奉的火(huo)德(de)之(zhi)(zhi)神盡(jin)享大元盛世繁榮。
就連當年(nian)廟后(hou)有個臨(lin)水亭臺也(ye)沾了莫大靈氣——科舉殿試(shi)登第的(de)進(jin)士們由皇帝宣布(bu)名(ming)次,吃完翰(han)林院宴請,就匯(hui)聚這(zhe)里(li),賞馬似游龍、車如流(liu)水的(de)繁華,話紅(hong)裙翠袖、長歌短(duan)曲的(de)溫(wen)韻,觀宮(gong)樹紅(hong)墻、鷗鷺漁(yu)舟的(de)景致。
于月榭管弦(xian)、水(shui)亭(ting)簾巾莫中感(gan)受(shou)輕燕落絮(xu)、游魚動荷(he)一般雅趣,引發詩興,彼此唱和,直到燈火(huo)熒熒、星河(he)澹(dan)澹(dan),仿佛天(tian)下(xia)宮闕(que)也(ye)離自己近了……至(zhi)正六年(1346年),火(huo)神廟重修。這年京畿(ji)、山東、河(he)南(nan)、云南(nan)多處農(nong)民(min)起義,已隱隱敲響了元帝國的(de)喪(sang)鐘……
明朝火神廟重又輝煌。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重修北京外城,火神廟也隨之改建,增加了碧瓦重閣的殿堂。同是編修、國子博士袁宗道、袁中道兄弟來火神廟,或看道士煉丹,或品清茶望水,那漫地柳蔭、倒映紅樓總會喚起猶如(ru)身在(zai)長(chang)安(an)的(de)古意詩情,就(jiu)信筆寫下(xia),題贈道人。天(tian)啟元(yuan)年(1621年)熹宗朱由校(xiao)剛即(ji)位就(jiu)獲悉明軍在(zai)遼沈戰場(chang)被后金打(da)敗,立刻命令掌管禮樂郊(jiao)廟(miao)社(she)稷事宜的(de)太常寺官員每年農歷六月廿二(er)日祭祀火德之神(shen),以(yi)挽救明朝危(wei)局。然而據迷(mi)信說(shuo)法,五年后的(de)五月初六上午,北安(an)門(men)內侍聽到奇怪聲(sheng)音,循聲(sheng)找到廟(miao)里(li),竟有火球騰入空中,聲(sheng)震天(tian)宇(yu)。隨(sui)之就(jiu)是屋以(yi)千數(shu)人以(yi)百數(shu)的(de)倒塌與死亡——這無疑是明朝江山危(wei)亡的(de)先(xian)兆。
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和乾隆二(er)(er)十二(er)(er)年(1757年),兩位皇帝頒旨(zhi)重修火神廟(miao),門(men)及后閣改加黃琉(liu)璃瓦,神秘(mi)的火德之神又獲得更加尊貴的香火敬奉……